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746

  朱老三的脸色不免难看起来了。
  “若是懈怠和疏忽也就罢了,就怕其中还有其他的弊情啊!”
  朱珍却是不动声色的突然点明了关要。
  “此辈安敢,这可是救命的干系啊!”
  朱老三不由微微变色道:难道还有人敢于在这些自己好容易争取而来粮食,再加上日常拼命省俭下来的钱帛,而用作对应蝗灾的救命钱粮里上下其手,而中饱私囊么?然而仔细回想起来,却又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比作为基本盘而集中控制在老兄弟手中,户口田土相对完好的都畿道两州府和;更外围的许州、陈州、郑州、汴州,则是那些收并来的人马和新投附的部下,以及地方招募的新卒,交相参杂驻防着,以为制衡和守备。
  而现在又多出了新占领的蔡州和颍州;还有隶属都畿道配下下,却大部分保持相对独立的豫州和毫州。因此,现如今的局面是地盘固然扩张了,但是力量也被摊薄了而不得不提拔各方面的将士,来满足维持占领和消化这些地方的基本需求。
  因此,相应被摊薄的显然还有都畿道方面,用来监督和控制这些地方军将、官吏的力度和人手;毕竟,如今的他虽然以兵强马壮号称河南腹心之地的一大势力,但是相应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还未形成体系,而基本上是各方面一边辍拔一遍对付着用。
  甚至连开办的多所军中蒙塾,都因为明里暗中的各方面阻力,而虎头蛇尾的无疾而终;最后能够保留下来的,除了若干处可以培养学徒的军械修造作坊外,也就是一所严重缩水之后,专供军中将官子弟启蒙的幼学小馆而已。
  而这所幼学小馆能够筹办下来的缘由,还是因为那些将官们并不愿意如他所提议过,将子弟送到南边去受所谓工匠、官吏式的太平军教育。所以才从当地延聘知名儒士和学子以为另行开馆。现在想看来,其中好些人素来就有克扣粮饷和吃军中空头的惯例,又怎么会放过这些造假就能吞没过手抢粮的机会呢?
  而朱老三千算万算的殚精竭虑想要对应过这个灾情的兆头,结果却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却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出了大纰漏了,这叫他怎么不恼恨莫名呢?。随即他就断然起身道:“来人,与我点集人马。”
  “留守,还请慎行啊!”
  朱珍不由惊声道:却是被朱老三如此激烈的反应给吓到了。
  “你觉得我要做什么?姑且放心,攻杀不起来。我只是前往东面各州巡视灾患和延边防备,顺便……砍一些人头而已……有些人是实在姑息不得了。”
  朱老三却是气极反笑道:随后在敲响升帐鼓汇聚而来的李唐宾、胡真、许唐、李晖、王武、邓季筠、王重师等亲信部将,以及敬翔、李振等属官佐僚人员面前,朱老三却又是变了另一个说辞:“如今地方灾患严重,百姓疲敝而预期出产大损,须得严防境外的蔡贼、淮上兵马的铤而走险或是乘机袭扰……畿内各军选调一营精壮健儿,与我本阵巡边颖蔡威慑敌势以备万一。”
  “诺。”
  在场众人齐声应道:“再传我令下,着许州团结副使,刺史李存义……等人,就地前来述明灾情,并筹商赈济事宜。”
  朱老三又顺势下令点了十几个外州军将和守官的名字道:“着滑州右厢马步军指挥使李重胤往雍丘,阻断漕水。”
  “着夹马都指挥使王虔裕、”“着先锋步军都将徐怀玉、”“着许州推官刘鄩、”“着踏白将李思安往太康,巡防涡水。”
  朱老三一面发号施令着,一面仔细打量和观察着这些部下们的各自反应和表情,并将其一一记在心头上。因为他此番差遣出去和调防的,同样也是那些本土背景而率部曲来投的军将为主。因为只有把这些将官暂且从在地调开,才方便他下一步的行事。
  待到军议散去之后,他又将作为谋主的李振和敬翔给留了下来,议论了一些当下军中地方事务之后,朱老三才面露犹豫的叹声道:“如今时局艰难,愈发难以为继,我却是有心退隐山林,就此奉养老母做一富家翁也好啊!”
  “万万不可。”
  李振毫不犹豫的厉声道:“主上慎言。”
  敬翔一本正经的劝谏道:“主上如今身系畿内外数万将士,数十万口民的安危所系,又怎可轻言放弃呼?”
  “乃是我孟浪无端了!”
  然后朱老三才像是如梦初醒一般的对着他们正色道谢,然后又道:“只是为了以备万一的身后计,我有意让夫人替友珪求请于那楚王府上,就此结为儿女之亲如何?可否请兴绪(李振字)、子振(敬翔字),为我草拟聘书。”
  而当领命而去的敬翔和李振都退下之后,朱老三又招来作为例行问安使者的寇彦卿,交给他一个贴身的玉符道:“因此为凭,告诉夫人,一切尽由自行决意好,兴许朱氏的家门前程就看这遭了。”
  然而,在外间一名端茶的侍女身影却是一闪而过,又脚步匆匆来到了朱老三本地所纳的妾侍院落中;不久之后就变成了出门前往上大安国寺香的一行人等。
  而在另一个地方,私家聚会的小院之中。
  “你们还要犹豫什么,等人家将刀子加到脖子上再悔恨么?”
