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1157

  都是身为接班人尤为难得的体验和资历。
  要知道当年创造了著名百年中兴的泰兴天子,以及身后的建中天子,贞元天子,都几乎是在梁公的直接辅佐和间接提携下,参与过从征的军务和地方的治政。
  才能在大位时,比较始终如一的保持和修正着既定的国策,而将中兴气象给长久的维持下来。
  更何况,自己可是梁公的子孙,将来要带来国朝走向中兴盛世的下一代幕府之主,岂又能为这点小小的挫折和困难,对自己执于的理想和追求,有所影响和动摇呢。
  “商州方面有消息了……”
  这时候总算有一个不那么糟糕的报告,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蜀地局势持续败坏的,大小战事连绵的同时,正在背后交涉当中。
  毕竟西军只是表面上的一个泛泛统称,内部则分成关内、关西、陇右、河西、朔方等不同地域性的许多个大小藩镇松散或是紧密的联合体,各自的立场和态度也不尽相同,甚至不乏相互之间的积怨和仇隙。
  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乐的看见其中领一部分势力,在蜀地攻城略地所获得的巨大利益和好处,而不愿意去扯后腿和找点麻烦。
  这就给了国朝幕后运筹与操作的机会了。
  毕竟,相对于差点就给赶上穷途末路,而只能靠拼命搜刮和压榨地方,来增扩军队维持最后一点安全感的洛都朝廷;
  南朝大梁可是拥有更多的财力和资源上的余力,以及相应的主动性和后发潜力的庞大根基。
  而虽然作为西军整体来说,或许多数人固然不太情愿见到,大梁一统中原之后的结果,但在南朝北伐以及成为泡影之后,他们同样也不会喜欢看到。
  某些藩镇势力因此获得更多底盘人口和资源,而打破西军之中好不容易才行成的默契与平衡。相比尚且远在南方的大梁,这些获利的藩镇可是就近在身边的。
  而根据另一个消息渠道。
  据说应邀入关的那几只西军,正在约束部下不对地方做过多侵扰,甚至主动出兵驱逐和击灭那些,流窜游走于境内的番胡残余。
  而不是像预期中的额一般,在地方上好好的搜刮和抄掠一把,然后裹胁着相应的人口和财货,主动与洛都方面谈退兵的条件。
  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只怕那些北朝的残余,今后的日子很有些不好过了。
  监国也因此很有些庆幸,自己在局势危亡的最后一颗,下对了淮东那步棋。而令国朝的二次被罚事业,再次获得无限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他再次开口道:
  “将淮镇的募集教师和工匠的那份呈文,先拿过来……”
  虽然因为形式的需要,无法再增加更多扶持的力度,甚至要削减投入的财力物力,但身为总领大本营和行在的监国,他并不是没有从其他地方补偿的机会。
  “秘书台那里,还有多少散授的空白诰身……”
  ……
  淮东,青州,益都,在愈发寒冷的日子里,掰着手指估算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下雪。
  毕竟,这第一场雪的早晚大小薄厚,关系到下一步直到来年春天的农业生产安排。
  青州虽然已经建立了,最基本的农时节气和环境气候的预测部门。但在现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也只能根据短暂放空停留的气球,人工操作的吊篮设备上。
  用简单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云层的观测状态,做些短期内的大概预测。然后就是听天命,而尽人事而已。
  现在我身边的抱头蹲,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绰号,因为替我处理私人文书信件的缘故,私底下被人颇为羡慕的,称之为“小女史”或是“宓校书”。
  听起来介于某种雅俗共赏和高大上之间。
  不过,就算是同样的内容,相对于糙汉子为主的部下们一板正经的报告,由她坐在我的大腿上,用清脆的萝莉音给我念起来,还是很是很有些享受和轻松的。
  比如:
  我曾经让人关注过的那位,权胶水县尉宋公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青州候命,并且在官校中入学了中层军官的速成班,算是下定决心在军中仕途上有所发展。
  只是他年纪有些大,虽然有过去混郓城公门的文笔底子做基础,但是重新学起相应的操条律令、各般的韬略军艺来,还是有些磕磕绊绊的,进度和效率都比别人慢得多。
  但却因此显露出他,被生涯打磨的十分圆滑市侩的性子中,某种不服输的执韧和狠劲,在课时内比别人更加的勤勉和积极,私下里又花了不少代价,请那些同级的生员帮忙补课和抄书等等。
  这些勤以补拙的手段,倒是让人有些刮目相看起来。
  还有,关于来自莱州的姚仲平例行奏报,以及他想要调到前线的私下意愿。
  却是因为大量登州遗民回归的缘故,在对胶东半岛上登莱各州的开拓中,产生了某种1+1远大于2的催化效果。
  他们不但重归熟悉的家园,迅速建立起来一个个聚居点和简明的地方政权,还劝诱和招纳吸收了大量,当地隐匿起来的流散人口。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原本荒废无序状态下的匪患,也几乎被一扫而空,这些重归故里的登州遗民,几乎是主动而踊跃的充当带路党和积极参与当地的乡勇联防。
  于是开拓登莱各州的进度一下子就加快了许多。不但是胶河以西的半岛南部和中部,已经完成初步布局。
  就连半岛北端的黄县、蓬莱、文登、牟平、海阳、成山等城邑,以及乳山、严家口、荣成镇、两水镇等军寨、镇戍的旧址上,都在短时间内建立相应的聚居点,以及临时政权和地方秩序。
  在现今的局面下,如果想要安排紧凑一点的话,至少可以在行政区划上,分出三到五个州的地盘来。
  故而身为莱州团练使的姚平仲觉得,这里作为相对稳定的大后方位置,除了三山岛、浮游岛和芙蓉沟金矿区的严密戒备和管控,以及对于沿海的巡防之外。
  已经没有保持高强度驻军和近期内迫切用兵的需要,而希望能够到前线去继续发挥作用和增长见历。
  由此看出,他私底下却也是各不甘寂寞,渴望建功立业的主。
  然后才是。
  宗泽所在密州胶西县的板桥镇水营,请求出海操训演练的报告。
  理由是经过这段时间,在近岸地区的操练和磨合,在操船上已经达到了某种上限和瓶颈,因此需要更远距离的航行和训练,来更进一步的海战练手和熟悉海情水文。
  我只是看了一眼,就决定在上面批了个“准”字,然后又附注一条,由陆上的斥候部队和正在胶东的武装勘测队,随船提供某种协力和引导。
  当然了,根据军中派往胶东协力的斥候大队,所提交的另一份秘密报告,在胶东半岛的剿匪过程中,得到不少的线索和蛛丝马迹的指向。
  因此,怀疑有海贼窝脏和勾接、响应路上匪类的据点,就隐匿在胶东半岛北端沿海,从已有人居的沙门岛到鸡鸣岛、海驴岛的某些岛屿上。
  正好借这个机会,试探下虚实。
第624章
怅怀(十九)
  汹涌的波涛潮汛之中,冰冷的海浪随着刺骨冷冽的风,重重的拍打在摇曳起伏的硕大海船身上,将奔走往来的上面的人和不舍物件,都震得有些虚浮漂移着,难以长久的站稳脚跟。
  “该死的老海狗……”
  “宗汝霖,你不得好死……”
  临死的哀嚎与咒骂,还有哭求哀告声声,夹杂着排射和发炮的轰鸣声,荡漾在海风浪涛之间的岛屿上。
  “和他们拼了……”
  “多拉几个垫背的……”
  也有不甘接受命运的声响,然后又泯灭在更多铳炮齐鸣的合奏当中。
  负隅顽抗的人影,直接连同手中持有的兵刃,身后的山石草木一起被打得稀烂。少数利用同伴尸体遮挡,苟延残喘下来的幸存者,还没来得反身冲出,却又被抵近投掷的火器,炸裂在火焰与烟尘之中。
  “报,有少量海匪的残余向上攀走……”
  这时,弥漫不去的硝烟中,传来一个声音道。
  “目前已经逃进了高处的山洞裂隙中……”
  “分成战斗小队入内搜查……”
  一名负责指挥的海兵队校尉,高声道。
  “力求除恶务尽……”
  “让他们带上火油弹和爆弹……”
  宗泽忍不住开口补充了一声。
  “只消有所风吹草动,就尽管使用……”
  “我们已经无需更多的活口了……”
  “也没必要更多的徒费伤亡……”
  “得令……”
  这名校尉微微行礼而去。
  作为这只水军主官的都尉李文宪,却还是残留着一些心有余悸的表情。
  这次巡海水营的近岸海试,出动了大小七条战船,几乎是板桥镇老港里的大半家底。
  而在海上航行漂泊了多日之后,新来的副巡检兼水军教头宗泽,就得以派上重要的用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