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9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5/1157

  至于要新编一个主战营就没有这么简单了,除了从教导队和标兵营提供的军官和士官、老兵之外,其他的新兵至少要经过八个月到一年的训练周期,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和标准。
  然后再上过战场经过对阵的磨练和考验之后,才能把新编两个字去掉而变成正编部队的番号。
  其中三大序列通用的内容,都包括熟练的掌握火器的使用和维护,最基本的队列阵型和操条。而军役的级别越高,需要掌握的训练内容和军事常识就越多,三者可以说是相互递进和补充的。
  不过,刘延庆带过来的模范后军残部,本身就有所一定的军事素养基础,又经过了历次北伐的经验。因此,拆分到各营作为骨干和构架之后,实际上的训练周期也会比正常情况下缩短许多,重点是对于火器的掌握和战阵的协同与配合。
  这样物品的手头,差不多又有约八千生力军可以使用了;虽然他们直接独立作为一只进攻性军事序列和力量还有待磨练,但是承担一些防御型的军事任务却是基本没问题了;
  我打算把他们差遣到新罗藩和辽西、辽东半岛去,在这些次要强度和低冲突的地区,熟悉治安维持、盗匪清剿和地方镇压等军事勤务;
  这些地方因为临近地缘的战乱不止,或是刚结束大规模战事的缘故,随着大量逃荒而来的民众百姓,还有肆虐于道途乡野当中的流匪、乱兵,所构成的大大小小的贼寇团伙,在饥寒交迫的驱使下对邻近淮镇治下的地方,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滋扰事件。
  顺便还可以把当地那些已经通过前一阶段的战事和后续军士行动,变得相对老练的部队给替换回来,进行短暂的休整和补充之后,就要对应开春后新一轮军事行动的具体需要了。
  当然了,这支部队被分开派遣出去之后用不了多少时间,身为主官刘延庆的个人影响力和私家烙印,也会被时间和日常给逐渐淡化和磨灭掉,而只剩下体制内单纯多的上下隶属关系,最终变成淮镇麾下正常调遣往来的序列之一。
  这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和大势了,在淮镇偌大的体制力量运转之下,也实在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隐晦和阴私之处。
  如今过了这个冬天之后我手中可以动用的兵力,也再次慢慢变得充裕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新罗藩方面的战火平熄和善后工作逐渐走上正轨,逃过大同江北的后百济国和扶桑联军的残余力量,经过这个冬天的折磨已经实在不成气候了;而随吴玠和杨再兴出征、驻留当地的部队,被陆续抽调回访的缘故;
  而如今辽西、辽东方面维持地方的需求,则靠那些防戍营、守备团和武装屯垦据点里的巡护队,就足够满足日常的要求了。派驻在当地的少数主战营序,则是作为应变应急的机动力量而存在的,比如守卫小清河防线以备营州方面,或又是驻防建安州北面的丘陵地带,以备辽东之乱的扩散和影响。
  还有就是的打下了夷州大部之后,在人力和其他资源也再度变得充裕起来的原因;好歹是各五府十六州上百万口的大基本盘在哪里,就算是大半数地区还是通过代理人和其他方式的间接统治,还是可以获得大量资源产出和民力劳役的。
  特别是随同南下的派遣部队,辛稼轩给我从广府带来的几百条大小船只,虽然都是民船和商舶为主,但是用来渤海内环和胶东半岛——夷州航线之间,却是绰绰有余的及时雨了。
  这样我就拥有更加充沛的海上运力,来进行各种军队人员和辎重物资的调剂输送,而完全可以减少一些非重点地区的驻军需要了。
  因此,在除掉新罗藩、辽东、辽西和鸭绿水流域的四片飞地,所必需驻留最低限度十五个营头的应急和机动力量。
  还有被刘延庆带到淮南去,而驻防在江北扬州境内的六营偏师,驻留在楚州境内坐镇后路的一个主战营;留在河南突出部的单州境内,作为西面二线支撑点和应急部队,由第三兵马使赵秉渊统领的四个主战营;
  用来支撑河北三州军事存在,兼维持北面突出部战线,第二兵马使兼防御使张立铮的三个主战营和配属的一个骠骑营,一个猎骑营;
  如此七除八扣下来,我手中至少可以在开春后,不影响整体春耕动员的情况下,就地聚集起来将近两个军序的武装力量;
  不过其中有四分之一是隶属于我的牙兵和左右虞侯军等直属资序,还有一部分是要用来配合各地的防戍营,拱卫首府徐州附近,以及坐镇各州的要冲节点,以备不时之需的存在。
  所以,最后能够从御左、右护、前军等序列里,点集齐来用作出征的兵力大概就是十五六个营头,约一万八千员战兵;当然是不包括内河和沿海等水面力量,以及正在集训后备骑兵部队的情况下。
  如果量力而出精细规划的话,完全可以在目前的出产和储集水平下,维持至少三年内的不间断作战需要和消耗;因此,在手中有相应的余力,又正逢南边的朝廷尚且自顾无暇之际,不主动出击做掉什么实在浪费这些资源和优势了。
  然后,就是开会吹风兼讨论一下,下一步的战略方向,是先遏制老对头博罗会在安东南部的做大,还是一鼓作气解决平卢道的问题,至少也要确保这一方势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再来找淮镇的麻烦。
