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3/2120


一株合欢树下,铺了一张枯草席,上置一方红色木几。
大唐右相李敬玄,正盘坐于草席上,微眯着双眼,介于半梦半醒之间。
在木几上,放着黑色粗陶的茶具。
李敬玄喜欢这种粗砺之感,称其有一种天然之美。
在李敬玄右手一丈处,府中琴姬跪坐在席上,轻轻拨弄着琴弦。
仙嗡仙嗡
琴音初时暗哑,渐渐明澈,潺潺如水。
坐在李敬玄左手边的,是新晋都察寺寺卿严守镜。
严守境应该已是中年了,但岁月在他的脸上却显不出痕迹。
皮肤白皙隐透象牙光泽。
眉目如画,温柔似处子。
特别是他制香时的手,纤瘦修长,极尽优雅柔媚。
若是不知道的人,只怕第一眼会把他当做美艳女子。
“右相,香制好了。”
数种香料被他合在一起,用白皙优美的手指,端起木模,在木几上轻磕数下,将捏成各种形状的香丸取出。
“请右相试香。”
李敬玄微微颔首。
于是严守镜便取了一枚香丸,点燃置于香炉。
他制的香,极有神气,烟气笔直上升,如同一缕青白气柱。
一股如兰似麝的香氛渐渐弥漫。
李敬玄耳听丝竹之乐,鼻中嗅着合香,不禁张开双眼叹道:“这真是人间至乐啊。”
严守境微微一笑,并不答话。
心中想的则是:右相还真沉得住气。
半个时辰前,听闻都察寺传来急信,说开国县公苏大为在白马寺与寺中僧人发生冲突,还杀了人。
其中有名闻大唐的圣僧,以及白马寺方丈无尘。
这件事,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以至于严守镜一时间都有些失态。
不得不在李敬玄的注目下,低头掩盖面上的惊容。
本以为右相会极为兴奋,借机谋划如何对付苏大为。
谁知他竟不慌不忙,命李万姬弹琴,命自己制香。
如此城府,实非常人。
“守境。”
李敬玄突然开口:“你这香,比往日差了。”
严守境心中一震,抬头看去,恰好看到笔直的香柱微微散乱。
制香,是需要凝聚全部心神的艺术。
哪怕有一丝分心,都会改变香的比例与火候。
所出的效果,绝不相同。
方才心中跌宕起伏,既有担心苏大为,又有考虑后续种种应对手段。
实在无法把心神集中在制香上。
如今被李敬玄一语道破,严守镜眼神微变:“什么都瞒不过右相。”
他微微欠身:“苏大为闯了这般大祸,我想想就觉得”
“觉得如何?”
“天赐良机啊。”
严守境冲右相抚掌笑道:“若此番应对得当,右相当能出口恶气。”
“哈哈,守境果然一心为本相考虑,其心可嘉。”
李敬玄仰头大笑。
严守镜微笑附和,背后,已被冷汗浸湿。
道观中供着骑乘青牛的老君像。
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青气盘旋上升,仿佛将在像前默默祝祷道人的心神,都一起带到青天高处。
整个殿堂,烛光昏暗,气氛神秘而沉凝。
借着微弱烛光,只见殿中站了数名道人。
当先一位,黑发黑须,长眉入鬓,身形挺拔如苍松。
双眸沉静如古井。
自他眉心升起一缕红纹,宛如开了天眼。
此道,正是茅山宗主,叶法善。
叶法善,字道元,号罗浮真人。
符箓派茅山宗天师,歙州刺史叶慧明之子。
历史上,一生经历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其寿元悠长,委实惊人。
此时,随着大唐迁都洛阳,李治越发器重叶法善,封其为护国天师。
隐为道门之首。
在叶法善身后,还立着四名道人。
左手一位,银发黑须,身材高大,眉目祥和。
一头银发用玉冠束起。
手结道印,立在那里默默祝祷,自有如仙如圣的气度。
在他的眉心,有红色法印,形如火焰。
此道名潘思正。
亦是初唐闻名天下的高道。
一直长居逍遥谷,观名宗唐观,后李治下旨赐名游仙观。
在潘思正右手边,站着一名瘦削的中年道人。
此道身长鹤立,有飘飘出尘之气。
只见他双眉浓黑如蚕,颔下蓄着短须。
眉心三缕红纹,形似“川”字。
乃是刘道合。
陈州宛丘人,初与潘师正同隐嵩山。
李治闻其名,特命人修建太一观赐给刘道合。
在李治泰山封禅时,连日大雨不止,于是令随驾的刘道合于仪鸾殿上施法止雨。
法咒念毕,立时云收雨歇,天清日明。
圣人见之大悦,之后一直留刘道合在身边,并令刘道合为其炼丹。
在刘道合与潘思正身旁,还立着两名道士。
左手一位,身材胖大,黑发长须,仙风道骨,眉眼似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3/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