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46

  这两章自觉写的有点不是那么满意,只能回头来在慢慢修改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船贡(上)
  不远处的船上正在冒烟起火,不过很快就被扑灭了;随后周淮安就得到了相应回报,起火的位置也只是甲板上的部分,烧掉了一些堆积帆缆杂物而已。
  不过当他走进了海边停船的位置细细一瞧之后,不由也要大大的赞叹一声。虽然他在现代已经见过许多的古船模型和相应的复原图片,但是走近了亲眼看到实物的时候,还是有些不禁叹为观止的感觉。
  因为这艘海船远比他之前见过的那些都要大得多,而且在外观上不乏雕梁画栋的斗拱、阑干和多层漆彩的外在涂覆,看起来就是自有一种雍然大气和赏心悦目的美感。
  而几面被丢在地面而踩上了好些脚印和泥巴,却难掩起质地精美的玄底金龙纹大旗,则进一步证明了其特殊的身份;这显然是一艘从广州逃出来却因为风浪受损,而漂泊滞留在当地港口附近的大型贡船。因此眼下看起来一副已经陷在泥滩上,有所倾斜搁浅的触底状况了。
  这艘别具一格的大海船看起来圆头方尾而腹中扁平,首尾长约二十多丈而七八丈宽、两三丈高,前后共有一大两小三根帆桅,不过其中有两支大桅连同收叠式的硬帆,已经斜倒折断在甲板上了;看起来整体的基本载重,最少也在两千料到三千料之间(唐制:船上一料比同石重,约等现代三百五十吨到四百吨左右),而在沿着海岸泥滩直接延伸到船边的栈桥尽头,还可见一些依靠船身支起来的木制脚手架和堆土台、搭脚垫板什么的,以及大量堆积起来的大小木材物料和用作临时遮盖的工棚什么的。其中就有一根被刨得光溜溜白生生的大材,就这么搭着船边而一头斜倒在泥泞里。
  显然可以想象,在来自这艘搁浅贡船上人等的强烈要求之下,当地驻留的这些官军不得不专门集中人力物力,在这里赶工修造了临时码头,想要对这艘贡船进行有限的修补;比如尝试更换桅杆所需的大木,而令其在涨潮时能够重新浮起来,而有足够的风力驶入外海去。
  如果不是周淮安突然带队杀过来了的话,也许再过两三天潮水适合的日子,他们就要拔锚启程而去了。
  但是在船只附近又有更多的新发现,除了一群仓惶凄然跪在地上磕头求饶,等待胜利者来处置的工匠和民夫之外;还找了了许多被抛在海岸上,又被倒灌的潮水给冲走回来的尸体;虽然尸体上义军被泡得有些肿胀,身上的物件都被搜走了,但是从残留的贴身衣物上看,竟然也是属于官军的身份。
  看起来就像是起了内讧而自唱残杀的结果。而在其中,甚至还发现了几具疑似为养尊处优的阉人尸体,这就显得有意思了。看起来不久之前被自己攻灭的那股淮南军,与船上的这些逃亡者显然不是一路人,而是抱着别样的心思和动机啊。
  然而,之前抢先一步上船,并且控制局面的学徒队,其实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阻碍;因为在他们赶过来之前,船上放火的人就早早见势不妙,已经从边上解下的小船,而划出远远去只剩个背影了。至少眼下的义军也是没有继续追逐他们的能力和动力。
  交代完相应警戒和封锁的人手之后,周淮安这才刚刚沿着七拐八弯的搭板登上船舷,就听到来自舱内沉闷回荡的接连叫喊声,最后才从一个打开的舱口探出一个脑袋来。
  “管……管……管头儿。”
  那是先行进入船舱内探查的学徒队长米宝儿,像是被什么震撼了一般,有些激动而结巴的大叫起来,“里头好多东西啊。”
  “赶快来看哪……”
  虽然已经倾斜搁浅,但是因为船身用料结实而甚为坚固的缘故,居然没有什么明显的破漏和渗水,只有一些甲板和栏杆浸过风浪之后,在缝隙里的干透的盐霜而已;而沿着木阶进入内舱之后,里面也不像周淮安想象的那么阴暗和潮湿,而是散发出一种优质木材浸泡海水又干透后独有的味道来。
