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746

  然后,就见她欲言又止道“倒让你费心了,我会多加注意的。”
  正在全力对付着特制药膳鹿血粥和三筋羹的周淮安,不由停著对她宛然一笑。
  “倒是这些日子里家中的情形如何,一路过来可有什么有趣或是异样的见闻么?”
  其实在体内那套不知名辅助系统的能力协助下,足以令人在复数对象面前保持游刃有余的状态。因此他主要的消耗其实是源自体力和水分上,以及精神上的相对疲沓而以。
  然后,他就这么听着已然进入到某种女主人角色当中的红药儿,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离开之后的一些家常琐碎事情,然后居然就这么合上眼皮好好小睡了一会。
  “大都督。”
  “主公。”
  “主上。”
  只是等到他重新被唤醒过来的时候,曹红药却是已经收拾了食具离开了。而帘幕之外却是站了米宝、元静、廖远和吕岩等人的身影。显然是有重要事情发生了。
  “启禀大都督,大江上游传来的紧急军情。”
  “就在五天前,有东川军顺流而攻入渝州,峡江道沿线告急。”
  “江陵留司已经按照预案之一,从湖南、荆南境内,各自调集十个补充营和五个驻队营,共计三万余军额”“三天前由苏(无名)郎将为统辖,乘船进入峡江道以支援地方战线了。”
  周淮安不由的心中一凛然后又暗叹起来;自己的战线还是拉的太长了。要知道从渝州到丹徒城的长江航道将近三千里,就算是有壁板信号塔体系为传递,也花了数天时间。
  而从长江上游的渝州到江陵城,固然是顺流只要一天多时间而已;但是从江陵逆流而上到渝州去,既要迟钝的多了。
  按照传统的路线进行,光靠人畜的拖曳最好也要五六天时间,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比如巫山江峡中的雨季,就此拖上七八天也是正常。
  好吧,唐残居然也有贴吧了(
第六百九十三章
满头霜雪为兵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而在渝州境内的巴县城中。夏日绵绵的巴山夜雨当中,披着胶皮雨布的王秋也吧唧有声的踏过一滩滩的积水,而眺望着雨幕中笼罩着的官军阵营。
  他如今已经是被夺职待罪,又是阵前留用的一介白身。但是无论是那些昔日的部下,还是军中其他同袍,或又是退保城中的屯所百姓,见了他都会恭敬的招呼上一声:“老王。”
  “王兄弟。”
  在执行勤务的时候,更有人给他主动递上饮水、果子和汗巾;就连开伙打饭的时候,厨头都会优先舀起沉淀的锅底,把他那一份装得满满的。
  就因为他在撤退路上那次违背军纪的擅自行动;因此他哪怕身为一名普通士卒,其实也过不怎么难过;尤其是在现下物资储备和供给配额还算充裕的情况下。
  事实上,虽说眼下怎么看起来都是一副坐困围城,而将士普遍疲敝、伤病比比皆是的局面,但是在实际的情势上却要比起之前败如山催的局面和近况好得多了。
  当然了,多以王秋在内的大多数守军而言,但巴不得这场雨水下的越多越长久的好,因为在这个期间难得有所放晴的日子,也就是他们迎来激烈血战的时候了。
  其中主要的缘故,则是这夏初几不见晴日的绵绵雨水,固然大大限制了太平军赖以为优势的火器发挥效用,但是同时也给进攻当中的官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阻碍。
  尤其是暴涨的涪江等各条支流的江水,对于官军方面顺水而下的补给输送船运,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毕竟他们没有可以在涨水期也能勉强逆流而上的水轮船。
  因此,那些试图强行通航的船只,大多被江水中的急流给拍碎在乱石滩上,或是冲到岸边搁浅了。在多试了几次官军方面也就放弃了这种努力。
  再加上渝州巴县(重庆市)一带的各条大小道路也变得泥泞湿滑。对于陆地上的行军和输送也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妨碍。
