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7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5/746

  “不用担心,我只是想起一些过往的事情有感而发了……我们还是先进太原城再说吧,接下来还有许多乐子可寻呢。”
  周淮安笑了笑牵着她的小手轻轻抚弄掌心道:而在真正亲临了矗立在晋水和汾水交汇台地上,而又被一条大河穿城流经的北都太原城之后,周淮安才明白之前多少历代文字的描述和形容都是相对苍白无力的;也忽然明白了面对如此巨城,那位发十数万大军来攻的高粱河车神,心中是如何亚历山大和MMP的满心阴影;因为,相对于据于关中或是河洛开阔平野上的西京、东都,这座巨城与其说是一座大都会,不如说赫然更像是一座城套城的连环防御体系构成的巨型城塞;或者说李唐当初营建这座城池的时候,并不只是当做单纯都邑来经营的,而更像是当做退保一隅的后路来经营的。
  因此,在传统的冷兵器条件之下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伤亡和其他代价,才能攻破这座具有天然胜势和人造险要的城池;然而这也只是开始,打破了外郭还有内在品子分部的三连城,攻陷了东城还有中城和西城,攻陷了诸多内城却还有宫城和台城……
  再加上由横跨两水上游的太原城本身,所遮护下的北面晋水谷地及毗邻的代北各州;实在是用来割据一方的好地方和天然胜形;所以周淮安也就可以理解后世那位高粱河车神,为什么了在靠大军围困多日劝降了太原城里的北汉政权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将其拆毁别健他处了。
  当然了似乎也是因为夺去了这处表里山河第一雄险的太原城之后,让高粱河车神产生了某种我行我还能继续上的错觉,而不顾劳师动众日久已经疲敝且犒赏不足的军队怨声载道,紧接着又去攻打被契丹占据有年的燕云十六州,结果不出意外的在另一座北地巨城——幽州城下遇到了大型翻车现场。
  也由此上演了皇帝在屁股中箭之后,丢下自己尚且成建制大军就跑的生死时速故事;也缔造了历朝历代君主当中跑路最快,最果决的一代高粱河车神传说。当然了话说回来事实已经证明,这种传统巨型城邑的险峻和坚固,在太平军大炮、炸药的火器攻势面前,也不过比其他地方坚持的稍久一点而已。
  只是当周淮安进入了太原城内,又来到大明城坐在起义堂内,接受各方军队官吏和地方士民代表的觐见时,还是睁眼说瞎话式的扯了一通“江山稳固在德不在险”的微言大义套话;顺便引申出前朝李唐失德亡国,就是只对豪门大族、世家门阀讲究仁恕和优待,却枉顾万千百姓死活的经验教训使然。
  所以在统一个官面上的口径和思路之后,接下来周淮安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这座北都城内,那些经过历次战乱和兵火,以及后续太平军的清算和审判之后;犹自残留下来的那些包括晋阳、祁县二王在内五姓七望之家;以及闻喜裴氏、河东柳氏、太原白氏、平阳敬氏、高平李氏、上党苗氏等一流郡望,统统打包迁徙到京畿去接受新生和改造。
  当然了,其中也会处于人道主义情怀的伦理考虑,督府也会额外开恩的留下几家旁支所出的子弟。比如,在太平军攻取河东道过程当中及时弃暗投明,手中也没有怎么沾染百姓血债的王如意等人,就被特许留下来看守宗祠和祖庙,以普通中小门户的形式在当地将家门姓氏继续延续下去。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宠行天藻烂云章(续二)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传统意义上大唐沿袭下来的四夷九边基本都已经初定,剩下还有没有平定的(比如南诏、青唐)也暂时不足以为患了。所以按照与那些不断劝进的臣下们最终约定,周淮安距离坐上那个位置的也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倒计时。
  但是周淮安还是想最后挣扎的努力一下,比如在最后这段回程的道路上继续多巡游和盘桓一些时间,再多多的亲历和监事一些人和风物;所以,他干脆以考察民情唯由下令逐渐放慢脚步下来,在路上多绕一点距离,沿途城邑多停留一些时间才好的。
