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46

  “让大夫逐个检查过后,就可以编排起来劳军,怕没有数百人可用?。”
  “拒绝?,有什么好拒绝的理由,照价给钱就好了。”
  “难道说她们做义军的生意,就不是生意了吗。”
  “至于相应的花销和费用,也不要估算的太省俭了。”
  “日常该是多少就是多少,难道你还要克扣这些女人的皮肉钱么。”
  “要不要面皮和尊严了……这也是变相展示义军公信力的问题”“然后,把总数算个大概出来,让那些城坊、街市当中的民户去分摊好了。”
  说到这里,周淮安只觉得自己的灵魂和节操,已经得到了某种升华一般的义正言辞到。
  “怎么交代?,就说是保全他们妻子儿女秋毫无犯的代价好了。”
  “不愿意出的话,义军就有名正言顺上门收取的理由不是?”
  “集中征用一片特定的场所,在布置好各种基本陈设和环境卫生,这还要我教你们么。”
  “至于,人数依旧不够算什么问题啊。”
  “按照接待能力逐个分开批次,搞点饥渴营销就好了啊。”
  剖析到这一步,周淮安也有些无所谓了。
  “不懂得啥意思,那就看作是某种稀罕的激励手段好了”“难道不该优先接待,那些出力和功劳最多的将士么。”
  “然后才是个营团队里,日常表现最听话、最卖力的士卒”“再者是日常考评上毫无劣迹和错失的。”
  “其他人就随便等一等好了。”
  “像是屡教不改或是有惩处在身未结束,就不要想有这个机会了。”
  “这样可以可以树立良善风气和正确的导向不是?”
  “只是也要定下规矩,不准伤人,不准用强,买卖自愿。”
  “违者就吃军法以儆效尤好了。”
  “对了不光是士卒们,那些夫役当中也要选出一批勤恳卖力的来,”“给其他人一个盼头和激励的榜样不是?”
  至于头目门的个人需要,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问题了,因为还有一批官吏和大户的女眷,来专门对应他们的个人问题。毕竟,只要是有人扎堆的地方,就会产生类似特权和阶级的东西,只是多或少的问题,而他同样也是其中的一员。
  于是到了第二天,城中各处驻留营地的告示前面,已经聚集了老大一群士卒,以及相应品头论足的声音。
  “乖乖,这找个娘们,也要订堆规矩出来啊”“这个不准那个不行的,岂不是老不自在了”“你倒想自在,到时吃了军法到城外去做苦役看还自在不。”
  “这可是和尚管营的想出来的主张啊。”
  “啥,竟有这般的事情啊。”
  “是啊是啊,无怪昨个城里行院都被封门了”“还又是找房子,又是搬东西的好大一番动静呢。”
  “上头不是说了,这里头大都是活不下去才出来卖的可怜人”“实在犯不上和人家额外计较些什么了。”
  “真是好一番的慈悲心肠啊。”
  “倒也有些意思。”
  只是站在城坊的坊楼上,看着这些兴高采烈念排着队,时不时叨着自己名字或是发出感叹声,而鱼贯而入的士卒;周淮安只觉得很有些时空错位的荒谬感,感觉自己堂堂现代穿越者,似乎无意间就兼职了拉皮/条之类的角色了。
  只是,这刚刚从发动群众的革命先导者角色,切换过来封建社会好营管的画风,也未免太快了些把。
  冷得受不了,打算先去躺一会再爬起来修改,结果发现已经过了零点了。
第八十六章
告令
  然而对于这些义军而言,在当今的乱世当中,这种吃了睡睡了吃的整训操练之外,还有娱乐消遣的日子,注定也只是短暂的片刻时光。
  打下循州州城的小半个月后,在一小队高举着的骑兵护送下,来自广府的信使突然抵达了循州,也带来了大将军正式的告令书;算是对于这一路发生战事的定性,以及事后的追认和补救措施。
  那是一卷写在青锻子上的帛书,由这名看起来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义军使者,在召集起来的头领面前大声宣读着;虽然他读起来断断续续的有好几次卡住和念错了词,但是周淮安还是总算是弄清楚了其中的大部分意思。
  周淮安也是第一次直到隶属于义军的年号,如今正是王霸三年的九月末;这亦是王仙芝战死后,黄巢在长江边上自立为冲天大将军,并设置百官僚属时所建元的年号。