  他想了想,就用随身的短刀在壁板上划了一下,居然甚为坚韧的没有能留下什么痕迹。然后,他是甚为用力的才在墙上剃下一丝木屑来,顿时露出里面相当丰富而细腻的纹理来,而这一丝木屑也居然让他闻到了淡淡的香气,却不是樟木那种防虫的。
  他突然就想起来了,自己在老家古玩市场展销会上层闻过类似的味道。居然是楠木,这艘船居然是用楠木制成的;虽然在他曾经在关于中国造船史的讨论当中,偶然知道了唐代就有人用楠木来建造船只和其他家具,因为楠木质地坚硬而极耐腐蚀,哪怕浸泡在海水里也可以使用上很多年。
  当时只感觉唐人实在是暴敛天物,但没有想到居然可言亲眼见证到呢。光是这一艘船的用料就可以和后世故宫里的金丝楠木大殿相提并论了吧,真不愧是历史上的盛唐气象,哪怕是已经到了衰退和崩坏当中的晚期,依然有着这样的遗泽和存留啊。
  不过,如果是作为跑远程海路的贡船的话,用最好的物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根据船上的后世人看来颇为粗糙的《海图路舆》册子,他们航行的终点应该是在登州的蓬莱港呢,从海路上说有千里之遥了。
  虽然外间看起来还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一旦进入里面,就很容易被装饰精美的帷帐,漆彩万端的壁画,还有雕梁画栋的构造和陈设,给吸引的挪不开眼睛了。上面既有乘风驾云、逐月捧日的,清携的仙人、飘逸的菩萨;也有献瑞的仙鹤、兴云布雨的蛟龙;更有一些带有明显域外风格的朝觐衣冠男女。
  然而,这些布置大都被各种刀劈斧凿过的痕迹,给给破坏得七七八八了,越往里走就越发的明显,甚至还可看到一些喷溅在地面和墙上的风干血渍。可以想象这期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了,也可以解释海滩上那些被抛弃的尸体是怎么来的缘故了。
  在一连搜索过好几个不同风格和用途的居室之后,周淮安终于在船中某个装裱尤为精美而壁挂丝帷地铺绒毯,却沾满了干枯发黑血迹的舱房,一处暗藏在壁上《山河竞秀图》背后的锁柜里,找到了一叠用银色绸子包裹起来的物帐书和相应的附注单。
  然后根据这些物帐及附注的单据,他亲自举着特制的防火风灯将这艘船上上下下,给好好的查看了一番。
  整艘大船分作四层半,最大的底舱里作为压仓的大半都是,来自水陆真腊,占婆等臣邦,或又是安南的交州、雷州、扈州等地的各色贡米,比如胭脂稻、碧梗米等名目;一袋袋层叠有次的码得老高;然后是包裹在细麻布里的苏木、檀香等分量较重的大材和物料;其次是二层当中,是装在特制蜡封的薄木桶里,各种腌渍的果脯干货和炮制过的干鲜吃食;还有半仓是各种皮毛丝帛在内的贵货,成捆成匹的装在樟木大箱里头。
  从第三层开始被用防潮的柚木板和桐油砂,隔作了若干个较小的分仓,各种上好藤麻纸包裹的小型容器,里面是一些大小疙瘩,或是颗粒或是粉末,油膏状的事物,却是来自域外的珍贵香药等物。周淮安也只人事其中疑似的麝香和龙筵香而已。
  第四层的货物价值和精细程度,又再上了一个档次或是更胜一筹了;在最大的一处隔间里,居然是足足几百盆的珍奇花草,争奇斗艳的绽放在幽暗的仓房之中;而在另一个垫满整齐稻草的隔舱里,则是许多装着杯、盘、碗、盏、壶、瓶形瓷器的箱子;式样也是极尽奇巧,有双首凤头壶,有三彩蟠龙大盘,有碎青纹的兽衔樽,孔雀连环吞瓶……与之相比之下,那些港市当中发现的普通日用瓷器,就只能用珠玉与泥土的差别来形容了。
  而在最上面属于甲板建筑的半层,也是全船最值钱最珍贵事物的所在;除了专供上层日常起居舱室之外,在靠近艉楼的一件不算大,却用包铁封门的贮藏间里。最先印入眼帘是成排的各种容器和橱柜。
  最靠外的乃是各种铸成圆饼、马蹄状和勿形,时称为“蝼顶金”的金锭;还有熔炼称船形、扁长块俗称“猪腰银”的大银铤子,一屉又一屉的装满了七八箱笼里的分层。另外一些沉厚乌木的箱子里,则放着用丝绸和绒垫包裹起来,镶嵌着珠玉的精美珍玩器物;有酒器、食具和茶具,也有勾带奁盒、熏笼鼎炉。
