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8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5/1157

  因此,在街道中的局势已对南军不利,一队队意气风发或是士气高昂或是大呼小叫的义从冲了进去,就好像送入碾子的米麦一样,迅被碾碎,只留下一地鲜红的浆液和渣滓,而坚实的磨盘却巍然不动。
  武艺超群的义从们在拼命劈砍,依靠过去争勇斗狠的经验用各种方式腾挪,想寻找机会,可不管怎么应对,他们每个人始终要面对占据数量优势的长矛,矛尖到矛杆的长度和距离,又为这些紧紧抵靠靠在墙上的敌人提供了安全的保证。
  而在相对局促狭窄的街巷当中,南军提供支援的弩手数量也不足以穿透这些,重重建筑和杂物的干扰和妨碍,而对密集堆挤在一起的矛手造成有效的杀伤和重创,顶多能用抛射干扰一下对面的队列而已。
  于是慢慢地这些先头义从不冲了,也冲不动了,反倒是被街巷中的矛手在推攮着他们步步后退,相互推搡着从伤员和倒地同袍的身上践踏而过。
  但是,战斗被转移到了更宽敞的大街上之后,局面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节节败退的南军从列中的鸣号,突然翻过街垒和其他障碍物而迎面投掷而来的火油弹,几乎是躲闪不及的落在人群之中。
  顿然将这些堆挤得密密麻麻的矛手陷入可怕的境地当中,他们甚至无处躲闪和无从退让,就被头上、脚下碎裂爆溅开来的火焰,给舔烧炙烤的惨叫连天而再也不复基本的队形了。
  作为这些投手的掩护。
  重新归队的都头陆远,也在举着手牌小碎步的紧紧遮护在前方,听的牌面上叮咚作响的击坠声,也丝毫不为所动。
  ……
  新任的淮东置制副使,兼刘延庆,看着正在汗流浃背中操行的士卒。
  他们大多数都放弃了掼使的枪矛,而拿着削制成火铳式样的木杆,在来自淮东军的教头和士官的喝令下,一板一眼的突刺,冲锋,挡格、缓步推进;或是上蹿下跳的在各种预设的地形中,隐蔽和躲闪不存在敌人的威胁;或是结阵相互对抗着。
  对于这些多数老于行伍的后军将士而言,这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而需要坏非或长或短的时间来重新掌握才行。
  而其中表现最好的,无疑就是刘延庆从北伐当中带回来,又在襄樊战线上增补起来的那一营人马;毕竟,他们可是有过与淮东军的前身,左厢游击军一起协同作战过的经验。
  因此,在进度上无疑要比其他营团更快的多,已经进入到了熟悉掌握十一个装填放射步骤的阶段,个别人已经可以进行火铳试射了。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不谐和杂音,因为编练过程相当严格而不遗余力的缘故,因此,这只重新增不到四千五百人的队伍当中,已经足足有三百人因为违藩操条和禁忌,或是作风散漫屡教不改等各种缘由被淘汰,而灰溜溜的上船赶回原籍;
  另有数百人受不了这种日常要和标准,而自请退出了主战营团的序列,而转入了相对轻松一些的辎重、营建类的辅助役。
  如今他的职责分内和范围也确定下来了。
  作为负责南面事务的置制副使之一,他主要的任务就是督促和保护南边那些外州之地的屯垦和营造事务,然后就是经手与淮南军中那些私下勾当,乃至与淮河上游的中路军方面的水路交通往来。
  这种充分物尽其用的安排,也无疑在短时之内占用而分散了,他的相当大部分的精力和关注,让他的时间一下子被各种事务和汇报,给占得满满的。
  当然,这也让他短时之内就了解和掌握了,许多与淮东镇有关的阴私和所谓的把柄;
  不过,这些私下里买卖人口,驱使劳役;圈地占田,采矿围牧,捕鱼制盐,乃至通贸海藩而私贩其利的灰色勾当,在五大行司的前沿各军之中,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就算是他的父帅刘绍能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反倒是淮东长期孤悬北地而全靠后方给供,若是不绞尽脑汁谋取和营钻这些事情,才是显得格外稀奇了。
  至于他私下关注的其他方面,也自有几个声音在他身边轮流呈报着。
  “制府的后宅,还是有些过于清俭寒陋了……”
  “偌大的园子就算养着几个女子,也是没有什么贴身使唤人手。”
  “全是一群毛头小子和防阁在奔走前后,实在有些不成体统了。”
  “就算是照看花草修缮起居之人,也是定期轮换的。”
  “唯好个口腹之欲,却是不惜手段的。”
  “此外,就是对于宅邸周边看得极紧……”
  “周边数里内的屋宇,都被用来充作宿舍和安置相应的军中眷属……”
  “想要插个眼线进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要总想搞出个大事件来……”
  刘延庆看了眼,这几位自己父亲派来的“旧部”,一字一句的道。
  “我们都只是带着眼睛和耳朵来的……”
  “至少在国朝大业,有所奠定之前……”
  “不要给地方上任何的理由和借口……”
  “更不要随随便便的授人以柄……”
  “那船观风团死得还不够惨么……”
  “就怕你一心图谋功劳,也没有性命受用的……”
  “当然了,余观淮东人物不胜凡几。”
  刘延庆突然缓下口气道。
  “李布政家的那位小姐,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还指望他家那位小夫人给我前线和介绍一二么……”
