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4/2120


王勃挺起胸膛,一脸故做严肃。
苏大为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王勃,初唐四杰之王勃。
见到他,自己算是认识全部的初唐四杰,完成“攒齐初唐四杰”之任务卡了。
最早的骆宾王。
然后通过骆宾王又介绍了杨炯和卢照邻。
这两位虽然还没打过照面,但却与苏大为有过书信来往。
更别提大嘴巴骆宾王。
每次写信文彩斐然,而且铺陈排比,令苏大为看了有些汗颜。
他的回信,也只能半白不文了。
苏大为在王氏家里,问起王勃,甚至主动向王茂叔问起王勃。
只因为后世的记忆太过鲜明。
谁能忘记那首《藤王阁诗》。
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还有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心里想着,苏大为嘴里忍不住就念出来:“海内存知己……”
“咦?你说的什么?这句还挺有精神的。”
王勃少年心性,还比较跳脱。
闻言眼睛一亮。
“这句不错,我记下来,以后可以用在诗作里。”
“咳咳~”
苏大为不由大声咳嗽起来。
尴尬,贼尴尬。
抄到人家主人头上了。
“那啥,你来找我做什么的?”
苏大为揉了揉眼角。
实在有些无法将眼前风光霁月,朝气勃发的少年,与那位印象里伟大的诗人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知道王勃的未来。
二十六岁,便渡海溺水而亡。
对了,李白也是溺水而亡。
他们这些天才诗人,是否老天也嫉妒,不令他们得以寿终?
“是骆宾王。”
王勃像是想起了正事,背着双手,学着大人样挺起胸膛。
不过他的个头与苏大为实在相差甚远。
苏大为按后世,至少是一米九八的身高。
王勃,一米七顶天了。
不得不仰着头看向苏大为。
明明是个半大少年,偏要装着少年老成。
“骆宾王给我写信了,提及你是个可交之人,而且屡有惊人之语,今日一见,领教了。”
他拱了拱手又道:“对了,我还有一事要找你。”
第四十三章
底线
“何事?”
“这里说话不方便。”
王勃左右看了看:“寻个僻静的地方。”
“行,你带我去。”
虽然附近就是都察寺的衙门和公廨,但总不能把王勃给带过去。
王勃显然对长安十分熟悉,一边带路一边自顾自的道:“上次你来王家,我刚好出门游学,不过你离开的时候,我和海宾是前后脚进门。
待后来我问过人,才知道你便是骆宾王提起的苏大为。”
海宾,便是王海宾。
谏议大夫王茂叔之子,未来会弃从武,成为大唐将领。
而王海宾的儿子王忠嗣,将会成为未来的大唐名将。
这些都是后话了。
“上次听谏议大夫说你在长安求学?”
“我现跟曹元在学医。”
“学医?”
苏大为看了他一眼。
这未来的大诗人,居然在学医,这有点专业不对口吧。
王勃年纪虽少,但人极聪明,一见苏大为的表情,便主动解释:“先学了周易、黄帝内经现在正在学难经。”
都是医家宝典。
没想到他真的是在学医。
想到他大诗人的身份,苏大为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他却不知道,王勃自幼聪颖好学。
六岁即能,而且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汉书,便发现其中的错漏,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误。
而且王勃为人还至孝,常言:“人子不可不知医。”
十二岁便到长安,寻找名医求学。
五年后,尽得名医曹元真传。
王勃曾为难经做序,被收录于苑英华中。
序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勃养于慈母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因窃求良师,阴访其道。”
此外,在宋史.艺志记载,王勃还著有医话纂要一卷。
为医话鼻祖,在宋时十分有影响力。
可惜后世亡佚。
如此孝顺而聪慧的王勃,却是在前往交趾探望被贬的父亲王福畴,归途中不慎坠海而亡。
交趾,就是后世越南境内。
唐时还属中国。
苏大为与王勃行不多久,见到街边一家糖水铺子,看上去还比较清静。
王勃道:“就到那里坐下聊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4/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