  虽然,或许还有来自泸州的那些蛮兵不在乎;但是走惯了山地烂路的他们,用来牵制骚扰和迂回偷袭也还好,用在攻坚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苦手和生瓜蛋子了。
  因此,当高仁厚的东川军先头兵临巴县城下之后,就不得不带着满身疲惫和泥泞,立营停驻下来且作休整;顺便还要收拢那些放了羊到处抄掠的蛮兵和土团。
  然后,就被太平军留守的都尉闵勖,亲率勇士给偷袭一阵杀伤了数百人,算是多少振奋一些城内的士气和人心。而到了这时候,战局中的力量对比和形势消长也有所质的变化。
  相比野战中的不利局面,雨水虽然大大限制了,太平军的火油弹、轰爆弹等投掷类火器的威力;但是在守城当中对于为数不少的三眼铳、短铳和喇叭铳,等投射性的火器却是影响不大。
  尤其是当他们在城头上搭起了遮雨的棚子,又准备了许多碳火盆子和生灰作为防潮之后,这些形制不一的长短火器,就开始取代那些潮湿多雨天气下容易弦臂松软的弓弩,而出其不意的发威起来了。
  因此尝到甜头的他们,甚至还有车船上拆卸下来几门的三寸(内径)轻炮,可以对付那些官军辛辛苦苦砍树采石,打造而成的攻城器械。只要被打中一发就是迸碎之间崩倒一片。
  再者,虽然退下来的太平军卒加上城中留守的驻队营团,才不过四五千人;但是已经得到了后方各州支援的万余名武装壮丁,又有城中那些同仇敌忾的屯户百姓为协力;哪怕是刚上城头没多久的新卒,不死也变得老练起来。
  因此,陆续抵达的官军虽然从水陆方向,团团包围了江边台地上的巴县城,但是却是始终无法拿下巴县城外,背靠地势而上的北山和东山上数处寨垒,甚至连切断其间的联系和往来都无法做到。
  而有着这些高处足以威胁和扼控江峡的要冲为呼应,虽然剩余的太平水军已经相当的孱弱;但来自官军战船所组成的水面力量,想要就此截断水路上的后院和输送,同样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故而,既然巴县外有可期之后援,内有恒久坚守之斗志;虽然局势一度恶化的无以复加,但官军想要想在江流城下一样的包抄迂回,轻取突破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虽然他们同样大量借助和驱使了,沿途过来那些山民、土族的力量;但是再也没有办法发挥出当初那种无所不至的骚扰和偷袭,遍地群起响应的效果来了。
  这一方面是下游前来支援的太平军已经吸取了教训,而用粮食和物资加上刀枪的威逼利诱,强行征调走了这些后方村寨里的不安定因素/青壮年;另一方面,则是则是以沿江各地的屯庄为单位,组织起来了许多支临时的巡护队,在各条大小路交汇的要冲和山口设卡,以盘查和拦阻往来的那些可疑人等。
  再加上一些观察点上,有偿的安排了许多孩童来轮番进行监视和传信;因此,这一次官军对于太平军占据的巴县以东后方的渗透行动就自然大大了折扣。
  除了组织起来了几次失败的偷袭之外,几乎所有翻山越岭绕路前往峡江道下游的人手,都再也没有能够回来,或是发出什么有用的讯息来。
  而王秋本身,甚至还被征调去专门参加了其中一次伏击战斗;那是城中的大商贾孟氏阴使家人混出城去,意图联络乡土豪姓,以各自田庄中隐匿的部曲和家丁,举事响应官军而夺取北上的寨垒。
  结果正好为闵勖手下的轻巡校尉邓处纳所查获;就此将计就计的先是将那些田庄里藏匿的部曲家丁,给聚集在一起当场围杀的溃不成军。
  然后,又假意以孟氏的名义投书城外官军阵营当中,勾引官军来偷袭所谓北山寨垒和东山防营之间的“薄弱处”。结果在雨停的间隙,居然招引来了一只足足有三千多人的土蛮和官军混编队伍。
  若不是事先费了老大气力,在天明时分将两门短管轻炮连同部分子药,给强行拖曳上山顶去,作为以防万一的后备的手段;他们预设在山腰间伏击阵地差点就因为人手不继,被这支仰攻不止的人马给强行突破和打穿了。
  最后当雨幕重新下来之后,漫山遍野都是泡在泥浆里的尸体和蠕动如蛆虫的伤员;而太平军的伏击阵线也给冲垮了大半,至少产生了四百多人的伤亡。
  然而官军的结果皆更加凄惨了,在被迎面轰击的炮射散子给打垮掉,最后一点强撑的心气和胜果在望的偏执;最后就在溃退当中慌不择路的摔死摔伤,相互推搡中的踩踏,更甚于追击的刀剑火铳。
