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传(校对)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当天,老舍看了分会的会址,会见了不少老熟人,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见到了分会的理事周扬、丁玲、成仿吾、肖三、沙可夫和张庚、骆方等人,他关心地询问了延安的文学艺术情况。而最令他惊讶的是分会搜集的八路军各根据地出版的小报和延安出版的各种报纸杂志。这些印刷粗糙的报纸、杂志,字里行间再次使老舍先生感到了那种清新的活力。小说、剧本、诗歌、散文应有尽有,这里有些作者的名子老舍是熟悉的,但大部分是从未听说过的新人。老舍喜欢何其芳的那首《一个泥水匠的故事》,有人告诉他,那个刚过去的大胡子就是边区诗人柯仲平,有人对他说,不仅是延安的小说诗歌令人振奋,晚上你听听边区的音乐吧。
晚上,大礼堂举行了欢迎会。
汽灯亮了,台上站了一排军服整齐的男女,旁边人说,这些人都是鲁迅艺术学院的。
报幕员说:今天晚上演出的是《黄河大合唱》,作词光未然,作曲洗星海。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这铿锵有力的朗诵深深打动了老舍。他是到过黄河,渡过黄河,见过黄河上的船夫,听过黄河上的号子的。
“咳哟!
划哟!划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
咳哟!”那沉沉的悲怆浑壮的号子,伴着激越而不顾一切的河水,曾经给老舍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
而今天,从那气势磅礴的旋律中,老舍看见了中国的希望。“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老舍被深深震撼了,他似乎是在倾听着中华民族的心声,这是觉醒巨人沸腾的脉膊!老舍以他那“写家”特有的感应,断然语出了,共产党人必然是日后新中国的主人。
想到这儿,他更加想见到那个被人传闻成神人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先生。
月光撒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延安休息了。
窑洞、硬木床、布被,粗毛毯,延安尽可能给慰劳团安排了最好的招待。
这一夜,老舍感到了最大的满足。他睡不着觉,失眠了。第二天,共产党中央统战部为慰劳团莅临延安举行了盛大宴会,宾主频频举杯、祝酒。正当大家饮下第一杯延安自酿的白酒时,门口走进一个高个头,面孔清瘦的中年人,他身着一套灰色布军服。
“毛主席。”
在场的共产党、八路军干部认出了他,响起了一片掌声。
“毛泽东?!”
慰劳团的诸位同仁都在小声的交头议论。老舍在延安分会曾看见一首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那造诣精深的古文底子,极大的抱负,磅礴的气势部使他觉得毛泽东确实不凡。毛泽东主席开始讲话了,他那浓重的湖南乡音,若不是说的慢,怕是要有一半以上的人听不懂,他热情地欢迎诸位能到延安来走一走,看一看,互相增进了解,他对慰劳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举杯为大家祝酒。
眼看挨桌敬酒的毛泽东主席走到自己的桌旁了,老舍慌乱地端起酒杯,站了起来。
“这是'文协'的负责人,作家舒舍予先生。”接待的人员向毛泽东介绍。
“是老舍先生。”毛主席亲切和蔼的声音立刻使老舍镇静下来。显然,毛泽东对老舍先生的情况并不陌生。
“老舍先生,听人说过你是有些酒量的,我来敬你一杯。”
“毛主席。”老舍激动的不知说些什么好,短短几秒钟,他已感到对方身上那种强烈的吸引。他的脸涨红了。“毛主席是五湖四海的酒量,我不能比,我是一个人,毛主席身边是亿万人民大众啊……”
“我感谢老舍先生的祝词。”毛主席笑着和老舍轻轻碰了杯,然后一饮而尽。
毛泽东又转身向别人敬酒去了,老舍仍端着酒杯呆呆地看着。
他意识到:这位共产党领袖是个能领导亿万劳苦大众改变中国面貌的强有力人物。
第二十五章 没有绝望的文人
老舍风尘扑扑回到重庆。
北路慰劳团由渝出发后,南起襄樊,北迄五原,东达洛阳,西抵青海,行程一万八千五百里,沿途宣慰军民、快近年根儿了才回到山城。山城生生花园的门口挤满了各界派出的欢迎代表,“文协”也派萧伯青赶来迎接老舍。
“舒先生辛苦了。”伯青看着老舍疲惫的样子,抢上前接过他手中的小包。
“文协有什么情况吗?”老舍关心地问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