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1157

  “你部人马将就近调往淮北一线,布防地方……”
  “以防备那些镇守异动之举……”
第271章
海徒
  且不论如何广府之内,因为这桩刺杀事件,是如何的鸡飞狗跳,又是如何的后事处置和补偿。
  迎着骄阳海风烈烈之中,我已经在前往北方的海路征程之中。
  所谓征期如火,优先于一切,因此后续的种种,已经暂时与我无关,只能留待将来了。
  这次刺杀事件也给我提了个醒,从婆罗洲老家那里调过来更多可靠的人手,加强对谜样生物等本家留守核心的屏护。
  从某种程度上说,前方和后方的重要性,是不相仲伯的。就算我离开了,后续的调查他们还要继续下去的,所以得需防患未然。
  而且我北上之后,行踪就属于军事机密,又长期需要呆在军营中,显然再没有比大军环绕之中更加安全的地方了。
  乒乒乓乓的射击声,将我思绪从广府重新带回来,那是我的部下正在船舷边上,进行日常的射击训练,用鸥鸟或者游鱼,乃至空置的瓶瓶罐罐,都可以作为目标。
  在摇晃起伏的甲板上练习射击,丢在海中浮动的漂浮物,无疑是颇具挑战性的事情,不但锻炼眼力、手感和反应效率,同时也实在培养某种小集体的协调性。
  但是一旦习惯了这种射击频率和节奏后,就算遇到海战中的接舷,也无所畏惧。
  作为主官,我甚至特地准许他们按照射击的命中率,进行某种小范围的赌赛,然后按照名次,发放一些小物件以示奖励,以激发自觉操练的热情。
  三个营,约十一团的近五千人马,就分散在这十六只一组的大海船上,此外还有两千多武装化的辅助人员和辎重,则在后面一只船团上,还要晚一步启程的。
  但我们也只是这只庞大船队的一角而已,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尽是扬帆而行的海船,浩浩荡荡的如同回游的鱼群一般,在鼓足的风帆驱使下,努力的向北行去,拖出一道道密密迹迹的尾痕和浪线。
  尾随在庞大船团后面的,则是各种官私民间的船只,随战火而动,逐利于刀光剑影之间,这已经是深受海商文化熏陶的大梁,一向家常便饭的传统了。
  哪怕是国朝全力发起的北伐大业,也不能免俗于这些追逐着铜臭与血腥味而来的势家豪商。
  虽然让这些,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军队的纪律和士气,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自带钱粮物资活跃于军前的“助军义商”,又可以在后勤和装备上,提供某种替代和补充效果。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毁誉参半,在朝廷上严斥取缔者有之,但是为之力争辩解的亦是大有人在。
  作为我指定的军从商之一,郑艇也带了一班老手,跟我一起北上。
  用他主动自荐的话说,郑艇这些年一直流年不利,天南地北的跑了几个地方,都没能做成像样的生意,还折了老本进去,直到遇到我后才彻底止损开始起色,因此传统贩人的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干脆抱紧我的大腿,多回本一些再说了。
  同行的还有,不知道从那里弄到换了一副“利通商号”马甲的那只肥孔,他自称希望能够看看北地的风物,顺便看看有什么新的市场商机什么的。
  出征在即,那位郭队正也归队了,带来一批初具训练的操炮手,总算把我名不符其实的炮队缺额,给填的七七八八。
  只是他改回本名后,让我纠结了好一阵。因为他原来的名字就叫“郭药师”。
  你妹啊,我读书少也不是这么坑人的,他居然叫郭药师?
