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1157

  至于要学会奔驰,冲刺,小跑等简单动作和战术变化,那就更需要时间来磨合和训练;而配合马背上刺杀劈砍的更多马战技巧,又分为对骑兵和对步兵的战术变化,集群突击的变阵,就更要经年累月的战斗和群体生活的养成。
  而更高端一些的立定和行进间的骑射,小范围佯攻与战术诱导,等更加专业的东西,就暂时还不在我们的考虑之中了。
  目前的要求,也就是能够让士兵保持相应的机动性,并保有部分体力及时进入指定战场布阵的需要。
  起码我们这只部队,就算见事不好或是情况不妙,也有打不过或能跑掉得概率和底气。
  这也变成一个基本标杆,每营主力部队和常规部队的分野,就是能不能骑马进行一定距离的战地机动。有马的士兵,日常也能多拿一份食料补贴,用来额外置办麦豆酒曲等坐骑所需杂项。
  此外,骤然增加的草料供应,也需要想办法就地筹集和弄到相应的稳定供给配额,毕竟一匹马每天吃的可比一个人多得多,所需的人工和食料,也足以供养多个士兵了。
  而军马还在战地补膘的需求,不然很可能变得羸弱多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必须喂养以富含矿物质和蛋白成分的豆麦,如果是激烈战斗之后,还需要辅以蓼槽和鸡蛋,用来疏通和化解激烈动作之后留下的淤血和隐疾。
  因此多了这一千多匹马后,机动里大为拓展的同时,我们也等于多了好几千口人的日常食用,好在至少我们不用给“它们”发军饷,也不用考虑衣料被褥这些杂项,只需安排人保持卫生环境,勤洗刷和清理,顺带通过足够的训练和活动量,来保持体能状态。
  为此,我再次深切感受到,拥有稳定根据地/地盘的必要性和紧迫需求了。
  为了获得前沿军行司的支持和反馈,我甚至不得不忍痛割爱,挑选了一百多匹品相外观最好的,作为进呈的战利品送过去,以换取某些补给重点上的承诺。
  然后又给后方留守的商团和辎重大队送过去几十匹,作为馈赠和打点之用的礼物。给相熟的刘延庆、程煊等少数人名下,也送了几匹,算是巩固矫情和关系的不时之需。
  在这个时空,好马就如后世的豪车一般,属于某种高大上的身份象征,特别是对相对缺少良马的南朝来说,也是不多见的。
  但是对于我军获得这批战马最高兴的,却还不是我那位善于照管马匹的斥候队长燕九儿,而是军中随行的专属兽医“悲风”,没错就是这位“悲风”。
  见到这么多的牡马,他的表情就仿若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进了女儿国,又如臭作老师应聘了封闭女校,见到了自己未来的预备役后宫一般,各种流着口水,傻笑着抚摸着这匹,摩挲着那只,这幅很有些此间乐,不思蜀的模样。
  让每一个不知情的人见到了,都要忍不禁不寒而栗而毛孔战战,好吧,作为少数知情人之一,至少我可以安慰自己,起码目前他还没有对公马表示出兴趣。
  另一个因此高兴的人,还有绰号“白贪狼”的随军主刀医官苏荆,因为各种摔伤和踩踏意外,让他所在的医护站里,总是人满为患。
  因此得到许多新的实验素材之后,连带他总是容易神游天外,YY与自己虚拟的双胞胎妹妹各种神交互动的精分妄想,也好上了许多。
  不过被我们扣下的那团人马,除了放回去报信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了,让做好各种扯皮和交涉的我部,有些空对空的失落感。
  而刚刚经历了一场差点就全部覆灭的,生死惊变后的副将辛稼轩,也似乎陷入某种情绪之中,我虽然努力劝导过,但是一时半会似乎没那么快走出来。
  相比之下,第五团副张宪,倒是丝毫未受任何影响,反而是因为得到一批配属的坐骑,十分精神亢奋的筹谋着重建第三大队的事情来。