  被当先点名的滑州右厢马步军指挥使李重胤,却是在对着另外几名同样被调动起来的军将冷声道:“好个巡边备敌!也就是咱们这位厚道十足的留守,能够想出这么个由头来啊!殊不知,那蔡贼求和罢战的使者,都阵前暗中往来好几回了。”
  说到这里,他不禁冷笑了一声。事实上在开春之后的关东地方,河南河北的广大之地上,都随着西军攻入长安的消息传来,而令冲突和交战中的各方势力暂时陷入了某种相对的平静和对峙当中;就连原本在上党最为咄咄逼人的成德军,或又是正在代北用兵不停的卢龙镇,或是已经在潞州站稳脚跟的河阳军;乃至急于报复和反击河南的魏博镇,盘桓在亳宋之间虎视眈眈的菜州贼,打成一团的淮上三镇;都难得暂且偃旗息鼓下来。
  因为他们同样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消息,以及梳理内部因为这个消息所带来的冲击和后续影响,却又不想因此轻举妄动而偏移了别人。因此,黄河两岸的中原大地上,居然迎来了不知道能够持续多久的战争间隙和静默时间。
  “着难道是要……?”
  在场的踏白将李思安顿然回过味来,却是有些惊骇莫名的探声道:“不错,这位大齐留守,已然是等不及的要肃清内里,好向南边交上一份投名状了啊。”
  李重胤却是眼神闪烁着断然道:“那咱们又当能如何?畿内兵多而非我辈能力抗。”
  在场另一位琅琊临沂人,夹马都指挥使王虔裕愁眉苦脸道:“自然是不能坐以待毙了;接下来便是联手以待见招拆招了;最不济,也要确保各自据有一方的富贵使然啊……!”
  踏白将李思安却是毫不犹豫的决意到:“说得好!”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却是东都留守司的孔目官,毫州出身的张存敬大踏步的走了进来,斩钉截铁的道:“若是让留后带着这番基业靠拢了那太平贼……我辈莫说是富贵虔诚可期,岂还有多少活路可言?此事断不可成!!!”
第一千零二章
种落自奔亡(续二)
  “这么说,朱三这想要和我联姻?愿意以河南一府七州之地归附为聘……你们相信这种事情么?”
  周淮安有些表情古怪的说道;他实在没想到自己的儿女才出生没几天,就已然被人给惦记上了,还是那只五代活曹操。
  “我家这位三郎啊,自小就不是什么省心的人物啊;现在居然又异想天开,我那弟妹也是妇人之见,还请莫要见怪。”
  在旁的关系人士第三军中郎将朱存,却是脸上无奈的摊手道;反而是首席军事訾议,仿佛永远那么儒雅淡定的杨师古微微一笑道:“以个人之见,以八州求聘只是名义上的托词,实际上乃是这位东都留守藉以儿女婚姻,而想向王上求取一个保证和退路吧。”
  “这么说,朱三那儿是遇上了显而易见的难题和困境了?”
  周淮安若有所思的道:“当是如此,我这三弟素来是个很有主意又格外坚忍的人物;若不是极大的艰难困阻,断然不会轻易与人低头的,更不会说什么举地归附的。”
  朱存却是毫不客气的道;虽然有个亲兄弟领兵在外独具一方,但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反而一直都很持正,不偏不倚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难道是因为当地的蝗灾?”