  而在告令上寥寥半文半俗的百十个字,主要是追认怒风营及其所属为龙川镇防兵,许以军额衣粮三千五百余员;王蟠就地辍拔为别将衔领镇防官(镇将),余下皆有辍升,悉令就地自募健儿、淄用而以备地方贼势;而增扩军额的一应辎重所需,随后就会随着来自广州的补充队一起划拨而至了。
  这样的话就像是锦上添花一般的,就连眼下怒风营进一步增扩人马的名分和位阶也都有了。虽然是传统延边军、城、镇、戍,连带团练、守捉等小使都比不上,但是职分范围可比原来的营下都尉,扩大了不少。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例行的辍升当中除了王蟠之外,还额外指名了周淮安;说是他以“察奸防贼”“挽回机务”有功,而额外授予的官阶从八品下的桂阳(县)尉,赏给素缎五十又钱五千;此外,怒风营的另一位重要成员丁会,不日也会以果毅都尉领镇副的身份归还营中。
  在招待前来信使酒桌上,这是位头发有些花白,却依旧精神健硕的老义军,还留有许多北地义军的遗风,对着满桌子肉食构成的硬菜,那是吃的赞不绝口而满嘴流油;由此,也从他口中探听出许多有用的消息来。
  比如,广府的义军上层和权力架构似乎发生了变动,在大将军府下现存的三翼之外,又开始准备恢复已经消亡日久的前翼和左翼的配置;而又增设了营田司、度支司、盐铁官、河津官等好几个新的司使和职位,以便更好的治理地方和征收钱粮云云;另外就是义军的主力在广府西面的战事打得颇为激烈,虽然重新攻取了不少州县,但是也损失了不少人马;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地方上层出不穷的土团、乡兵,还有作乱的山蛮人等,各路义军对付起来很有些应接不暇和人穷力竭;而北面五岭一线的官军,虽然依旧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但是私底下的小规模渗透和骚扰,却是一只持续不断的,让驻防在韶州和梅州的几只义军有些吃紧。
  因此,如今在东面的这几个州发生的变故和骚乱,除了仍在控制的那些地方,和来自梅、韶两只规模不大的援军外,就暂时没有余力派遣更多的人手过来支援了;故而,在东部数州靠近沿海的这片地方,就只能靠已经介入的怒风营所部,来独自支撑、应对和想法子解决一二了;而最低限度的要求,也是要维持诸现今的局面,不至于太过败坏就行了。
  因此,在具体的钱粮器械供给上,广府那边就比较好说话了;只要他们能够牵制住大多数的敌势,基本上可以优先筹给各种所需,直到军府新编练的人马派上用场为止。
  而且按照他的口风,下一步等到地方重新平定之后,军府还要派人过来进行一些检地和括户的差事,然后组织义军当中那些裁汰下来的老弱,连同招徕的流民一起进行屯田和垦殖的事宜。这也是义军与这些地方土族豪强势力,由此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和诱因之一。毕竟作为当地众多的既得利益阶层,他们并不见得细化来自外界的改变和触动才是。
  这种局面对于周淮安而言也不算太过意外的结果,或者说早有所心理准备了,因为根据他所能接触和收集到的消息,在此之前义军一直是习惯性的流动作战,而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停留和占据过较长时间的经验;所以哪怕在南下一路打下了岭南五管之一的广州都督府,但实际上对于地方上的掌控力度也是相对有限;尤其是在这距离广州稍远一些的岭东数州,基本上就是处于一种相当粗放的占领和治理当中;只是分配给了相应几只义军部伍,让他们各自去占领和分驻地方,来实现征收钱粮和招募人手的需要,在初步自足之后再按照一定份额输供给广州方面而已。