  这个时代的金银制品,因为熔炼工艺的差异和有所不足,往往都含有相应不同程度的杂质,而在外观上呈现出种种纹理和杂色来;然后按照产地的差别而有了各种名目的,所谓“松纹金”“雪花银”“水涡银”之类。
  然后才是一整盒子的珍珠和打磨过的大件砗磲、玳瑁,整只如树杈般的雪白珊瑚,甚至还有一对半透明浑浊烟色的莲瓣琉璃灯盏,大片翠玉镶嵌的整面屏扇;还有一些较小的匣子里,则是花花绿绿的黄玉和玛瑙的原石坯子。
  最后,在相邻的另一间味道浓重的舱室里,甚至还找到十几个银丝笼子里装的斗鸡和瘤头大鹅,用上好的精白米混合鱼虾作为饲喂之物;显然是为了讨好哪位远在京城的少年天子,而专门置办地嬉戏赏玩之物。
  还有一间,则堆满了形形色色的文书和簿籍,看起来都是仓促之间从广州那里带出来的;既然这些都是刻意带出来,而不想落在义军手中的东西,无疑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宝贵财富了。
  “这是发得大了……”
  如此林林总总的一番审视下来,饶是周淮安在后世堪称是见多识广了,也不禁被心中骤然洋溢和充斥的幸福感给淹没了一般;这可是盛唐之宝啊,放在后世随便一件就足以让普通人一夜暴富,而成为下半辈子只要混吃等死的富豪阶层。
  就算是放在这个时代,也代表着来自社会最顶层所认定的巨大财富价值啊,足以让自己在脱力农民军之后,再无后顾之忧的圈养上一堆形形色色的女人,自此穷奢极欲的荒淫无度到死了。
  光是一条来自广州一地的贡船,就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那在长安城里汇聚了全天下的珍宝贡物之后,又该是这样的情形和盛况呢;还真不愧是以天下亿兆之民而专奉一人奢欲的独夫和剥削阶级金字塔的最顶端啊。
  然后他又有些心疼和难过起来,究竟要怎样的手段和办法,才能在那些把这些都占为己有,难道是要将那些无意见过和可能知情的人都全部灭口掉么。一想到现实可能发生的事情之后,周淮安残余的理智和从小受到的社会主义式三观教育,总算是在冲昏头脑的狂热里慢慢的重新冒出来。
  又花了好一会时间来调整心情和自我认定,好容易才将重重得失患难的心情给平复下来;毕竟,就算这艘船上的东西再多,难道自己还能够独吞下来么,活着靠自己一个人的能耐,又能带走多少呢。就算能够带走了,又凭什么来保住这些不受他人觊觎和强取豪夺呢。
  重新回到现实当中,他发现自己可以做的选择其实也并不多;毕竟,这些东西虽然价值不菲,但是落在义军手中除了可言直接使用的米粮之外,就根本没有任何的变现渠道和途径了;或者说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成利用资源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就算是那些金饼和银铤什么的,也不是直接可以拿出去流通的正规货币,而是以某种贡品的形式汇聚道公众之后,再用作朝廷赏赐和私人把玩的贵重物件而已。这世上主要的流通货币还是形形色色的铜钱,以及作为较大数额代货币和等价流通物的绢帛而已。
  因此在这年头,你真要是直接大大咧咧的拿锭金银,去买东西或是支付价款的话,最大的可能性是被报官抓起来,以盗取官物的罪名吃上一番官司的;事实上抱匹绢出来都比直接拿金银,更加靠谱和让人认同的多。
  “把那只肥孔找过来,该他派上用场了。”
  周淮安不由的对着守在甲板上的小七吩咐道。
  “好好辨认和评估一下价值吧。”
第一百二十章
贡船(下)
  当别号肥孔的孔利落从船上下来之后,依旧是难言心中的翻腾的激荡情绪,连同火热的憧憬在脸上泛出的持续潮红色来;毕竟,他可是亲眼见到那些原本应该贡献给塞里斯皇帝的奇珍异宝;随便摆在案子上随便他看的几件,也许都可抵得上,他辛苦远渡而来的一整船货物能够赚取的最大利润了。
