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746

  “这个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只当是顺其自然好了;作为通报合作线人的三教九流,也是照样发展下去。”
  周淮安说到这里加重了语气道“此外,作为组织本身招募女子以为文佐、判研、甚至是保卫和调查工作也就罢了,但绝对禁止刻意培养和训练女子,以为潜伏、侦刺、暗杀之选。”
  因为,这既是秘密战线中,身为男儿大丈夫有所担待的基本底线。也是确保机密不泄的基本保险措施。
  因为很多事实证明,女子在忍受痛苦的韧性上也许超过男性,但是在暴露之后,由此可能遭遇的结果也比男性更凄惨的多。
  而在秘密战线当中并没有什么概率和偏差之说,而只有成功全身而退或者失败丢掉性命,甚至叛变掉的零和游戏。
  因为女性因为情绪和精神上的相对感性,却相对容易被暴力之外的手段给打动和迷惑。周淮安身边相互调教和磨合当中的这两只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二,除非必要的反制手段,不然不得滥用以对手家人、亲族为目标的任何挟持和威逼行为。”
  只是在脑中稍闪即逝后后,周淮安继续道:“那若是参与了协力或是隐匿,却又不完全知情的亲眷所属呢……比如那些负隅顽抗的官军眷属。”
  这一次是敌工部代号“睚眦”的负责人开声问道:“这个自然有相应的法度来各自处置,只是要求不滥用,但并不是就此放弃相应打击敌人的反制措施。”
  周淮安点点头道。
  “比同官军裹挟百姓冲城,或是山棚、江盗煽动关联百姓以为对抗的例子;由此产生的附带伤害也许是必可避免的,但是可以确保自己人的安全为优先。”
  “第三,在内部调查上,坚决避免诛连的扩大化;杀人并不是目的和追求,而是保证组织运作秩序和威慑违禁行为的惩戒措施之一。”
  说到这里,周淮安忍不住引用了一句后世哪位太祖的名言:“人头不是韭菜,割了还能够长出来的;死了真就是一了百了了,但是活着还有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时候。”
  “太平军也并不缺乏从而各方面改造人,磨练和考察人的手段,并不一定要以来肉体消灭的方式。”
  “大都督宽怀无量。”
  “主上真是深谋远虑。”
  这次就再没有人出来出声和提问了,而是一片的赞同之声,显然对于这个结果心悦诚服的很。
  “总而言之,我们行的是堂堂正正的王道大业,不需要这些弊端和流毒甚多的伎俩和末节,来更多的锦上添花。”
  “反而坚持这些细节上的原则,可以使我们的人与那些不择手段的下作之辈,给彻底区分开来……这才是最要紧的。”
  至于传统暗杀和收买的手段,那周淮安就没有办法严格限制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也是最容易达成目的捷径和方式。
  比如惩戒叛徒和死硬敌对分子,所形成的相应威慑力,以及在陌生地方快速打开局面,保护和掩护自己的基本需要。
  而毕竟这个时代自有相应的局限性和传统惯性,没法和后世那个用伟大理想和信念武装起来的组织相比。
  ……
  而在战火稍停的关内道。骑着心爱的黄膘大马——黄叱飞的黄巢,也刚刚完成了对于麾下各路军马的校阅和誓师之礼。
  在接连击破了和降服了关内以为屏障的三镇之地后。他麾下的兵马也重新壮大到了十数万大军,其中最少七八万实打实的战兵。
  因此,他甚至还强打着精神在诸多新辍拔的年轻新秀,以及来投奔的军将围拢下,说了好些谐趣的俏皮话,当中接受劝饮了几杯水酒;还吃下了一支炖煮酥烂的羔羊腿。
  然后,才稍显疲态就此叹声令中人退下。然而他一离开人前的万众所瞩目之后,就只能靠人的搀扶,来保持最基本的行动力了。
  待到回到形同一辆小型移动宫室的舆架大车之上,黄巢的精气神就像是一下垮了下来。随后一名年轻侍儿连忙奉上漆黑如墨的汤药:服侍喝着才慢慢变得重新精神起来。
  这处舆架大车乃是出自东都投诚的将作大监,所奉上的前朝隋炀帝巡幸草原之际,所使用的移动式宫城——观风行殿的图纸和式样。
  只是受限于东都所能够取得的物料和建材规模,为此还动用了作为山陵的大料和拆了十多辆舆架、恪车,最终造出这么一副缩水了不少的袖珍版本来,尽管如此,这辆需要四十头牛来驱动而功能齐备的移动行宫/舆架大车,甚至连长安、洛阳最大的城门都没法通过,而需要拆卸运出后重新组装起来。
  平时作为伴随大军行进当中,照顾黄巢生活起居的场所。而在停驻下来之后,通过组装上去的备用部件,甚至能够就地构建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朝见和会宴场所来。
  只是黄巢还没有歇息上多久,就听到外间传来觐见的唱报声。
  “恭喜皇上,凤翔镇五州之地已然降服了;”却是一身戎装披挂而斑白的须发飘摇,却因为俾肉横生显得有些不合体的右枢密使庞师古,前来进奏道:“留后李昌言宣布易帜,并献出兴平五城又十一栅垒,送马八百匹,钱绢五千缗段,又使其从弟李昌符率四千子弟以从征圣上麾下。”
