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029

  大概又走了两炷香时间,面前是一片树林,吴襄想着差不多就到这里吧,歇息一个时辰,就回去也算有个交代了。
  于是也没有在意逢林莫入的军事大忌,带着属下准备进入树林歇息一会,反正这树已经光秃秃的了,还能有人在此埋伏不成。
  不过马上吴襄就想给自己一巴掌了,都是你个乌鸦嘴!
  就在他属下的兵马进入小树林的时候,只见突然地从前面后面冲出来一群建奴士卒。
  “呔!那南蛮子!欺人太甚!看我不拿下你的人头为我大汗泻火!”这个对着吴襄吼叫的真是那个镶黄旗的固山额真。
  他的得到了后面有一股大约三千人的明军,就好像苍蝇一样在自己身后跟着,不由得想到了要吃掉他们,大汗受此暗算,醒来之后必定暴跳如雷,到时候自己肯定会被迁怒,毕竟自己刚才给八旗大军下了令,大汗心里肯定不喜,这个时候若是给大汗抓几个南蛮子武官,也能将功赎罪,说不定大汗就忘了自己的事情。
  于是这个固山额真带着自己属下的五个镶黄旗牛录,绕了一个大圈,然后来到了吴襄的背后,此时见他停下顿时对他发起的攻击。
  五个牛录两个在前三个在后,向着吴襄开始了夹击,原本在休息的士卒见到这一个变故顿时就乱了套,只觉得前后都有敌人,再想到建奴几万大军就在身边,于是看着这个情景就好像建奴几万大军对他们杀来似的。
  平日里在野外,不要说面对建奴几万大军了就是几千那也几乎都是吃败仗,于是这些明军士卒崩了,向着来时的道路就跑,唯恐自己跑的慢一步就会被砍死。
  “停下!都停下!结阵,建奴人不多,结阵!”吴襄见到这个情景顿时就急了,连忙招呼着他的士卒结阵迎敌。
  他能看见建奴士卒不多,若是能结阵凭着他带着的几百精锐未必会败,只可惜这些士卒们已经被前面的几万建奴大军吓破了胆子,之顾着逃跑而不听指令了。
  只可惜吴襄属下精锐士卒刚结成的阵势,还没有接敌就被要被自己人给冲破了,这个紧要关头吴襄没办法了,抽刀砍翻了几个要逃跑的士卒。
  “凡是再逃者杀无赦!”
  “结阵!若有人敢冲阵无论敌我!杀!”
第181章
他们赢了!
  吴襄为什么敢下这种命令,盖是因为,不下这种命令的话,那么他就得交代在这里,在这个地方,多少明军可以与建奴一对一的精锐都是被自己人坑惨了的,大军对战个人的武力是无比的渺小的,主要的威力靠的就是军阵,谁能率先的结成军阵谁就能获得主动权。
  可是往往明军与建奴大战的时候,率先与建奴交手的都不是精锐,而是最弱的炮灰。
  一般这些精锐都是那些将领的家丁和亲兵,培养起来那是千难万难,谁舍得把自己的家底先上去跟建奴拼,都是炮灰先上去消耗建奴的力量。
  可是这些炮灰也是人,他们也明白什么叫害怕,只要前面的建奴厉害把他们杀怕了,保证这些炮灰转头就跑,并且还会往自己这方最强的地方跑,因为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见到那些精锐就犹如见到了救命稻草一般,也不管自己这么做是否会害死他们,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没人会想这些,
  此时在后面结阵完成的精锐可就惨了,面对这些奔溃的炮灰,他们往往会念及这是自己人而无奈,这样一来原本结好的军阵就会被打乱,再碰到后面紧跟着的建奴就无力再战。
  这些年来建奴也不知道靠着这些手段打了多少胜仗。
  吴襄在这里混了这么多年了,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现在可不是发善心的时候,不把这些企图冲散自己军阵的炮灰给挡住,等建奴过来他们必定完蛋。
  “杀!”吴襄手臂一挥一刀下去,一个人头落在地上。
  一个穿着破旧鸳鸯战袄的大明士卒怎么也想不到,他没有死在凶狠的建奴手里,却死在了被0自己视为救命稻草的自己人手里。
  “杀!”吴襄麾下的亲军没有丝毫的“念及旧情”,杀起这些同僚来那是毫不犹豫,直接长枪一戳,刀一砍,那些溃散的明军士卒顿时被砍翻了一片。
  “凡后退者杀无赦!”吴襄挥舞着长刀指着那些转头就跑的明军士卒吼道。
  “皇上还在城内,你们怕什么!要么回去与建奴决一死战,要么军法处置!”吴襄红着眼睛,手里的长刀还在滴血。
  他这一幕顿时激起了这些士卒的血性,对啊皇上还在这里,怕什么,就算打不过他们皇上一定会来救我们的,皇上可是说过绝对不抛弃任何一个大明士卒!
  只见刚才还准备强行冲击自己人阵型的明军士卒,调转了身体,看着正在从身后砍杀自己同僚的建奴,顿时眼睛就红了。
  “妈的!老子不活了!”一个大明士卒,突然地嗷嗷叫的对着自己最近的一个建奴士卒挥刀砍去。
  “我他么也不活了!”又一个大明士卒转头回击攻向了建奴。
  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刚才还在奔溃的大明士卒一个个的就好像疯了似的,向着自己身后的建奴冲去。
  建奴的固山额真,陡然发现原本懦弱的跟羔羊一样的明军突然变成了疯子似的,不顾一切的见到人就砍,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了,只为了拼掉面前的八旗勇士。
  原本正在享受孽杀乐趣的建奴士卒,陡然发现这些明军好像没有先前那么好杀了,原本只要吊在他们后面挥刀砍死这些明军,轻松的收割人头就行,这是一个无比愉快的事情,可是现在他们竟然敢面对面与自己相互拼杀了。
  这让习惯于收割的建奴士卒如何能忍这种羞辱,懦弱的羔羊竟然敢与凶狠的狼相斗,这不是看不起我们吗!