  虽然这场突然而至的遭遇战,让辛稼轩带出去的那只人马,损失有些大,但是能和他们一起坚持下来的人,都算是有不错的意志和经验,被顺势补充进了那只铳兵团的缺损序列里,然后新建了个第五团。
  只是,这些习惯冷兵器的士兵,还需要重新培训一下,简单操作火铳和配合铳队作战的战术。然后从教导队抽出一些人来作为种子,再加上其余大队抽调的熟练老手,重建几乎全灭的两只辅兵大队。
  至于损失的散兵,反倒是最容易补充的,这个乱世中愿意卖身投附,短时间内获得一份稳定吃粮差事的,依旧是大有人在,只是我比较挑剔而已,就算是找炮灰,也不愿意像那些友军部队一般,随地征发一些良莠不齐的货色来凑数。
  特别是在后方的润州、江宁一代,不乏被遣散的地方兵员,通过军前服役的故旧,依旧保持着某种联系,因此只需派出信使,通报后方的留守商团和辎重队驻地,下一次输送物资的时候,就可以顺便将相应的员额带过来了。
  这样的虽然花费和周折多一点,但是兵员质量多少有所保证,且对国朝的抵触情绪不大,对北地也有一定适应能力,用起来比较省心,不用像别部人马那样需要防贼一般,严防死守新“补充”和“募集”的兵员各种逃亡和反抗。
  至于征战区的本地人士,我一般只征召来作为民夫或是短期劳役,然后才从中再挑选一些比较坚韧顽强的,作为散兵的临时补充。
  这样就算混进来少数不安定因素,在集体的优势下,也很容易被吸收消化掉。
  一支军队的根本,就是组织和制度建设,我目前已经摸索和构建的初具成形了,如果能够再给我一块合适的地盘作为试验田,那就更加美妙不过了。
  只是以我部目前的状况和所处的位置来说,距离这种可能性和期许,还有相当的差距,毕竟按照国朝事先用来鼓励各军将士用命的期许,只需能够攻掠天下之命的名城大邑,或是立下相应的破敌大功,就可以获得分镇建帐,开幕一方的资格。
  毕竟北朝犹有大唐旧日名分,虽然已经被专权的张氏一族,折腾的威信日堕,但保证不准有外域的诸侯分藩,籍以保扶之名再度生事。而在摧亡洛都政权之后,也需要足够善战之师,来镇抚各方,乃至屏护一隅。
  但这不仅仅需要相应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足够的运气。毕竟别说是这数路大军的竞争意思,帅司里也是各有想法和山头,这都是我目前还有所欠缺的。
  我有些烦恼和沉重的思辨着,一边巡查巩固防要,准备迎击河东道可能来袭的大军。
  重点是北面尚未纳入掌控,宋州的芒砀山地区,而西面与陈州接壤的毫城、鹿邑、真源等大城,则是分别属于“云翼军”和“江川军”两只友军的防区,不过他们防备的是北朝都亟道外围,来自许州、汝州和汴州的偏师,关键时候我得更指望自己。
  我所在永城-麻蒲城-鹿塘的位置,正好扮演了某种将徐州半包围的战场,与西北向的宋、曹、陈诸州隔断开来的缓冲,而前朝一条淮中直道的旧址,就打着宋州和毫州之间的芒砀山丘陵间穿过。
  虽然直道的路面已经淡然无存,但是相对平坦的位置和路基残留,依旧是利于大规模行军的所在。
  此外还有一条淤积废弃的运河支流,与直道并行而通往宋州的夏邑城。可谓是利攻不利守的,唯一地势比较险要的,就是我本阵所在的,位于运河边上地势较高,依靠无影山而立的马浦城。
第307章
战淮北(十六)
  不过仅靠地势被动防守,虽然有利于发挥我这只部队的优势,不过也太消极了,我更喜欢准备充分一些的主动出击,于是新一轮作业兼训练项目,就此开张了。
  在小队士兵的监督下,大量散兵和临时民夫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的劳作在临时的工地上,他们负责各种挖坑和埋设简易的陷阱,用横错的小段壕沟,将丘陵间可以通行的平地,全部截断或是破坏现有的路面。
  这样,人固然可以跨越或是绕道过来,但是驮载辎重的车马,就没那么好跳过去了。多少可以延缓阻滞可能到来的大队人马的行进速度和效率。
  所有陷阱也是相对粗陋简单,而且属于不致命,唯独方便取材和制作而已,这样用大量的临时民夫去堆,也能给堆出来相应的数量。
