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1157

  相比之下,我对火器的改良,更上心一些。
  南朝现下的火器运用虽然很广泛,每年都要从本土和海外各地输入大量的硫磺硝石,但是发展水准的未免有些参差不齐,南朝的军队中,也是比较注重投掷类的爆炸武器,或是类似燃烧弹的纵火武器,但是对身管武器的研发和改进,却不怎么上心,几乎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因此对民间用的火铳之类,管制颇为宽松,毕竟这种笨重繁复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身家和专门技术,才能玩的转,等于变相提高了门槛和限制了泛滥的可能性。
  这对我既有好处已有坏处。
  我那只魔改的面目全非的燧发手枪,已经被彻底拆解,交给天工号里的大师傅们去手工制模,尝试性小批量的生产出相应部件,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我还会让他们再尝试利用类似的结构原理,改造成长身管的步枪之类的东西。
  说实话,跨越性更大的铜底火和纸壳定装弹,对于喜欢泡军史论坛的我来说,都已经有众多实验党和技术宅论证出来,相对成熟的手工流程和技术说明,唯一的难题是作为击发底火的雷汞。
  因此目前还只能考虑在燧发枪的基础上减轻重量,提高射速和准头,线膛这种高端大气的东西,就暂时不考虑了……
  相应的战术操条和使用维护流程,也在摸索编制中。
  只要能够局部形成足够数量的火力,用来压制个人武力的强横,不在话下,这也是我关于被炒的通缉令,所剩下的最后一点心病。
  相关的训练已经开始着手了,虽然有点临时抱佛脚的味道,但是总道是有彼没有好。
  不远处左城区位于溪边小渡头的废弃仓场,已经被我买下来的,因为作为昔日破产某商社的堆煤之地,这里有足够大的货场以及相应的仓房,修缮一下就行重新使用,还便于利用散步全程的珠江支流水运,来输送物资和人员,也有足够高的围墙,挡住那些不必要的窥探和好奇心。
  在其中。
  已经用木桩和沙袋,壕沟什么的,简单的布置成一个包含室内和室外训练场,韩良臣在风卷旗配合下,已经开始扮演起某种程度上的教头角色,而来自陈夫人身边的那些骑从护卫,在奉命回归之前,也将在这里按照各自的经验,指导一二,比如马步对抗的战术,小组抱团的结阵什么的。
  人员主要来自藩生子,也就是罗氏藩内,底层土户的子弟,因为生得多了怕养不活,基本给卖身到本家,充作某种意义上的奴仆或是,运气好的花,可以上升为亲随,也算是一条常见的出路,虽然没有受什么教育,但是生在吃苦耐劳,服从性好。
  那个“我”离开婆罗洲的时候,也带了这么一批少年人,作为潜在的班底,后来又陆续招募了好几个批次,到如今已经算是初见规模了,也是那些产业之外,前身给我留下最宝贵的个人遗产了,起码“我”最初给于他们一定文字和算术上的教育,充作产业中的基层人员和眼线。
  做之前,我已经着手聘用一些武师、老义从什么的在训练他们格斗和技击,主要是挑选出那些来自藩内山区或是偏远之地,条件艰苦民风强悍的山村,或是矿山出身子弟,备用海船运到广府之后,他们的命运和前程,就在某种程度上与我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这次回来之后,只是又多了新的训练项目而已,按照初步的操条。
  他们将被打散结成一个个小队,进行对抗和竞争性训练,训练的纲要同样也在探索中,因为我所知道只有近现代以火器为主的,备战备荒时代背景下的民兵训练手册,或是人教军事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冷兵器搏杀什么的,除了刺刀战术之外,就未免有点两不靠了。只能靠韩良臣、风卷旗这些有经验的前军人,按照传统方式,在训练中继续摸索。
  从通常意义上说,作为诸多海藩,豪商云集的广府,拥有一些私人的护院、保镖什么的,在正常不过了。
  作为古往今来的大城市的阴暗面,专门为城市的日常运作,而提供数目庞大的底层劳动力的,位于外城和郊区的棚户区,以及各种黑市和灰色地带,同样也是存在的。