  感觉受到侮辱的建奴士卒,也顾不得调戏明军抓他们回去做包衣阿哈了,他们要用这些人的鲜血来洗刷他们的耻辱!
  于是这片丛林里以及丛林户外,到处都是明军士卒与建奴士卒互相拼杀的地方,双方谁也不让着谁,因为没人想把自己的命给丢了。
  固山额真几刀挥砍打退了两个明军士卒的围攻。他此时的他面色有些凝重,因为他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这股明军改变太大了,先前的兔子现在的恶狼!
  他亲眼见到一个明军被划开了肚子,但是他毫不在意,拼着肠子被划断了,也扑向一个八旗勇士,在他身上咬下了一只耳朵,并且当着这个八旗勇士的面把这支耳朵得咬的稀碎。
  这是仇恨,固山额真从这些明军士卒眼中看到了令人恐惧的仇恨!
  吴襄带着他的三百亲兵在后面压阵,看着这些明军士卒悍不畏死的冲击着建奴,其实他的心里也是异常震惊的。
  这么多年来他就没有见过有这么凶悍的同僚,今儿他算是看了眼了。
  眼见着建奴竟然气势一顿被压制住了,吴襄明白这个时候他可不能犹豫了,趁着这个机会他唯有拼死一战,在建奴大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这些人。
  “可法你带着一百人向左!我带着其余的人向右,务必压住这些建奴!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弟兄们跟我上!”吴襄一道令下率先带着人向着右边而去。
  于是吴襄手里的三百亲兵化成了两道箭头,一左一右的从战场的左翼右翼边缘向着里面逐步的压缩。
  这个时候整个战场已经没有了什么阵型,全部都是单个两个的交织在一起,不管是明军士卒还是建奴士卒都已经杀红了眼。
  此刻在建奴眼里,只有弄死面前这些穿着鸳鸯战袄的明军这一个念头,谁也没有在意身侧多出了两只成建制的集群。
  两只亲军结成军阵互相之间相互配合的很是熟练,也不说什么,见到一个建奴砍翻一个,哪怕有几个不长眼的试图冲击,也是以卵击石,个人勇武在这种话防守严密,进攻有序的军阵面前是毫无作用的。
  一时间大量的建奴被这股有生力量给打的抬不起头来。
  呜呜呜!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阵的呼号声,固山额真一抬头明白这是在传召自己回去的命令,只是此时他如何能愿意撤的,仗已经打成了这个样子,这个时候撤不知道要受多少损失。
  呜呜呜!
  第二声呼号的时候,固山额真知道这次是真的不得不撤了,于是他只能命令伤兵留下断后,带着剩余的建奴士卒边打边撤。
  最后一眼他看见了那吴字大旗。
  我记住你了!
  固山额真将那吴字大旗深深的嵌入心中。
  长生天作证!此仇必报!
  最终留下断后的建奴被嗜血的明军包围,无一存活。
  夕阳西下,人影悠长,锦州大门前出现了一群衣衫褴褛浑身是血,腰上肩膀都挂着一个个人头的大明士卒。
  他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挪的走到了城门跟前,微笑的看着锦州城的城头,满脸黑红的污泥下露出一双白牙。
  他们!赢了!
第182章
大将无人机出击
  “噗!”
  此时正在喝着肥宅快乐水的朱由校,在听到这回报之后顿时一个没忍住,喷出了三尺有余。
  “什么!你再说说一遍?”
  朱由校有些不敢相信的再问道。
  “启禀陛下,吴襄将军与城外追逐建奴途中,与一只精锐的建奴大军发生遭遇,吴襄将军率领所部击溃这只建奴大军,斩获首级八百,自身阵亡一千四百余,伤五百余。”一个武将抱拳向朱由校请示道,看着他这样子那是异常的兴奋,就好像是他打的这场仗一样。
  “引路带朕去瞧瞧!”朱由校有些急不可耐了,也顾不得用膳,下了桌子就跟着武官前往瓮城,吴襄正带着归来的大明士卒炫耀似的站在那里,接受其他大明士卒的羡慕嫉妒。
  “李三狗你出息了,我看看这就是建奴的人头啊,真稀罕嘿。”几个士卒看着地上摆着的两个建奴人头,想要伸手上去摸一下。
  马上他的主人李三狗,上去一巴掌把这几只手掌给打的缩了回去。
  “干嘛!干嘛!有本事自己打去!这可是老子拼了命才打回来的,看到没,这刀口,就差那么一点点老子今儿就躺在那里回不来了!”
  李三狗指着自己的胸口,无比炫耀的给人看他的伤口,就好像是一个多么耀眼的勋章似的。
  这确实是一种荣耀,这个因为这个伤口他换了一个建奴的人头,看着那个建奴惊恐万分的倒下的时候,李三狗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勇的人!
  吴襄站在这些士卒最前面,享受着锦州城大小武官的恭维,不由得都有些飘飘然了,谁知道今天老天爷是怎么回事,竟然让他得到了这天大的便宜。
  一向作战不利,只会浑水摸鱼的丘八竟然发疯了,打的建奴伤亡惨重,若不是他们跑的实在是太快,说不定这次带回来的可就不是八百个人头了,那个固山额真的人头恐怕也就落到了自己手里。
  可惜真是可惜啊,吴襄无意识的摇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