  而在这一路上,周淮安也顺势抛出一系列新的条例法令。比如颁布《太平新历》,取上古三代之治的周召共和(公元前841)为起始元年,迄今1937载的华夏共和纪年;然后,搭配太平新朝历代天子即位期间或长或短的年号,构成二元制的对照历法体系。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统一标准和细化各种度量衡、时间单位,为将来的天文、水利、地理测绘和主体科技发展方向奠定相应的基础。
  颁布《分道令》,将晚唐以来因为藩镇割据而变得混乱错杂的行政区划,重新整合统一成道(路)——州(府)——县三级体制。既在原有的天下十五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西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西道、剑南道和岭南道、黔中道。)基础上,划分为二十六路。
  既安南、岭东、岭西;湖南、荆南、峡江;西川、东川、山(南)西;山(南)东;江西;浙东、浙西、宣歙;淮东、淮西;淮北、河南;河北、燕山;河东、河中;关中、朔方;陇右、河西;比同后世行省一级的常设统治机构。
  颁布《职制令》,规定新朝以民政、宣教、司农、工造、提刑、职事、戎务、转运、财计、都察等十三省台(尚书、左右侍郎),及二十一直属部(总长、次长);所组成的执政联席会议(政事堂)和不定期召集的内廷会议(小内朝),商讨和决议国家运作的日常事项。
  拟定第一任总理事务大臣为樊绰,第一(左)副大臣为陆龟蒙、第二(右)副大臣为丘宦;其他人依次为现有的十三分司及诸曹、厅、院、局、署、处、科、房,直接转任当下。但相对独立的一(镇反)会、两部(社调、敌工)一(内保)处,依旧保持原状。
  于天下二十六路,设置(内地)布政使(延边)安抚使、(财赋重心)转运使(普通分路)度支使、(望要区域)按察使(普通地方)提刑使三大司;直接掌握和维持住一路下辖的十余州到二十余州,汇聚起来的大多数行政体系运作需求。
  又有(望要重点)巡察使(边远地区)采访使、(人口密集)学政使(人口稀疏)提调使、(内陆)营田使(边疆)垦拓使,营造使,等四位次一等的使职;负责分理监察采风、宣教文选、军民屯垦农渔林牧、工(厂)矿(山)运营等重点事务。
  然后以原有的十五道基础,为中央设置的御史院监察区。另外在广州、江陵、成都、扬州、越州、凉州、徐州、幽州、冀州、等十五个各道的经济中心,而别设政治等级高一等的直辖府治(正尹、少尹),行政区划比同两京的赤幾诸县。
  在路与州之间,又有按照实际需要别设的经略使(战备),戍防使(守边)、镇平使(平叛定乱)或是讨击使(局部攻略)等;乃至因为形势的需要而在延边地区以行政主官临时加设都督衔,以为统筹跨路之间的大战区军政全局。
  至于作为周淮安个人名下服务的诸多承发厅、机要科,比同前朝的宗正寺、秘书监、殿中监等等功能的一干内属部门;还有若干(都城)近卫、(皇城)内卫和教导营(军官团)、(掷弹)模范营、少兵队(士官种子)、打击军(炮兵)、战工营等序列,就不再法令可以公开的范畴之内了。
  颁布《军事令》,改大都督府为军机府,常设左右枢密使(主官)、(日常轮值)副使、(马步水射淄工个兵种)知事等各职,所辖技术兵器部队和近卫、内卫编制以外,天下二十六(野战机动)军序和十五处戍防区、各大建生兵团的战备防务,及人事选拔、考核、风纪、勤务诸事;而日常军队建设的编制、营训、兵役、装备、后勤则归于十三省之一的戎务省(行政管理);军事院校管理及参谋赞划、情报判研和方案推演,则归于被升格为三参府之一的参谋府。此外,还有对军队的秘密监察及士委会等组织的则属于内承值房。
  在战时则抽调各军的若干营团,及中枢直属的打击军(炮兵)、战斗工程营等技术兵种,搭配相应的戍防区组成专门的征伐部队,委派将领当任正将统将或是兼领使职,以为就地临阵指挥职责;乃至在涉及国家层面的战役时,纳入其他部门代表而成立专门统筹全局的大本营。
  颁布《货币令》,逐步按照从南道北的顺序逐步废止天下流通的各色财帛等物,统一以太平新钱的金、银、铜诸宝,为基础结算单位和市场物价的基准参照物;同时接受民间旧有历代钱币的兑换(回收),发行大面额不记名的防伪钱票和电传汇兑业务。
  颁布《促耕令》,宣布天下所有民间自行新开荒的土地,依照畿、赤、望、要、上、中、下各等的行政区域划分,免除赋税三年五年到十年不等;如果是指定的延边、域外区域,则可以在原来基础上继续顺延三年到十年不等。
