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0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3/2120


天地失色。
水天皆赤。
这种情况下,肉身横渡,怕是不知死字是什么写的。
光是战船沉没卷起的漩涡,就足以把人拖下水,皆做海底龟。
但是这个时候,中大兄的运气来了。
几艘残破的木船残骸被海水冲到了岸边。
破是破了点,但好歹是木头。
是木头,就能浮水,就能当船。
从对马岛到新罗釜山,如果抱块木板,顺风的时候都能飘过去。
何况是这区区白江。
当下,大喜过望的中大兄暗自祷告倭国天照大神及诸多神灵,感谢他们在天保佑。
五百倭兵手脚并用,拚了老命把破船拚出一些小舢板。
然后靠着这些舢板,悄然下水,一点一点的划水逼近唐军楼船。
他们是从后方接近。
在激斗中,唐军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等到发现时,这五百倭兵已经认准了唐军的首脑,苏大为的楼船,悄然爬了上去。
这一战,从战略和战术上,唐军是胜了。
倭军水师若不退,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但,如果于万军中,讨取大唐熊津都督的首级,则一切都不一样了。
刚刚平定的百济局势,必然再次引发山崩海啸。
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唐军再也无力再镇压高喊复国的百济叛军。
而倭国,也可以从容坐享胜利的果实。
实行移民之策,开始将势力延伸向大陆。
这一切的关键,就在大唐,在熊津都督的项上人头。
“板载!”
“玉碎!”
悄然爬上唐军楼船的倭人低声喊着决死的口号,拔出腰刀,迈着细碎猫步,悄然涌向苏大为。
此时,苏大为立在船头。
身边是忙碌的唐军诸将。
背对着倭兵。
似乎毫无所觉。
这一批潜入的倭人里,有高手。
他们是中大兄豢养的死士和异人。
甚至连半妖和诡异都有几个。
当年设计除去苏我氏之后,苏我氏残留的部份势力,被中大兄毫不客气的据为己有。
而苏我氏原本就是窃取倭国朝堂的半妖诡异。
另一层身份,便是倭国的半妖盟主。
中大兄借着此事,暗中实力膨胀飞快。
他手里养的一支半妖和异人,便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偷天换日。
再加上神道教这几年也颇看好中大兄,觉得此人有成为倭王的潜力。
在他身上投资不少。
所以中大兄率领的这支死士里,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达成他的心愿。
“讨取,大唐熊津都督的首级。”
“倭国养士几百年,为中大兄效力,玉碎就在今日!”
半妖、诡异、异人们的气息不再掩饰,猛地爆发。
四周的唐兵士卒,仿佛被割麦子般,倒下一茬。
而苏大为身边,瞬息已经被诡异围住。
“你的首级,是我的了!”
一名碧眼诡异,遍身鳞甲,双手如勾爪,猛地勾向苏大为的脖颈。
第六十二章
鲸吞
中国海军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其舰船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
船体庞大,雄伟坚固,甲板建有高楼栅寨,能在海上抗击风浪。
设备齐全的楼船是这个时期代表作。
这时水军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独立军种,专门从事海上战斗。
汉武帝在平南越和卫氏朝鲜的战争中都曾使用过海军,其楼船军多达十万。
到隋唐时期,海军又有了新发展。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时曾多次使用海军。
唐太宗为了东征高句丽也大建海军。
据旧唐书高丽传记载,贞观十九年,张亮率“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从海道进攻高句丽。
而唐会要卷九五高句丽记载:张亮水军七万人,以此推断,旧唐书上说的劲卒四万是战兵,不包括驾船的辅助水手。
唐初海军规模巨大,装备也十分先进。
为适应作战需求,海军舰船按用途分若干类型。
据杜佑通典兵十三水平及水战具附记载,当时军用舰船有六种。
第一为楼船,隋初杨素所造楼船“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
唐代的楼船,杜佑说:“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
第二为艨艟,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
这种船造型小巧灵活,速度快,主要用于突袭、侦察和联络。
第三种为斗舰,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属于战船。
第四种是走舸,舷上立女墙,罩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战船也。
主要用做突袭和冲击。
第五种是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
主要用做指挥调度和侦察,机动性强,属于小船。
最后一种,称为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
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
虽风涛巨浪,仍能保证不倾覆。
背覆生牛皮,牙旗、金鼓如掌法。
此江海之战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3/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