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1157

  虽然幼年随母亲流落在市井中的生活,耳濡目染的种种让他变得比别人早熟,格外敏感而又擅长察言观色,因此很容易就讨得老头子的欢心,却也让那些家臣和国人,不免有些看不上眼。
  但他归根结底的骨子里,毕竟是一个正当充满好奇心并且求知欲十足之年,并且热衷于新事物的少年人。繁华似锦的广府,不厌精细乃至穷奢极欲的种种感官刺激,足以让他流连忘返而难以自拔。
  就连当初被那位强横霸道闯入家中的兄长,不由分说的从母亲的身边和父亲的荫蔽下,强行带走的愤怨与不甘,以及被杀死爱宠摆在床头的惊吓和恐惧,都暂时抛在了脑后。
  所谓生活就像是强奸,无法抗拒就只有享受了,而且这还是一种丰富优裕的享受。至少在眼下。
  被那位阴影一般,笼罩这他成长过程中,总是被耳提面醒拿来对照的兄长,所有所遗忘和忽略的现状,也不见得完全是一件坏事,起码在这里,没有人会在意他母系的出身,或是谁生下的孩子。
  他不需要在母亲时常哀求的眼泪,和老头子某种欣慰,而充满期许眼神的无形压力下,填鸭一般的违心学习和补充那些繁琐而枯燥的东西,也不需要被人拿出来当作某种遗憾和失落的参照物,然后在不容易被人察觉的角落大光其火来发泄一二。
  他只要学着其他在广府生活的藩生子一样,尽量享受优裕充足的生活,以及同龄人的社交圈子好了。
  这里有的是各种各样的,庶出旁支或是私生背景下,或是暂时无缘家业,却可以依靠家里的扶持,衣食无忧的追逐自己的趣味和爱好的藩家子弟,现在,显然也不多他一个罗藩家的二公子。
  当然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的追求,不过是将来能够分的一份固定出息产业,然后最终成为宗藩院里,为人代言的外围元老,乃至上座元老之一,或是在广府多如牛毛的衙门里,谋上一份清闲且有油水的职事,就万事大吉了。
  有他们的对照之下,罗二公子的心理落差和不甘,也就没有那么明显和执着了。
  而那位令人忌惮而恐惧的长兄,虽然不怎么出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但对于他日常所需的用度支给,却是并不会吝啬多少的。
  就算他呼朋唤友的去行院或是私寮做局请酒,也自然有人跟着会钞,唯一一点就是不能留下过夜,必须在天亮前而已,理由也很简单,不管母系出身如何低下,罗氏的子嗣绝对不能流落在外的。
  此外,就是对于他的学业上的要求,具体的学业修习成绩,乃是与他日常额外支给的宽裕度,呈正比的。这位长兄在外藩学院里不乏影响力,因此他倒也没有多少弄虚作假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安排。
  只是他没有注意到,远出的马车之外,有人也在咫尺镜,小心打量观察着他。
  “这便是罗家老二么……”
  改头换面的陈子锟冷笑着道。
  “倒也生了一副好皮囊啊……”
  “毕竟是红牌歌女的儿子……”
  身边的人做了个手势。
  “要不要……”
  “先小心盯着吧……”
  陈子锟吐了口气摇头道。
  “承蒙上面的关照,好不容易才回来……”
  “没必要在这种次要目标上节外生枝……”
  “待到正事完毕,有了足够的人手和助力,只要静待最合适的机缘就好了……”
  这段外海的流亡生涯,让他已经不是那么轻易被人挑唆和煽动起来了。
  毕竟,年少冲动的代价,付出一次就足够让他铭记上一辈子了。
第477章
渐变(二)
  “该死,又来了……”
  谷老四冷眼看着出现在道路两侧的那些身影。
  用力啃了口信手搓的雪团,感觉着口腔中冰冷刺骨带来的刺激和振奋,待到雪块在嘴中溶做水润湿了喉咙后,才把混杂的沙子吐掉。
