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746

  虽然直接拿火炮和改良的骑兵,去对付这些传统冷兵器部队,未免有些太欺负人了;但是显然周淮安并不会因此有所心里不安。毕竟在战场上,任何能够多多杀伤敌人而尽量保全自己的手段,都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因此,最终结果是阵斩三千有余,俘获两倍于此;其他跑掉的大概还更多过于此;而太平军自身的损伤也不过是以数百为单位而已。其中比较令人肉痛的是近百名骑兵的伤亡;没法子,要说这江南之地运用骑兵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官军、土团、镇戍兵,而是无所不在的水田和枝杈遍布的河道沟渠;要是沿着道路急行军倒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想要肆意驰骋起来,那很可能一不小心翻倒失足在某个河沟里,或是就一头栽进某片泥泞当中。
  可以说在许多时候,想要找到一个适合骑兵大规模活动和战场冲击,又有足够纵深的坚实场地都找不到。这一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亦是如此,人员的伤亡并不大,但是相应的坐骑受伤之后,就再也没法继续使用了。
  反倒是使用小型河船进行机动却可以获得不少的便利;但是这又涉及到从当地获得足够带路党的配合问题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就这么一路追亡逐北一路捕俘着,抵达再度收复的句容城下,周淮安不禁念出了这么两句来。
  “下一步当往何处所向。”
  已经站在城门外迎接的葛从周等人,闻声却是表情一亮而当即请示道。
  “当然是剑指丹徒了,顺便管教官军尝尝后路断绝的滋味。”
  周淮安微微一笑道“既然官军动的是想要围城打援的念头,那就更不能轻易遂了他们的心思啊;我们也来个围魏救赵去,看他还安然动不动。”
第三百八十七章
归飞海路远
  就在太平军初露峥嵘于江东的同时。
  西天竺沿海的一处充满各色异域风情,兼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与杂乱无章的港口当中。作为太平军专属贸易代表兼外域船团主事的肥孔(孔利落),也穿着宽松的笼布大裳坐在前呼后拥的一副抬辇伞盖下。
  手中还左揽右抱着两名肤色迥异而轻薄暴露的胡姬;一边喂食着果子一边擦拭着汗水。由骑着高头大马的甲兵开道,穿过满地跪伏衣衫褴褛的人群。
  而作为前面由皮肤黝黑的昆仑奴,高举着开路的除了太平青旗之外,还有好几面色彩瑰丽而形制不一的小旗幡;却是当地的王公城主邦君们,专门给予这位来自天朝上国的“官商”的礼遇和专属证明。
  这里也是义军所组成的过海船团越过注辇国(今马来半岛附近)和狮子国(斯里兰卡)之后,目前所能够抵达的最西端,但所获的回报也是及其丰厚的所在。
  当地的土番邦主治下虽然穷困潦倒赤贫之极,但是作为上层人等却是穷奢极欲的颇为豪富;因此,这些来自东土的物产对他们而言,无论是传统丝瓷茶纸的专卖品,还是作为新物产的精盐、糖霜、烈酒。漆器、铜镜、琉璃制品……都是极受欢迎的抢手之物。
  或者说是但凡出从广府所运出来的新奇物件和奢侈品,只要能够安然抵达这儿,就像是有个饕餮所在的无底洞一般,有多少就要多少而且基本不怎么讲价。
  而他也就像自称的那个官方身份一样的人品坚挺。每一次伴随着跨海而来的庞大船队,总是能够提供琳琅满目而应有尽有的东土物产。从而让那些久苦于沿途海路的不靖或是盘剥甚深,无法安然进入中土大唐的大多数域外商人们各种欣然若狂。
