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1157

  自然而然的,成为北伐诸侯联军的领袖,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愣是在一片良莠不齐,人心纷乱的联军中,纵横帷幄,推心置腹,招揽人心,从一群实力派诸侯中,无中生有拉出了自己的班底,组建了著名的御龙卫和形同小朝廷的总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用藩务院审定的,标准官方教科书的说法。
  这次被称为永康北伐的军事行动,极大打击了腐朽不堪的大唐政权,几乎是一路势如破竹,联军已经占据了西京长安,沿途军镇皆表示臣服和献上人质,眼见几乎要改元成功,作为北伐大进军最大后盾的南海梁氏,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各种粮草和后援开始不济。
  对于下一步何去何从,联军内部也分歧日深,主张继续西进的,主张就地经营的,主张北上固边的,主张东征光复中原的,十数万南海诸侯联军,因为各自的利益和主张呈现出分裂之势。
  事情进一步失控,因为对预期利益和地盘的划分不满,而放纵部下烧杀掳掠,导致大失人心,原本对改元鼎新抱有期望的军民百姓,纷纷离心离德,正定帝却只能从形式上象征性严惩了相关军帅。
  奔走维持联军号令统一的正定帝,突然暴毙在军中,联军大乱,竞相猜疑,而互指为凶攻杀不休。
  浪费了一个月后,待到西北勤王大军的前锋杀入关中,面对的是一群元气大伤的联军,而且伤病满营,人人思归,许多诸侯的部曲,也自暴自弃的肆意烧掠。
  群龙无首,各不服众,无心继续巩固既有的地盘和势力,就不得不各自行事,争夺讨还,最后连沿途军镇和城池纷纷翻脸反复。
  在前有追兵后有截击的情况下,被称为戊己之难的大撤退,变成可怕的死亡之路,从关内到荆湖的千里行程中,最后能够成建制回到岭南的只有寥寥几家。
  号称二十万北伐的联军,岭内岭外加起来,已经不足十之二三。
  这次惨败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几乎家家户户损失了一代子弟的南海诸侯,对此讳莫如深,虽然又有号召北伐之举,但是响应者已经寥寥。
  另一方面出于对深入内陆作战的惨痛教训,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靠近海岸和河流水运的地区作战,然后通过控制和扶植,当地区域势力的代理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虽然名义上严惩了,最先丢下联军撤退的南海梁氏军帅数十人,但是南海梁氏的号召力和威望也因此收到的损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再次举兵抗击进犯岭外之敌的时候,只有一些与梁氏羁縻较深,或是政治经济上从属和依赖,的中小领主和诸侯势力,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姿态。
  支持北伐的家主,人称国姓公的梁元平郁郁而死,梁氏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利争斗。亦有传闻说,这是出卖和背弃正定帝的代价。
  新都广州一片风声鹤会,豪门权贵争相夺船出海,奔投对岸乃至安南远藩,亦有建议迁都对岸南海梁氏老巢腹地——琼州。
  不过梁氏终究是南海第一大藩,多年底蕴亦是人才辈出,内乱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来自安南的分家给消弭。
  继任的家主,初代幕府的柱国大将军梁承业,委实一代人杰,不但稳固了人心离散的岭南诸道的基本盘,还亲率新慕之师,一度将战线重新推到了闽中——两泽,江西——荆湖,巴东——蜀中的一线。
  虽然很快就丢掉了,但是也保全了岭南之地,岭外从此再未闻兵火,后人依靠他守住的岭北外出的要地而徐徐北图,长久渗透和侵攻之下,才有了现今五路招讨行司的格局。
  当然,后世也有流传的阴谋论说,所谓永嘉大进军的最后功败垂成,此乃建立初代幕府梁氏当主,借刀杀人的专权手段,不但减除了家族中的激进派,还一举数的极大消耗了哪些海藩诸侯数代集聚的势力和资源,令他们不得不低头,交出相对独立的戎务军征、财赋、刑名等三权,成为相对稳固的幕府体制的一部分。
  这种阴谋论一度甚有市场,成为后来所谓集权君上的光化党人,或是复古封建的维新党人等政治派别,乃至统制派,正定会等史上,许多反对势力的始源。
  重建南海梁氏为主的岭南朝廷,为了纪念领导北伐的正定帝,而推举其遗腹子继为新君,建立起一套虚君幕府摄政制,延续至今亦有十一代,百余年历史了。
第79章
种子
  无边的黑暗中,却让人有种找到灵魂家园的惬意和轻松感,我懒洋洋的放松身体,只愿意就这样什么都不做的,天长地久下去。
  “你想拯救这个世界么。”
  一个冥冥之中的声音,发问道。
  “开什么玩笑,我又不是那个内裤外穿的外星变态,也不是上帝他老人家有SM向的私生子什么的,不管混的多惨,自带能死而复生的外挂……”
  我毫不客气的吐糟道。
  “那你想改变这个世道么……”
  “我又没吃饱撑的,一个人去螳臂当车整个历史洪流,那不叫伟大,那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
  “难道你就不想将这个天下,拨乱反正,重归升平么……”
  那个声音有些不死心的继续追问道。
  “我想做白日梦也得有这个能耐和本事啊……”
  “那你想在这个世界名垂千古,流芳万世么?”
