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1157

  而作为他突然掀开这个盖子的附带影响,是他的岳父兼早期的保荐人,北人党三老之一,前度支宰相出身的元老,人称货殖系领头人——申县公李崇,因此病倒不起。
  这样,再加上之前被迫强制告老的宫观提举安世高,北人党的四足鼎柱,如今只剩下的一位尚书左仆射,大司空,博罗县公高岑,在独立支撑大局了。
  孙静邦此举,也意味着北人党的分裂,以及所谓新北人党的确立,也被称为北人清流,相对老北人党的浊流而言。
  并且由此表现出来,积极向监国靠拢的态度和投名状,以及泾渭分明的表明了自成派系的立场。
  这样分裂之后的老北人党,已经是元气大伤不足为虑,而分出来的新北人党,则因为根基有所不足,而同样需要继续依仗监国。
  这样的局面,对于江宁行在的小朝廷来说,无疑是最理想不过的结果了。显然,在监国身边还是有些能人的。
  因此,为了避开这摊浑水,我也只能找借口和理由,继续在外呆上一段时间,比如就地操练这些参习团的军士。
  ……
  与此同时……
  石头城中的蔡候私邸,张灯结彩的庭院之中。好些朱紫衣冠的人等,也正在举杯邀饮弹冠相庆。作为最大的幕后功臣之一。
  蔡候也是颇有得色的,看着一众形形色色的面孔,而慢饮沉吟着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酒水……
  虽然在军国方略,乃至行伍戎务上,他们这些人一贯表现的,实在有些稀疏平常,但在朝争夺权,勾心斗角而为王前驱,却又能舍我辈取谁呢。
  而自己自从半退养之后,虽然依旧没有能够站在前台,但是行事的方便和余地,反而更甚以前了。看待事务和利害关系,也比之前更加清明冷静的多。
  这次成功劝诱和说服了东进一派中,势力最大的北人党里,中坚分子威远大将军孙静邦,公然与过往的人和事决裂而自立派阀,居中筹谋帷幄的他,无疑是首当其功。
  因此,这一次监国特地召见询问他,是否有意重新复出,到枢密院里知事,好转任回到参政或是度支相的位置上,但却被他给婉拒了。
  毕竟,对于他这段时间的感触和心得来说,还有什么比退居幕后,而不用在意首当其冲的明责,或是为王前驱的风险,得以继续操弄人事与心机,更加令人敬畏而有所成就感呢。
  ……
  只是,在石头城中的行在。
  刚才才顺心没几天的监国,却又因为一个突然而至的消息,觉得心力憔悴起来,层出不穷的事端与危机,让他不得片刻消停与舒心,而耗尽了他的精力与时间。
  好歹渡江的赴援的高宠所部,总算是正当其会的顶住了藩胡迁转的大规模侵袭,而将岌岌可危的荆南道和江西道北面的战线和局势,给重新稳定下来。
  但是,这时候西线又传来了噩耗,北伐中实力相对保持完好的西路军,在汉中以西的子午谷,北面的陈仓道,与背约大举进犯的西军数部,激战连场死伤累累而相持不下。
  这时候,当地一个原本降顺的小军镇,突然在长柳镇聚兵反乱,不但放火烧毁了后方堆集的辎重,致使前线军心动摇,还背袭了西路军的防线,里应外合打破了汉中东北的通山关。
  是以正在当地重整旗鼓的七八万西路联军,因此猝不及防仓忙应战数场,而屡战不利损兵折将。
  相继丢失了,故汉中郡所属的城固、褒城、乃至南郑、西县各地,在消息传出来前,西路军的余部,已经一路败退过了定军山,而退走向利州一带。
  以至于,他只觉得自己就活像是个,到处堵漏补漏的泥瓦工或是裱糊匠,在一间已经出现颓败和四面漏风的大宅子里,到处疲于奔命的应对和救急。
  才能勉强保住北伐彻底失利后,坐拥长江以南的最后一点胜利成果和朝廷的体面。
  “君上,可否将淮东的兵马。”
  这时,身边自然有人贴心的为君解忧,而特地建议道。
  “调遣一部或是大部回来听用……以应一时……”
  “毕竟,每月所耗钱粮数十万计。”
  “这……还是不妥……”
  监国似是有所动心,然后思前想后,还是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
  “前方要紧,不能轻动……”
  然后他又叹了口气。
  他身边这些人,虽然在政事和朝争上很有些本事和手段,但在军国要务和方略大局上,就明显不足了。不然他又何苦去,额外借重和拉拢那些,军中的新晋和将才呢。
  淮东之地,虽然只是将来北伐的契入点和呼应之局,却是有着不可失去的理由和必要性。
  因为它本身的存在,就等于在战略上替国朝屏断了,来自黄河以北的压力,而吸引了中原之敌的大部分关注力。
  这样国朝日后再度发起的北伐之师,就完全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轻取接道淮泗通道,而直面中原的心腹之地。
