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0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2120


苏大为在一艘楼船中,见到了大唐英国公,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
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李勣来到百济之事,只有唐军高层少数人才知道,对外密而不宣。
如今主持运兵运粮工作的,是刘仁轨。
就算是熊津港,在白江口与倭国一战后,也已完全落入唐军手中,方圆数十里不得有任何闲杂人等,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在极隐秘的状态下进行。
“大总管。”
苏大为走进舱室,一眼看到一身居家常服,宽袍博带,背对着门,站在窗口眺望月色的李勣。
他先行礼,待李勣转身开口说进来后,才踏足进入。
门外早有李勣贴身亲卫,将门带上,不许任何人打扰。
苏大为目光一扫,确定房间里只有李勣一人。
“大总管你找我?”
“嗯,坐。”
李勣点点头,伸手指了指桌前的胡凳。
苏大为看了他一眼,却不急着坐下。
待李勣坐下后,他才在对面的位置坐下来。
没急着说话,而是平视着李勣,神色平静。
李勣轻拈长须,眯眼上下打量了一番,点点头道:“气定神闲,是为大将者必须有的,这一点,你做得不错。”
苏大为微微一笑,没接他的话。
好在李勣也不以为意,自己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拿起一个杯子,倒了杯凉茶。
“大总管,我的呢?”
“自己有手,自己倒茶。”
李勣详怒的瞪了他一眼。
苏大为哈哈一笑,果然伸手拿起茶杯里的盘子,接过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
“你这人,倒是自来熟。”
李勣摇摇头:“今天找你来,一来是叙叙旧,二来,是想问问你,关于高句丽的看法,还有情报,以及我军的准备如何。”
“大总管,事务繁忙,叙旧就免了,直接入正题吧。”
苏大为举了举杯,以茶代酒,敬了李勣一下。
“那好,老夫也不绕弯子了。”
李勣抿了口茶,放下茶杯道:“你来时也看到了,这边正在为作战准备。无论泉盖苏是否真的死了,这一仗,我们也如箭在弦上,不得不打。”
“不得不打?”
苏大为敏感的捕捉到关键。
李勣点点头,轻抚着胸前花白的长须,目光微微闪烁:“你觉得,我大唐是靠什么来威服天下,陛下何以为天可汗?”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似乎有考教的意味在里面。
苏大为略一沉吟道:“那自然是我大唐强大,四夷宾服。”
“我们的强大靠的是什么?”
“府兵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德。”
李勣点点头,又摇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的手指停留在胡须上,目光有些深远,似乎陷入回忆,停了片刻才道:“大唐的强,是因为我们以最少的人口,征服了最大的疆土。”
“嗯?”
“苏大为,你读史吗?”
李勣随口问着,却又不等苏大为回答,自顾自的说下去:“西汉初年,人口一千三百余万,东汉初年,人口两千一百多万。
隋初继承北周,有六百九十万户,人口三千余万。
等我大唐接受隋的烂摊子,你猜有多少家当?”
“我不知。”
“大隋留给我们两百余万户。”
“差这么多!”
苏大为吃了一惊,第一次知道这个情况。
从隋初六百九十万户,到唐初两百余万户,这其中约少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是啊,所以大唐开国就这么点家当,一千余万人,还比不上汉初的时候。”
李勣拈须轻叹,他的脸上,露出半是感概,半是惆怅的古怪表情。
“从长安出发,去往西域安西都护,幅员万里。
向东,至大海之极,向西,至雪山草原,人力尽头。
向北,莽莽雪原。
向南,海洋诸岛,人迹罕至。
从长安下一道命令,可能要一两年,才能到达帝国最远的边界。
你说,我们以这么点人口,打下如今这么大的疆土,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武德充沛。”
苏大为下意识道:“难道不是我军战力强,国力强,再加上府兵制的组织能力,令四夷臣服?”
“你这说的都只是皮毛。”
李勣摇头道:“大唐开国的府兵制,是继承大隋朝的。
制度,只能保证一个组织的下限,却不能保证必然强大。”
被李勣的话引着,苏大为早已忘了最初的问题,倒是对他提出的话感兴趣起来。
“不是制度是什么?”
“不是说否定府兵制,只是说,完备的制度是一个下限,只要制度不乱,始终能保持一个最低的水准,但是决定上限的,其实是人。”
“人?”
“当然。”
李勣抚须道:“百代都行秦法,为何秦却二世而亡,继承秦法的大汉,却能享国三百年?”
苏大为一时沉吟:“是因为人的不同吗?”
“人这东西,你说不同,他也相同。”李勣抚须道:“但你说相同,每个人的才气又不同。”
“英国公,能不能说人话。”
“咳咳,就是开国君主的能力,决定了上限。”
“愿闻其详。”
“这不是明摆着吗,再好的制度,也要看运用他的人,我们之所以强,是因为当年太宗实在太强了。”
“英国公,太宗都”
人都不在了,你在我面前拍李世民的马屁是几个意思?
“我说的乃是事实。”
李勣正色道:“同样的开国,大唐人口户数不如前朝,为何统一全国只用七年,而疆土之大,古未有之?若非太宗个人能力强大,如何能用更少的人口,实现这一目标?”
“我有点懵,英国公,你最开始说的是什么?”
“就是那个问题,我们为何不得不打高句丽。”
“为何?”
“因为我们以最少的人口,打下了最大的疆土,大部份地区,我们唐军的人口远远不足,无法实现绝对的人数优势,只能以极少兵力驻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