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0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9/2120


参军打仗,不再是好事,而是掉脑袋的苦差。
苏大为把这些弄清楚,再联系到李勣那句“效法老夫旧例”,这不就是要学他把缴获的战利物资给将士们分了,以此来维持士气吗?
可特么的,这活在贞观年间能做,到如今还能做吗?
这是与皇帝李治争利啊。
李勣这番暗示,摆明了就是士气要维持,事情你去做,但锅不帮你背,你自己顶住。
“老狐狸!”
苏大为除了在肚子里骂几声,也没别的好办法。
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
仗还是要打。
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泉盖苏文的确是死了。
尸骨都凉透了。
高句丽这方面是极力的掩盖,但终究是瞒不过去。
大唐龙朔二年。
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
泉男建趁示男生出巡的机会,自任莫离支,与泉男产共同发兵讨伐泉男生。
泉男生逃跑,驻守另外的城邑,让他儿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救。
十月,朝廷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泉男生。
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
俗称,带路党。
又任命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并令百济熊津都督苏大为出兵,共同讨伐高句丽。
十一月,庞同善大破高句丽军,泉男生率领部众与庞同善会合。
李治下诏,任命泉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
冬,十二月,李勣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出现在军中。
并且李勣钦点,以熊津都督苏大为为行军副大总管,以进攻高丽。
庞同善、契苾何力仍任行军总管,及安抚大使。
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及带方刺史刘仁轨等,都受李勣和苏大为指挥。
历史走向,已与苏大为熟知的大相径庭。
原本李勣出征高句丽,应该到乾封年间(公元666年以后),但是现在不过龙朔二年,这一切就已经发生了。
泉盖苏文的死,也比原本历史上早了几年。
并且苏大为的名字,居然出现在此次大唐征高句丽的高级将领中。
史书上都没记载。
可以说,苏大为从军数年,从当年征西突厥时的军中斥候队正,到苏定方麾下前锋。
到征百济时做为情报头子活动。
后又协助苏定方和刘仁愿稳定百济局面。
直到王文度暴毙,他被临危受命,成为代都督。
到扑灭百济叛乱,一战擒获扶余丰等人,并在白江指挥当时身为白衣的刘仁轨,大破倭军。
最终因功,得授熊津都督一职。
再到此次,李勣征高句丽,征调他为行军副大总管。
苏大为从初入军中的基层将领,实现个人的三级跳,一跃来到唐军高级将领之阶。
战争,是最好的晋升之机。
危险与机遇并存。
苏大为现在也不清楚,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引起的蝴蝶效应,改变了这些历史。
但是身处其中,他也没功夫想那些哲学问题。
全部的精力,都要用来应付眼前的乱局。
泉盖苏文是死了。
他的三个儿子是内乱了。
但虎死架不倒,高句丽的国力依然十分强大。
要想吞并这个东亚小霸主,并不轻松。
此时,因为高句丽内部的混乱,整个战场局势也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用苏大为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半岛局势越乱,实力就越分散。
越有利于客场作战的唐军。
这两月里,唐军的攻势十分猛烈,李勣亲自带兵,取了十六城。
契苾何力和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等人,也各有斩获。
苏大为这边,领唐兵两千余人,率新罗仆从军一万,以及征召倭国仆从军一万人,从百济进兵,威逼高句丽大同江一线。
这两月下来,只攻下了三城。
这个进度不算快,但因为大同江再过去,便是高句丽都城平壤。
所以苏大为这边,以一支偏师,承受了高句丽人最猛烈的抵抗。
据闻泉男建已经调集了八万援军,沿江布防。
而对辽东方向侵袭的李勣军,则调集兵马十二万。
李勣那边不光有十万唐军主力,还有契苾何力及庞同善等人的五万人马。
这么一比较,苏大为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以两万仆从军,能吸引高句丽这么多兵马。
虽然形势不错,但苏大为却一改他的用兵常态,并没有轻骑突进,相反,此次用兵,他显得十分谨慎,步步为营。
这一点,当然也令手下将领十分疑惑,但苏大为没有说明,众将也只能依令而行。
虽然是仆从军,但苏大为手下的兵马,有一半都是倭国征调来的,经过“革命改造”,在思想和军纪上,比一般的府兵还要好。
夜色笼罩,苏大为端坐于自己的帅帐内。
帐门微开,从外面灌入的西北风,隐隐挟着一丝大同江水的腥气。
“都督。”
帐外有人以略显生涩的唐语道:“末将新右三郎求见。”
“进来吧。”
苏大为抬起头,帐外的亲兵掀开帘帐。
只见人影一闪,身材瘦小的新右卫门迈着小步进来,先向苏大为叉手行礼。
他的动作有些笨拙,比不上唐人熟练。
不过这半年来,他的口语和礼节上有极大的提高,与真正的唐人也相差仿佛。
“何事?”
苏大为向他投来询问的目光。
第一百零三章
战与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9/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