  我也没有期待过这些东西的杀伤效果,只需要其中一部分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就够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制造伤员比尸体更能拖累敌军的队伍。
  这样下来,时间就一天又一天的很快过去了,难得休整的闲暇,我开始抽空用事先筹备教材,给将关门讲授一些理论课程。
  这天,我正在内部的士官集训课上,给他们讲授大唐至今的历代军制沿革和异同。
  本朝沿袭唐制而略有沿革,源自《卫公对太宗策问》。因此一个满员的标准军,拥有正编一万两千六百八十一员,外加辅员若干。
  一般配属甲七八千领,余皆为轻装或是布衣,弓弩刀枪大小牌按照人头各一具,另有陌刀、长柯斧两千至三千之数,锤棍等重兵两千至三千之数,除了比较专业的陌刀队之外,其余都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配备。
  以营团队火什为基本单位,然后军下按照实际需要,分设左中右三部(不满编),或是前后左右中五部(满编),每部分领若干营,配以跳荡/选锋(突击队),奇兵队(预备队),乃至左右厢的马步队,左右虞侯军等主将直属序列。
  而南朝的资序中,骑兵的兵力有所不足,而主要在车营和掷弹兵、神机队等火器序列上,有所加强。
  大唐的兵员,前期来自于府兵体系,中期府兵制度崩坏后则变成募兵,不过经过安史之乱-泰兴改新之后,又恢复部分改良的府兵和募兵传统,相互参杂并行的局面。
  而南朝大梁亦是如此,不过陆上八道募兵的对象,主要来自各地小手工业者和矿工,然后辅以延边各路军府名下管理的,世袭军户提供武装丁壮;而两海道则从各藩国人众中应募,外加上征召当地的分藩诸侯士爵,按照一定比例带着领有的藩生子自备武装,构成最基本军队序列。
  就像我这只人马一般,核心部分的武装,大半都是来自西婆罗洲,乃至抚远州境内的藩生子和国人,剩下则是就地应募的各色人等,既有延边的军户,也有资深老义从;既有现役军中调拨的熟手,也有退役后重新募集的老兵;既有来自高层京武的见习生员,也有出自基层讲武东堂的士生和教习……
  可谓是兼具了多样性特点,有都不靠的四不像……
  然后一个消息,让我不动声色的结束宣讲,将驻地营头以上将官召集起来。
  “帅司回复了……”
  我捏着一纸文书,用目光一一扫视过他们的面容。或是期盼,或是若有所思,或是跃跃欲试……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我意味深长的道。
  “你们想先听哪个?……”
  “自当是……先说好消息了……”
  沉默了片刻,身为副将的辛稼轩,还是在众人的目光中开口到。
  “好消息是,帅司敕以嘉勉新军左厢部,权领毫州防御使,授永城马步都监,余部皆沿国朝之例,各有迁升委制。”
  “是以,帐下相关人等,都可以辍升一阶……只消叙名备案……”
  “恭喜将主……”
  “恭喜防御大人……”
  他们轰得一声,顿时很有些喜笑颜开的对我恭贺到,又纷纷交头接耳的用新职衔道贺起来。
  “那坏消息又当如何……”
  最先反应过来的却是军中总教导官,兼马军指挥韩良臣。
  “嗯……”
  我回首做了个按下的动作,让他们从新安静下来。
  “坏消息是,这个升迁只是职衔和编制上。”
  “帅司以兵站正紧为由,眼下不会给我们一兵一卒的增援……”
  “所需差额,就地自募补齐……”
  顿时一片哗然大喧。
  “果真是小娘养的么……”
  最先爆粗口的是第四营头杨再兴。
  “帅司当我们是什么了……”
  不满溢于言表的第二营官张立铮道。
  “闲投散置到这里来,也就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