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1157

  还是亏得身后的火器支持和友军的数度接替,这才稳住阵脚慢慢找到感觉,打出些老练娴熟的配合来。不过,因为是成军未久的缘故,他们的士气和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因此,亏得有李逵这般身先士卒,奋勇争杀在前的骁将做示范,这才能保证比较持久和昂扬的斗志和劲头。
  “不要太突出在外了……”
  宋公明又在后方急切地喊道。
  “铁牛赶紧快退回来……”
  “小心后方被截断……”
  “我们须得守住三面的阵脚……”
  “才不至被胡马冲阵所撞散啊……”
  大阵之中的车台上,也有人在指点着她们这小小的一隅。
  “这便是古八卦阵的简化变体。”
  权作临时军地赞画的朱武,也在轻声为我介绍到。
  “守为四象,攻则四维……”
  “以长短兵为交替前后,甲兵与轻卒错列内外……”
  “就算是仓草之卒,亦有一战之力……”
  嗯,我虽然不动声色,但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参赞军务,他在传统冷兵器战法和军阵上的造诣,倒让人有些惊喜。
  也不枉我拿若干满员齐装的散兵团,给他作为实验对象,又提供了从古至今的马其顿式长枪阵、罗马重步兵式投枪剑盾阵,西班牙大方阵到瑞士小方阵之类,若干种外邦战阵的蓝图和原理,给他作为参考,让他们总结优缺点,临阵操习出一种,方便配合主战火器部队的合适战阵来。
  唯一的要求,就是操行简便,方便上手以短时之内,就能令这些传统冷兵部队,形成战力为优先之要。等协调性和秩序感初步形成之后,就可以再操练更加复杂一些的部分火器混合战阵,乃至更加复杂的全火器-骑兵-炮-车合成战阵。
  如此看来,已经是初见成效了,作为大战阵之间的填充力量,就算是散兵团那样的冷兵器部队,在有大队人马的投射支持下,依旧可以士气和信心充足的,在外围与那胡马游骑缠斗厮杀往来,战得有声有色。
  “军帅请看……”
  朱武突然对我提醒道,在他所指的方位,我用咫尺镜仔细观察了一阵之后,才看出些卯端来。
  东南角那里一直有一部人马,留有余力的在外围游曳着,似乎寻找着某种破绽和间隙。他们没有像大多数胡马儿一般的配备弓箭,却是比较少见的在战马身上,批上防箭的毡毯和皮革的简装甲骑。
  因此,他们的坐骑,也比寻常的胡马儿更加高大健硕一些,骑兵的手中还握着蒙皮的圆盾,身穿铁条缀成的圈甲,头盔上抱着毛茸茸的皮毛,看起来就格外的与众不同。
  如此配备,显然是出自某家藩军的精锐,就在我观察之间,这只缩水版的甲骑突然加速东起来,如水银泻地一般的骤然突入到外围的列阵之中,顿时颇为强横的冲撞一片人仰马翻之后,有仗着防护杀穿了数重小战团的掩护,在转射过来的弹丸射击下,飞速的扬尘而去退入那些胡马儿裹卷的烟尘之中。
  其中行云流水一般的娴熟和精密,而在足够速度和灵活的机动变向下,用火铳追加的排射,几乎没能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实质影响,就被斜斜的甩在了身后,而得以从容退出射程。
  看到这里我再次叹了口气,就算是再操练娴熟,军中标准配备最多的一式燧发枪,从反应到击发的响应速度,还是存在一个最终的临界点。显然是对方抓住了这个频次和间歇,才艺高人胆的作此纵横驰骋,突进逐杀之举。
  “传我令……”
  我当机立断喊道。
  “以亲直团第一掷弹兵队,标兵团的第三快枪队……”
  “即刻奔赴东南角……第四营与第六营间待机……”
  相比想在已经利用到某个临界点,需要靠密集和数量来拓展杀伤的燧发枪,相对射击间次和响应速度更快的火帽枪,还只是小批量的实验性配备,也就在我的亲直团和教导队,标兵团里有相应编制,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在临时加强给独立承认作战任务的其他部队。
  “郭药师的炮团何在……”
  “各炮组还有多少余力,尽数调过来听候差遣……”
  “辅军第五大队替换下来……以散兵第七、十一、三十三团暂充其处……”
  我这是在打一个赌,赌那只藩军甲骑的战场视野,远不如我这么开阔和便利,他们只能在游曳的胡马儿乱阵之中,见缝插针式的寻找战机,因此不会那么轻易放弃,这个变阵示弱的诱惑。
