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1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157

  “距今怕没有五六百载了……”
  “这儿的碑林,乃是唐初的虞世基、褚遂良等书法名家,所相继提留刻铭的……”
  “又有历经开元、天宝、乾元、泰兴、华光五朝元宿颜真卿所做的《勒北序》……”
  听着身边的介绍之语,我也是满心感叹和思绪回转的徘徊、观揽在期间,看着那些四壁上密密麻麻的神牌和勒名;当然了据我所知的另一番时空,这个时代的闵忠祠在后世还有另一个名字——法源寺;
  我则是因为著名的台湾大喷子李敖的作品《北京法源寺》,才知晓有这么一个地方及其来历的。
  这本书以穿插在历史事件当中的大人物为主角,贯穿了各种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举凡重要的主题;
  因此,在这处闵忠祠演变而来的法源寺当中,既见证和收敛过那位因为一部网络小说,而被黑得底朝天的“五年平辽袁督师”被所信赖的君王千刀万剐的最后下场;
  也曾作为一出秘密据点,停放过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所杀害的革命先烈——初代共产小组成员李大钊的最后遗体。
  不过,现在这座还并不怎么古老的建筑,将要在我的手里参与和见证到另一段全新的历史进程了。
第1228章
平卢(十四)
  平卢道,幽州城。
  随着淮军日益逼近的攻势,既将被重新三面包围起来的幽州内城,日益紧张起来的气氛,几乎是划上一点火星都能够被点燃起来的。
  随着骤然被敲响起来的密集鼓点声,已经此起彼伏闪落的刀光与血泉。
  “赵万……”
  “陈通……”
  “张遇……”
  “皇甫佐……”
  “刘正言。”
  “张青……”
  “朱世贵。”
  “……”
  随着逐一唱报的名字,一堆血糊糊的人头,给丢在了牙城正门的台阶之下。
  “此外余党三百六十七人,俱已经验明正身而尽数伏法了……”
  这也代表着这聚集了约十万军民的内城和牙城当中,来自那些残余将门世家的有一次反扑和努力,就此宣告失败的结果;或者说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捕风捉影之下,以战时一体之名被刻意牵扯和攀咬出来的,或就根本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产物。
  而在远出的一处建筑当中,弃职潜逃而暂时人间蒸发的巡检使王渊,也在冷眼旁观者这一切的发生。
  “这就是他们自己取死之道啊……”
  直到他身边一个人开声叹息到。
  “既不肯站出来反抗那位韩氏子,又舍不得放开手中最后的部曲和权柄。”
  “自然就是被人当作不识趣的绊脚石。”
  “逐一的罗织罪名,分批对付和处置掉了……”
  “亏他们还能为别人的遭遇和结局,庆幸和举杯相庆呢……”
  “却不知这韩氏子已经丧心病狂到不顾一切,也不可收拾了……”
  看似客观冷静的评判者这一切的人,生的颇为清瘦秀骏而一缕美髯及胸;乃是平卢都督府参事,兼前安东行营的随军文字机宜贾评,也是城中已经甚没有存在感的文官系统和冠盖之家、幕僚群体的代表。
  他既然能够安排被暗中通缉的王渊,出现在这各方便观望刑场的位置上,那也就意味着他北狩所带标的群体和势力,想要全力保住王渊身上这条渠道和后路的打算了。
  毕竟,这些天淮军在入城之后的接战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战斗攻势和推进效率,实在令他们这些本以为,该好好打一场城坊攻防战的诸位实权人士,不免有些骇然大惊和相顾失色的结果。