  “抱歉,我可没有无聊到莫名其妙的殉道者情节,也没有做死后被人追思缅怀的苦逼圣人癖……”
  “那你想拥有无尽权力和财富,站在这个世界顶端,掌握众多人的命运,笑看挥指兴衰成败,云起湮灭么……”
  “我又不是神明,只是还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而已……”
  那个声音,沉寂了许久之后,重新出声。
  “那你想保护自己,安享富贵而世代荣华,有一个不错的将来么?”
  “那当然……谁不想啊……”
  “那你可以保护那些信赖和支持你的人,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领导者,背负他们的寄托和期望一往直前。”
  那个声音顿了顿,似乎有些担心我开口拒绝。
  “并确保他们以及他们所爱和在意的人,不被这乱世所吞噬,也不用再担心朝不保夕,流离失所的命运……或是一生的努力和奋斗成果,变成别人凌辱的猎物。”
  “这个嘛,可以有啊……”
  我思索片刻,才回应道。
  “不过得看情况,万事我得先顾好自己才能考虑别人的死活……”
  这句话,就像是突然打开了一个大门,无数尘封的记忆碎片,再次涌入我的意识中。
  其中也包括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有些异类和错位的前世今生,执着或是纠结的人生体验和悲欢离合,只是我一时半会还没有办法消化和整理,就重新获得身体的知觉。
  黑暗消失,变成蒙蒙的水声,还有正在消散的雾气,我这才回味过来。原来我航行已经在珠江之上了。
  两天前。
  随着地势慢慢的降低,我们很快就走出了群山中的盆地,抵达了韶州的府城——曲江城,这里也是开元名相张九龄,晚年归隐终老的地方,因此人称曲江公。
  曲江城畔,正是千帆云从,仓栈船桥绵连,一派水陆通衢的景象,中国第三大水系——珠江的上游,已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从这里乘船直接可以穿过岭东三道的首府,直抵位于广南畿内的广州,又称广都的南朝中枢所在。
  走出舱门,我呼吸了一些迎面江风带来空气,觉得头脑清醒了不少。
  这不知是我第几次乘船的经历,只是前几次都有些让人不愉快的插曲和意外,因此多少有些神经过敏了。
  作为南朝腹地的母亲河和经济大动脉,这条水系几乎参与和见证了,南朝建立伊始的多数事物和变迁,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和经营,已经不复开元年间的名相宋璟,在赴任广州途中,特地题诗纪念的满目蛮荒。
  沿岸数十里到数百里内,比比皆是人烟绵连的人类聚居区,和大片田野林木错杂的阡陌纵横,人类生活所留下的各种痕迹,直接将近岸边上的浅水区,变成了与主流航道中泾渭分明的浊色调。
  在珠江之上已经多少年未闻有治安不靖的事情了,因此在当年我离开之前,最多就是听过一些小偷小摸,或是混在船客中,坑蒙拐骗的新闻。
  更何况这是一艘拥有特权的官方征用之船。
  虽然相比黄河的雄浑,祸首长江的壮阔,同样是奔流出海的大水系,珠江更多就显得某种含蓄低敛的委婉秀气,连空气中,都充满着某种温暖而湿润的气息。
  这让已经习惯了北地的寒冷干燥,又见识江南的阴雨绵绵的我们,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岭南诸道虽然号称四季不冻,但是降雨的日子也是不少的,而且来的急快猛大。
  因此……沿途驻泊所见,满眼尽是随着潺动人头,而无所不在的雨笠和帷帽,构成的某种南国风情,贵贱的差别是竹木还是绢丝的笠帽材质,而男女的差别,则是多了一圈垂挂的绢纱而已。
  虽然才过早春,当地女子就一句穿得相当轻薄,随江上风摇曳尽显身段,更有明显带有土蛮遗俗的人家,直接大胆的用束身和开叉的裙裳,露出腰肢和大腿的轮廓。
  却是这些年俚寮归化,威逼利诱他们走出大山深泽,融入国人生活的遗留物。
  连抱头蹲初见之时,也不免羡慕的羞红了脸,然后回舱后偷偷问我,如果自己也这么穿,给我看好么。我想了想给了她一个期限,作为安慰。
  上层甲板传来女孩儿们的声音。
  “猴子耶……”
  抱头蹲的惊喜声。
  “那是人专门放养饲喂的……”
  宇文萝萝懒洋洋的打击她道。
  “最喜欢顺手牵羊了,小心被占了便宜去……”
  连抱头蹲都变得有些开朗,放下某种嫌隙和提防,和宇文萝萝一起,趴在高出的围栏上,观赏沿途的风物景致,仿佛总有看不完的新鲜。
  就算屡屡被忍不住的萝萝,给出言打击一下,也不以为意了。
  在上层甲板,我还看到了另一个形影孤单的人。
  “风校尉……”
  我唤回有些神不守舍的他。
  “这是近乡情怯么……”
  “实不好相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