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1029

  可是在向左边一摸的时候发现还是空的!
  顿时他用尽了力气猛地掀开被子,低头一看自己少了两个东西。
第233章
扶武抗文方针
  这两个东西对于人来说可是非常的重要,皇太极一下子就瞪圆了眼睛愣住了,他呆呆的看着自己的下身。
  因为下身的变故,代表着他的男性资格已经彻底的丢失了。
  不但如此就连他精壮又毛茸茸的大腿也已经消失了一个,下身被白色的布包裹着,白布上面透露出微微的红色印记。
  豪格不太敢提起皇太极的伤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
  本来皇太极只是腿部被击中了,但是12.7毫米的子弹威力实在是太大,在击中皇太极的腿的时候正好的打中了皇太极的骨头,并且皇太极的骨头打的碎裂开来,一片碎骨正好击穿了两个小球球,大夫看着这留着黄色的水,并且已经干瘪的小球球实在是没办法保住了,于是只能一狠心帮助皇太极解脱,这大夫想着反正大汗也有这么多后代了,那么也就不用在乎这个玩意,还是割掉比较好,最起码可以保命啊。
  他们其中一个大夫可是在净事房做过的,所以手起刀落皇太极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于是在双重打击之下的皇太极顿时的一团血雾喷出了嘴巴,刚才他还想出去安抚一下士卒,可是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废人啊!
  只见皇太极怒目圆瞪的倒在塌上,就和那死不瞑目一个模样,幸好胸口还有些起伏,代表着他还没死。
  豪格和索尼见状顿时吓得扑了上去。
  在次日清晨,外面的士卒来报,建奴大军军营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帐篷什么的都已经被拆走了,而且探马汇报,围困锦州的几路建奴大军皆被撤离,锦州之围已经被解开了。
  这一战建奴伤亡了差不多四万人,锦州也不好受,不算上孙承宗的带领的大军,就是光锦州就伤亡了接近三万人,若是加上孙承宗的大军恐怕损失的还要更多。
  虽然损失的很大,但是朱由校得到了沐浴战火的三千卫和勇士营,还剩下不到一万的三千卫和四千人的勇士营,单单的往哪里一站气势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在他们的身上,朱由校终于看到了他一直以来总是在强调的军魂。
  没错就是军魂,从之前的还没上战场便是牙关打颤,到现在的斗志昂扬满身的嗜血之气。
  若是再遇到第一次遇见的莽古尔泰率领的正蓝旗,绝对可以在一炷香之内解决战斗。
  “今日,朕有命!诸位将士是大明之军!乃我大明护佑之士!自今日起凡是我大明之军者见官不拜!只行军礼!哪怕是遇见了朕若无重要场合也只要行军礼便可!”朱由校站在城头上看着刚下面的数万将士,激动怒吼道。
  城下诸位将士,包括其中的孙承宗秦良玉等人都瞪大了眼睛,甚至孙承宗摸着胡须的手都一不小心拽掉了几根胡子。
  该是因为皇上刚才说的话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当兵的见官不拜?这还是下贱的丘八吗?
  当然了要说见官不拜也还能理解一下,怎么说这些士卒也是打了胜仗,皇上给予他们奖赏也是应该的。
  可是这见官不拜后面跟着的见到皇上还不拜,这可就不能让这些人理解了,皇上乃是九五之尊何人可以不拜啊,这简直就是大不敬啊!
  想想以后文官要拜见皇帝的时候,而那些下贱的丘八却只是行了一个军中之礼,那么那些文官还不得闹翻了天啊。
  自古以来不患寡不患均,凭什么自己拜见皇上,而这个下贱的丘八去能这么悠闲,简直就是有辱斯文啊,我们这些读书人寒窗苦读几十载究竟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以后可以高人一等吗!现在被一群最下贱的丘八给骑在脑门子上了,真是岂有此理啊!
