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1029

  但是他们依然想在皇上面前露个脸,毕竟这里是边关,在这里当官可不比京城,这里一辈子也见不到一次皇上。
  自古京官最为金贵,升官发财之路恒通,天下当官的谁不想当个京官,可是京官就那么多,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所以此次朱由校来此就成了所有官员眼中最重要的事情。
  若是能在皇上的面前露露脸,得了一个好感,到时候皇上稍微动动嘴,自己未必不可以得一个前程,这可是一个升官的大好机会,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山海关的诸位大臣踮着脚眼巴巴的看着前方,终于远远的重要看到了皇上的仪仗,十二面龙旗分左右,十二个大汉将军举着。一面北斗旗、纛一居前,一面豹尾居后,三个大汉将军高举。虎豹旗帜各二面,驯象旗帜六面,分别在左右。布旗六十四有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玄武旗,还有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各排成六行,每面旗帜用大汉将军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
  华盖五十四个。九龙而曲柄黄色的四个,九龙而直柄黄色的二十个,都连续排列。花卉而分成五色的十个。九龙而分成五色的十个。这两种交替排列。纯紫或红色的方盖八个。
  这还是朱由校嫌弃麻烦只带着这一部分出行的仪仗,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仪仗要用。
  当朱由校队伍来到跟前,孙承宗带着迎接的大臣还有士卒百姓统一的跪下。
  “臣!孙承宗领山海关文武官员百姓叩见陛下!”
  “臣等叩见陛下!”官员们也不管地上都是灰尘会不会弄脏在的新衣就往地上一跪,后面跟着的士绅百姓也是老老实实的跪下磕头。
  朱由校的那匹马在大力的牵引下来到孙承宗前面,然后大力小心的把朱由校给扶下来。
  朱由校上前一步把孙承宗扶起:“孙师免礼。”
  然后又对着后面的官员百姓喊道:“诸位爱卿还有百姓也都免礼吧!”
  “谢皇上!”上万人同时高呼。
  孙承宗一抬头就看到了一脸和善的微笑的朱由校,那散发着金光的金甲把朱由校衬托的要多威武有多威武。
  无数的百姓就看见这这么一幕,一股金色的光芒在皇上的身上散发,就好像是神仙踩着金光降临一般,这金光无比的耀眼可以与日月争辉。
  就这样无数的百姓心中对朱由校此时的影响就变成了,原来这就是真龙天子,大明的皇上啊!果然是神仙一般的模样,这就是活神仙啊!
  这个时候隐藏在人群中的锦衣卫密探忽然的举着拳头开始了高呼。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被这么一带头无数的百姓和士卒也反应了过来,也高举拳头高声的跟着呼喊起来。
  被这么一带头三千卫的新军也高声的呼喊起来。
  “天启皇帝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朱由校接着刚才那圣洁的光芒瞬间俘获了一大批百姓的民心,不由得嘴角勾起,张扬的对着百姓挥舞着手臂。
  谁也没有在意甚至根本就看不到,朱由校身后那辆马车上一个古怪的装置在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第143章
去锦州!
  这也是朱由校的计划之一,稍微的在边关百姓面前展现一下他大明皇帝的神异之处,在诸多百姓心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北方边关还没有像南方那样被东林党人深入人心,这里还是属于可以拯救争取的地方,掌握这里的民心,对今后的道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这里军民有上万之多,今日之事借着他们的嘴巴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传遍九边。
  要知道一句话经过三个人嘴巴之后就能夸张的偏离事实八百里,等传遍九边之后还不知道朕在百姓嘴里能变成什么神仙。
  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多少人在办事前都得求仙问道或者借天而行,为什么?一来是古人迷信上天神仙,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就是邪异,是要受到天谴的。
  天谴这个词怕不怕?天下没人不怕的,就是后世没几个人说自己不在意老天爷的,而且就算是那些有钱人当官的往寺庙里面跑的也是最勤快的。
  百姓愚昧,神仙在他们心里的影响朱由校不理解,但是这不妨碍他明白其重要性啊。
  就好像白莲教为什么这么多年的怎么都剿灭不掉,还不是他们利用了神仙作为幌子吗,蛊惑人心的手段一出,马上就能拉出一大批为他们卖命的手下。
  所以朱由校对这个十分的在意,走到哪都要展现一波皇上乃是天子,有老天爷罩着的神迹,他就是要在百姓的心理埋藏一个可种子,一颗皇上才是天下之主的种子,一颗谁敢有反叛之心就会被老天爷劈死的恐惧种子。
  至于这样做有没有用?那绝对是毋容置疑,宣传的力量还用朱由校来说明吗?从后世来的怎么不明白宣传的伟力。
  至于会不会被人带偏了,这就不需要担心了,你以为大明锦衣卫宣传司是吃干饭的,无论谁都不能影响我大明皇帝无比正派的光荣形象!
  人群中呼喊的一个人眼睛闪烁的看着朱由校的方向,他的眼中,满是凶狠,如果他此时站在朱由校面前,那么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与朱由校同归于尽。
  朱家果然是妖魔的化身,无生老母啊!请您降临人世间吧,将这世间的邪魔统统灭杀吧!
  看着远处的朱由校在那里散发光辉,他咬着要在心里默默的念着。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
  当然这里也不会只有一股势力在,不起眼的一个地方,几个眼睛闪烁的人心里在谋算着什么。
  南蛮子的皇帝来边关了,得赶紧向大汗禀报才是!