  光靠那些仓促集结起来的弓手和土兵,乃至新编练的城防团练就简直是送菜上门的结果,随随便便一个淮军的战阵,都可以轻易的击溃和后续肃清他们;
  就算是重整后的各支镇防军也不行,一旦在接触和缠斗当中被咬住,也是再难以有全身而退的机会了。
  也只有隶属于环城卫或是旧三军的存在,才有可能依靠老练的战场经验和坚韧不拔的士气,在预设的伏击阵地当中稍稍击退之和小挫之,而得以掩护和接应其他的人马,有所保持部分建制的退回到内城里来。
  在这种眼见大厦将倾而当权者愈发倒行逆施的情况之下,就算是在历代平卢道的内部纷争当中,一贯处于从属和随大流角色的僚属官吏,也不得不开始思量和考虑自己日后的前程与出路的所在了。
  只是,王渊不禁在心底苦笑了一下,自己还有多少筹码可以拿去和对方交涉呢。当初那个献门之功,也就是让他得以保全自身为上而已。
  可是到了这个范围大为缩小的内城之后,他所能够应钻和插手的机会就更加有限了。
  事实上,当对方拿着博罗会的信物找上门来的时候,他委实是被吓了一大跳,几乎以为这是个骗局和陷阱,而被对方当场给抓起来或是斩杀掉。
  但是事实就是这么荒诞和离奇,昔日在北地能量极大的博罗会,分列之后的残余势力之一,居然就这么投靠了北地异军突起的新兴势力——淮镇,而用过往的渊源和人脉,为此驱驰奔走与鞍前马后了。
  “若是再这么推延下去……”
  然而现实的问题,还得他继续硬着头皮去面对。
  “一旦事情有变,只怕是求苟安一富家翁以不可的了。”
  这时就像是印证他的话语一般,西面内城城墙上突然传来隐隐的轰鸣声,却是原本设置在内城上的一座新箭塔,几乎同时为淮军炮射的数枚铁球所中,而斜斜倾倒着向里坍塌下来了。
  而其中一枚铁球,甚至余势不减的弹掠过城头,而越空百步之后才击坠在了,他们观望所在不远处的一处民家当中,顿时激溅起连片惊呼和惨叫声,而纷纷有人像是溃穴之蚁般的逃出来。
  那正是就近安排的守城丁壮,日常休息的所在之一啊。
  ……
  荆湖北路境内。
  故荆门军所在的长林城。已经便做了一座混乱无比的战场。
  曾经同属在一个旗号下的数只官军,却是在这里分作了对立的两大阵营,而挥舞着近似的旗帜和兵器相互砍杀和撕斗在一起。
  而身为地方主帅的刘绍能,却是只能扶着城墙而泪流满面的望着,这深陷自相残杀当中一切。
  这一切的始端,却是因为那只从淮南路翻越了桐柏山脉,而奔投过来的模范后军一部。
  为首的刘光国虽然是他的心腹旧属,却是心怀叵测的利用了这个身份;阴蓄真相不说而私下串联和游说地方军中,以尊奉朝廷大义和平叛建功为名,蛊惑和鼓动了好几只行伍的主官,而打算发兵南下勤王救援,被淮镇“所陷”的陪都江宁府。
  然后又试图裹胁和压制,其他犹有疑问而不愿同往的军伍,事败不成之后就变成这种迅速米兰败坏的局面了。
  等到抱恙修养中的他有所察觉,而急忙赶往军中弹压时,事情已经变得不可挽回了。
  眼见自己在这两年任上殚精竭力,好容易才生聚和恢复起来的数万地方军伍,转眼就因此丧乱了大半,他不由的又急又气。
  而他甚至因此丧失了号令和制止他们的立场,仅仅是因为传言他的儿子刘延庆,涉嫌勾结淮镇作乱之事而不再可靠,连带他也需要在此事上避嫌和让权。
  而这一点,却是得到正在军中的宣慰内使和随军御史,还有观察学士的一致同意和认可的,以至于在理论上而言,除了他的亲卫部曲之外,就再也指使不动任何一支地方军伍了。
第1229章
平卢(十五)
  幽州内城附近,最后一点残存的抵抗和大股存在的敌人已经被基本肃清了。作为代价这是一片被连打带拆城废墟的城坊,还有出处火烧过后的残垣断壁和余烬袅袅;毕竟,作为平卢军花了大力气来准备的阻击阵地,相比其他只能仓促早就的对方,这里早已经被堆聚了足够的柴鑫油碳;一旦发现事不可为之后,就果断的放火起来行那玉石俱焚之势。
