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1029

  不过朱由校倒是有些好奇了,这个陈贞贻究竟和张国纪说了什么让他敢冒这个风险。
  朱由校就不相信了,他找上朱由检就没有一点心理准备,起码的他肯定明白若是给皇帝知道了一定会心里不喜的。
  “罪臣没见过他。”张国纪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没见过!”朱由校倒是有些吃惊了,这什么情况?你都没见过,还给他冲锋陷阵的,你以为朕是白痴呢!
  “这个时候了你还敢欺瞒朕!朕看你是真的想让朕把你的女儿给废了!”朱由校有些生气了,语气变得冰冷,他觉得张国纪这到这个时候了还在耍他玩,简直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天子一怒浮尸万里你以为真的是开玩笑!
  若不是看在张嫣的份子上,这个张国纪早就人头两隔了!
  “陛下,罪臣真的没有见过这个陈贞贻啊。”张国纪急了,因为他说的确实是实话,没想到陛下竟然不相信,而且还想着要废后。
  “没见过他,那你还为他做出此等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朱由校眼神带着凌厉,越看张国纪越不爽。
  自己怎么得了这么一个便宜老丈人,简直就是在作孽,作孽啊!
  都被人给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呢。
  “是士林报,罪臣是在士林报上看到了陈贞贻写的文章,觉得他说的甚是有道理。”张国纪说道。
  “士林报?”朱由校又是迷糊了这个东西他倒是第一次听说过。
  “就是和明报一样的东西,报纸。”张国纪又急了,这么好的东西陛下竟然不知道,不是您说的吗,多多看报才能涨学识,我可是一直都有看报的,怎么您自己不看的吗?
  “这..........”朱由校确实是不知道最近京城发生的事情,士林报又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陛下,微臣这里就有一份士林报,上面还有一篇陈贞贻写的文章,你一看就明白了。”说着张国纪就从怀里掏出了一叠纸张递了上去。
  朱由校展开一看,最上面的就是用正楷写的大字士林报。
  再仔细一看,其中的纸张大小布局基本就是全部照抄明报的啊。
  朕槽的!朕的明报被山寨了!
  然后开头第一篇文章朱由校就见识到了这个陈贞贻写的东西。
  《论君王不仁国家危矣》!
  朱由校接着看下去,他的眉头紧锁,毕竟这个东西可真的不一般啊,这篇文章开片就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的引用,十分符合当下文人的主体思想。
  张国纪看着朱由校开始看报了,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朱由校看报,尤其是这篇文章,张国纪觉得写得真叫一个好啊,满满的治国之道,若是陛下学了去那么必将成为一代明君。
  只可惜张国纪不知道这篇文章在朱由校的眼里却不是这么回事。
  他看到的只有满眼的之乎者也,这种只有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才能看得懂的东西。
  怪不得叫士林报,果真只有士林之人才能看得懂啊。
  这与他的明报有着本质的不同,明报多是以白话为主,并且加上了简体字作为翻译。
  没错就是汉译汉的那种,并且这个翻译朱由校特地交代了一定要用简体字,为此他特得给明报送去了大批的繁体字对应简体字的大辞典。
  朱由校为什么要推广简体字,就是为了以后的推广义务教育而做准备。
  要知道繁体字许多字都非常的繁琐,一个字那么多的比划十分的不好记,可是简体字就不同了,简体字经过了演化之后少了许多比划学起来更容易。
  繁体字有三个缺点:第一个是比较难读。表意字比如轰、丰,鸟这些都不是直接表示读音的,形声字的声旁大多也不能准确表示读音,第二个是难写。繁体字笔画多,少则十几画,多则三十多画,书写费时又费力。还有不少形近的繁体字,稍留意就会写错,第三个是难记,要知道汉字可是一共有近六万多个,就是常用字也有四千多个,要一个个都记住那是相当的困难,而繁体字笔画繁多,要记住就更加困难了。
  想要推广教育这个简化字绝对是重中之重的必要不可缺少条件。
  但是简化字这个东西是需要慢慢来的,于是朱由校就想到了在明报上推广,一篇文章先用繁体字再用简体字来一遍,这样慢慢的读明报的人就知道了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之间的对应关系。
  没错会简体字的人一般都能认识大多数的繁体字,可是认识繁体字的人却不认识大多的简体字,但是把两个对照几遍之后就十分明确了,毕竟这两种字体都是同宗同源,又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士林报却没有这么做,可能他们十分不理解一篇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再换一种字体来一遍,要知道这个纸张印刷什么的可是需要银子的。
  看完了这篇文章之后,朱由校有些沉默了,眉头皱起看起来满满的心理事。
  张国纪见此顿时心里一喜,觉得陛下一定是认可了这篇文章,不然也不会进入沉思状态,我就说嘛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精彩,陛下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其实张国纪并不知道朱由校根本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反而觉得困了。
  不过他在思考的事情比这篇文章重要的多得多。
  舆论!