  原来几个人是安插在山海关的建奴探子,他们主要负责探明山海关的情况,尤其是是军事分布。
  只因为朱由校御驾亲征这个决定实在是太突然了,京城的探子还没有把情况传递过来,所以这些建奴的探子才会如此的惊异。
  “赵率教情况怎么样了?“朱由校一进入孙承宗府中便问道。
  “回皇上的话,赵将军情况非常不好,锦州来信说,赵将军已经伤口化脓起了热病,可能命不久矣了。”孙承宗面色有些悲痛的说道。
  我大明一员猛将就要魂归九泉,孙承宗手下又要少了一员可用之人,这怎么能让他不感到悲痛。
  朱由校一听就明白了,赵率教的伤口被感染了,在这个时代,伤口被感染就代表着等死,这个时代可没有青霉素什么的消炎药,中药虽然也可以起到一些消炎作用,但是毕竟效果有限,而且在真的感染了之后就很无力。
  赵率教不能死,朕的大明忠心的就那么三瓜两枣了,再死了一个赵率教,九边都快凑不齐一个忠心团队了。
  朱由校一点也不怀疑赵率教的忠心,他的判断依据就是敢为大明战死的都是忠臣,这是没跑的,如果不忠心,投降多好,凭着赵率教的身份,投降了建奴最起码也比那三顺王强啊。
  其实朱由校之前就想好了,要把赵率教调到蓟门去当总兵,把九边这条防线打造成我大明忠臣团体,只要山海关,大同,宣府,蓟门这几个地方守住了,京城就安全了。
  这几个地方掌握了大明边镇一大半的军力,要是不找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朱由校真的很不放心。
  所以朱由校决定亲自前往锦州,反正也就三百多里路两三天的脚程。
  他这一个决定可是吓坏了孙承宗,锦州可不比山海关,这里城高壁厚,兵多将广,他敢立下军令状,就是建奴的十万主力大军拼光了也奈何山海关不得。
  可是锦州就不一样了,锦州兵马不过三万,而且还有建奴两个旗人马在守着,再加上主将遭逢大败士气正是最低落的时候,皇上这个时候千万就是陷自己与危难之中啊。
  这是绝对不行的,想想神宗皇帝和英宗皇帝的事情,孙承宗刷的头上就冒出了冷汗。
  “陛下!万万不可啊,锦州乃是危急之地,乃是大明之君,怎可不顾大明安慰以身犯险,老臣绝对不同意!”孙承宗直挺挺的就往地上一跪,挺直着腰杆对着朱由校拱手道。
  看着孙承宗这坚毅的眼神,朱由校就知道了,这老头是铁了心的不让自己去锦州了。
  也罢就不去了吧,看看还能有什么办法去救赵率教。
  说实话从小朱由校对老师有有一种莫名的感情,而孙承宗正是朱由校老师,所以他对孙承宗有些莫名的发憷。
  “孙师,那现在守锦州的是谁?”朱由校问道。
  “乃是辽东副总兵吴襄。”孙承宗回道。
  “谁!”朱由校一瞪眼。
  “副总兵吴襄?”孙承宗不解为何皇上这般模样。
  吴襄是谁朱由校可是清清楚楚,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就算不说他儿子,他也是为大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支援锦州把孙承宗给卖了,提督京营把京师给卖了,为了建奴也把他儿子也给卖了。
  朱由校可不敢让他去守锦州,他真怕吴襄就此把锦州给卖了,所以无论如何朕这个此锦州之行是去定了!
  “孙师,朕给你看一件好玩意。”朱由校掏出一只白色小瓶子放在孙承宗面前。
  孙承宗不由自主的伸头上去一看,顿时一股喷雾飞出,正好喷到了他的口鼻之处。
  顿时孙承宗白眼一翻,就往地上倒去,朱由校手疾眼快的接住,把他放在椅子上做出睡觉模样,还吩咐其他人不准打扰。
  两个时辰后,山海关北边城门洞开,朱由校带着三千卫、勇士营再加上一万狼兵和一万石柱兵出了城门快速的向着锦州赶去。
第144章
羡慕
  朱由校带着秦良玉和韦正雄向着锦州而来。
  不要问为什么朱由校可以调动山海关的兵马,好歹也是大明的皇帝,调动一些兵马这个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吧,皇帝亲自找你,你敢不听试试,造反吗!
  至于为什么只调动了狼兵和石柱兵,还是朱由校对山海关的兵马不太放心,毕竟他们是地头蛇,常年在这辽东厮混,可以称得上是骄兵悍将了,朱由校有点担心到时候他们会不听指挥。
  但是调动狼兵和石柱兵就没有这个担忧了,狼兵和石柱兵远道而来是客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朝廷进行补给,若是恶了当地的官员,他们分分钟敢给两只队伍断粮,所以韦正雄和秦良玉只能紧紧的倚靠着皇上朝廷,只期盼着皇上和朝廷能多想起他们不要把他们给抛弃了。
  三百多里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幸好这个时候的士卒都是铁脚板,行军打仗靠的是一双稳健的大脚,虽然是靠着脚在奔跑,但是急行军的速度还是非常的快,按着这个速度,再有两天应该就能到锦州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