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6/2120


未来武则天身边的左膀右臂。
上次在见到上官仪之后,苏大为还很有兴趣的,回到都察寺后调了这部份档案。
结果一查,上官婉儿才刚出生,未及一岁。
呃……
对这么小的小萝莉,苏大为便只能死了心,不去想着能收服上官婉儿为己用。
不过,话说回来,上官仪已经五十六岁了,居然老当益壮,老来得女,让人不得不服。
上官仪年纪在这几个大臣里,算是年轻的。
他的面容清瘦,眼眸却颇为犀利。
向苏大为微微颔首,不紧不慢的道:“苏少卿在军中,自是关心军事,马政这件事,不算简单,可也不算复杂,说起我大唐养马的情况,就不得不提起张万岁。”
“张……万岁?”
苏大为舌头略有些打结,总觉得这名字有些太过嚣张了是不是。
一个臣子,在天子面前自称万岁,有点那啥。
不过转念一想,隋唐之际,还有个史万岁。
似乎“万岁”这个词,在唐时还不算犯忌讳。
上官仪一手持笏板负在身后,微微踱步,沉吟道:“我大唐在高祖晋阳起兵之时,缺马严重,后来得突厥马二千匹,得隋马三千,才勉强组起一支骑军。
直到高祖建立大唐两年后,才有三万多匹战马。
以当时的情况,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但是这一情况,在张万岁接手养马之后,开始得到改善。”
上官仪眯眼看了一眼苏大为,眼中多少有些难以明状的东西。
这苏大为,号称是军中冉冉上升的将星。
但居然对马政无所知,对募兵和府兵也不甚了了,如此糊涂之人,真叫人怀疑,他在战场上那些仗,是怎么打的。
心念一转,上官仪轻拈颔下三缕长须,继续不紧不慢的道:“张万岁原本并非养马出身,他与尉迟恭一样,都出自朔州边地,也都是高武周的部下。
当年曾鼓动刘武周起兵。
那是隋末时,他趁马邑太守王仁恭办公时,将其斩杀,以此逼刘武周起事。”
马邑大概是后世的山西朔州市。
蒙恬曾在此筑城,属雁门郡,与草原胡人紧挨着,是中原抵御胡族的前线。
汉武帝光元二年,曾在这里策划过一场针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
可惜消息泄露,未能完成。
至于王仁恭,也非泛泛无名之辈。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
隋末名将,鄯州刺史王猛之子。
史称刚毅修谨,弓马娴熟,曾追随杨素征战,屡立军功。
深得隋文帝和炀帝信任和喜爱。
东征辽东,北抗突厥,颇有能名。
拜为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后迁骠骑大将军,乃至迁马邑太守。
这样一位名将,居然死于张万岁之手,颇有些可惜。
苏大为想起这些,顿时肃然。
对这张万岁不敢轻视。
“张万岁后来跟尉迟恭一起投靠太宗,尉迟恭成了冲锋陷阵的猛将,但张万岁则全心投入育马选种,扩张马场之事。
自张万岁管马政后,朝廷在陇西建立牧马场,划地千里以资,马场分八坊四十八监,开始马场只有马匹万余。
时至今日,苏少卿可知我们大唐的马场,有良马几何?”
“呃,不知。”
苏大为的都察寺虽然属情报部门,但针对的主要是人。
何时会有那闲情去关注大唐的马场。
至于用兵,大唐有完备的后勤制度,苏大为也根本不用去考虑战马的问题。
只用考虑如何作战,能击溃敌人。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军中自有制度,苏大为自问做不到大包大揽。
他在军中提升的速度太快,在军中的时间还太短。
“那老夫就告诉苏少卿这个数字。”
上官仪伸出右手,五指张开,停了一停,又伸出二指。
苏大为怔了一下,回他一个“v”字手势。
“西台侍郎是说,我们大唐现有战马五十二万匹?”
“非也,如今,我们有战马,七十万又六千匹。”
上官仪说完,面上露出骄傲之色。
而一旁的许敬宗和郝处俊,也是一副于有容焉的神色。
这,当然值得骄傲。
从开国凑不足几千匹马,到如今,四十年如弹指一挥间。
大唐拥有战马七十万匹。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以农耕文明立国的大唐,拥有不亚于东西突厥的庞大战马基地。
正因为有此强大的基地,才是大唐能拥有源源不断爆骑兵的根本。
也是唐军之强的重要因素。
在大唐四周的敌人,哪怕有一时凶顽,在拚消耗上,也远远不是大唐的对手。
光是战马这一项,一战死成千上万都不稀奇。
但大唐有的是马,源源不断。
损失了立刻可以补上。
反观大唐的敌人,可能一战之后,便立刻拉胯,只能靠两条腿仓惶跑路。
“打仗,拚得就是整体国力和后勤啊。”
苏大为不由感概一句。
上官仪稍微正色看了他一眼,觉得他这话,说得倒是切中要害。
略微颔首道:“苏少卿果然是知兵之人,这话不错的。”
停了一停,他才总结道:“现在苏少卿知道朝廷为何要废除马政中,令农人皆养马的旧制了吧?过去有此令,皆因大唐战马不足。
可如今,已经是麟德元年,我大唐有战马七十余万,在幅员千里的马场上,犹嫌太过狭窄,这么多的马,又何必令百姓另再养马?
何况养马所费不小,农人豢养多有吃力,而且马这种牲口和牛羊不一样,需要不停的吃草料,并不会反刍,而且其粪性酸。
被马粪侵过的土地,农物难以生长,十分毁地。”
说到这里,上官仪闭口不语,轻拈长须,微微自矜。
他对帝国的各项政事,熟悉如掌上观纹。
而且此人心气颇高,未来的仕途,是冲着右相这个位置去的。
之前扳倒李义府,他也是出力甚多。
苏大为此时在心悦诚服,先向上官仪和郝处俊等人行弟子礼道:“是阿弥愚钝,多谢东台侍郎和西台侍郎为我解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6/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