  颁布《兴业令》,鼓励民间自行开办矿山、工场和作坊,作为现有官营体系的补充;并予以特定扶持行业的定向采购和竞标的资格。鼓励民间外向出口贸易和延边互易活动,对于指定大类和名录予以税费上的优免。
  颁布《拓殖令》,鼓励国内自负勇力的游侠儿、良家子等,自备器械、车船等物件,前往域外开拓新家园(商栈、田庄);若得占一城既追为城主,得一州郡则追为刺史、太守,得裂土一方则行诸侯册礼,比同九边四夷的羁縻属故事。
  颁布《归置令》,提倡和鼓励服役年限结束的退伍军人,在原有授田技术上追加以优惠条件参加戍边屯垦;或又是转入地方为基层村邑、市镇的底层执事人员,城邑公职人员的相应配套条例和选派流程、监管制约的制度规范化。
  颁布《藩贡制例》,规定了三六九等的诸多内外臣藩等秩和待遇,以及因地制宜细化的贡赋种类、规模和成色要求,以及对应给赐的规格;当然了,更主要是由此形成的大宗进出口输入指定原材料项目,和由此能够在中土交换到相应的限量和管制类工业产品。
  还有颁布《质金令》,指定借贷最高三成利,逾者告有司废止;重课高利贷者并鼓励举告有奖;颁布《契税令》,规范商业交易到飞钱票兑的争议诉讼事宜;颁布《献技令》,鼓励民间刊发格物类新发现和行业改良工艺,并授出身、奖金、荣衔不等。
  这其中有的内容早已经是既成事实,只带是名正言顺了;有些则是早就水到渠成只待轻轻推上一把就好;还有的则是已经初步运转成熟,就算不管不问也可以按照轨道运行下去;还有的虽然只是初见端倪,但是依靠周淮安的权威和一贯信心,就可以继续维系下去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东西并不是现在短期内就可以一跃而就,或又是没那么容易实现的;但是籍着开国鼎新的由头,以立身之基的国本形式,将作为基本政治正确的基调定下来;在千秋万代的传统上先打开一个突破口,日后在慢慢炮制和浸润就好办多了。
  就像是后世国朝的资本家再怎么上蹿下跳的不消停,也只能暗戳戳玩曲线救国的公知“沉沦三十年”“快乐教育”的套路,却不敢把人民当家做主和社会主义这个遮羞布给丢掉,而公然宣称让资本财阀千秋万代永享富贵,不然就会自然而然遭到开智的民情反噬和政权的铁拳。
  这样,就算是若干代之后的后人实在不肖,把周淮安留下的遗泽和善政全部丢弃和扭曲个干干净净;那这些已经实行和颁布出去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容易在历史记忆当中被抹除和遗忘掉;乃至干脆成为新一轮改朝换代所追求和重现的奋斗目标好了。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周淮安拿出与那些臣下们暗中博弈和交涉的潜在条件;既然你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我坐上那个位置了,那就得拿出相应的诚意和态度来;比如接受着一揽子决定的恶大部分,并琢磨怎么执行和贯彻好这些作为新朝基石的条令律法所在。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只是,当周淮安慢悠悠的巡遍了河东北部各州,越过了太岳山脉来到了上党高地前昭义军(镇)治所在的潞州(今山西长治)盆地之后;却又再度接到了来自长安的八百里加急传报,当然不是什么坏消息而是个锦上添花式的好消息。
  也就是正在西南南诏国境内的曲承裕、闵勖、邓处纳等人,给新朝建立所奉上的一个大礼包式的捷报。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前大清平官郑(买嗣)、杨(登)、赵(善政)各家的内战,最终以占据王城而摄政的国老郑买嗣一族,在苍山脚下成功击败了杨(登)、赵(善政)两家联军,暂告一个段落。
  郑买嗣也因此杀掉最后一位被当做傀儡的王族舜化贞,当即自立为新王,国号大长和建年号元安,而掩有统一南诏精华腹地的洱海平原之势;然后一边遣使招抚、加封南诏境内两都都督、六节度的各地城主、理人官和豪酋,一边发兵追击和剿灭败走的杨、赵两家残余人马和领地。
  然而却冷不防,大厘城以理人官段宝隆为首的段氏家族突然起事;在南诏东部弄栋府境内的太平军协助下,一举大败了在外征讨杨、赵领地的前大清平官郑(买嗣)的家族军队;然后再战突破龙尾关,复战击溃郑氏自王城紧急征发迎战的五万大军,而得以进入王都羊且咩城(今云南大理市附近)。