  当然了,如果对方的大局观和战场嗅觉,依旧相对敏锐而始终不上当的话,我也只能和对方耗下去,起码在大队列阵的掩护和轮换下,我们军在战地坚持的时间,可比对方有优势的多。
  而对方具是披甲负重的骑兵,在高强度游走奔驰之下,肯定不会彼那些胡马儿坚持的更久些。
  几次小规模冲击的试探和接触之后,我的判断似乎再次应验了,这些藩军甲骑在出现明显的疲态之前,像是耗尽了耐心和余力,猛然汇成一股滚滚铁流,霎那间将数只散兵团构成的结合部,冲的四散开来。
  然后,一鼓作气乘势突破的甲骑们,就迎面撞上了藏在队列之后的掷弹兵和快枪队,以及侧翼掩护的数组炮车,这一刻喷卷起来的烟尘,遮蔽了我观望的视野。
  最后,我只看到了仅有少量的藩军甲骑,在一阵又一阵的快枪和发炮的响声,不停炸起的火团、烟尘之中,狼狈不堪的狂奔飞退而出。
  然后又被赶到附近的猎骑营,给半道杀出拦腰截断,人马嘶鸣的狠狠撕咬下一大块后,只能星作了鸟兽散。
  这个结果,让那些正在附近追逐厮杀的胡马儿,几乎是哗然大啸着,出现了某种延迟、停滞和混乱的行迹,显然是大出他们的意料。
  这一幕,让我有些惊讶,亦是有些熟悉的感觉,不由心中一动,断然下令道。
  “教导队,标兵团,车团全数上马,做好出击的准备……”
  “第一、第二营提前变阵,从后队开始转为反击姿态……”
  “炮组,向东南面集中……”
  “外围的各支散兵团进入自由寻机模式……”
  “尚未接战中的辅军大队,原地收缩重整……补充器械……”
  “敌军的重点方向已经出现了,准备集中突破……”
第472章
归亡(十六)
  事实上,战斗早已经出现了结束的征兆和卯端,只是因为某种因素,令这些塞外藩军,格外多坚持了一阵而已。
  因而,当这一票相对精锐的藩军甲骑,被诱伏进杀伤范围,而付出上千伤亡的代价彻底击溃后,外围的那些胡马儿和其余藩军所部,似乎就逐渐失去了某种继续战斗的信心和意志。
  甚至不用各自的招呼和号令,他们开始成群结队的脱离战场的接触,甚至不惜在仓促中将背后留给我军,丢下一路被排射击倒的尸体后,终于摆脱了铳击的射程和威胁,却又不防被远远发炮而至的铁球,所击杀数人而惊扰不堪的再度四散退避开来。
  最终他们还是在更远的距离之外,又重新汇聚在一起,陆陆续续绝尘飞扬的,退往背向城市的远方。这时候,缴获自那只藩军甲骑的牛尾战旗,才给送到我的面前以备观览。
  当然了,我军也没有更多的追击,一方面是对方乃是轻骑居多,全力逃亡之下,追之未必可及;另一方面,毕竟我们的目标还是这座徐州城,需要足够的机动力来保持外围的警戒和牵制。然后尽量以瓮中之鳖之势的,全歼那些尚被变相困在城中的胡马儿和藩军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简单乏味的多了,我们只要沿着几个被突破的缺口,将那些努力冲出来的胡马儿和藩军,一股股的击溃,或是重新驱赶回去。
  相比起之前,尚可称为有所棘手的野战游斗,在城塞之中逐地逐段的进行巷战和肃清,无疑就是我们这些铳兵战团,比较拿手和擅长的日常事项了。
  而在这些相对局促而复杂的地形中,对方无论是擅长马背驰走的机动性,或是惯用的射猎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落了下风。
  再加上外援既绝,城内又因为争先抢掠,而四散各自为战,一切内外交困之下,根本没有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妨碍,就重新夺回了城中各处的要点,剩下的就是慢慢的肃清了。
  只是,风卷旗为首的营官们,多少还有点美中不足的遗憾,主要是对于城外的击溃战,最终未尽全功而打成的一场较小伤亡交换比的驱逐战。
  在激战中的各色胡马儿和藩军,包括斩首和俘虏,被留下了至少有上万人,光是相对完好的坐骑就缴获了一千多匹,虽然因为长期的战斗,有些赢弱和脱力,但是好好养上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继续驱使和利用的。
  而我方的前后死伤数字,也达到了四千余人,大半是那些用来填充各大战阵间隙的,各支散兵团和友军部队被击溃打散所造成连带伤亡;
