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1157

  事后把那位吓得心惊胆战,差点没有昏死过去的老主簿,给推出来号召城中居民,协力收拾残局。
  从现场缴获的各种破烂物件中,我们也找到了那位倒霉的县尉大人的脑袋。
  作为那位不知名的县尉大人,他在下乡催收的时候,就已经陷入暴民的重围,然后丢下部署夺路而逃中,被绊倒砍了脑袋插在旗杆上,作为某种起事的象征。
  那些公人也大多数在围攻中被活活打死,或是在被俘后成为那些暴民发泄的对象,而被折磨致死。
  而那些暴乱者,也不过是附近活不下去的乡民,外加一些小田主、小作坊匠人之类,领头的则是一个家里开酱铺的本地居民。
  他们靠着铁匠铺打出来的百十把铁刀,就仓促在县城里发起了反乱,还居然给他们成功抢夺了官库,又打开城门里将更多外援引进来。
  就连县衙之内,也有暗自同情或是为其所收买的内应,如果不是我找上门来兴师问罪的话,只要都要应外合得手了。
  所谓的披甲,只是身上几片绑起来的锻打过的铁片而已,远远一看还是能够唬人的。但是被火铳一打就人仰马翻的原形毕露了。
  但是对我来说,这还真是一场无妄之灾啊,虽然因为配合娴熟而紧密协作充分掩护,我的亲卫团,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阵亡的,只是十几个不同程度的受伤而已。
  通过审问了若干个俘虏,很快就在城郊外的一处货栈仓房里,找到了他们口中那个“脸生可疑的外乡人”。
  对方虽然遍体鳞伤,但总算是没有什么致命的伤害,只是要好好休养一阵子,才能恢复行动力了。
  地方居然发生了意图造反的事件,而我派出的这名虞侯,因为太过深入而被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探子,而无意间打草惊蛇,给人堵在附近巷子里捉了起来拷问。
  好在他口风极严,一直没能吐露出真实意图,只是强调自己是路过。但是这也导致这些惊弓之鸟的谋划者,决定在准备尚不充足的情况下,立刻发动起来。
  结果就阴差阳错把我给堵在了县衙中,又给了我乘机就近带队平乱的机会,久取不克丧师疲老,里外呼应着一个照面就轻易杀散了这些乌合之众。
  虽然,因为我处于保全实力的稳健考虑,作乱者中还有一些残余逃走,乘夜逃出城门四散入乡里。
  但接下来,就在没有我的什么事了,当天色重新发白之后。
  来自州城的团结兵,总算是姗姗来迟的接管了当地的现状。然后,又有一名州上的别驾,籍着送来牛酒等犒赏之物,小心翼翼的对我表示了某种由衷的感谢和恭维。
  听说了我并不打算在当地久留,不由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然后又送上所谓的“压惊道谢”的程仪若干。
  毕竟他们这些根基和底气都有所不足的所谓岭外官,可是没法和我这个执掌一方的守边重臣叫板什么的。
  反倒是更多的有求于人,起码指望我在地方失职弃守的罪名上,不要再给落井下石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顺带成就了我在当地“以数十人大破数千人”的传说,当然这种虚名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宁愿出现在对外征拓,或是保家卫国中的事迹中,而不是拿这些明显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可怜人,来凑数所谓的功绩。
  虽然这么说,但是只要还是遇到这种状况,我也依旧不会有任何的手软和犹豫,仅仅是因为,他们恰巧挡在我的道路之前而已。
  毕竟同情归同情,我也不会为这些偶然的意外因素,而圣母情节泛滥到去,平白伤害和折损了那些,一直以来信赖和追随我的那些人们。
  而这些地方,已经到了某种“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压抑纷乱的危险境地,已经不是靠我击败这一大股叛乱者,就能一劳永逸解决了的长远问题了。
  以找我后市的经验和和所见,正所谓的民生久苦,只是不知道大多数人还能忍受到什么程度的情况下,已经不是能够靠杀的血流漂柱,人头滚滚的威慑力,就能平复的下去,再怎么杀鸡儆猴,难道还能一气把交粮纳税的士民百姓全杀光不成。
  这个根子上没有能够解决的话,任何措施都是救急不救缓的权宜之计,而我再继续留下去,只会卷入更多的是非之中。
  事实上,在我离开的前夕,我已经听说了那些从逃亡中归来的官吏,在这些来自州上的团结兵配合下,已经开始了某种泄愤式的反攻倒算,籍着追拿叛党暴民的由头,开始了新一轮的敲诈勒索活动。
  自此之后一路南下,却遇上了层出不穷的流民,甚至还有盗匪活动而劫夺于道途的痕迹,我却是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
  这些东南地方,虽然承平日久,武备驰废的很厉害,但是在国朝得治下数载,具体民间的负担,却已经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一方面是因为北伐所需造成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人祸,比如在短时间内就败坏难以收拾的地方吏治。