  然而义军在南下过程当中,主要只是摧毁和扫荡了那些驻留在城邑当中的官军和明面上可见官府的存在,却对分布在广大乡野市镇当中的土族豪强、大户势力,没有怎么的触动和改变,甚至在城邑里亦是有着为数不少的残留;反而是因为原本对他们还有压制和约束的官府已经不存在了,他们这些地方势力得以政权统治的空白玉无序当中,名正言顺的以备寇和守土为名,开始放手招兵买马而制备器械,乃至相互吞并和攻击来扩充实力和地盘,就像是赵家寨和其他几路土团军的例子一般的;而在这岭南之地,素来就是以流放政治犯的蛮瘴恶地出名;多穷山恶水而民风彪悍,再加上土族夷汉杂处而时有纷争,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武器和械斗的经验。所以一旦得到了外部来自官军方面的反攻倒算之后,他们就变成了各种潜在的呼应和制造骚变的力量。而在现今的这种局面,显然就到了义军为此付出相应代价的时候了。
  虽然这次的军告,连带杂属役使人员在内,也就只给了三千五百名的军额,但是并不意味的着现在已经壮大到六千多的人马就要有所削减了;实际上这些义军各部的员额,都是在日常损益和添减当中有所起伏和波动的。而且按照各自驻留的环境和条件的好歹,乃至主官个人的掌控风格与做派,有的义军当中长期缺额或是超编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常态。
  所以在事后短暂讨论当中周淮安适时的建言下,这些人马也预期将被分成两大类来处置。
  第一类就是三千五百名在正给军额内的战兵,又称战锋队;也是优先集中了装备和器械的主要作战力量,各种披甲率至少要超过一半,枪矛剑盾斧锤基本齐全,还有专门的马队和射声队,器械队。除了口份上的衣粮物用之外,还有固定颁给的少量饷钱。数量上并不多不多,目前暂定为月半一发暂给五十文,却是很有某种制度化和正规化上的重要象征意义。此外,他们还有战时的个人斩获和团队战利品的分成。
  第二类就是将剩下的人手尽数归为驻队,又统称为驻队兵;用来驻留后方城邑和征收地方物用,守卫粮台、要冲、据点,押运输送的武装,在兵员、配备和供给的水准上就要逊色的多了;基本不披甲或是只有很少的披甲率,多配备弓箭和盾牌为主的轻装守备部队。在平时无事时这些驻队兵,也可以充作劳力来从事一些军中作业和杂务事项。他们就不领定钱而只给最基础的衣粮和日常物用,但是参战时的斩获和分成比照战锋队就是了。
  “和尚,你思虑的就是周全啊。”
  王蟠不由得赞叹道“大伙又什么看法和想说的不?,没啥话想说的就这么定下来了。”
  “有了这三千余军额,俺们就再建两个分营好了,正好前后左右中五路。”
  然后他又对着一干校尉以上的头领道“中营还是照旧(千人),再搭上一千驻队好了”“左右营的战兵(七百)不变,就各添八百驻队好了。”
  “前营暂编五百战兵,周(昂)瘤子你就暂且担待起来好了。”
  “多备刀甲和骡马、便携口粮,你们日后要给大部开路和清道呢。”
  “其中后分营的六百员(战兵)嘛,就给和尚留着吧。”
  “队正以下的一应人手安排,都听凭你自个儿安排好了。”
  “这样怕是不妥把。”
  周淮安赶忙推拒道,怎么猝不及防就指到自己头上了。
  “哪有什么不妥的,这是你理应受的。”
  王蟠不由的眼睛一瞪,却是对着左右狠狠扫视了一圈过去“若没有和尚的本事和这番作为,营中又哪来如今的局面。”
  “我还指望你带领驻队里那些新卒,在编训上稍用些心思呢。”
  “还有与后方的交涉往来和计较,那几条往来买卖的路子,都要你继续费心了。”
  然后,他又转对着其他的头领道,“你们也是一般道理,不能光打人手下的主意,却毫无表示的。”
  “该出人就出人,该给东西就给东西。”
  “都是自己的兄弟,不能失了厚道和义气。”
  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八十七章
两般
  只是在事后,不免还是有人聚集起来,在王蟠面前抱怨和牢骚道。
  “将头,你对那虚管头……也未免太过宽厚了”一堆人憋了半天之后当先开口的,却是他新收入手下的年轻副校尉,别号“吴小眼”的吴星辰。
  “居然整整一后营人都交给他了……还又驻队的编训。”
  “你们只看得到我对他的厚任和信重么。”
  王蟠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喝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