  “这么说,关内四要之所,如今便就剩下一处大散关的顽敌了。”
  脸色依旧蜡黄憔悴的黄巢,在帘幕背后缓声道。
  “启禀圣上,新近有大散关逃往而出的士卒为本军所获,言称西川境内有大变故,而关内如今正当空虚无暇呢。”
  负责掌握军前消息和探哨往来的兵部尚书黄鄂,亦是当即回答道:“好,真是天时在我大齐,寡人这就发兵拿下这处最后的妨碍。”
  黄巢当即决意到:“就让新投附的凤翔兵和坊州军为我先驱,好好交个投名状吧。”
  这时,又有一名內使上手捧黄绢,而碎步无声的前来来低秉道:“圣上,有长安留司的消息过来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天下同为尧舜人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代:杜甫……
  “我可真是得了一个好女婿,却也有个贤内助啊。”
  黄巢蜡黄的脸色再度变得复杂起来道。
  “敢问圣上可是南边又有什么变故么。”
  庞师古却是毫无忌讳的反问道:“便就在半月多前,太平军已然全取了江东的两浙宣歙之地了。”
  黄巢有些声音低沉而意味不明的道。
  “这么说,旧朝以为命脉的东南财赋重地,已然大半数为其所有了?。”
  兵部尚书黄鄂也不由惊叹道。
  “那岂不是声势大起,下一步怕就是首当其冲的淮南了?。”
  “这对我大齐亦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啊。应当把消息尽快传出去,好打击那些旧朝余孽的心思才是。”
  然而庞师古却看了一眼他接着道:“此外,如今王上大军亲征在外,与日糜费甚大,就算有长安的储集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若能与南边多通往来,并更多招徕屯垦,休养生息与地方。”
  “此事或许还要多加计议,最好能够将所有的利害关系,一并掌握在王上手中,才是稳妥之计呀!”
  黄鄂却是皱起眉头提出不同意见了。
  “如今的关内、关东各部人马自行与之交通往来,”却不晓得被占去多少便宜,被割舍了多少利益所在。”
  “老庞此为持重谋国之语,你勿要多言!但也正是时不与我了,要加快行事步骤了。”
  然后就被黄巢不由分说打断了,只是他多说了几句话又重新喘声起来道;“如今老费(传古)已经在坊州坐镇了。老盖(洪)据守玢宁,老庞,凤翔这儿就留你给好好盯着了……待到了拿下散关之要后,大伙儿也就可以休养生息以待收成了。”
  然而在旁的兵部尚书黄鄂,却隐隐感觉到一件事情,就是黄王在交代军要的话语当中,始终没有提到过军中当仁不让的二号人物——尚书令尚让。
  而且这些日子的辗转攻战,驱使最多的除了那些本地附从军马之外,也就是这位大齐尚书令旧属的麾下各部;尤其是还在其中提拔了许多,号称“足当一面”的年轻将校出来。
  这是否意味着,黄王对于这位亲密的老战友兼做左膀右臂,已经有所提防和暗中使力了呢。尤其是针对在黄王病倒的那些日子里,对方企图大权独揽的活跃异常。
  如是如此的话,这也是自己这些黄氏宗族,在经历了重要成员的损失和内部分裂的人心散乱,又在被黄王隐隐有所疏远之后,重新得到扶持和重用的良机。
  毕竟,黄王在重新起来视事之后,一边全力收揽京中的权柄,一边却是重用起来了曹皇后那边和京兆少尹孟揩为首的外姓人;以至于京兆尹黄瑞都成了个地道的闲人。
  唯有少数几个依旧身居高位的黄姓亲族,诸如吏部尚书黄睿等人,还能够继续委以要任。但也只剩下更多的臣属之分,而再无过去的亲熟无间了。
  然而,当他们都拜别退去之后,黄巢却是有些失望的重重叹了口气了;在损失了几个最有出息的年轻一代后,就越发显得这些老辈亲族兄弟的暮气沉沉了。
  比如这黄鄂虽然依旧忠厚和听话,但是作为掌管戎机的兵部尚书相应资质,就不免平庸而不足以配位了;而且也有些急功近利了。
  然而,作为老兄弟的右枢密使庞师古就没有自己的私心了么?如今的实领兵马的十六卫大将军,光是他的部属就占了三位,另外还有在关东几位守臣的渊源。
  之前在对待南边太平军对策和态度的争端面前,到还算得上是中允和唯命是从;但是现在看来,他也不可避免被拉进了赵璋的那个利益团体之中了。
  他们当然可以毫无忌惮的变卖和互易那些斩获和抄掠所得,乃至是在地方上所征收到财帛赋税;然后换取成为自己的军械甲仗、粮草淄用。
  但是,他们孰不知这也是在罗掘大齐朝廷的根基么;或许有人知道也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装入私囊的好处自然与交出公中的利益完全是两回事。
  是以黄巢为何要在两京一力推行科举选士和监军制度呢?还不是因为初了少数将领之外,作为大后方的关东各地,镇守使臣们的进奉变得越来越少。
  因此,这些监军逐步派遣出去之后,也产生了有好有坏的不同结果;好的迅速掌握了局面,而令进奉的钱粮与日俱增。不好的往往与守臣闹翻被杀,或是变成惨烈的内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