  而作为连环战阵的主要构成部分,各辅军大队和主战营,因为能够比较严格的遵守操条,在敌军的冲击和缠战下,哪怕被打乱冲散大半,余下的部分依旧能够保持了基本阵线的稳定和严瑾,又有后队的足够人力替换,因此,反而在伤亡数字上不是那么难看,而且大多数是伤员,阵亡的数目只有区区数百而已。
  当然了,按照无论是新来的临时赞画朱武,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都虞侯赵隆,各自有些类似的说法是。
  倘若我们这只大军,出现再妈么稍稍推迟一下,或者参战的再晚点,估计城外的敌军大都,沿着破口冲进城中,虽然这样下来城中的损失更大,需要付出的攻打代价也更多,但我们事后的战果和斩获,也会更加丰富的多,甚至是把他们围堵在城中,打出一个漂亮歼灭战,就算把大多数胡马儿都留下来给这座城池陪葬,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世事哪又那么十全十美的尽如人意呢。更何况,蓄势待发的大军一动起来,就如陡坡上飞驰而下的战车,再没有那么容易收勒的住了。因而,对此我只有笑而不语轻轻揭过。
  至少受此重挫之后,短期之内那些胡马儿和外藩联军,是没有多少胆量和余力再卷土重来了。现在毕竟依旧是严酷的冬天,这一战损失掉的辎重和锐气,可是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恢复和补充的。
  就连用来放马的野草,都还被掩盖在厚厚的雪层之下,根本没有地方寻觅呢。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它们只能在消耗和占用数人份的人吃口粮配额,或是在掉膘光后不堪驱驰,而被杀掉减少损耗之中,做二选一而已。
  只是从城墙上下来迎接的旗号,让我们稍稍惊讶了一下,紫色的旗面上绣书的是“行营护军右”五个大字。
  居然是他们,虽然早预料到这种可能性,但是还是忍不住当场,有些百感交集起来,居然阴差阳错的解救了曾经在我麾下战斗过的老部队。虽然距离上一次分别和一变,还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已,就好像彼此间已经经历了很多事情了。
  但是这些跑出来会师的残余人马,却似乎没有这种多余的想法和,各种喊着熟悉的对方名字,几乎是欢欣鼓舞的拥抱和欢呼在一起。
  我后来才得以知道。
  事实上,其中许多不轻易动容,或是自认心志坚定的老行伍,这一刻都忍不住热泪纵横,正所谓连直辖他们的帅司都已经放弃了,最后还是靠老部队不离不弃的伸出援手,才得以绝处逢生幸免于难,这是一种何其庆幸欢欣鼓舞,又是后怕惭愧之极的复杂心情啊。
  这虽然是个有些阴错阳差又误打误撞的附带结果,但我也没有理由和必要去揭穿,刺破这些劫后余生的将士们,美好的期许和寄望什么的。
  然后我顺水推舟的宣布了,对于他们重归我麾下的期许感言。
  虽然说,为将帅者,善进退而知取舍,乃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正所谓人非草木,亦非圣贤,总有一些不得不坚持的底线,或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一个不肯轻易放弃部属的将帅,对于敌人来说,或是某种可乘之机和足以利用的弱点,但对部下来说却无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优点和品质,毕竟,时间没有那么多尽善尽美的选择和可能性。
  虽然只是偶然顺手而为,但是起到临时的精神加成效果,却是任何犒劳和奖赏都无法做到的。这些满身疲乏与伤痕的旧日将士,就像是被打足了鸡血一般,士气嗷嗷叫着,恨不得就这么冲出去,找个敌人当场吊打给我看才是。
  这时候,城中的战斗也到了某种尾声,当那面被高高倒悬起来的牛尾大旗,挂上内城墙头上最高的显目位置,那些余下敌人的斗志和战意,也像是戳破的肥皂泡一般的迅速飞灰湮灭中。
  于是当我入驻牙城的署衙,见到满脸神情复杂,坚持带伤出来迎候的新任护军统领崔邦弼,并当众予以劝解式的宽抚和安慰之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