  天底下的读书人该怎么看待大明将士,又该怎么看待皇上呢。
  孙承宗站在城墙下面,此时他已经无力上去劝了,皇上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如何能随意的更改,更何况身边还有几万大军,他要是上去劝岂不是与大明将士作对啊,要知道九边还要靠着这些人来守卫呢。
  不过朱由校的命令一下,这些士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面都是迷茫,见官不拜是干什么的?以后看到当官的就不要拜见了?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处啊?我们这些丘八给哪些官老爷磕头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皇上为何如此的小题大做?
  朱由校不知道他在心里好容易下定的决定,就这么被下面的大明将士们红果果的无视了,要不然还不得吐血三升啊。
  朱由校看着下面沉默没有一点动静的士卒感觉很是无语,他都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我大明将士的欢呼了,结果得到的竟然是没反应。
  其实这也不怪朱由校,他的思想观念依旧存在惯性,他还以为军队哪怕是在古代那也是有着荣耀的存在的,就好比未来的军队那个不是荣誉控啊,为了虚无缥缈的荣誉敢于奉献自己的一生。
  可是这个是个的军队看重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军队很现实。
  “在场的大明将士每户人家免三年赋!并且再赏五两银子!现在就赏!”朱由校一拍巴掌,只见几辆大车拉了十几口大箱子出现,打开里面都是五两一锭子的银子,白花花的银子在这个光芒下闪闪的发着银色的光芒。
  “天启皇帝陛下万岁!大明万胜!”顿时在场的士卒群情激奋,纷纷的跪在地上向着皇上高呼万岁。
  朱由校无奈的摇摇头。
  得,心思都白花了,这见官不拜的荣誉连一锭银子都比不上,真不知道朕为什么要这么吃力不讨好啊。
  当然这些都是经过朱由校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那就是扶武抗文!
  何为扶武抗文呢?很简单就是纸面的意思,扶起武官去抗衡文官。
  为什么也扶起武官呢,还不是因为我大明的文官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就算朱由校还是皇上也是无奈。
  这么说吧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谁都不能压过谁,一文一武其实就是我大明的两只腿,谁也不能离开谁。
第234章
老夫很欣慰
  可是现在呢,大明的腿歪楼了,代表武官的那条腿被人打瘸了,而文官那条腿却好像吹气球一般的涨了起来。
  那么现在的局面就是大明被代表文官的那条腿给控制着,他想把大明拉到那里去,那么大明就只能往哪去,哪怕是皇上都不能奈何的了他们。
  所以就要扶助大明的另一只腿,把武官给扶植起来,用他们去抗衡武官,文武相互制约对皇上的利益是最大的。
  但是扶植武官也不是这简单的,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的武官一蹶不振,到了现在一个五品的知府都敢在一个总兵面前指手画脚的。
  他依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倚靠着文官阶级的势力吗。
  那么朱由校打算怎么办呢,那就是加强武官的待遇,甚至要加强到超越文官的地步,于是就有了武官可见皇上不拜的旨意。
  原因就是这些年武官被文官给压制惨了,甚至都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认为武官天生的就该低文官一头,那么朱由校扶武抗文的计划还怎么实现?
  于是朱由校就想到了要把武官的待遇提高,先搞得超越了文官再说,因为一个人长久的处于另一个人的威压之下,就还算是你后期把他地位给提到了另一个人一样地步,那么这个人在心里也是处于下位的。
  那么就只能把他的地位给提高,几次三番之后他发现了自己地位竟然比另一个人还要高了,那么很快就能再心里形成一种优越感,彻底的把敬畏文官的心给改变。
  这就是扶武抗文方阵的一部分,当然还少不了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控制军需补给还有人员升迁以及日常训练。
  武官的升迁还有军需被文官控制这也是文重武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想想若是文官不能控制军饷不能干涉升迁,那么那些武官还鸟文官吗?