  因此,每当他出现在这些港口中的时候,都会是当地商人们闻风汇聚而来的一时狂欢盛宴和海贸盛事;以至于数度辗转往来之后,他的名声都吸引到了南天竺和东天竺内陆的商人,乃至王公和邦君的使臣;翻山越岭驱赶着驮队和车辆,专程前来进行大宗的采买和售卖事宜。
  他也得以在东天竺到南天竺,再到西天竺的当地沿海,成功建立起来了大大小小十数处,拥有相应特权和便利的专属贸易据点;当然了,在此期间也有一些不怎么和谐的杂音。
  但是作为一支动辄数以百计的船团领头人,他自然有着相应的底气和凭仗。除了船上相对精良的投射火器和使用强弓硬弩的太平水师劲卒之外;还有那些跟随船团前来的海商家族和行会、社团,有的是可为驱从和助力的人手。
  至少在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的动机驱使下,他们根本不介意在这些目无王法的域外之地,稍加展示一下来自闽中和岭南之地,浪里捞食出海人家的武德充沛之所在。
  只可惜更西边的大食国和安息故地正在闹内乱,以至于海上盗匪横行而意外频繁,不然再多西行上一段距离的东土物产价钱,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虽然他自认有可以力压这些靠近东土的边鄙小邦、城主的实力,但是在远离故土的地方面对上大食这样域外大国的地方势力,还是未免有些力有未逮或者说是后力不继的重大风险。
  因此不出意外的话,这处名为隶属于普拉蒂特王藩属之一小邦君,名为龛多(坎德拉附近)的港市,将会是他将来海上行程的最西端终点了。
  当然了,在这一切的背后他还有另外一种重要任务,就是继续给岭外的太平军政权或者说是那位领军,收罗各种来自域外的物种和样本。其中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有来自大食之地的安息马和来自北天竺(今巴基斯坦大部)的信德马(马瓦里马的祖源)。
  这会在这西天竺之地港市所属大食商人团体那里,肥孔用就用十几匹“御供”的锦缎给置换到了足足十几匹颇为神骏的良马,也算是这次一个意外的惊喜了。
  直到回到自己的驻地,一座货栈临时改造而来,具有占地甚广的木质栅墙和多出哨楼的营区当中;他才放下脸上那副总也不耐烦和高高在上神情来,又赶走了揽在身边作为摆设的两名胡姬,郑重其事的听取起十多名相应负责人的呈报来。
  虽然目前只能止步于此,但是丝毫不妨碍他继续安排和招揽人手,长期的收集收编的消息和传闻,作为每年例行数度大小船团出航前后的参考和凭据,以便在现有逐步增加的海上载运配额的调剂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应的利益。
  比如回程路上用来压舱的硝石和其他指定物产资源,就必需保持一个雷打不动的基本指标;然后剩余的部分,才是按照亲疏远近的差别和一路上的出力和贡献程度,由内而外的分配给那些跟随船团而来的广府、扈州、交州、潮州、闽地海商的大小团体和家族。
  所以作为一个随行的总协调人,他的职责可谓是极为重要而又诸务繁忙。在他手中协调和调配的钱财和资源之多,只要稍稍偏向哪一边一点点,都有可能早就一夜暴富的神话。
  他也很是享受这种大权在握而掌管他人前程的感觉,而愈发珍重起自己的职责来了。所以十几次出航下来之后,他不但没有恢复原本的大腹便便,反倒是明显的消瘦下来了。
  当一轮事物和汇总结束众人相继散去。并且有记事员将在场言行隽抄分档数份,而郑重其事的与各船收集而来的航海图志、沿途风物记、买卖经手账目一起,封存进了一只特别打造的大铁柜中。
  肥孔这才算是落的片刻的清闲下来,而为自己点上一炉醒脑提神的龙瑞香来。
  “孔主事,”这时就有一名精瘦竣黑的汉子走到他身边道“团中新混上来那些鼠辈的手尾,都已经处置干净了……证据也已经取得一些了。”