  周淮安心中一动道:“或是如此了,根据洛都城内的谢瞳等人来报,河南开春之后的蝗灾甚巨,过州掠县遍地皆赤,只怕许多地方收成就此枉费了。”
  有资格接触到大部分情报汇总工作的杨师古点点头道。
  “如此说来,只怕是整个河南、中原之地,都难逃其害了……我们也要早做准备,以防万一了。”
  周淮安点点头,算是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蝗灾这种东西可与水旱等局限在某片区域内灾害有所不同,是会吃光了一地的作物和植被之后,在天然本能驱使下进行大范围移动和迁徙;堪称流动的天灾。
  因此,光是消灭喃虫来控制住一州数州的蝗虫是远远不够的;在其他地方孕育出来的蝗虫依旧可以继续飞过来祸害。乃至沿着黄淮平原的平坦地势而足以蔓延和泛滥到整个河南全境去;而当地的各方势力可谓是错综复杂,就差没打出狗脑子来了。
  因此其中有能力也有意愿进行治理和防患的,也就是都畿道的朱老三和天平军的曹翔,与太平军关系密切的这两家而已。但是事实上这两家能够做到事情也是相当有限,根本比不上一声令下就可以把全民发动起来,一边悬赏灭蝗一边以工代赈的太平军。
  因此,做好最坏的打算是必须的。如果河内灾情演变而令蝗群继续壮大下去,甚至有可能北上越过黄河,或是飞过更加狭窄的淮水祸害到如今,正在太平军控制和主导之下进行春耕抢播灌溉作业的淮南境内。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蝗灾周期结束之后,所导致当年作物颗粒无收的大饥荒,中原各方势力因此走投无路的发生溃乱和火并,或是铤而走险的进行军事冒险,以掠夺对手和消耗多余人口,等等一系列内卷化的连锁反应。
  这对于眼下正在一边稳步发展,努力通过聚集人口屯田和大型公共设施营造项目,消化新占领的江东淮南地区;一边维持着关内、东川、西川、山西等数条战线持续作战的大都督府,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这意味着一河之隔的河南、淮北境内一旦有所重大变故,位于淮南的太平军除了一个新编中的第十二军之外,就再没有足够可以干涉和介入的力量了。
  当然了,太平军也可以继续隔岸观火,看着心如困境的各方势力在北方中原大地上打生打死,甚至还可以居中拱火和挑拨,以为多头取利。最后相互内耗的千里不闻鸡犬、人烟绝迹的情况下,在从容介入收拾残局,无疑要更加省时省心的多了。
  但是就实在有悖太平军要生民求活的初衷,也有悖自己所带来的现今理念和知识,而与历史上那些传统意义上薄信寡义、只求个人称霸野心的帝王将相式冷血雄主们,还有什么区别么。
  虽然眼下,太平军一直在通过扶持其中的某些势力,而维持一个地区均势和相对的力量平衡,也从中互补式的获得了大量的利益。但是作为基本的底线,被杀的遍地白骨累累的中原大地,是决计不符合利益诉求的。
  至少在还有一线可能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总好过不作为的结果。想到这里,周淮安突然对着朱存开口道:“其实,这个儿女之约,也未尝不是可以商量的。”
  “王上,此事还请三思……这不过是他一时的妄念。”
  朱存却是有些惊声道:“如果能够让将士们少流一些血,让地方士民百姓多保全下一些元气的话,我一个小女的未来婚事又算得了什么呢?她既然生在我家,自然不免会担待上相应的干系了。”
  周淮安心中难免百感交集的沉然道:没想到自己还是走上了古人的老路了,这难道就是身为上位者的代价么。
  “这岂不就是当初扶持彼辈的一番用心么!看中的就是他还算能够善待和保全百姓的作为……只是回头私下告诉那朱三一声,想要做我的亲家,光靠一府七州的这点聘礼可还不够,我需要他更多的作为。”
  然后,他又对着朱存道:“老朱,须得你重返淮南坐镇当地的局面,既是协助淮南善后司抗灾备荒计,也是甄选当地编管劳役的那些淮南、淮西旧卒,给我增扩处二十个以上的补充营和暂编营来。”
  “除了疏通漕渠、加固河堤、开拓灌溉和修路的人手之外,其他的建生军和劳役营序列,尽可由你一应调遣和征用;稍后我会下令浙东、浙西已经编列完毕的部分水军北上,进入淮水游曳和警戒,确保数条淮上难民流亡的通道。”
  “同时,来自岭东和安南的入库夏粮,我也会下令通过海路径直转运至广陵城外,以备地方不虞;衙下大都督府能够做到的就大致只有这些了……不止你可还有什么要求补充么?”
  “王上自然是思虑周全,只是属下还想额外在要一百名大讲习所生员的优选权。”
  认真听完相应任命和部署的朱存,亦是满脸郑重异常道:毕竟,能够让他这个关系人等重返淮南,而不避嫌的专任相应事物,固然是莫大的信任和看重,同样也是天大的责任和担待。
  “一百名的优选太多了,其他部门和地方州县都争夺不过来了,只能给你二十名的优选,再加上八十名的复选资格。”
  周淮安毫不犹豫的打了个折扣。
  毕竟如今大都督下最抢手的资源之一,就是这些大讲习所体系下的结业生员。而为了应付西面数条战线维持占领区和后方补给线的需要,就连那些实习期中的生员都被压缩了期限,而赶鸭子上架式的拉出来应急了。
  而在朱存领命出来之后,却是忍不住放缓角度等待了片刻,才迎上稍后出来的杨师古道:“杨訾议,方才你怎声就一言不发呢?这结亲之事委实非同小可,好歹也劝谏一二啊!”
  “我又能说些什么,王上为了天下生民计都不顾己家了,身为臣下还能逆势而为么?”
  停下脚步的杨师古却是坦然以对道:“更何况,我观这位洛都留守所求之意,更多是名义多过其实的;再加王女才出世,尚有一二十载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将来。”
  ……
  与此同时的河南进内,与太平军相关另一大势力——天平镇境内,大野泽北岸的郓城南水门外码头上,形容越发英武而气度沉厚的天平军留后曹翔,也在翘首以盼的看着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缓缓靠岸的一只满载的船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