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2120


三番两次来招惹,这已经触到了苏大为的逆鳞。
要想远离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制造麻烦的人给解决掉。
骑在战马上,苏大为的眼中光芒闪动。
心里想到了许多。
方才王福来说的话也很有意思,转述武媚娘的话,让苏大为不要忘记自己的处境。
自己是什么样的处境?
因为身上铬着武媚娘一党的铬印,所以被李治深深的忌惮与提防?
还是说逆水行舟,自己会有新的危险?
总之,最近的一切,都是些危险的信号。
苏大为久在军中,对危机之事,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
心中,隐隐有一种感觉在提醒他。
危险,正在向自己逼近。
若还像之前一样,只怕会被巨浪倾覆。
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
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因地势高亢,人称龙首原。
龙首原本为隋大兴城北的三九临射之地,内有观德殿,是举行射礼的地方,唐因袭这一功用。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南门,门前是宽达一百七十六米的丹凤门大街,丹凤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
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弘史二馆。
在轴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苏大为从丹凤门出来,左右是光宅坊和翊善坊。
他要通过来庭坊和永昌坊,从承天门入太极宫。
自从李治搬入大明宫,原本的三省六部的官员和衙门,也开始陆续搬迁。
按规划,三省将设在太极宫宣政殿附近。
目前,中书省和门下省都大体都搬至大明宫。
只有执掌六部的尚书省,因为下面衙门机构繁多,还未完全搬迁。
其中六部衙门主要就在承天门与嘉德门附近。
苏大为现在要找的,便是六部。
他原本想是直接去大理寺,甚或去刑部,再不济也要去万年县,询问高阳公主的案情。
但是方才跟王福来说话以后,改变了主意。
他要找的衙门,乃是尚书省下,六部之兵部。
李治朝的兵部尚书前期是崔敦礼,但此公因为出自博陵崔氏,在李治独揽大权后,便被撤下。
后来的兵部尚书是任雅相。
任雅相早年曾任燕然都护,随苏定方平定突厥沙钵罗可汗,后任兵部尚书。
显庆四年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
他在相位仅有两年,便出任浿江道行军总管,征讨高句丽。
龙朔二年卒于军中。
李治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赐谥号为敬。
在任雅相之后,便是英国公李勣任兵部尚书。
但在李勣征高句丽后,李治以兵部尚书不可一直空悬为由,又改任其他人为兵部尚书。
起先李治想起用名将程名振。
但程名振也在龙朔二年去世。
朝廷追赠右卫大将军,谥号为“烈”。
李治下一个考虑的人选,是郑仁泰。
论朝中宿将,还活着的,几乎没几个比郑仁泰资格更老。
早在李世民晋阳起兵时,郑仁泰便投靠秦王李世民。
武德年间,奉命镇守长春宫,参与消灭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统一战争。
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授游击将军、归政府统军。
贞观年间,迁左卫翊一府中郎将,宿卫宫城安全。
外放忠武将军、胜州道行军副总管,防备突厥。
参与攻打高句丽,授上柱国、左屯卫大将军、同安郡公。
永徽四年,授银青光禄大夫、灵盐二州都督,驻守西部边疆。
显庆二年,入为右武卫大将军。
带领薛仁贵讨平铁勒九部,抵御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授凉州都督,接应吐谷浑慕容诺曷钵,防备吐蕃。
李治本来有心调他回朝,执掌兵部。
但西线战事突然吃紧,朝廷只能命其继续出任凉州刺史、都督凉甘肃伊瓜沙六州诸军事。
在龙朔三年,也就是去年。
郑仁泰薨于官舍,时年六十三,追赠代州都督,谥号为襄,陪葬于昭陵。
一连两个备用人选,皆没了。
这让李治大为郁闷。
第三十章
程务挺
老一辈的将星逐渐凋零,而大唐中生代和新生的将领们,还没有谁能让李治放心授以兵部尚书之职。
几番思量下,李治选萧嗣业入京,拔为兵部尚书。
萧嗣业,出身兰陵萧氏。
曾祖萧岿,后梁孝明帝,庙号世宗。
祖父萧珣,南海王。
祖姑萧氏,隋炀愍皇后。
萧嗣业少年时便跟随隋炀帝,后随萧皇后入东突厥。
贞观九年,萧嗣业归国,因知突厥的情况,领突厥部众。
后来,萧嗣业任鸿胪卿,兼单于都护府长史。
贞观二十年,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李世勣派遣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往招慰,咄摩支投降。
显庆二年,苏定方与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以及折冲府都尉苏大为,折冲府右果毅都尉阿史那道真等人,分兵讨伐西突厥。
在大败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西逃后,苏定方命萧嗣业与苏大为一起率兵追击。
显庆六年,高宗派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夫馀道行军总管萧嗣业、镂方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和含资道行军总管刘德敏率军十余万渡辽水。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壤道大总管刘伯英、与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句丽。
其间,由于回纥叛乱。
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被迫返回。
不久,李治下诏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率兵讨伐回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