  不过文官造反十年不成,武官造反可就用不了十年这么久了,这也是那么多皇帝忌惮武官的原因,但是朱由校却可以从现代借鉴部分手段,可以掌控武官。
  此次回京之后朱由校就要把这个改革文武分治的政策提上日程了,估计会很困难,朱由校对此早有预料,所以朱由校就要想办法拉拢一波九边。
  若是说什么地方大明的武官为最强势,那么唯有九边莫属,这里直接面对外敌人,就是文官也不敢在武官面前太过放肆,不然谁知道人家会使用什么手段把自己弄死,到时候栽赃嫁祸给外敌,那么可就白死了。
  此次打烂了锦州,正好也不准备修复什么了,于是朱由校给孙承宗下令,现在就开始内迁锦州,为此朱由校特意的拨款了五十万两白银,可是把他给心疼了好半天。
  还好的就是锦州的百姓暂且相信了朝廷的话,见识到了建奴的疯狂之后锦州的百姓也就没了死扛着不走的心了,于是庞大而复杂的锦州内迁工作开始了。
  锦州朱由校的大帐里面。
  “陛下建奴已经被打退,臣恳求陛下回京!”孙承宗非常固执的跪在地上,意思很明显皇上若是不答应臣就跪死在这里!
  “这个.........”朱由校点点头很肯定的说道:“孙师不必如此,朕应该回去了,朕明日便出发先行回京,锦州的事情就劳烦孙师费心了。”
  “臣万死不辞!”孙承宗听到皇上终于听话了顿时欣慰的露出了笑容,心里想着皇上经过此一役,见识到了打仗的残酷,应该是成熟了许多,你看现在都开始纳谏从流了不是。
  老夫的心很是欣慰啊。
  第二日朱由校就带着大军出了南城向南奔袭而去,孙承宗站在城头看着皇上大军远去的烟尘,摸着自己的胡须,高兴的连连点头。
  于是朱由校带着剩余的三千卫勇士营,在距离锦州百里的地方,调转了马头向着宣大方向赶去。
  然而孙承宗还在为皇上听话而万分的欣喜中组织着锦州军民搬迁。
  皇太极躺在一辆马车上,马车里面垫着十几层的毛皮唯恐颠簸到了皇太极。
  后面还有一辆马车正是那位长者,只是他现在面色已经有些发黑了,几十年修养成的心境就这么被破了,愿意很简单,九颗宝药被皇太极糟蹋了六颗时候又被糟蹋了一颗。
  本来听到皇太极醒了就以为没自己什么事情了的长者,还没松口气听就到了求药的豪格,原因是皇太极竟然又被气得吐血晕了过去。
  很是无奈的长者接着贡献了一枚,他现在看着手里仅剩下的两枚宝药欲哭无泪,如此一来还不如自己就给它吃了算了呢,照着这样下去这药是没自己的份了啊。
  不过长者还是没有舍得吃下去,只是把这药瓶藏在更深处的地方了,不过他也不是没有准备,封住了皇太极几处穴位,没有其他的功能就是会让皇太极多睡几天,这样也能恢复一些元气,不然再吐血自己的宝药可就全完了。
  毛文龙带着五万的百姓艰难的顺着来时的路线前进着,幸好那条河被冻得越来额越结实了不然根本过不了这么多人。
  毛文龙将手底下的士卒分成了两拨,三千人由毛承祚率领在前面开路,自己带着五千士卒在后面断后,小路十分的难走,甚至有一处悬崖峭壁掉下去了好多老弱,可是毛文龙一点善心都没有发,反而催促赶紧走。
  因为他知道救上来也是没用了,他们就算不死也是已经摔伤,救上来只会拖慢队伍行进速度,到时候整个队伍都被拖垮了可就麻烦了。
  俘虏的队伍中布木布泰小心翼翼的爬过峭壁,然后伸手抓住苏茉儿伸过来的手过了这处险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