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0/2120


真正发兵对付吐蕃,要到多年后的大非川之战。
而那一仗的败亡,正是大唐府兵由盛转衰的象征。
但是在这个位面,苏大为这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许多事情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辽东战事比原本历史更快结束。
而由于苏大为任熊津都督时,顺手打下了倭岛,威胁新罗后方。
又对新罗王金法敏多番敲打。
致使目前唐军还稳稳的钉在辽东地界上。
连熊津都督府,也在刘仁轨的统驭下,保持对百济和新罗的威慑。
致使新罗人,无法按原历史那样,煽动百济及高句丽的复国运动,耗死唐军。
但这些,都是意外。
按原本历史,唐军会迟数年才腾出手来,还是被新罗人逼着吐出百济与部份高句丽疆土,匆匆西归。
但是在这个位面,唐军更早的结束了辽东战争。
而且也没有为高句丽和百济的反叛而疲于奔命。
历史上的石堡城,此时还在唐军手中。
西域诸国,并没有被吐蕃煽动大规模的反叛。
换句话说,历史上大非川之战,唐军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整合和消化了吐谷浑,一个真正强大的高原帝国。
而现在唐军面对的,却是一个刚刚吞并吐谷浑,还在初生期的吐蕃帝国。
未来它很厉害,但现在,它还没有到自己的国力巅峰。
就算如此。
面对海拔五六千米,派来自中原的折冲府兵来征讨吐蕃。
还是仅用十万人的规模。
依旧是很不靠谱的事。
要知当年李治在征百济时,跨海远征,一次就出动了十万军队。
难不成,堂堂吐蕃帝国,还不如一个小小的百济?
大意了,天皇陛下实在是大意了。
太轻视吐蕃了。
若非苏大为与苏定方谋划成功。
只要有一场失败,就会将唐军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若来一场像历史上“大非川之败”那样的败仗。
唐军威慑西域的武德,还有对河西,对吐谷浑各胡族的威压,只怕都会发生动摇。
但这一切,显然不是天皇大帝所去考虑的。
“陛下,变了啊。”
苏大为不禁在心中感叹。
比起当年征辽东,征百济时的谨慎筹谋,如今的天皇陛下,似乎已经听不进去任何不同的声音了。
第六十四章
一盘棋
“总管!”
外面传来脚步声,帐幕掀开,王玄策走在前面,在他身后,跟着一群手捧着托盘,端着各式烤肉的亲兵。
“酒肉都备好了。”
“玄策辛苦了,来这边坐。”
苏大为回过神来,挥手示意亲卫帮助将桌椅挪开,在帐中设起大桌,将酒菜都摆上,他与安文生、王玄策和李博都坐在一起,边吃边谈。
“这一路奔忙着实辛苦,如何,还习惯吗?”
苏大为举起杯中酒,主动向王玄策示意。
王玄策忙举杯相迎。
“适应,十分之适应,颇有当年征天竺的感觉。”
王玄策一口饮尽杯中酒,摸了摸颔下浓密的胡须,声音豪迈的道。
他的眼睛本就又大又圆。
喝了酒后,眼中更是熠熠生光,显得精力旺盛。
“不愧是能带着仆从兵,打下中部天竺的王郎君。”
苏大为赞了一声。
“总管过奖了,和您与吐蕃作战的谋略相比,我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王玄策深深看了苏大为一眼,心里生出由衷的佩服。
他当年仅借了数千吐蕃兵,再加几千勃尼兵,便打下中天竺。
世人只道他兵法出众。
却没想过,这也证明吐蕃人的悍勇。
勃尼,早已被吐蕃渗透,是看吐蕃眼色行事的,属于吐蕃的属国。
当年借兵,王玄策还是动过一番脑筋的,先去吐蕃借来了三千兵,再去勃尼,勃尼一看,老大都出兵了,自然不敢不听,乖乖奉上七千骑。
勃尼国小,出七千骑,那真相当倾国之力了。
消灭中天竺的主力,仍是那三千吐蕃精锐。
王玄策带领过他们,深知吐蕃骑兵的厉害。
但这样的吐蕃,在苏大为面前,不说被秋风扫落叶吧,却也是一败再败。
两相比较,苏大为用兵的厉害,那还用说吗。
“北路军这一路都还顺利吧?”
苏大为举起酒杯,又敬了王玄策一杯酒。
王玄策忙举杯道:“多亏大总管与总管的谋划,您这一路吸引了吐蕃的主力,我们北路,倒是顺利许多,只打了几场小仗,除了山路难走,倒还算顺利。”
早在酒泉之时,苏大为与苏定方谋划数日,终于定下对吐蕃的整个战略。
就像是他军报里所说:战役上防守,战斗上进攻,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决。
以苏定方和安西大都护裴行俭坐镇河西防线。
牢牢挡住论钦陵的攻势。
双方的兵力加起来接近三十万人。
这叫战役上防守。
战斗上进攻,则是苏定方派出苏大为这支偏师西进,突然翻跃大非川,直插吐蕃人的后院。
这是攻其必救,正如高明的弈棋手,一子杀入敌人后方。
吐蕃必须应子。
所以论钦陵先后派出悉多于,派出弓仁,还派了阿桑骨等异人,还调拔数万精锐去阻截。
还定下在乌延雪山诱使唐军入绝谷的计策。
再加上乌海还有禄东赞坐镇,如此数路大军合围,以区区一万唐军,谅其插翅难逃。
但吐蕃人谁也没想到,苏大为率领的这一万唐军这么猛。
吐蕃人集合十余万大军都没能挡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0/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