  “那就通知海兵营的人动手吧,你们负责压阵和盯着外头,不要有漏网之鱼。”
  肥孔用一块洁净崭新的白叠,抹着身上似乎总也冒不完的汗水轻声道。
  “这种勾结外夷吃里扒外的货色,哪怕一时的损失再大也不可姑息和纵留下去……不然,从这些细处开始就坏了基本的规矩,那只会平白便宜了这些非我族类的外夷啊”“至于土番城主那边的反响和动静,自有我去交涉和发落好了。”
  正所谓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和纷争,也会有相应的私心和欲念。哪怕是在大体一致的诉求之下,出于人性上投机取巧和冒险钻漏洞的逐利本能,随着越发深入域外而自觉受到约束有限的缘故,在这支船团当中也是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和是非冒出来。
  比如有的中小船东和商户,私下为了某些特产上统一定价和协商一致的标准,而偷偷向外夷出货或是收买物产,以借大势而谋取私人之利的行为。
  又有人禁不住诱惑和收买的手段,而偷偷的向出卖船团的内部消息和情形;乃至让一些沿途地方的眼线和探子之流,给乘着船上招募役使的机会给混上来,伺机破坏和捣乱,乃至窃取技艺、配方之类的行径这就需要他的手下及时发现,而杀一儆百的以儆效尤来止损和维护集体利益了。
  然而,眼看的大权在握而风光八面,手下驱驰奔走之人数以千计而班底渐成。也不是没有别怀心思的人劝说过他,是否为自己多打算一些或是谋求更多的东西。
  比如,就此裹挟这这些船团和人手就此自立门户与域外,以他昔日的人脉和归属,勿论投附哪一方都是可以得到热切欢迎的;甚至将就此载誉回归西秦故国,藉此成为一方大贵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作为勇于谏言和脑洞的奖励,说过这样话的人都已经被肥孔绑在船锚上,沉到海底去找鲨鱼去兜售他的理念和建议了。
  这倒不是纯粹的感恩或是死心塌地的忠诚。因为那位大人曾经与他意味深长的说过,这世上的任何人都是由相应价值的;尤其是在缺少制约和监管之下,背叛的代价就显而易见了。
  而能够继续保持忠诚的理由,无非就是背叛的代价还不够大过忠诚所能得到的东西而已。只是衷心的希望他的忠诚并没有这么的廉价。
  当然了,就算是没有这个理由,他也不会轻易背弃自己好容易才重新得到的这一切,以及对于这个新政权未来远大前程的期许和投资。他可是以贝利撒留、纳尔西斯那样成功者式的前辈为偶像,又怎么会轻易屈从和投附与什么阿猫阿狗式的存在呢。
  更别说从现实上讲,他身为一个归化人,想要带着一只绝大多数骨干和核心都是唐人的船团,抛家弃业跟着自己去自立门户重新开始;简直不谛于痴人说梦话的道理。
  恐怕只要他稍微露出些许不满和异动来,别说那些定期轮换的武装护卫不好惹;就算是在他身边和手下当中那些可能存在的眼线和暗子,也会鼓动和反乱起来迅速取而代之吧。
  至少在他同行的这些人群当中,包括海兵营的三位校尉,南海飞钱联合的主计,外域勘探队的队长、海陆巡检官等十数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制约到他。
  就像那位大人所告诫过的一样,作为上位者想要保持手下忠诚的最后手段,就是永远不要给他有犯错和背叛的机会;比如合理的制度制衡和相应的监督、制约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哪怕是在这域外极尽排场和奢事,而做出一副浪荡不羁的样子,对于各种好处和诱惑也是一副来者不拒,吃干抹尽就拔鸟不认人又油盐不进的做派;但是心中关于自知之明的自省和警醒,却是始终时时刻刻不枉忘却和放松的。