  虽然残余的理智在告诉他,对方只是给他描述了一个前景或者说是画了一个大饼而已;但是同样也在他的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将来前景的宏伟蓝图。毕竟,这些东西在他亲眼所见和触摸到之后,想要再将其舍去和忘却掉就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毕竟,这些带有东土皇室风格的宝物,如果能够经他之手贩卖出去,必然成为那些异域邦国的王公们,竞相结交的座上宾。
  如果能够冒着风浪险阻,远渡重洋的带回到,那座海峡之畔的七丘之城去,他也会迅速成为风靡帝国上层的话题人物,乃至成为豪门显贵社交场合中的热门宠儿;但他也由此产生了新的野望和想法了,为什么自己甘心仅仅就做一个转手倒卖的商人呢。
  之前的遭遇已经证明了他一直自欺欺人而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没有足够的权利和资源作为支撑,就算拥有再多的财富,冒上被人觊觎和强取豪夺的风险,也就是在别人笑谈当中昙花一现的倒霉蛋而已。
  但是如果金钱能够投资道正确的权势之路上,那就是意味着难以想象的回报和保障。他虽然只是一个罗马人在海外商业殖民地和贸易点里所留下的后裔,但是丝毫不影响到他从小耳濡目染所了解的那些历史故事。
  他可是知道罗马历史大名鼎鼎的名帅贝里琉撒,早年还是普通小贵族和商人时,就开始投资农兵家庭出身的查士丁尼大帝,甚至不惜与之做连襟而最终权倾天下功成名就的故事。他最初就是靠替还是一名骑兵小队长的查士丁皇帝处理战利品,而拉上关系最终成为查士丁推翻里奥王朝,取代末帝马基温奴斯坐上皇位的大功臣。
  而如今在君士坦丁堡开创了马其顿王朝,而在前两年刚去世的“保加尔屠夫”“罗马再兴者”巴希尔皇帝,同样也是卑贱马夫出身的帝国农奴;依靠平定保罗派的战争而起家,在来自可萨汗国的大商人约书亚的帮助下,推翻佛里吉亚王朝,而窃取了酗酒者米海尔三世的皇位。
  虽然巴希尔只是一个不知父母的卑贱农奴出身,但是现在无论是闹着复国的亚美尼亚人,还是力图摆脱可萨突厥奴役的斯拉夫人首领们,都迫不及待的把他追认为自己民族的英雄和希望,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很有可能是帝国军队虏获自帝国东方边境的战利品。
  正所谓是“希腊曾可爱,罗马价更高,若为前程故,两者皆可抛。”,虽然他现在还是一无所有而寄人篱下仰仗鼻息的孑然之身,但是他的想象力已经飞扬到了碧波万顷的万里之外了。
  周淮安当然不知道已经有人根据他的表现,而开始脑补出种种远大前程的情节来,他在那些饲养鹅和斗鸡的仓房角落里又有新发现。
  那是一只奄奄一息的小动物,蜷缩成一团也只有双手一捧大;皮毛凌乱而沾着血迹污垢看起来肮脏的很,毛茸茸的白色皮毛下是隐隐小圆斑纹,圆圆的小毛耳朵和尖而短的嘴巴,就像是某种猫咪和狗的混合体;但是作为在非洲呆过的周淮安还是第一眼就认出来,这只又像猫又像狗的动物其实是一只鬣狗幼崽,还是明显的白化种;。
  鬼知道那些古代的海外商人是怎么把这玩意,从非洲内陆大草原给通过海路万里迢迢弄到广州来的。而船上的那些宦官们到底是心有多大,才会把这东西当成是俗语“狼狈为奸”里,那种圆滚滚眯眯眼的狈类啊。
  因为在笼子的标注上,它显然是被牵强附会的当做了某种山海经里的祥瑞动物,称其为“云狈”。号称是海清河晏,寰宇清平而圣人辈出的大治之世,才会出现的珍禽异兽之一;看起来就是为了逢迎讨好的拍马屁,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之一。
  虽然满身污渍而骨瘦如柴,毛屁上还有撕咬未愈的伤口在流出脓肿,但是在见到人来了之后,这只看起来奄奄一息蜷成团的小东西,还是极尽可能的竖起皮毛和干瘪的尾巴,张嘴咧牙挠爪的“咔咔咔”有声,做出一副威吓十足的攻击之态;然而,在周淮安看来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萌态和喜感了。