  这才举放着铳子,将最当头的一个,套进照门和准线中。稳稳的扣发下去,彭的一声在一匹胡马前胸侧边上,炸出一朵血花。
  中枪的马儿不由痛苦的嘶鸣一声,连带着御者一起摔在雪地上。
  更多的胡马儿则是有些警惕的奔涌上来,构成了一个拉长的密集横列,做出预备冲刺和搜索的姿态,这也是他们最惯常的反应。
  特别是在这一路遭受了层出不穷的冷枪流弹的袭击之后。
  只是,这一声枪响,就像是一个信号,霎间千铳齐发,枪火的烟雾从这比他们的雪墙后、林木间上升腾起来,又便做了无形呼啸的弹雨,将这些被半环在漏斗口里的胡马儿,纷纷人仰马翻的击倒在地。
  几刻之后,除了转身奔逃走少出吓破胆的幸存者,以及大片躺在被染成血色的雪地的尸体和伤员,就在没有能够站立的事物了。
  而作为伏击者们也从掩护物后面站了出来,在更多胡马儿闻声赶过来之前,迅速整装收队,连战利品和俘获都不要,就撤到山林间预制的宿营地里去休整。
  至于那些犹在地上呻吟的受伤胡马,严寒和失血,会帮助他们完成最后的步骤。
  望着大片退入山林的足迹,谷老四呵着冷气,最后一个离开这处满地狼藉的战场,他已经是一名统带三百五十名铳手的部将团头,也是这只八百人混成战团的临时主官。
  而在半个多月前,他还是迁徙押送大队里的一员。
  但是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事情就突然发生变化。就在第四批上万口迁徙之民,以掉队和损失数百人的代价,风尘仆仆的抵达青州境内收容营地的第三天。
  原本死寂一片的雪色荒野上,再次被黑压压的人潮,带起遮天蔽日的烟尘所笼罩了。
  那是来自北面和西面的无数难民,同时裹挟着大量国朝败兵,在更多胡马儿驱赶追杀下,就像是一阵阵奔涌而至的汹汹大浪,踏烂淹过了原野的覆雪之后,又几乎是沿着空旷地带,没命得向着四通八达的徐州这里,狂奔逃亡而来。
  这些逃亡者在胡骑的追杀下,几乎用尸体铺满了经过的每一条道路,每一片田野、村落,幸存下来的人们在一波波穿过了那些被废弃的空城之后,又几乎是本能或说是慌不择路的,追上了原本大队人马撤退留下的尾迹,成群结队的向着青州而来……
  他们大都是从那些被后续入关的胡马儿所打破,各地城寨邑落里慌不择路的逃出来的幸存者。
  事实上,就在前一批入侵的胡马儿浪潮,在相继受挫与城塞之下,而放弃攻略坚城里人口物资的努力,都逐渐转向更加温暖切富庶,也更加防备不足的南方抢掠,以弥补前期的损失和消耗之后。
  那些来自更加遥远的漠北、漠西草原深处,比别人更迟一步得到消息的塞外诸侯和所属番部,也终于沿着前人留下的废墟和踪迹,浩浩荡荡的陆续杀入关内。
  于是那些在前半个冬天里,依靠城墙和坚寨苦苦坚持着,好容易在中原大地上苟延残喘下来的,各色诸多据点和城邑,就不免再度应接不暇的遭受了灭顶之灾。
  因此,仅仅在短短的数日之内,河南、或者说徐州一代的形式就变得急转直下。而本军这些沿途布置留在后方的预设阵地和机动力量,反而成为了最后底牌和指望了。
  这一个月下来,他们这些轮番上阵的阻击部队,已经在沂州境内的费县、沂水、颛臾一带,一口气打了大小数十战,击败、击溃、击退的敌人数以万计,在二线的承县、甑城、兰陵各地,也接应撤退和收容溃散的败兵、难民,也是不计其数。
  只是此番交战的这些胡马儿的数量更多,成色也更加的繁杂。
  因此,根本不晓得本军的厉害,也不似前番在徐州城下,所交手和遭遇到的敌人那般,即懂得联合起来互通声气,也会相互掩护着知难而退。而是发现一点苗头,就这么一波波的大肆杀将过来了。
  与此同时……
  青州州治益都城,已经安顿下来的本部,已经入驻了原本青州转运使的署衙。