  自从郑氏一族残余逃王西面的永昌节度使境内的永昌府,依旧打出大长和的国号,而以郑买嗣之子郑仁旻为国主;又有前大清平官杨氏残部,在北面的剑川节度使境内的宁北城,拥立杨登之子杨干贞为大义宁国主;另一位前大清平官赵善政,则是在逃到了东南部的银生节度使境内,则到当地黑蛮二十一族拥戴而建大天兴国号。
  因此,如今的南诏国故地上,赫然是在四分五裂当中同时存在了四个自立政权,和一大堆碎片化的中小割据势力以为缓冲。这对于进入南诏才不过两三年的曲承裕等人而言,无疑是超常发挥式的成果了。故而,现如今在各国相互停战和对峙期间,王城之内的段氏族长段宝隆也派出了请求新朝册封的使者,目前已经抵达山西境内了。
  另一方面,则还是自海外东南天竺之地所传回来的消息,那位当初逃到安南求助的波罗国王子罗阇耶,如今已经光复了大多数权势时期国土的拔摩帝三世;在迎娶南天竺大国朱罗国(注辇国)的公主为后的宴席当中,突然就饮酒过量中风了;然后,国内原本被利益交换和武力统合起来的臣属、诸侯们也由此分裂开来。
  其中北部较晚归顺和臣服的诸侯和城主们,还有王都内老派势力的大臣家族,几乎都是站在了以母国为靠山的新王后(朱罗国公主)身边,支持新后摄政和代理国事;但是被战火清洗和破坏比较厉害的中部所提拔陆续的新贵和官吏,还充斥南部海商背景的城主们,却是毫不犹豫推举了个号称是拔摩帝三世头生子的少年为王太子。
  然后,还因此与北面别苗头式的在旧都华氏城外,超戒寺大佛前宣誓祭告组成了一个御前大臣会议。因此,在围绕着新都提婆城内外南北阵营剑拔弩张的对立当中,前往东土请求册封的使者也渡海而来,几乎是在是一国藩贡使者到来之后,前脚接着后脚的抵达了广州。
  还有新罗国的崔致远在击败了北面熊州境内的梁吉党羽之后,也决意接受退位真圣女王的残党之邀,就此进军王都金城以为拨乱反正事;以废除现任的孝恭王及其岳丈纳伊飡(侍中)金又谦一党;拥立名义上的征南行营大使、金海京的士大等庶王子金邑;然后同样代为请封的使者也在路上了。
  此外,这此随着安西东归而来的队伍当中,同样也有刚刚请求中土册封的于阗新王尉迟罗摩,还有北庭境内已经降服的焉耆、高昌、伊州等地的西州回鹘在内,一干前往长安的觐见和请封的绿洲城邦、部落君长人等。
  但是,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周淮安至今还只是以大都督府和楚王之名在发号施令。这要是放在平时大家也都可以等得起,反正已经在实质上行事天下之主的职权之实了,也不差那迟早一些功夫所在。但是在涉及对外的臣藩和册封事务上,就不能这么将就了。
  正所谓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基本道理,作为宗主的天朝上国之至尊,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个像样帝号和年号,来完成相应侧册封和藩贡之礼的基本流程。这无疑也是留守长安而满肚子怨念的那些文武部属,对于周淮安迟迟不肯登基大宝的拖延手段某种反将一军吧。
  当然了,还有一个让周淮安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的理由就是,在他们的暗中劝说和鼓动之下,小夫人曹红药在内的一干女眷,也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北上而来了。
  因此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办后,当年(太平十三年共和纪元)的八月八日,在用古典编钟大乐所敲击出来《星战》和《新大陆交响曲》的响彻一时背景奏乐声,以及大明宫内外和长安城已经人满为患的朱雀大街上,一阵紧接一阵山呼海啸的如潮称颂声中;在众目所瞩之下完成登坛祭天的周淮安,也满脸肃然穿着代表新朝土德的金黄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的沉重冠冕,满身带着大大小小叮当作响的珠玉佩饰,在无数斧钺、旗牌、团扇、苫盖的仪仗前导之下,就此缓缓步入庄严肃穆的紫薇前殿(明堂)当中。
  然后,由须发灰白的樊绰和白发苍苍的王蟠,分别领头的文武两班臣属各自鱼贯而入,开始穿袍持勿或是披甲抱盔分批逐次的,对着朝拜起端坐上位的周淮安行以三拜九叩之礼,以正君臣名分并为新朝根本典范和朝仪之始。
  稍后,周淮安又出现在了殿前的高台之上,接受汇聚在明堂前龙尾道下足容数万人校阅大广场上,文武官吏、将士和士民、父老代表、列国君长和朝贡使者,按照不同身份等秩排成泾渭分明、层次梯比大小方阵的大礼朝拜。
