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1157

  只是我忍不住我了个槽,不计出身那是因为我实在没人可用,这也行。
  “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小中侯而已,谈不上什么前程的……”
  我转念一想想自谦,出口却是这些。
  “正因为大人起步微寒,这才前途不可限量……”
  我靠,对方这已经是丧心病狂的吃果果吹捧了。
  “那你们目前只能继续编列入龙州团练的名下……”
  我摆了摆手道。
  “要成为我麾下的家将臣属,可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那是理应之份的……”
  对方像是松了一口气,不急反喜道。
  “且观我辈言行表现好了……”
  初步确定主从关系,然后他自报出身来历我才知道,这批义从主要是一群来自岭内的北人军户,前些年被从江西招讨行司裁撤下来,发到岭内来安置,只是他们除了打战别的都不擅长,所以很有些坐吃山空。
  所以听到天南讨战的消息,只能大伙凑钱加上借贷,以自幕义从身份跟在官军后面上战场,用熟悉的技艺捡些残羹而已,所以这次好容易遇到,看起来比较靠谱的主家,也有招募部曲的需要,就顾不得矜持和脸面,主动靠上来。
  当然了,他们内部也不是没有争议,在拿一笔短期内不错的卖命钱回去,还是定下名分,找一个长期的靠山,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我简单的抚恤条件,相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冠军来说,已经算是相当有良心了。
  更何况让她们惊喜的是,我还有自己产业和承袭的藩领,就算是伤残之辈,只要要求不高也不用担心没有安身去处。相比之下毁誉参半的名声,倒是算不的什么,对于这些刀口舔血之辈,在战地之上,没有名气的人物,还真没法让人放心和追随呢。
  我忽然有些热泪盈眶的感觉,以我一直过低的魅力值和声望,先前开除再好的待遇也没人来,现在倒终于有一批自愿投效的了,虽然是内部消化。
  “不知这位如何称呼……”
  我想了想了想,又对着那个领头的义从代表问道。
  “在下杨再兴,人称一条枪……将主唤我杨铁枪好了,添为白兵第三队第二火头……”
  “等等,你叫杨再兴?……”
  光是冲着这个在另一个时空战死在小商河抗金战场,浑身箭镞装满两升的传奇名字,我之前的投入就已经得到超额回报了。
  冥冥之中像是有触发隐藏剧情的音乐响起,历史名人收集成就达成+1,疑似猛将兄入手一枚。
第171章
微澜(三)
  而在废墟上的工地,时间回到片刻之前。
  看着那个一瘸一拐跟在后面,卑恭虚膝的身影,低头劳作的人群里,有人难以置信的啊了一声,几乎死死的盯着这个方向,却挨了工头眼疾手快的一鞭。
  “杀才……你在瞎看什么呢……”
  “还在看……”
  “你想找抽么……”
  “还敢挡……”
  “还是今天的份儿,你这一组,都别想了……”
  “什么……”
  这些周旁的人,都没法装聋作哑无动于衷了,他们纷纷围了过来指责起来。
  “这怎么行呢……”
  “你个做不好事的呆货,又要连累我们么……”
  “又懒又蠢的货色,什么都做不成,这是第几回了……”
  他越说越激动,想伸手推搡,却又被人群里赶忙挤过来的另外几人用身体挡住,反推了回去,才没有遭受皮肉之苦。
  “又是这般……”
  工头也变了脸色,大声呵斥道。
  “你们几个想抱团找死么……”
  他几乎本能的扭头想叫后援,却被人紧紧握住手掌,一下子将话语卡在口中,然后感觉到手中塞了一枚硬邦邦的东西,僵硬的脸色这才松懈下来。
  “你们想作甚……”
  “工长稍加体谅……”
  几人中的最年长者,努力堆出一个笑脸。
  “家里这位自小生过大病的,脑子有些不好使,有时会犯了愣直……还请千万体谅则个……”
  “看在你还识相的份上这回就算了,不过他的晚食就不要想了……”
  工头也乘机下个台阶。
  “好好,多谢工长宽手了……”
  听到这个结果,其他人都露出一种悲愤的表情,随即又压在日常的呆板麻木之下。
  “还是老样子……”
  年长者也叹了口气,却是暗自交代。
  “把我们的份,都分一些出来吧,不能让人饿着了……”
  只春过一道的灰白糙米和大酱汤,就是他们大多数人一日三餐的唯一选择,而据说其他队伍监管下的人群,就只有两餐了,而且吃的不是略带霉味的陈米,而是什么瓜叶薯梗乱七八糟的混杂……
  酱汤半咸不淡的,却有一股子焗死人的臭味,顺着未完全脱壳的谷物残渣,磨得牙齿沙沙作响,而且天气热水煮的饭食稍微放置,很容易就会发出馊酸味,尽管如此三两口吃完,肚子还是咕噜噜响个不停。
  以他们曾经的出身来历,这辈子何尝吃过这种猪食一般的糟糠之物啊。且不说时令的瓜果和工序繁复的饮子,就算是家里最卑微的下仆,也吃的彼这些更好。
  相比繁重的劳役,短暂的休息间隙,能够得到一瓢清水,就是莫大的享受了,好些人喝了一辈子的酒水和饮子,也似乎没有这瓢清水那么甘甜清爽。
  而在表现上佳,排名在前十的组别,则可以得到些许加盐或是加糖的饮水,甚至是淡淡的酒,要是放在平常,谁会在乎这些东西啊。
  直到天色渐暗目不能视,收工回到清理出来的空地上,用残余建材就着断壁搭建起来的工棚中,这些人才象是放开什么约束,唉声叹气起来。
  “居然是萧宣赞,居然没死还投了官军,为虎作伥么?”