  这一刻,他仿若又重新变得与过往一般的跳脱与轻佻起来。
  “所以,切莫要坏了我的盘算喔……”
第892章
反动(七)
  随着前线不断送回来的报告,来自前方的第一批伤员,连同几十车的其他物件一起,已经回程抵达徐州境内了。
  其中很大一部分,经过或长或短的休养之后,就可以重新归建或是另作他用,成为我淮东军事建设的种子和新苗。
  就算是一些不幸落下了残疾,或是不再适合高强度服役的伤员,也可以转到二三线部队或是地方的兵役、训练机构里去;
  这样充分物尽其用的让他们从军旅生涯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淮东变相包办的余生当中,受到形式上优待和礼遇的同时,继续为淮东的事业发光散热。
  期间累积下来的阵亡者也有数百名,则是将遗体烧成灰,埋入官办的公共墓地,在预留的碑文上勒命纪念,以享受永不间断的香火;
  若有家人的话,会将骨灰分一份给家人,连同遗物一起作为凭念和祭拜;若是没有家人的则会按照生前留下的口信和意愿,将身后遗物和名下寄存的钱帛,交给指定的收益人;
  或是干脆挂记在童子营里,指定继承了相应姓氏和家名的孤儿身上,待到成年之后进入军队服役就能正是继承。
  这样下来虽然不免有些麻烦和琐碎,但实际上的投入并不多,但在对内收聚人心和对外刷新声望上,有着事半功倍的额外加成效果。
  比如这种层出不穷的现实范例,经过长时间宣传的洗脑和输灌之后,也多少能够达到一些,让人心甘情愿或是心悦诚服的,乃至高高兴兴或是心怀感激的,为我所提出的理由,或是树立起来的崇高目标,无谓牺牲主动献身的最终目的。
  而如此诸如此类的种种,在镇抚府下的抚恤部门——宣恤院,已经行成一套相对简朴而有行之有效的熟练流程了,而具体的负责人则是后勤辎重队伍出身的老班底钱水宁。
  这个曾经是江宁码头苦力脚夫领头出身,憨厚却又不失心眼与悍勇的汉子,毕竟已经是年纪渐大;因为个人学识和经历的局限性,也渐渐有些跟不上我身边与日剧变的脚步了。
  因此,就像是转入后勤体系在火厨部门越走越远的崔屠子;或是进入直属虞侯军的体系内,在游奕团里干得不亦乐乎的燕九儿;或是在广府本家的秘密战线上得当大任的周伯符一般。
  他也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我的建议和安排,被这个相对安全而轻松的职位变相的颐养起来,正好用来监督这些名为体恤下情和优抚军人,而暗中替我收买人心的勾当。
  这个看起来按部就帮的位置,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才能和学识,但需要丰富的见历和足够的质朴或者说是衷心。
  而且,因为前方的战事正酣,而令淮东花费了大量人手,来收集和处理各种军前咨询;加上内部多出刘延庆所部这个变数,而带来的一系列波折和节外生枝的庶务;……
  林林总总加起来的事务日剧,我也在暗自考虑着,是否再次扩大身边的辅助力量和相应的咨询圈子。
  如今我正式的辅佐班底一份为三。
  置制使名义下,专主军事方面征伐训战的参谋团;在镇抚使名义下,专务行政治民方面的参事团,而这两者虽然一直在稳定的扩编当中,却都属于常设定员的机构,也是淮东两府体系内正常运作的一环;
  而幕僚团则是横跨面比大,领域也比较较杂,数量也不完全固定的,专为我个人服务的智囊团体。他们还有一个重要而不怎么公开的任务,就是将我时不时记录下来的,于后世有关的想法或说是脑洞,进行实践性操作的前瞻性研究和推衍。
  若有重大议题或是牵涉甚广的项目,则还会由这三个部分,抽调相关人等来组成一个长期或是短期的专项会议,或是负责监督和观察实行过程的专门委员会。
  此外,在这些构架之外,还有一个帐下行走的虞侯厅;除了充当置制镇守两府的某种低级秘书、文书、通讯员,以及警卫和仪仗之类的角色外,也为这三者提供相应的协助人手和各种其他方面的协力。
  计划中,我还预设了一个谘议局,类似高端顾问委员会的存在,为了将来可能用来吸收和安置,一些身体比较特殊的资深人员,兼作某种意义上的优养之所。
  曾经兵败被俘的刑州军老将刘继业是第一个挂名期间的,而这个前登州布政使刘民有则算是第二个。
  因为从刘民有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和内情,所以我又有新的借口和花样,来享受继续拷问和压榨阿琪的过程了。
  比如和戴上新玩具而满脸潮红两股战战的阿秋一起,像是三明治一般前后夹攻着那只肉玩具“阿琪”,让她不由自主如泣如诉的吟唱着任谁也听不懂的呓语来。
  只是享受着此起彼伏而不绝于耳的荡漾声,时不时用力摸捏着面前眼色迷离的阿秋,光滑致致而有些丰腴有致的身体,我忽然不由自主的想起后世那个,关于“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的笑话。
  ……
  被打破的洛都城中。
  “务本坊,金鸡坊已经拿下。”
  “永和坊、兴定坊和宣宜房之敌,已被击溃,正在搜拿当中……”
  “泰定军在养和坊、阴平坊、太同坊之间僵持不下。”
  “请求本阵支援,特别是火器的掩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5/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