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7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0/2120


这是孙子兵法中的话,也是苏大为最喜欢的一段兵法论述。
从苏大为参军以来,他便一直按着这条准绳去做。
开始时,是减少自己的错误,尽量不暴露任何弱点,可敌人可趁之机。
渐渐的,他的兵法越来越厉害,庙算也越来越厉害。
甚至可以用故意暴露出来的弱点,去引诱敌人做出他想要的反应。
而以敌人的反应,反推出敌人的弱点。
最后一击必胜。
到了这一步,就连苏定方和李勣等大唐军神,也认为苏大为已是年青一辈的名将。
以用兵而言,在这个年纪段,大唐无人是苏大为的对手。
“其实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难改的,这和自己的出身,和家庭环境有关,和经历有关。”
苏大为似乎在与老友闲谈。
在对着李博的时候,十分放松,随口道:“我初为不良人,并不懂得查案,直到遇到狄仁杰大兄,见识过他的破案手段后,我才知道,人与人的差别。”
“差别?”
“论断案如神,见微知著,我不如狄仁杰大兄,这是天赋,羡慕不来。”
苏大为嘴角含笑,思绪似乎飞回到永徽年间,在柳娘子的小院里,初识狄仁杰的一幕。
“但我也有我的长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长处,将其发挥到极致,便能无往而不利。”
听着苏大为的话,李博若有所得。
这些年跟着苏大为,他也习惯了苏大为这种说话方式。
有时听起来好像是顾左右而言它,但其实只是从另一角度,在说同样的问题。
阿郎的长处
李博细思着,最佩服他的,大概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些灵思妙想,层出不穷,常有惊人之举。
不提他那种种神异的发明。
就说征吐蕃之时,谁能想到,在雪谷中,他居然会利用雪崩去对付吐蕃军?
在征高句丽时,掘了大同江,去淹没平壤城,一战定乾坤。
在守百济,防御百济复国叛军时,又令赵胡儿率一支人,穿上飞翼,神兵天降,飞入叛军守的石城。
苏大为的思维方式,绝不是普通唐人那种。
李博说不上来,但隐隐有一种感觉,有时候觉得自家阿郎,实在不像是唐人。
也不像是任何一国的人。
天知道他哪来那么多的脑洞和见识。
苏大为不知李博已经越想越远,耐心的道:“我的思维方式,比之在狄仁杰大兄的断案,自然是不如,若论比朝中的那些高官大臣,这政争权谋,也大大不如,但我有我的优势。”
他向着李博微微一笑:“我所擅长的是大数据。”
“大数据?”
李博一脸懵逼,这个词,听着怎么每个字都明白,但连在一起,便不懂了呢?
“就是大案牍术。”
苏大为笑道:“掌握海量的信息后,从中剥茧抽丝,有一整套逻辑方法,将唯一的答案穷举出来。”
他向李博认真的道:“无论用兵,或者用事,我都是这一套方法,从没改过。”
泌人心脾的茶香飘起。
李博起身,提起茶壶替苏大为杯中续上茶汤。
“阿郎,所以这次的事,你是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李博沉吟道:“可我还是不明白,这与黄肠他们闯入宫禁,有何关系?”
无论如何,派手下异人闯入宫中,这不是什么不可胜,这是自己递刀子给敌人。
现在虽不能确定站在幕后的人,究竟是不是李相。
但李敬玄的嫌疑很大。
在如此大的政争漩涡里,旁人避之唯恐不及。
那一夜的事,涉及到政争、党争、关陇与皇权,武后与权臣、寒门与高门,还有,还有就是迁都之争。
这种情况下,阿郎你为何要令黄肠他们夜闯禁宫?
以李博之智,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也看不清苏大为的布局。
但他相信,以苏大为的智商,手段,绝对不会出昏招,做出授人以柄的事。
究竟是为什么?
他的双眼,带着浓烈的疑惑和不安,看向苏大为。
一不留神,手中茶壶一抖,多余的茶水漫过苏大为的茶杯,向下倾泻。
“啊”
李博心中一惊。
却见苏大为茶杯举起,满溢出的茶汤又被吸回杯中。
一时间,茶汤高出杯沿数寸,但却颤颤巍巍,如荷叶上的露珠,被无形的力量吸住。
苏大为撮唇一吸。
真元暗吐。
碧绿的茶水化为一道水线,吸入他的唇中。
如长鲸吸水般,一饮而尽。
他现在的修为手段,早已通玄。
行立坐卧,等有超乎常人的神通异能。
“一个人的禀赋,要看环境,也要看天赋,论断案,我不如狄大兄。论权谋手腕,我不如朝堂上那些老狐狸。然而我也有我的优势,有人要在背后算计我,我也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苏大为的脸庞上,双眼灿如星辰。
“阿博,这个棋局,我只说给你听”
第四十三章
佛道
当鼓楼的鼓声隆隆敲响十二下。
东西两市休市。
长安一百一十坊坊门关闭。
整个大唐,进入黑夜。
晋昌坊,大慈恩寺。
大雁塔上,有一僧人正双手合什,向着皇宫方向默颂经。
他的眉宇间,隐隐笼着一层阴霾。
脸色似悲似喜。
“悟净师兄。”
一个声音突然自后传来。
悟净回头看向拾级而上的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一袭白衣,面如冠玉。
双眸,如天上的明月一般,皎皎有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0/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