  “这是可不大秒了……”
  “就不知道他有见过多少我们的人,是否有暴露之虞啊……”
  “是否要采用些应对手段……”
  “现在还时机未到……”
  年长者断然道,却把眼神投向靠在木板搭成,位置最好的床脚边上,按着被鞭打过的地方一言不发的身影。
  “我们须的保存好自己的有用之身,万事才有可能……”
  对于他们这些名义上已经葬身火海的孤魂野鬼来说,眼下似乎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局。
  宫城下暗道毕竟也只是暗道,能够容纳和通过的人是有限的,因此最后有资格被选中和赋予重任,在火海中通过暗道逃出来的,只是相对于绝大多数,被当做争做宫城中殉葬品和脱身掩护的不知情者,以外的一小绰而已。
  尽管此,为了降低风险,不至于被一网打尽,他们这些公室身边最亲近的人,并没有选择集体行动,而分作几处不同的出口,随机各自逃生。他们便是其中一组。
  但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当大多数官军都陷入宫城的火海之中,本来也该是他们混杂那些惊乱的士民中,乘乱逃出内城之时,可是谁晓得出了一个意外。
  当他们裹挟在人流里,冲到永鼎门前之时,却意外奔来一队信使,大吼大叫着让落关锁门,堪堪将他们堵在了龙归大海前的最后一步。
  本以为是自己一行已然暴露了行迹,很是踹踹一阵,后来才知道,却是这些官军在中街上,莫名其妙的爆发了一场内讧,却不巧引得全城戒备,也顺势将他们困在内城中。
  不得不退回到藏身之处,却发现依然被零星搜掠的官军闯入,撞个正着不得已暴起杀死剩下的数人灭口,然后奔往另一个预备的藏身处。
  然后强行顶替了户主全家,为了安全起见,这户作为通海公留下暗子的全家老小,都已经躺在用来藏身的地窖里,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被人发现。
  然后就是官军大举就地征发民役,他居然有阴差阳错的回到宫城里来,或者说,是误打误撞被裹挟进来的。因此,当外面搜捕的热火朝天,他们就藏在民夫的队伍里,和大家一起劳作了好几天,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至少在这些团练、义勇的看守下,管理的不是那么严密。
  只是他们的好运随着人员调拨,而改变了,现在最后一点虚幻的安全感,也随着某人的出现,成为某种潜在危机和牢笼。
  与此同时,而我正在为义从的事情快乐且烦恼着。
  所谓义从者,其实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职业,最早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期间,但是真正扬名兴起,还要待到隋末唐初,在隋末天下大乱,尘烟四起之世,才慢慢越来越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太宗二征高句丽之战,除了十六卫及诸府兵、州郡兵外,其中就有为数众多来自河北、河东之地的义从们活跃的身影,后来李绩者镇守营州,攻略泉氏后高句丽,实行春掠其民,秋焚其实的焦土作战,亦是大量采用了当地义从为走卒前探。
  因此,这时期的义从,取“义之所从”之意,也就是某种程度上,自备甲械弓马带着部曲,聚集到边关重镇为国效力,或是追逐个人功名的爱国主义青年们,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古代版的自干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