  但正所谓是有利亦有弊的道理;因此,连带围着内城的一圈建筑群和居民区,都被很容易的清空出来,而变成了淮军继续围困和攻打内城的阵地。
  目前淮军虽然尚未开始正式发兵攻城,而只是以各色堆聚在城下的大小炮,对着城墙日夜轰击不断;但是脚下震震颤颤不断的城墙,还有那些残缺不全而淹没在砖石瓦砾当中的城碟、垛口和塔楼的残址,就足以体现出大多数人危亡在旦夕的各种心情了。
  而且令人绝望的是,随着淮军逐步掌握外城诸门,而清理出越来越多通道之后,聚附在城下轰击的炮垒和炮阵也是与日俱增,而至今不见尽头的趋势。甚至就连对阵的淮军铳手,也得以堂而皇之的站在各处堆高的炮垒边上,片刻不停的轮番对着城头攒射和压制起来。
  而在轰鸣不止的炮垒当中,身为炮团副将的周老倌,正觉得自己这辈子也许就没有讲过这么多的炮,大炮小炮长炮短炮轻炮重炮,野炮、臼炮、山炮、骑炮;城防炮,散射炮、转轮炮、子母炮……
  似乎是因为战前废了大力气的准备格外充分,再加上一路大军推进所过都是平坦而鲜有阻隔的平原地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又大力整治和加固道路情况,因此连带后方输送和转运都是格外的畅通而充足的种种缘故,故而大量淮地生产和装备的各色火炮,得以被汇集起来而分批送到了前方。
  整整数百门各式淮军的火炮,就集中在着城墙三面不过六七里周长围城营地的范围之内;光是炮团的番号就有二十几个,每天消耗的子药以车来计算,仅仅是炮管冷却用的取水就要动用上千名专属劳役,而额外从穿城而过的高粱河支系里专门挖一条临时分渠过来才够用。
  给予他个人看来,也许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再没有多少机会将如此之多的火炮聚集在一起了;也就这个格外雄伟宏大的幽州城值得这么做也具备如斯的条件而已。
  但是取得的效果也是尤为显著的,仅仅攻入幽州城的第四天,内城墙头上就已经基本被捣烂削平,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和效率消减下去,也再没有可以站立和活动的多余事物了。至于来自内城的反击和偷袭动作,也在足够的火炮正面堆砌密度之下,被轻易集火轰成齑粉或是当场灰飞烟灭。
  最后能够面前对他们形成威胁的,也就剩下那些躲在难以穿透的高墙背后,依靠难以预料和观测的抛物线,来制造杀有限伤概率和象征性还击的抛车和卷石砲了;但是显然在指挥此站点额那位大帅眼中这还远远不够。
  因此现如今,他就站在一门平放的身管高度比他还要高大的重型攻城炮边上,仔仔细细打量着上下每一个细节;也不知道后方建生军的均输营,是怎么把这个望而生畏的大家伙,从淮地路途迢迢地转运过来,又弄进着幽州城里的。
  光是排在一堆先来的大小炮车和预设的炮垒当中,就像是鹤立鸡群一般的格外引人瞩目了;而这门定型为元式攻城炮的超大家伙,显然还是战场首发趋势,因此特地调来了周老倌这样本已在后方负责指挥和协调的资深老炮头,专么负责相应的监督事宜。
  因为年纪见长的缘故按照原本安排的人生轨迹,他原本早已经该转任到二线部队去,而专门开始以炮兵教导官的身份传授自己操炮于行伍的经验,就此在后方玉新讨的新罗婆娘安定下来;但是这一次淮镇扩军和北征的号召,还是让他主动放弃了本来已经初步习惯安定下里的生活日常,而再次投身到这场以北平大都督府为名的全新征讨大业当中去了。
  因为对此他有一种感受和直觉,如果错过来这次的征战之后,也许今后能够再上战场的机会,就会相对的越来越少了。他一边怀着如此的情绪和思怀,一边一丝不苟的再次完成对于这座大炮上上下下的仔细检查,这才吹响了含在嘴里的鸣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