  他突然心中一动,顿然产生了一个难以遏制的念头,然后又犹豫了起来;虽然说曾经有黑叔叔驯化这玩意的记录,他也亲自见过那些像是溜着大狗一般,在城郊用粗铁链拉着戴口套大鬣狗,甚至骑坐在背上晒太阳的黑叔叔;但是对于沙哈拉以南的非洲稀树草原上的大多数生灵而言,这东西可是敢围攻落单的狮子,比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草原狼群,还狡诈和凶狠的非洲生态食物链上层。就算是那些黑叔叔也只有从幼崽开始,才有驯养成功的概率和可能性。
  眼见得威慑似乎毫无效果,这小东西又咧嘴恨恨地撕咬起笼子栏杆来,只是一对鲜红眼珠子的对焦,却是始终在死死警惕着笼子边上的周淮安。那种顽强、执拗、坚毅而残忍的丰富表情流露,再度打动周淮安的一丝心弦。
  一想到这小东西也许就是这个年代,误入中土大地上的唯一一只,而再也没有其他可言生殖繁衍下去的同类和族群了;就和只身穿越而乱入在这错误和纷乱时代的自己一样,顿时很些同病相怜的淡淡惆怅和戚戚哉;同时也顿时下定了某种决心。
  毕竟,这个时代的唐人可是以善于追逐和包容,各种外域传入的各种新奇事物著称的;比如,在后世出土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壁画上,就有唐代贵族拿猎豹和猞猁等大型喵星人,作为外出游猎时伴从的生动描绘。相比之下,后世那些玩藏獒或是高加索犬,或是杜宾的富豪们,就简直撸瑟到家了。
  “也许现在,你和我都是最独特和孤零零的那个了。”
  周淮安一边在心中如此作想,一边自言自语的蹲下来,从袖袋里递出一块新焙制的零食肉条,放在嘴里咬掉一小截后,虚空晃了晃丢过去;顿时将小东西惊得才能够笼子里跳起来,而撞的铁质的笼子居然摇了好几摇;真是好爆发力和劲头啊。
  随后,在它低声咆哮和威吓声中,鼻头蠕动着终于闻到了肉干特有的味道,然后迟疑和犹豫了好一阵子后,才在饥饿本能进食的驱使下,闪电般一口叼过去几下狼吞虎咽的吃个干净;周淮安顿时在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这不就有了一个好得开端了;这是一种他曾经在善于从小驯服野生动物的非洲人那里,学到的一点独特的驯养技巧;就是在饥饿喂食的重复过程当中,用气味的沾染手段让动物幼崽,逐渐产生习惯性的错觉,最终把饲主当成是司空见惯的同类,乃至族群中的长者和首领。
  然后再驱使和交流起来,就少了很多妨碍和阻力了。这一招对许多用气味作为社交标识的野生动物来说,多少都有些用处的,眼下显然也不例外的。
  然后,周淮安一连如此炮制的抛投喂食了好几根之后,小东西这才不再撕咬栏杆,而重新缩到笼子最远的角落里去,继续瞪着圆圆的眼珠子警惕无比的死盯着他。然后就顺手提起了这只铁制笼子,算是这次上船的一点手信和纪念吧。
  “该叫什么名字好呢。”
  感受着手里不断挣扎的摇摆晃动,他不由的再次喃喃自语道。
  既然决定收养这只小东西当作某种寄托的宠物,也要给个相应日常叫唤的名号才是;只是周淮安自小一贯就有让人吐槽的命名障碍;曾经养过只兔子就是小白,养只巴西龟就是小绿,养只杂色猫就叫小花;没少与班上同学的小名撞车和闹过误会。
  要不叫“小白狼”好了,然后他仿若看见了冥冥之中凭空一震,突然冒出来的“明日更新”和“投鞭断流”几个大字,不由隐隐觉得有些不够吉利。
  要不叫“红老虎”,然而莫名突然出现一整条历史线被迫尊重某个因果的巨大偏转力,顿时让他放弃了这个选择;或者改叫“灰熊猫”?,某种名为“为了追求民主而送女兼死全家”的巨大恶意,又降临和压抑在了他的感觉当中;好吧,那就叫熊狼狗好了,这将会是这只动物今后的名字,以纪念某个从吃人魔王变身猫奴的爽文作者。这一次,他的感觉当中总算是没有任何不协和恶念的征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