大唐不良人(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2120


薛礼为人谨慎。
哪怕之前苏大为有意向他接近,他都始终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距离。
直到这一刻,一声“阿弥”,才像是从心里接纳了苏大为。
“嗯。”
苏大为轻吸了口气,硬着头皮,走进去。
甘露殿里,李治与长孙无忌,这两个大唐当势最高权力者,正在展开无形的较量。
现在进去,何止背锅。
这简直就是送命!
但是没办法,躲不过。
那就迎男而上吧。
还没等走进内殿,首先听到长孙无忌与李治话里透出的火药味。
“舅舅,皇后无德,无子,我欲废……”
“不可!自古皇后和太子皆为国本,怎可轻言废立。”
“皇后要杀我女儿!”
“谁能证明?”
“苏大为,他是不良帅,他能。”
“证据呢?堂堂一国之君,岂可因人一句话,便与皇后生隙?这岂是为君之道!”
最后几个字,长孙无忌几乎是从牙齿缝里蹦出来,显然这位太宗留下的顾命之臣,大唐国公,凌烟阁功臣第一,也已经到了压抑不住怒意的时刻。
恰在这时,苏大为走进来。
一脚跨过门槛。
刷!
两道目光,如利刃一样落在他身上。
李治:“阿弥,你过来,你跟国公说,是否是皇后借巫咒想咒朕的女儿?”
长孙无忌:“无凭无据,尔若敢妄言,定治你欺君之罪!”
空气里,似有看不见的刀枪一齐刺来,火星四溅。
那浓浓的火药味,仿佛浓缩到极点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炸开来。
咕嘟。
苏大为下意识喉结咽动了一下。
他缓缓将另一只脚也迈进来,行礼道:“拜见陛下,赵国公。”
“免礼。”
李治大袖用力一挥,似乎将全身的怨恨,借着这一甩袖的力,挥了出来。
“告诉赵国公,安定公主之事,究竟是何人所为。”
长孙无忌的双眼,利如鹰隼般刺过来:“老夫也想听听,尔有何高见。”
这一刻,苏大为终于明白,自己到了怎样一种境地。
火架?
不,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
一个皇帝,一个长孙无忌,两人之间的矛盾焦点,此刻全落在自己身上。
不知为何,李淳风那日说过的话,忽然在耳旁响起:“你现在的局面,如临深渊,若行差踏错半步,只怕是万劫不复。”
但是,犹豫在苏大为心里只有一瞬。
下一刻,他郑重抱拳道:“回陛下,赵国公,此事我方才已经问过宫女及侍人,大致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说。”
“今晨陛下早朝,武昭仪在照料好安定小公主后,把公主交予乳母照顾,昭仪则带着皇子弘去了御花园。
大约在卯时,皇后过来,说要看看小公主,并且命乳母出去,这其间,皇后一直单独和小公主在一起,并无其他人进出。
在这之后,武昭仪回来,发现寝宫内一片狼籍,皇后站在安定公主床边,而公主,已无气息。
昭仪命内侍通知陛下,并急召太医院医者、臣和薛礼入宫。”
苏大为停了一停,接着道:“臣不能肯定是否皇后所为,但皇后当时就在现场,而且曾单独与安定公主在此,所以,皇后无法洗脱嫌疑。”
“大胆。”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道:“没有确实证据,岂能胡乱猜测,要以我看,武昭仪应对倒是很冷静啊,居然第一个想着通知陛下?而且我听宫女说,昭仪当时没有落泪,似乎并无悲戚之意。”
李治急道:“舅舅,你这是何意?安定是媚娘的亲生女儿,岂有它念!”
苏大为也道:“国公,人在猝临大变,有些人当场会反应,有些人,则需要一个时间缓冲,不能以此就说昭仪不难过。”
长孙无忌双手负后,仰头大笑两声:“原来如此,那以苏帅所说,何尝不是妄言?说皇后有嫌疑?就因为皇后在现场?证据呢?谁人亲眼见到皇后对安定公主不利了?
以堂堂皇后之尊,若有歹心,何须亲自动手。
再则,我也问过女医,安定公主身上,并无任何伤痕。”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向着李治轻轻拱手道:“臣理解陛下担心安定公主,也明白做为一个父亲,听到孩子遇险,内心的震惊和悲痛。
但,臣还是那句话,无凭无据,不可以诬陷攀附皇后,否则……”
他的眼神向苏大为瞥过来,幽幽道:“其心可诛!”
苏大为的额头,微微渗出汗水。
长孙无忌,果然不好对付。
其实真相如何,对长孙无忌这种政治生物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长孙无忌很清楚一点的是,之前柳奭已经被从中书令的位置上罢免。
这是一个非危险的讯号。
如今李治又对王皇后强烈不满。
这对他长孙无忌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领地”在不断被压缩。
皇后这个位置,关系后宫,实在太过重要。
王皇后及身后家族又属于长孙无忌这边重要的盟友,大家同为关陇贵族。
长孙无忌是无论如何,不能眼睁睁看着王皇后倒下的。
皇后被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武媚娘很有可能被立为新皇后。
又比如现今太子李忠,将会失去助力,很有可能被李治废掉。
再然后,武媚的长子李弘很可能被立为太子。
一子错,满盘输。
若说大唐皇权是一盘棋,皇后这个位置,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绝不容有失的关键节点。
哪怕王皇后真的杀了武媚娘的女儿,长孙无忌都得设法给她圆回来。
何况安定公主未死。
许多纷乱的念头在苏大为脑海里闪过,他深吸了口气,集中精神道:“国公,实不相瞒,此前臣曾送一面铜镜给安定公主,此铜镜有辟邪镇宅之功效。
方才臣已经验过,铜镜里元炁大为衰减,分明是有邪物做祟,经由铜镜镇压。
也幸亏有此镜镇于公主寝宫,臣才能及时将公主救回来。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话说完,李治不住颔首,显然十分认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