  我整天琢磨着收藏历史名人,一不小心就收纳了这么一个奇葩,在正常的时空,他可是以善于更换主家和效忠对象的,“三姓家奴”著称的一代奇人。
  作为辽国募集而来抵御金人的幽州汉军将领,他先是被南边的高官厚禄收买而背辽降宋,约为内应攻辽。
  结果发现,财大气粗的皇宋只是个内虚中干的样子货,想捡便宜全力北伐,却被残血的辽国满头包的拍回去,马上又改弦更张降了金人,成为攻灭北宋的前锋。
  最后以汉将之身,被金帝赐姓完颜的一代大汉奸,亲自参与和见证了三个王朝起伏更替的高端投机分子,最后居然还能安然终老。
  我一度想过,要不找机会把他丢海里去,以绝后患。
  最后我还是按下这个念头,要说历史名人,加上新拐来的两只,我的部下也快超过半打了,再多处这么一个来也不怕翻出什么浪花来,倒是相应会炮术和指挥的军官,对我来说,实在有些珍贵的紧。
  这段航程,也多少让我窥探到大梁的这个国家体制下的动员效率,得益于岭外发达的直道系统,保存完好的有线电报网络。
  几乎我们每次靠岸停泊,都有相应早已做好准备,整装待发的兵马,登船与大队汇合,像滚雪球一般,让我们所在的船团日益膨胀。
  这种状况在船团过了潮州外海,可以远眺到岭内、岭外分界的梅山关之后,也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庞大的船团,开始逐渐缩水消减下去。
  几乎每天都有满载兵员的船只,离开船团就近另行登岸,或是在近岸换乘更适宜内陆江河的沙船,从那些出海的河口,逆流而上。
  只有我们还在船上,继续向着不可意料的目标地前行着。
  按照国朝的要求和枢密院的训示,新军七将各自北上的任务不同,投入的地点,也都是被严格保密的,只有到了地方才会告知。
  “将军,海潮渐急,怕有浪涌……”
  本船的都头,匆匆走过来恭声提醒到。
  “还请回舱暂避……”
  按照大梁水师的传统,以单船为最小编制,以管领的人头,对应陆师相应的职介,我这艘坐船上,包括配属海兵和水手在内,平日维持百来号人手,因此他是以比照一个队正的职衔,来统领这些人。
  我唔了一声,看着有些暗下来的天色,却已经是阴云密布了,空气中流动的风也变得有些急促凉爽起来,怕是有一场风浪吧。
  随后我才发现,自己似乎有些低估了这场风浪的规模和威力,所谓浊浪排空,波荡如山。偌大的海船就如,澡盆中的玩具一般,在浪墙巅峰之间跌宕起伏着。
  而我们这些乘客,也只能颇为无助的,在船舱里被颠过来倒过去的,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般,随着那些叮当哗啦作响器物,和外面的风潮呼啸,发出一拨又一拨的惊呼声。
  时不时有未能固定好的士兵,因此摔滚在地面上,被撞的鼻青脸肿甚至头破血流的。
  而外面的甲板已经是呼号奔忙乘一片了。那些随船的水手正在努力的调节风帆,检查和固定甲板上的物品。似乎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了。
  大蓬大蓬的浪花,随着摇晃起伏的船身,从水线上的舷窗倒灌进来,或是直接重重拍打在甲板上,发出某种沉闷的声响,又变成头顶缝隙中,淅淅沥沥如雨的渗漏水流。
  所处位置稍微外侧的人,已经是浑身湿漉漉的,满口满鼻都是海潮水汽中咸腥的气息。还混杂着呕吐物和血腥的味道,让相对狭促封闭的舱室中,充斥着令人很不爽的窒息感。
  在波峰谷底之间剧烈摇晃着,吱吱呀呀作响的船板和隔舱,像是在某种强大外力下哀鸣和呻吟,似乎不知道下一刻什么时候,就会不堪重负而崩裂粉碎开来。