  同时于朱雀门和丹凤楼上,同时面对汇聚而来的百姓军民颁下赦书:定国号为太平,改年号为共和纪元。赦天下十恶以外囚徒减刑两等;免北地十路赋税三年,南方十六路赋税二年;督府所属文武将吏加俸料一等,各营田所、屯庄、工场、矿山、牧厩各处,多加一个月配给。
  告昭天下册立曹(红药)氏为皇后,大李氏(青萝)为惠妃;沈氏(窈娘)为淑妃,小李氏(菖蒲),是为四夫人之三;崔(婉蓉)氏为昭容(九嫔之二),张(云卿)氏为修媛(九嫔之四),俞(洛真)氏为充仪(九嫔之七);其他两小、四侍也各有名分和头衔。
  依次正式委任总理大臣樊绰、副大臣陆龟蒙、丘宦等人,主持十三省及二十一部为主的外朝执政联席会议;其中又以罗隐为宣教省尚书、刘洵为工造省尚书、杨师古为京兆府尹兼职事省尚书、刘塘为转运省左侍郎、皮日休为国学馆总正、监大讲习所事。
  又委任王蟠为监事院总监,杨师古为三参府总监,柴平、张居言为军机府左右枢密,朱存为戎务省尚书,曹师雄为关内道都督兼枢密副使;王崇隐为东都守备使、王重霸为军机府水军知事、赵引弓为马军知事、葛从周为步军知事等等。
  其中,又顺势颁布了五候七伯、十九子三十一男的国爵(功臣、勋贵)之封;农、工、商、医等各行业一百六十三人的十二等民爵之封;至于居中的士爵,还要等到域外的开拓有所成果,或是朝内的重臣到点之后,准备为子孙计而前往域外退养的时候,才会予以册封下去。
  然后,又有游城的献俘和告庙仪式,追封周淮安自己都搞不清楚的玄、曾、父三代祖先,为各自皇帝称号;一众俘获前朝的君臣拉出来站庭,接受列国君长和外邦使臣的逐一觐见和献礼,分别询问国情和风物,并宣布安排赐宴活动;观看百姓在宫门前的百工献艺……
  当颇为冗繁的册封礼终于结束之后,回到了后朝的内殿当中,再度接受一众新出炉后妃朝拜的周淮安,却是突然下令关闭所有殿内门户窗扉,而由内宅编练的女卫将四下封锁起来,并用屏扇遮挡住所有可能缝隙形成了一个内外隔绝的氛围。
  然后,从玄金色彩漆的团龙座位上站起来的周淮安,也随着自行解脱开来的冠服放出了所有的附肢轻轻挥舞在空气当中,而迫不及待的对着一众盛装打扮而风姿表情各异的大小女子道:“接下来,就该是真正庆祝的余兴节目了。”
  (全书完)
尾声和感言
终于在计划内的字数前写完了,既感觉意犹未尽的还有诸多不够完善之处,却又感觉毫不意外的已经才思枯竭了。
  所以后续域外征服的部分就只能以番外的方式,陆续放出来了。
  就像是某位常年龙套的读者吐槽过的,域外征服内容已经在幻唐看过一遍了,不想再重复拿来混字数骗订阅了。
  说起来,这本书的准备周期其实是相当仓促和有所不足的;只能对于广大读者说一声抱歉和对不起了。
  要知道第一本幻唐的时候,我是从1998年开始就有想法,而陆陆续续各自段子和资料摘抄准备三年,才在西陆社区BBS0上尝试连载,就为了看到帖子后面那几句或长或短的回复。
  后来2002年,作为开山老怪的杨首长和苏明璞的明扬中文网建立之后,我也开始了第一次投稿连载的生涯,只是为了能够赚到足够的积分。好订阅一本当时一本县高官穿越城明末太子的作品。
  然后等到起点成立又邀请我过去入驻,这才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稳定连载,我还记得那个只有四位数的书号,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也认识了很多的作者和读者、编辑在内,形形色色的有趣人物,包括夹子催稿时的温柔声线,也学习到了数以海量计的有用或者没用的知识和段子。
  后来,换了平台在创世连载《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时,同样也是天天看书查史料写段子持续了一年半,才开始动笔创作,然后一写就严重放飞自我兼字数超标,然后就被重新合并之后正好整顿网站的给要求强行完结了。
  那段时间真的是心情郁闷的很长一段时间,做梦都在梦见后续剧情而没法走出来;然后,决定另外再开一个坑练笔来转移注意力,然后,我前任前任前任刚换的编辑,突然给我一个建议,可以考虑投稿一下历史新纪元的征文,又很大概率能够拿奖云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5/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