  而作为一军之主,兼带临时管领军民的我,也被埋没在迅速堆积起来的表章和事务之中。
  毕竟,这里是打算稳定下来长期经营和安身的地方,和之前那种权且当作短期物资和劳役来源的占领区,又是大不一样了。
  除了在沂州、兖州一线组织和配置相应的基础防线之外,民生基础方面的安排也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我麾下的幕僚、参谋和办事人手,一下子就显得有些不够用,而将大量事务和决策,都堆积到我的身上来了。
  就地封存府库和账册,然后对几处城邑中的现有户口进行清算,迁移过来的人员和物资,也需要妥善安置。
  而不是向某些YY小说一般,随便找个地方一丢,任其自生自灭,然后来年就能像战略游戏一样,自动生长出人口和资源来,等着自己去收取。
  数万人的吃喝拉撒,进行军事管制和基本物资配给是十分必要的,然后将他们其中按照身体状况,分作不同的类型分别组织起来,在城池内外,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修缮活动。
  哪怕是最单调无聊的重复工作也好,而不是无所事事的供养在那里,整天有精力和心思去胡思乱想和串联走动,变成新的不安定隐患和因素来。
  于是,在进州城中初步摸底之后,我这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城中有足够的房屋和其他建筑,作为这些外来移民的安身之所,总算他们不用去露宿野外,再披荆斩棘满手泥泞的,在这冻得硬邦邦的土地上,费力搭建起新的安置区来。
  坏消息是,这些空置的房屋,都是当地逃亡的人口留下的。因此,如今城中常住居民,不足正常时期的四成。要知道青州当初是作为青徐镇两大支柱之一,在州府至少有十万以上的常住户口。
  虽说,相比的打的格外惨烈的徐州,青州全境在前番攻略中,乃是在海陆交攻之下,稍作抵挡之后,就几乎无血而下的。
  因此,也算是帅司控制的占领区中,保全最完好的一个州郡,而且还是个人口出产都属于上等的大郡,这也是当初他们再三信誓旦旦于我保证的行事条件之一。
  只是,现实与期望还是有严重的差距,越过穆陵关后我们一路行来,所见到的除了大雪覆盖下的荒芜和凋敝,就别无他物了。
  只有靠近城邑的时候,才会发现少数鬼鬼祟祟的游荡在郊野中,像是老鼠一般翻找着被盖在雪下的草根块茎,或是枯枝烂柴的身影。
  除了只剩数万口的州城之外,其他的已经落入掌控的寿光、临淄、千乘、北海等大小城邑,亦是大同小异。各种人口逃亡,市面凋敝的厉害,特别是靠近密州的昌邑县,几乎成了空无一人的死城。
  原因也很简单,作为青徐镇的重要兵源地,这里的青壮年在之前的青徐镇攻略中,都被抽调去协防徐州,然后大多都葬身在那里。
  帅司得到青州之后,以当地曾经支持抗拒王师为名,又惩罚性的从当地,一次次征发和搜刮了大量劳役,物资输往前线,最终其中大多数人也没有能够回来。
  再加上战争造成的物资紧缺和田地抛荒,身体不足以支持的老弱病残,大多在前半个冬天的煎熬里,变成了城外的一个个土包,或是乱坟岗上的弃尸。
  因此,能够苟延残喘至今的,很大比例都是一些介于青壮年之间的妇女,以及较大的孩童。只是大多数都面黄肌瘦,甚至是骨瘦如柴。
  因此,我们在城邑中,仅仅用稀粥放赈济三天的手段,就比较轻易的完成户口初步统计和登记。
  此外,境内还有就是大量残留的南军将兵,他们大多远离城池而盘踞在各处乡村邑里里,许多人在绝望和悲观的情绪驱使下,几乎自暴自弃的做出许多人性黑暗面和道德下限的事情来。
  对此,我也只有下令扫荡搜索大队,在遇到之后尽量给他们一个痛快,早死早超生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