  这些人还是重视到了报纸的威力。
  所以他们也办了起来,虽然看起来不如明报,可是朱由校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如果自己放之任由发展,那么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士林报必将成为心腹大患。
  因为这关乎朱由校的大布局。
  报纸是什么?报纸乃是自己的喉舌啊。
第692章
新闻总署
  喉舌是个什么东西,喉舌代表着朱由校说话的声音。
  代表着朱由校说的话能不能到达底层百姓的耳朵里面。
  当然这还不是最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政治正确。
  什么叫政治正确,那就是朱由校觉得对的东西就是政治正确,走大明特色社会道路,必须要政治正确。
  现在有人在跟朱由校抢政治正确,你让他现在应该想什么。
  说明他遇到了最最棘手的舆论战,有人在跟他争夺舆论的制高点。
  突然的朱由校想起了后世,世界最强的国家那个唯一的超级大国最最重视的不就是舆论吗。
  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有人准备去鹰酱家考察那里的皿煮情况,结果考察看了一遍之后觉得鹰酱最厉害的不是皿煮,而是成功的让鹰酱乃至世界的人相信鹰酱就是最皿煮的国度。
  于是这个人对身边的鹰酱人说自己要学习鹰酱的洗脑手段,马上那个鹰酱人就不愿意了,大声的告诉他鹰酱是世界上最最皿煮的国度,那个人大喜连忙附和,对对对我想学的就是这种洗脑手段,真的是太棒了!
  鹰酱洗脑靠什么,还不是舆论吗。
  以前舆论掌握在那些读书人的手里,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报纸出现了,朝廷的声音已经可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每张报纸用的语言都是百姓可以听懂的话来撰写的,不仅如此朱由校还安排了不计其数的说书人给大家宣读报纸。
  不信你现在去大街上的茶馆里面看看,每个茶馆必定有一个说书人,每个说书人每日都会把报纸里面的内容给来听说书的听客们讲一遍。
  你还别说这个效果好的不得了,那些百姓还就喜欢听报纸里面的内容,听报纸里面最新的朝廷动向。
  这并不是百姓喜欢政治,也不是百姓觉得自己可以参与政治,这完全是因为百姓无聊。
  没错很奇怪的结果就是无聊,这人一旦无聊起来就喜欢关注一些无聊的事情,明明朝堂之上的事情这些屁民毫无关系,可是他们依旧对此乐此不疲,就比听八卦还带劲,甚至要是有人开了一个头聊起来当今的政治,这些人就能把茶馆给吵的翻了屋顶。
  经过这几个月的发展,明报已经在北方地区有了极大的名气,许多读书识字的人都会买一份明报看看。
  “陛下您看这个.........”张国纪指了指朱由校手中的士林报,意思是上面的这篇文章说的有道理吧,您那个京观确实是太不仁了,就算是暴戾之君也没谁做得出来吧,为了江山社稷您还是赶快的把这个撤销吧。
  “把死胖子给朕找过来!”朱由校招招手把让小猴子赶紧把王胖子给找来,朱由校得问问这个士林报究竟是这么回事,必须弄清楚了才能下手啊。
  对于这种舆论战其实朱由校是非常头疼的,因为舆论这东西需要管控,可是管控的方式就需要细细的思量了。
  你总不能不让人说话吧,难道要像我大清那样搞一个什么什么的狱?
  这是绝对不行的的呀,这玩意给我华夏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百姓后期的麻木不仁与这个政策不无关系,就写了一句话就被人给断章取义了,然后全家被查抄砍头那是比比皆是。
  那以后谁还敢说话?
  就好像朱方旦的《中补说》案,这绝对是建奴朝廷时期最为令人觉得遗憾和痛惜的案子了,朱方旦对中医的贡献意义重大,然而,康熙二十年,翰林院编修王鸿绪跳出来攻击朱方旦,说他这是”诡立邪说,妄言休咎,煽惑愚民,诬罔悖逆”,并认定朱方旦犯有”罔上,逆圣,惑民”三大罪行
  于是,康熙二十一年的时候,康熙小麻子下旨要将朱方旦处死,并且连他的著作都要全部焚毁。要把朱方旦的肉体和思想来个彻底的毁灭,但是其中最可惜的是朱方旦的著作啊,全部被焚毁没有一点流传于世,《中补说》和《中质秘录》这两部书中可是记载了多少超越传统中医的方法,就这么被毁掉了。
  建奴朝廷一个文什么的毁掉了多少祖宗几千年来好容易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禁锢了思想,简直罪大恶极!
  所以朱由校绝对不允许百姓不能说话的情况出现,什么莫谈国事之类的,这绝对是对大明延续的破坏,对华夏文化流传的阻碍。
  然后还有一个手段就是杀人,把那些士林报的人全部杀光了。
  行吗?
  这个想法朱由校第一次出现就立马的给否定了,杀人是最直接的手段,但是也是最愚蠢的手段。
  把他们杀了不但掌握不了舆论,反而会把自己好容易搭建起来的公信力给全部丢掉了。
  有人给朝廷的报纸唱反调你就把人家给屠杀一空,这是什么情况?你敢说朝廷的报纸心里没有鬼?
  你说没有鬼有谁会相信,没鬼堂堂正正的你杀了人家做什么,你害怕这个士林报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