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2120


接着是尺八吹响。
音色苍凉而雄劲。
苏大为听得懵懂,有些耳熟,一时想不起是何曲。
一旁的杨思俭倒是个知趣之人,在苏大为耳边小声道:“此曲,乃是兰陵王入阵曲。”
苏大为这才恍然。
“兰陵王高长恭的曲子?”
“是。”
“这是……战阵之音吧?”
苏大为现在才发觉,乐中音调锵铿,隐隐透着杀伐之气。
“太子其实颇为喜欢战阵之事,过去身体好些的时候,曾细细研读辽东战事的奏报,阅读兵部的奏折。”
“原来如此。”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
起源于北齐,盛于唐。
是为歌颂兰陵王高长恭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
随着乐声渐急,一名脸戴五彩鬼面,身着武将劲装的男子,从乐师身后,一跃而出,在殿中起舞,如搏斗状。
席间众人,都在欣赏着歌舞。
苏大为的注意力,却被两件事给吸引住了。
第一件是贺兰敏之。
虽在座中,贺兰敏之仍然频频向自己这边望来,眼神颇为不善。
第一百章
与太子论政
第二件,是李弘与李贤。
李贤虽然一边在看歌舞,但同时与身边的王勃低语,又暗指首席的李弘。
这给人的感觉,似乎在背后讨论太子,颇有些不礼貌。
多看几眼,苏大为突然记起来了。
王勃任李贤王府修撰后,某次李贤与其弟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为助兴而写《檄英王鸡》。
李治得知大怒,认为挑拨二王相争。
其檄中有言:“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此檄。”
虽然,王勃是以挑拨二王相争而被贬,但其檄文最后写着“牝晨而索家者有诛、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分明有影射武后之嫌。
对着二王说这些,王勃被贬不冤。
但同时,李贤与李显一个斗鸡事件,就被李治敏感察觉到有臣子在其中挑拨。
那么太子李弘和其余的皇子呢?
苏大为可是记得很清楚。
大唐从李渊一直到李隆基,这其中宗室斗争,皇子相残的政变不断。
由政变成功夺权的共有三次: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
失败的也有三次:李承乾谋反、李贤谋反、太平公主谋反。
仅有两个例外,一是李治继位时,没有发生皇子相残。
二是李弘与其余皇子,没有发生相残之事。
李治的确是宽弘之人。
至少他的人设,便是以宽宏仁慈示人。
而李弘……
那是因为太短命了。
如果李弘活得久一点,和其余皇子之间,未必没有流血之争。
苏大为暗自思索着。
酒宴过程倒还算平静,苏大为本着少说多听,一直默默观察着其他人。
最多的是观察太子李弘。
一直到近两个时辰,这场酒宴才告结束。
孙思邈和杨思俭等宾客和臣属,均向太子致谢,然后各自告辞。
苏大为刚跟着郭瑜等人走出宫,准备和其余卫率武士一起离开,没想到自后方匆匆跑上来一个小太监,在他耳边道:“苏副卫率请留步,太子有召。”
苏大为微微一愣,向身边的将士打了声招呼,跟着小太监走。
……
东宫又叫春宫,是一大片建筑群。
可以视为皇宫的微缩版。
这里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同样有前庭,中庭和后庭。
后庭是太子的寝宫,前庭和中庭则是太子用来接见属臣,以及学习和议事的地方。
苏大为对别的地方都不太熟悉,唯独对太子的书房印象较深。
因为上次李治曾在这里?给他看那本《帝王略论》。
也是在太子书房里?将他划到东宫臣属中。
这次太子李弘找他谈话的地方,同样是书房。
不知李弘是为了表示亲近?还是父子俩心有灵犀。
“太子?臣应召而来,不知有何要事?”
苏大为踏入书房?先对太子叉手行礼,然后才有空略微打量一下。
和上次一样?书房并不奢华?书架上堆了满满的书籍。
桌案上的摆设也和上次一样。
书房里除了侍奉的太监,和记录太子日常言行的官吏,并无其他臣子。
看来太子是想与他单独谈话。
李弘此时正坐在自己的书桌后面。
桌前摆着文房四宝,左右手堆了半尺高的书籍和竹简卷帛。
桌家的铜炉正燃着熏香。
这香也是孙仙翁特地调制的?据说对身体很有好处。
李弘闻着这香?味道在冷香中,有一丝沁人心脾的味道,这让原本因酒劲上头有些昏沉的脑袋,清醒不少。
他抬头看向面前的苏大为,隔着白色飘缈的香气?这位被母后视之为兄弟的男人,身形挺拔?身材异常高大。
就算在唐将里,也算是鹤立鸡群。
他的肤色黝黑?五官轮廓充满着坚毅。
特别是一双眼睛,黑中透着光彩?眼神坚定?予人一种值得信赖之感。
李弘起身拱手道:“叔叔不必多礼?这里没有外人,你就当在自家一样。”
苏大为连称不敢。
太子虽然没架子,但他可不能显得放肆。
“叔叔,请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