  最后,大概只有三四百名漏网之鱼,得以逃入到山下的雨幕当中去;而且根据事后派出的探子乘着雨水掩护,摸近侦查的结果;其中应该至少战死了一个以上泸水诸蛮的重要人物或是大头领。
  因此,这些残兵败卒逃回去之后,很快就在那些土蛮的营地里爆发了持续不止的嚎哭声,以及随后肉眼可见的骚乱使然;甚至有人开始拉出队伍做出离营状。
  虽然很快被就近的官军弹压下去了,但是在接下来的数次攻打当中,这些作为先发土蛮兵的士气和势头,明显比起之前低落和颓势而不那么卖力和蛮悍了。
  因此,更多的官军也也相继出现在了攻城的序列当中;而进一步加强了攻守双方的战斗激烈度。但是把将校们召集去的都尉闵勖,却是面露喜色的当众宣称,这是官军要后力不济的征召了。
  因此,如今除了部分维持城头最基本警戒和对应力量的士卒之外,其他都已经被击中起来轮番修整和修补甲械刀兵;只待那个时机的到来。
  只是接下来,就一连下了两天三夜的雨水,期间少停的间隙也不过是半顿饭的功夫而已。所以无论敌我双方都不得不保持了这种低强度的相互警戒和对峙。
  随着遍地泽国的满眼泥泞,甚至连城外游哨和斥候之间相互捉杀的零星冲突,都由此停滞了下来。所以按照轮番值勤制度,几次前往城外设立临时观察哨和荫蔽接应点的王秋,也得到了一时清闲。
  他如此满怀复杂心情感喟着,又举起手中的铁皮水壶,吞下一大口已经放凉却因为混入雨水,而显得有些变味的姜茶汤。正思量着待会结束勤务后,到伙房去弄点酸辣口味的胡汤。
  然而,城墙内侧召集的哨子再度响了起来。不久之后重新披挂一新的王秋,就跟随在在一支轻装出城的队伍当中,迎着兜头盖脸的雨幕,而消失在城外的天地蒙蒙之中。
  当他们在轮番替换的前哨指引下,深一脚浅一脚的不知道走了多久,就连特别加固的绑腿和胶面靴子,都被冰冷泥浆灌满和浸透之后,官军鼓号刁斗声依稀的营墙和拒马,已然依稀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王秋不由的心中一惊,难道这次来就是要偷袭官军的营盘么?然而负责带队的校尉邓处纳,却是一反惜字如金的口吻,突然骂出声来:“干里凉,被骗了。”
  随即他手中用竹筒包裹的片箭,一发射在最近一座哨楼的站立人影身上,却是根本动都没有动上一下。这下大家都已经明白了。
  这时候,后方的城头上却是率先响起了炮击的轰鸣声;然而身为带队校尉的邓处纳闻声不由一喜,然后又变成有些愤然的无奈颜色:“水师……援军,……晚了。”
  然后他有转头对着这些专门挑选出来的军中老卒道:“要不……跟我……追一阵。”
  而在他们西南方向十多里外的江边,最后一部成建制的官军,也在某种偃旗息鼓、沉默依然的气氛当中,脚步不停向着上游退却而去。
  而在他们所过之处,各种带不走的车辆辎重物件被抛弃了一路都是。而在作为出发点的合江口,军帐中的高仁厚也在肃然听着来人的禀报:“大散关急报,黄逆亲率贼众大举来攻,已连破诸栅砦而直趋关下;”“黄头军左兵马使李鋋战死,右兵马使巩咸临阵脱逃不知所终,惟余忠武第一都都将鹿宏晏与小杨都监坚拒不退。”
  “圣主已经诏谕大杨(复恭)枢密麾下行营诸部北归拒敌,又宣诏收纳王健为首的忠武三都,为拱驾御前兵马……令宋浩所部火速归镇,以调发转运前方淄用。”
  “此外,就是火速招还使相以为坐镇两川了。”
  这名抢先一步抵达的信使,说到这里却是顿了顿又道:“据行在內的传言,张(浚)兵部进言圣主,欲令使相入政事堂呢。”
第六百九十四章
满头霜雪为兵机(中)
  而在更北面陈仓古道要冲大散岭上关城之內,亦是一片兵马戎碌而纷乱奔走往来不已情景。成筐成捆的箭矢、木石被搬运上城头,又有许多满是血污的伤者和尸体被运下来。
  从两侧城边上残缺垛口望下去,随着来自关外黑压压攀如蚁附的义军大部,成群结队推举着大排、撞车和长梯轮番攻打之下,显得越发岌岌可危起来。
  虽然在关城门楼之外,已经堆满了残断的器械和血水汇流成泊的尸骸,但是来自下方义军阵营中的人马,依旧还是无穷无尽一般的冲击而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