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0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0/2120


“事实上大业三年,杨广太忙了。他改官制、颁行《大业律》、修驰道、防范突厥,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撸起袖子,准备大嘴巴子先抽高句丽了。”
安文生忍不住摇头道:“若不是隋在高句丽城下折戟沉沙,以杨广的脾气,事后定会找倭人报复。”
“这个我知道。”
苏大为点点头:“史书上记录了隋炀帝相关的三件事情。第一件是隋炀帝特地找了鸿胪寺卿询问倭国在哪?
第二件事情,下令江都制造可以出海远行的大海船。
第三件事情,在隋炀帝回书推古倭王时,针锋相对的写了‘皇帝问倭王’的开篇,表达了自己强烈不满。”
安文生抚掌道:“说得不错,那……”
“所以对小日……小小倭国,我们大唐要临以天兵,一次把他们打痛打残,甚至如百济一般,将倭王献俘于长安。
将倭岛纳入我熊津都督府的治下,如此以来,倭国自然不会再出乱子。
以后也都不会再成为中国的威胁。”
中国,即天下之中。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周。
后世有一青铜器名“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
铜尊内胆底部发现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
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
而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此后的中原王朝,亦皆称中国。
顺带一提,白江口之战后,倭国学大唐学得彻底,把去朝见倭人天皇,称之为“上洛”,意味上帝都洛阳朝见天子。
同时倭国也一处自称为“中国”。
学得很彻底。
安文生看了一眼苏大为,喉结蠕动了一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他原本的意思,是想劝苏大为不要在倭人身上浪费太多精力。
当年隋炀帝都没做到的事,我们如今不过是熊津都督府,把这些倭人打退也就是了。
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治理百济土地上。
但是听苏大为的意思,大有不破楼兰誓不还。
好像还想跨海直接打上倭岛。
这……
安文生不确定苏大为是一时兴起,还是真这么想。
大战即将爆发,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
他决定,等打完这场海战,再与苏大为好好谈一次。
咚咚咚~
沉重的鼓声,从大唐楼船上响起。
苏大为的坐船上升起熊津都督大旗,并及各色彩旗令旗。
唐军的鼓是用二十年的蛮牛皮制成。
鼓声雄浑,音如炸雷。
刘仁轨全身披挂甲胄,向着苏大为大步走来。
走到近前,抱拳鞠躬道:“苏都督,敌船已近,请允许末将迎敌。”
“你放手去做,授你临机决断之权,不必事事向我禀报。”
“是。”
刘仁轨豹目中光芒一闪,用力抱了抱拳,转身大步离去。
一边走,一边喝令兵卒,将一道道命令流水般的传出。
唐军楼船上,鼓声渐变。
彩旗在望塔上被兵卒按着某种特定节律挥舞。
激昂的号角声吹起。
唐军七艘楼船开始变阵。
苏大为的主舰不动,两旁各三艘楼船左右张开前出,如同两翼。
而围绕着楼船的大小一百七十余艘战舰,驶出白江港,主动迎向倭人的战船。
双方的鼓声越来越响,眼见着即将接战,突然,从倭人的船队里,飞出一艘小船,如箭一般,脱离倭人船队,向着大唐楼船驶来。
行到半途,已经被刘仁轨的水师船队截住。
一番对峙盘问,唐军战船中的鼓声稍缓。伍九文学
随即由唐船左右夹着倭人小船,来到苏大为的楼船下方。
早有唐军传报,来者,是倭人的使者,求见唐军主将。
苏大为向左右看了一眼,身旁的安文生和阿史那道真、崔器等人,都是一脸古怪。
“这倭人,安的什么心?船都快冲到鼻子底下了,现在还派什么使者?”
“先礼后兵,看看他们是个什么意思。”
苏庆节道。
苏大为点点头,向身边兵兵附耳交代几声,然后一抖披风:“把人带上来吧。”
天空,阴云渐聚,彤云密布。
海面上风浪渐大。
楼船随着波浪,不住起伏。
一名身穿官袍的矮小倭人,被兵卒领上楼船。
在上船之前,倭人的刀已被缴了,身上也经过唐军严密搜身。
倭人的船,在距离船军水师两箭之地,暂且停驻。
似乎是要根据使者传话的结果,再决定打不打。
倭人使者年约三旬,身材矮小,一双细小的眼睛,眼珠却十分灵活,一上船就左右张望。
他一眼看过去,在唐军的楼船舺板上,有一员年青的将领,一身明光甲,身披血红披风,如苍松般立于船头。
这将领年纪实在年轻。
脸庞上棱角分明,一双眼睛透着威仪。
古铜色的肌肤,透出一种野性的力量。
特别是他的鬓发。
不像一旁的唐军将领戴着头盔,而是一手按刀,一手挟头盔于腋下。
随意束起的黑发,随着海风舞动。
如燎原之火。
倭人心里一动。
来之前,他已经得过授意,心知这位必是大唐新任命的熊津都督苏大为。
但他却没急着上去,而是把眼偷看苏大为身边。
两边各有数名大唐将士,如标枪般立于船头。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年轻。
看上去都是二十许。
一个个身上都带着令人瞩目的傲气,仿佛耀目的阳光,令人不敢逼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0/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