  沉浸在无穷的思绪和回忆当中的肥孔,缓缓的步入木制的浴池当中,把那两名胡姬叫回来侍候而上下其手,胡天胡地起来的时候;就听到垂挂的帷幕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主事……主人。”
  却是他在广府收下的混血小厮的声音。
  “派去找传说中遍地是香药之岛的快船,有消息传回来了。”
  “据说是在遭遇一阵风潮之后,被吹到了一个长满野丁香树和肉蔻林子的岛边上呢。”
  “当地土人采之不竭,而任其尽烂如泥……遂以少许物件,就换回来了约莫的半船所获呢。”
第三百八十八章
血洒阵云飞(下)
  乾符八年春,时有岭贼陷江东,宣润皆不得苟存,父老皆弃走。
  《江宁志》……
  丹徒城下,太平青旗招展如林。
  这里西面和南面为宁镇山脉的京枧山和勾骊山所包夹,北面背靠浩荡的长江,东面毗邻京杭大运河的南段;算是苏南平原水乡地形上为数不多的胜形之地之一。
  但是所谓的胜形在漫山遍野青旗贼军的大举包围之下,江上还有游曳的贼军水师为之呼应,就显得势单力孤而尤为可笑了。虽然年事已高却依旧全身披挂,站在城头上的镇海节度使周宝,也在面无表情的打量着城外这些敌人。
  随着江宁的太平贼突然出击,打的前往迎战和拦截的丁从实部一败涂地;润州境内官军大举反攻而四出报捷的势头,几乎是在几日之间就急转直下了。
  虽然兵败师覆的丁从实已然安然逃归回来,并带来了这部草贼之中兵精甲坚、器械犀利的消息,而让丹徒城中提前做好戒备而严阵以待来敌。
  但是随后这些太平贼就再破句容城,又在极短时间内相继陷没了尚在官军掌握之中的溧水、延陵、曲阿,大肆屠戮士绅官民而几无所逃,最终又合师包围了这镇海理所丹徒城。
  因此,如今这丹徒城中又回到了一番人心惶惶而一日数惊的情景。全靠他派遣牙兵昼夜巡禁街坊,砍下了数百颗“妖言惑众”“为贼张目”的脑袋,又在日间大开府库大誓招募壮丁,以为城上的协力和备敌,才有所消停和平静下来。
  尽管如此,关于那些已经外派讨贼的行营官军、团结子弟,以及四方来援、助战的人马,都已经覆灭于贼的消息和风闻,还是在城中暗地里如开春荒地的野火一般,传的是纷纷扬扬而莫衷是一。
  因此,他也只能从舒适得宜歌舞纷呈的节衙华堂里走出来,以年事已高的须发霜雪之身,披挂戎装的站在这城头上,籍巡查为由时不时的露个脸,以为鼓舞和振奋、安定人心的关键。
  而城外的这些被称为“髡头贼”“太平贼”“青旗贼”“灰杉贼”的贼众,果然是气势不同往常。哪怕是简简单单的行营布阵都透露出,某种名为令行禁止的章法和次序,毫无他早前讨伐和经略过那些草贼的杂乱无章,或是喧闹若市,或是肆意恣情。
  这也让他愈发的警惕和审慎起来,而更加保守而坚定的拒绝了部下阵前请命,以分兵潜袭以为试探的主张;毕竟这城中存余的军马还算镇海行营的精锐,也算士气可用却是相对规模有限;若是稍有闪失不但挫了锐气,还会动摇自己对城中的控制力。
  要知道,自从就任镇海节度使而经略浙西之后,他可没少以备敌、御寇为名在城内和地方上,摊派下去许多征收和罗括的名目;也招致了不少的非议和反弹之声。只是长期以来他们大都没有机会抵达长安,变成政敌用来非论和攻击自家的口实而已。
  虽然,这其中相当部分的进项和所得,都变成定期装船北运老家的贵货,或又是城中十数处营治的宅邸、馆园及其歌舞伎乐;但是相对那些刮得青天三尺高,而城壕荒废、兵甲失修的镇帅、守臣,他能够将其物有所用的赡军扩兵、营治城防、修造甲械,还算是其中颇有良心和底线的所在了。
  好在这次城中那些一贯颇有杯葛和非议的大户、豪姓之属,在听说了其他地方逃过来的官吏、缙绅、富户之家幸存者,在太平贼城破之后的惨烈遭遇;亦是南面兔死狐悲而同仇敌忾的达成一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