  不过这些目前还不是我可以操心的范畴,只能将点点滴滴摸摸的记述下来,作为日后自家经营的引以为鉴,然后顺带在给监国的呈文说明上,隐约提及而已。
  一直到了梅岭古道,又过了韶关之后,这种乱象频生的境况,才有所缓和与改观。但也仅是如此而已,战争带来的萧条和凋敝,已经初步体现在这些国朝本来的治内之地上。
第557章
归还(二)
  又一度行船在珠江之上,两岸风光依稀,我却是别样的心境与情怀了。
  只见两岸积翠成荫而重峦叠嶂,时不时隐藏在那些支流河口中的山峡如阶,和莽林苍郁原始风光。
  而对于初来乍到的三枚和伽嘉来说,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感官。因此暂时放下了之前的情绪,长时间的站在甲板上吹风和观览着。
  正是一年中水量最大的时节尾声,因此浪小水清,滔滔的江水,碧波浪卷在山峡川谷之间,宛如一条澄清净明的巨大玉带。
  沿岸的各种山峡与河谷支流的景致变幻,也让人总是看也看不厌的,充斥着新鲜的趣意。
  习惯了江南水乡,河网田园的绢谐秀丽之后,就会觉得这里的山势特别的多。但不是北地那种久经风霜雨雪之后的恒阔巍峨,而是在富集的雨水常年反复冲刷,在山石上裸露出来的鲜明里色和斑驳纹路,所构成的奇秀嶙峋;
  而作为江水的各种支系,也特别的曲奇繁密。时而落差跌宕,时而绢细如注,时而隐逸通幽……
  因此,历代文人墨客,也只总结出主航道上,较为明显的所谓“三十六盛景”,“二十四处小观”“十八幽林”之类的游览名目。
  而我作为回乡守臣的特权之一,就是可以独据有一条上下四层的大型内江官船,来装载我的扈从和随行物品、车马。
  因此,我大多数时间除了自然的饮食起居外,就呆在最顶层的宽大遮蓬和伞盖下,享受着湿润凉爽的江风和难得的静谧安逸的心情。
  然后偶尔看一看虞侯们整理好的报告,写一些旅途日记和心得体会。
  只是随着我们放船南下,沿岸各处的码头和渡口里,各种盘查也变得严厉起来,让人多少感受到某种山雨欲来式的变化。
  只是这种充满戒备的严厉和警惕,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些负责盘查的军吏,甚至连我的座船都没有敢上来,就恭敬而客气的将随行的关防,给送了回来而不敢耽搁片刻。
  北伐战争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原本大量盘踞在韶州一代的,各色意图进入岭内的南投人,已经几乎消失不见了。
  然后是,沿途军屯之地各种撤废或是迁置之后,逐渐抛荒在野草中的景象。据说朝廷在江南的膏腴之地,给他们划拨了更多的安置地和田土。
  事实上,随着北伐初期的顺风顺水,各路招讨行司延边戍防和驻屯的战线,也由此纷纷向北推进老大一段距离。
  沿岸泊船停宿的码头市和江畔水镇,也变得萧疏了许多。市面上售卖的各种物品种类较少,而且价格普遍偏高。
  至于,原本那些充斥在其中寮俚之民,着装清凉养眼的百夷女子,也几乎都不见了踪影,让人微微有些遗憾。
  然后这种遗憾,就变成了某种更加变本加厉的日常。
  兵的一声青烟绽放,将远出的江面炸起一小蓬水花,却是距离抛投出去后,飘在水面上的空罐相去甚远。
  单束马尾的一领紧身的劲装,很有些英姿飒爽的三枚,正端举着一只制式长铳,保持着某种观瞄的姿态。
  只是她的耳根和颈子,却是早已经红透了一片,暴露了某种身体反应和状况。
  我从背后揽着三枚的腰肢,装模作样的托手扶掖,比划示范着所谓射击的要领,但是心思早就在心猿意马的放在了,肢体动作贴身摩擦的感官享受上。
  比如用某个硬邦邦的戳在她,虽然不大却是颇为坚挺结实的股沟上,然后一点点的推挤这深入,或是探入上身弹性十足的柔腻前端,不动声色的搓揉抚弄什么的。
  “心无旁骛……”
  保持着上下其手的小动作,我一边若无其事的道。
  “铳击的要领,首要持稳……”
  “不能为任何外界因素都干扰和影响……”
  “哪怕是你内在的心跳和呼吸,也一样……”
  “无论刮风下雨,雹雪雷霆,都要做到不为所动,而从容举发如常……”
  “也包括……骚扰么……”
  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当然……”
  我脸不红心不跳的坦然厚颜道。
  “这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然后是捕捉目标的眼力……”
  “以及击发响应的身体反射……”
  “同样也要做到,努力排除外物的干扰……”
  说到这里,我又隔衣在她凸起的顶端,用力拨动了几下。然后体味着紧抵的火热前端,再度被腿瓣给用力夹紧的感触。
  “战阵之间的生死一线,你或许只有一次打发击杀的机会……”
  “然后才是计算抛射的弧线。”
  “以及弹发而至的瞬间偏延……”
  “既所谓的提前量和装药的把握……”
  三枚似乎对于我假公济私式的,间接公开调教型的羞耻PLAY,很有些无能为力的意思,只能偏过头去,假作毫不理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