  而与此同时的海州,一艘带着全新诏令的崭新官船,也刚刚抵达了郁洲大港。
  ……
  歙州,石埭县。
  再次踏上江西道土地的大云神国“辅国统军都督”法大力,有些茫然四顾的看着四周的残破的城垣和民居,以及面黄肌瘦的民众;
  还有身后这一千多名从沿途征募来的壮勇,和十几辆满载的大车,这就是他日后的再起之基,也是总坛那些人指给他的防区和方向。
  说实话,自从来到了两浙之后他委实有些失望和迷茫,特别是沿途所见的,那些众志成城的老兄弟和资深教众们,就像是凭空换了个人似的,哪怕平日里再怎么艰苦清修的人,也无比心安理得的占据了,当地最好的田宅和最多的女人。
  自己冲出闽地这些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拼死转战各地,而为教中复兴大业的各种流血和卖命,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而对于他的老搭档金求德而言,却是丝毫不为所动的,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四下,似乎已经在绸缪和规划着什么了。
  直到一个身影带队迎了出来,高声招呼道。
  “某家王庆,添为段太尉麾下歙北经略使,见过大罗法师……”
  这个称呼不由让法大力面皮抽动了一下,顿然眯起了眼睛,却没有当场发作而皮笑肉不笑的。
  “还请使君带路吧……”
第1071章
零落(十六)
  淮北徐州,留后府中门大开摆开的香案前;
  “上制曰:槐路清肃,台阶重峻,经邦论道,变谐是属。然而表德优贤,昔王令典,庸勋纪绩,列代通规……”
  “淮北都督留后,佥事枢密院,横海将军,清河侯夏,譬兹梁栋,有若盐梅,翊替绸缪,庶政惟允……”
  “膺兹重望,元功懋德;可受特进,镇东将军,赐开府仪同三司……”
  来自广府的使臣高声的宣读道。一连串的叙赏和加恩的头衔,就连门荫都已经追溯到了我第三个还子虚乌有的儿子身上了,甚至还有可以分家好几份的食邑领有。
  而我的女人们也同样有份,谜样生物成了外命妇中从三品的博陵(郡)夫人,家里其他四个成年女性,各有阶级不等的恭、安、淑、宜的诰命头衔。
  但是这样还没有完,最后对方突然画风一转,继续道。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斯君女伊媛主,未至及笄之岁,德柔嘉而日就。”
  “托体于先君。将下嫁于诸侯。孚于大廷。宠以休命。”
  “以左右夫人之制,敦天性之爱,以义而称情。叙人伦之恩,因亲而立教。”
  纳尼,我顿然有些风中凌乱了起来,这诏书里居然还带赐婚,就这么将当代大相国兼执政幼妹身份的女性下嫁给我了;还是兼顾了某种现状,而赐予谜样生物并列的左右夫人之列。
  顿时打了个堂下拜谢的文武一众人等,措手不及而有些表情各异起来,而不由自主的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边的谜样生物身上。
  “但是……”
  我还想开口说些什么来婉拒或是推延一二,就听的已然成为许多人关注焦点和中心的谜样生物,突然抢先于我身边以一种难以分辨情绪的老成声调开口道:
  “臣妇敬领上命,翘首以待。”
  于是,我也不得不有些惊讶和意外的随后改口出声,将这份诏书给拜谢领受了下来。
  然后这位中使也才像是如释重负的走到身旁,用一种略带谄媚和委婉的声调道:
  “恭喜君候,贺喜君候了……”
  “这位伊媛主可是难得的佳色珏秀。”
  “饶是咋等刑余之人,亦是宛然心荡而我见犹怜的……”
  “更兼是德恭才茂,乃天家贵不可言的公女之身……”
  “也只有君候这等年少资重的不世俊秀之才,安得以匹配的佳偶天成啊……”
  “这真是幕府莫大的恩宠和福分啊……”
  我也只能控制住内心的情绪和异样,在一众人等相继此起彼伏的恭贺声中,用流于表面的客套寒暄几句对付过去,就将这位给请下去休息一二,随后馈以厚资再设宴款待一番。
  随后,在一个廊下屏退了左右。
  “我说,为什么要就这么应承下来……”
  我有些用力的拉住谜样生物的手,看着她的眼睛道。
  “其实我们未必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
  “你难道能够当场与国朝方面翻脸么……”
  谜样生物有些决然的反瞪着我道。
  “或者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和南边决裂了么……”
  “这……”
  我突然发觉自己有些无言以对了。
  “既然还没有,那就不妨答应下来,再争取一些时间好了……”
  她认真的看着我继续道。
  “不管这件事情成不成……都能够获得一段缓冲的周期吧。”
  “将来还是有很多种可能性的……”
  “其实……”
  我不由叹息了一声。
  “我更在意的是你的感受和想法啊……”
  “毕竟,你才是这个家实至名归的女主人和伴我同行的伙伴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5/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