  大海的恩威莫测,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我甚至听到有人在赌咒和嘀咕,只要能过了这一遭,就算陆地行军再辛苦,也打死不乘船过海了。
  才刚刚出征半途,老天爷就马上给我这么一个下马威。
第272章
翁山
  随着船壁上出来越来越多的漏水间隙,用木塞和桐油、沙子堵了一遍又一遍,在各种心惊胆战中的忧虑中,我们终于相对完好的抵达中途的避风地——翁山岛了。
  当然这个相对完好,是不包括那些各种摔伤,或是在自己呕吐物里窒息昏迷的倒霉鬼的。至少本船上没有人掉进海里,而造成某种非常减员的。
  翁山的前身乃是大唐治下的翁山县,既后世的舟山群岛/舟山市,号称东海沿海一带,最好的避风港和水师驻泊地之一,也是梁公受封并且流传下来的直领之一,因此建设的相当不错。下辖富都、安期、蓬莱三个大乡,以临海港城为治所。
  历代经营建设下来,山岬环抱之下,围绕着港区,宏伟高耸的城墙、灯塔和厚重坚实的堤岸,自然给了人一种安全感。
  虽然天色依旧沉沉,铅云密布。
  海风呼啸着裹挟着硕大的浪头,不停的拍击着堤岸,发出某种轰隆隆的咆哮声,但是只是过了几天,却仿若久违,站上陆地的感觉,是让人十分踏实和安心。
  哪怕是踩在深一脚浅一脚,提起来咕吱冒泡作响的滩涂泥泞里。
  而在我身后,那些陆续靠港的船只上,成群结队的士兵,像是水淹逃难的老鼠一般,迫不及待涌下船板来。
  他们努力们撑划着小船或是穿越颠簸摇晃的栈桥,偶尔还是有人掉进水里,然后被重新捞起来,搀扶着继续前行。
  还有人直到靠岸不远处,就急匆匆的跳下来,站在及腰身的浑水里继续向上跋涉着,拼命感受着新鲜空气和脚踏实地的感觉,然后对着绵绵的雨水发出某种傻笑或是其他宣泄的表情,很有些恍若隔世的味道。
  因为风浪的缘故,多数人只能呆在沙丁鱼一般挤的密密麻麻的舱房里,忍受罐装人肉式摇摇车的特殊待遇,甚至连同伴的呕吐物都没法避让。
  好在作为主官,我至少不用和他们呆在一起享受,众多兄贵式贴身挤压的“天然按摩服务”。不过也不算的上好过多少,晃来晃去的颠得我都眼前要出现重影了。
  这毕竟是军令如山,船期如火的水师船运,而不是平时那些可以顺势追赶者信风浪潮,在时间山格外宽松,考虑了经济和舒适性,可以徐徐而行的商船或是专门的客船。
  在装运效率和舒适度根本没得比的。
  突然,码头上惊起一片嘈杂的呼喊声,然后顺着他们指指点点的方向,我见到一艘只来得及收下一半帆缆,就卡住的大海船,在剩余部分鼓足的风力吹动下,去势不减的径直穿过那些已经下锚,准备依次靠岸的船只序列。
  在散落的船列中,沉闷之极的震响,连碰了两声之后,又冲了出来。
  抢滩失败,却听的克斥一声,就像是从底部被撬开的蛋壳一般,在水线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凹陷和碎裂,然后重重甩了一下船尾,剧烈震动的抛起无数细碎的杂物和人体,然后开始倾覆到一边去。
  被雨水打湿的长筒咫尺镜中依稀可见,上面开始跳下无数,如同蚁点的人来,有的人一掉进水中,就再也没有浮起来,还有漂浮的人头,被浪花重重的拍下之后,就在没有了踪影。
  最后被划去的小舟,拉到岸上的不足一小半人,其中还大多数是比较习水性的船工水夫和海兵成员。
  至于上面搭载的那些陆师官兵,就只能哀其不幸了。
  “这还算好了……总算有机靠近岸边,还有挽救的机会……”
  水师派来的联络官,对我苦笑着到。
  “将军可知道……方才有消息传来……”
  “满载毅勇军的五艘兵船,在风浪中失散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