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0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4/2120


这话苏大为顿时不服,想要反驳,可是话到嘴边,转念想想,李勣这眼睛,还真毒。
虽然说后世把薛仁贵吹得天上地下,但是看薛仁贵的战绩,可以算是一流将领,但距离苏定方这样的神级选手,确实还差得很远。
而后来在大非川兵败之事,完全印证了李勣此时的评价。
苏大为其实还想说说自己麾下娄师德、王孝杰等人不错。
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十多年后,也可以成为大唐的中流砥柱。
不过现在这些人的位置都还太低,如果把他们推出来,只怕李勣会认为自己强辞夺理了。
于是闭嘴。
李勣见他似乎是认输了,哼了哼,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你觉得老夫为何要浪费这么多唇舌?只因为,老夫遍观唐军,未来可能继承苏定方位置的人,唯你苏大为耳。”
“咳咳咳”
苏大为忍不住大声咳嗽起来。
“大总管,你莫要折煞我了。”
“军中哪一份战报我没看过?哪一位将领我不熟悉?”
李勣手指在桌面敲了敲:“这些战绩里,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将领,只有你至今未尝一败,而且,把握住了我大唐用兵的精髓,一脉相承。”
苏大为被李勣说得都快要不好意思了。
心想这老狐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该不会是想玩捧杀吧。
一时不敢随便乱开口。
只听李勣继续道:“征西突厥之战,你为苏定方手下前锋,翻跃金山,从对突厥用兵开始,到抓住阿史那贺鲁,用时不超过半年。”
停了停,李勣继续道:“征百济,你虽没有在苏定方手下领军,但你在背后出力不少,老夫也都一一看在眼里。
在对付百济叛军时,你先打了高句丽,再守住泗沘城,最后又顺势拿下扶余丰的周留城。
接着又在白江大败倭国水师。
这些战斗,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李勣右手做刀,轻轻往下一划。
仿佛下面真的是敌军,任他宰割。
苏大为依旧沉默。
李勣看了他一眼,接着道:“灭倭国,老夫也看了所有战报,从你登陆九州,到攻破倭王都筑紫,到平定筑紫,用时也不超过半年,其中大部份时间,还是用来梳理地方,巩固后方。”
说到这里,李勣的眼里透出一抹激赏之色:“大部份人,行军打仗用的是手,但是苏大为你不同,你真正是用了脑,用了心。”
不等苏大为开口谦逊,李勣抬手下压道:“从当年第一次见你,老夫便说过,我看人,要看对眼,只要看对了,老夫便自信绝不会看错。
今后能继承我和苏定方衣钵,托起大唐府兵和武德之人,必是你苏大为。”
过了啊。
英国公,你这彩虹屁再吹下去,我都要信了。
苏大为看着他,一脸无语。
还是无法相信,这老狐狸会这么吹捧自己。
图啥啊?
无事献殷勤,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勣自是猜不出苏大为心里的想法。
他抚着长须道:“府兵之强,在乎得人,老夫既然发现你这样的人才,自然想出面点拔,希望日后你真能走出来,独当一面,若是有机会,也能看顾老夫后人一二。”
苏大为心里一动。
抬头看向李勣,却发现这位被武媚娘后来评为“老奸巨猾”之人,当世名将英国公,眼里干净澄澈,不带一丝杂质。
他的目光,坦诚而真挚。
让人毫不怀疑,他此刻的情感是真挚的。
难道他说的是真的?
老狐狸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考虑了。
希望百年之后,我能照顾他的后人。
等等,他后人不就是起兵反武媚娘的徐敬业吗?
那个大坑货会累得李勣被剖棺戳尸,这锅可不能接。
苏大为心里一个激灵,看向李勣一时不知如何回他。
李勣却像是风光霁月,摆摆手道:“好了,说了那么多,也只是希望替大唐找出英才,毕竟,这个帝国,是昔年太宗皇帝带着我们几个老臣,一手一脚打出来的。
我们老了打不动了,也希望江山代有人才出,能将唐军不败的威名,继承下去。”
“英国公放心,我们大唐会越来越强。”
“呵呵,只要多出几个你这样的人才,老夫也相信,大唐会继续强盛下去。”
李勣扶须开怀大笑。
他的城府太深,苏大为一时也看不出他到底是真情还是伪装。
“对了,还是说回高句丽之事吧,苏定方的场子,我们要找回来,唐军此次必须胜利,所以关于此次胜兵,我打算”
第一百章
时代变了
从楼船上下来,到返回熊津都督府的路上,苏大为的在反复想着李勣跟他说的那些话。
像李勣这样的名将,用兵方略只怕早就成竹在胸,特地与苏大为私会,就算有军务方面的需要,也绝不是最主要原因。
他的意图,不在说了什么,而在于言外之意。
那会是什么?
苏大为骑着马,在亲信士卒的护送下,缓缓走着。
眉头越锁越深。
他想到了。
李勣说了那么多,其实内容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出来的一种感觉。
一种对大唐未来的隐忧。
大唐建立到现在,不过四十四年。
但是疆域已经扩张到极致。
古未有之。
百姓生活富足,从中东西域各国的香料,药材,珍宝技术,金银财赋,随着河西走廊源源不断的输入到长安。
再通过长安,反哺大唐天下。
而大唐的丝绸,茶,瓷,各式药材,技艺,也通过河西走廊传遍西域。
从西方,到东方。
从倭国到南洋诸岛,所有的藩属小国,哪怕是化外之民,都与大唐建立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奉大唐为宗主。
称大唐皇帝为天可汗。
而做到这一切,大唐只用了四十余年。
现在的国势,正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熟知历史大势走向的苏大为却清楚,伴随着苏定方等一批老将离世,大唐的武德,将迅速回落。
特别是唐军与吐蕃开战,并两次败于论钦陵之手。
唐军不败的神话,自此褪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4/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