  故而,以别人的立场或许可以这么做,但是身为监国和大本营总帅的他却不行,因为这片孤悬北地的一隅之地,同样也代表了,由他领导和发起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之后最后的体面与尊严。
  因此,一旦失去之后,就再也难以挽回了,特别是由他做出决定,而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可行性,以及随之而来,那些老臣勋旧的全面反扑和声讨。
  毕竟,因为情势危急或是力量悬殊之下,有所取舍的保全实力而放弃一些纵深之地,尚可以自圆其说。
  但在如今淮东的基本情势,尚且不算紧张危急的局面下,却因为上位决断而有所放弃的失土之责,足以令他无颜入祭国庙的。
  更别说成为朝中那些喜欢博取名声的清望之辈,或是暗中反对国策的各般势力,新一轮攻击和声讨的口实。
  就算是幕府当主,依旧支持自己这个嫡长子,但是自己在臣民中的人望和军心,势必大大受损,而不得不更多借重那些元老勋旧之力。
  想到这里,他有些暗恼的看向,这个看似用心却有所坏事的出主意的人,却是下定了某个决心,也该把他们外放出去一些了。
  不然,一直留在身边的话,就容易变成某种变相鼓励和放纵他们,老在算计那点权势争夺和侵轧勾当。
  作为鹰犬走狗,也要适当放出去活动一番的,不然老呆在一处,很容易就因为缺少猎物,而自己先撕咬起来。
  “召请刘枢副前来……”
  监国如此宣布到。
  “余有事召对……”
第549章
序间(四)
  淮东,青州,益都城。
  一路舟车劳顿而风尘仆仆的慕容武,也终于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然后,他又在一座老旧的建筑前,有些不确定的犹豫和踌躇不前。
  因为,他所见这所建筑位置有些偏僻而冷清,附近的街道上也不见几个人,而且周围的环境布局,已经颇具年头而看起来无处不旧,外墙斑驳,还有些年久失修的样子。
  唯独门上是一个比较新的牌匾,写着“户口统计社会调查处”之类的字眼。看起来就不像是他所熟悉的什么公门所在。
  益都作为青州治所,兼带六州镇抚的首府,给人的感觉就是各种繁忙与嘈杂,几乎人人都是相当的往来忙碌,给人的初次感觉是,紧张而肃然有序的某种活力。
  但事情在这里出了个小纰漏,他原本应该是他其他人一起呆在客舍里,等待官府来人引去报到的,但是他简单的清洗了风尘之后,却等不及来人,先问了地方自己找了过来。
  这时候,里院的门内突然就开了,走出一个青衫璞头很有些书卷气的年轻人来。只是他皮肤被晒得很黑,看起来不像是什么要任,而是经常需要在外奔走的吏员。
  “请问这位小郎君,这里可是……”
  慕容武赶忙上前询问道。
  “青州衙门的下辖……”
  “……”
  这名年轻的小郎君,有些惊讶的看着他,拿出来的凭信,然后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可是广府来的慕容先生……”
  “不敢当,就唤我慕容武好了……”
  慕容武这才心中放下一块石头,却有些不敢托大的客气道。
  “在下苏长生,正巧添为本处的主事……”
  年轻人自我介绍道。
  “早已经久候多时了……”
  这个看起来还有些书卷气和腼腆的年轻人,居然是就是自己需要报到的搭档与正任官,慕容武忽然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和不够真实起来。
  然后,他既是庆幸又是有些隐隐的失落,对方显然还是没有完全的放心,因此先给他安排了一个看起来颇为清闲的职事过渡,可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进入内院,才发现里面别有天地,树荫藤架花木草圃,却是被修建培制的整齐有致,与外面的萧条清冷陈旧,形成鲜明的对比。
  偶然有人影穿行其间,却是步伐轻巧利落而,而让整个环境看起来,自由一种远离繁华与嘈杂的清净。
  这个结果,让慕容武有些失落的感受和评价,有稍稍抬高了一些。以对方的年轻,能够执掌这么一处部门,起码也是主官的亲要出身,或是别有才具才是。
  就这么一路简单寒暄着。
  直到进入颇为宽敞的建筑内,拉开掩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油墨、纸张混杂着人体汗味的气息。
  慕容武这才看见济济一堂的坐在案前,埋头书簿籍册之中的众多人群,以及靠着四壁的成列书架案柜。
  其中老少皆有,足足有上百人,对外来的动静,几乎头都没有抬,而沉静在某种思绪和计算当中。而在他们的手边,多放着算筹等辅助工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