  作为豪商或是海藩之间,也并不总是一团和睦,各种潜在的竞争对手或是实质上的仇家,也是存在的,因此常年行走在外,或是寓居异地,多少都有这种巧立名目而存在的私人护卫的存在,以及因此催生的满城林立的各种义从社和武馆什么的。
  只是通常情况下,作为南朝政治经济中心的畿内重地,自有其行事的规则和日常秩序,除非你刻意一个人跑到,诸如城郊监管不严的夹缝地带去摆显作死,不然广府对大多数有所准备和期待的外来者来说,依旧是一座充满机遇和享受的城市。
  而清远军变,无疑给了我一个契机,名正言顺加强自身武装的潜在机会。
  如今的五城十二区的士民百姓,有点产业的商家大户,都开始以城坊和街区为单位,自筹武装和雇请义从,当然不是指望他们能够对抵叛军什么的,而是为了防备因为外地兵临城下,城中乘乱起来劫掠生事的暴徒匪类,造成的侵害和损失而已。
  更别说我这种宗藩背景的重要成员,原本适用于普通人的禁条,对于海藩背景来说,无疑会更加宽松一些。至少我可以名正言顺的才买一些武器,来装备自己雇工扈从,保护我的店铺和工坊。
  南朝沿用的是前朝唐律疏议和制书编敕,因此在对待民间持兵的态度上,也是所谓三禁三不禁,既禁甲不禁兵,禁长不禁短,禁弩不禁弓,也就是说禁止私藏甲胄,但不禁止防身的武器;禁止普通人持有矛枪槊稍之类长兵器,但是刀剑之类的短兵则不在此列;弩是军队制式的管制武器,但是作为日常生产生活工具之一,来源广泛的弓箭,就不受限制了。
  因此有些东西,只能自己想办法。
  比如天工号,曾经像有业务往来的制皮工坊,定制一批老牛皮,作为皮带和各种皮具的原料,现在被挪用来按照体形,裁剪成背心,护肩和蔽膝三大件的样式,然后在要害位置内衬锻打过的薄铁片,一件粗具防护力的镶嵌甲,就这么成型了。
  另一些牛皮被裁剪成长条,钉在有握把的弧形木板上,就成一具可以挡箭也能防劈刺的手牌,配发给个人防身的刀剑,也可以从城中有牌照的制铁锻造作坊里定制到,只是数量有限而且缓不急用。
  于是宇文萝萝,或者说宇文家在当地的关系,再次派上了用场,得知我的要求之后,她再次拜访的时候,带来了一个穿湖绿丝绸的胖子。
  这是一只肥嘟嘟的像只鼹鼠一般的番佬,微微卷曲的粟发和堆叠的肥肉之下,类似地中海人种的混血外貌,被独自留在前厅里喝茶,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老娘的清誉啊。”
  作为谜样生物的她,忍不住抱怨道。
  “你知道这般夜访一个男子,对于一个贵姓少女是多大的压力和妨碍么?”
  “这次真是亏大了。”
  “介绍一下,没节操的军械贩子……小孔特诺里亚……”
  直到我笑眯眯的听她发完一堆牢骚,才给我低声介绍。
  “门路很广,据说连西夏那里的火器,都有办法弄到……”
  “祖上乃是一位大主教……”
  “大主教的后代,你能再没节操一点么……”
  我忍不住白了她一眼。
  “难道这个时空,上帝的牧羊人都能娶妻生子,而不用去玩小男孩了么?”
  “人家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孔特诺里亚一世啊,耶路撒冷和安条克大主教……”
  谜样生物露出一副八卦无比,神秘兮兮的表情。
  “这个时空,东方正教运动的发起人,东方教会的领头羊,与罗马并立的无冕教皇……”
  “唯一被君士坦丁和罗马承认的,活着的圣人……”
  “曾经被做过挂炉烤鸭,却又奇迹般活下来的行走圣迹啊……”
  “在梁公西征地中海的时代,发掘和编译死海文书,促成科尔普特教会、阿克苏姆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三大古教派和解共通的主持人……”
  “哪又怎么样,难道上帝突然显圣,开恩让他男男生子了么……”
  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打断她。
  “喂喂,不要那么思想不纯洁好不……”
  她有些气结的看着我。
  “这位大主教当然一生未娶……”
  “只是唯一留下一个教女,人称纯洁者妮可,嫁给大夏王朝的巴格达军神,亚述总督赛特。”
  “他们的后代之一,按照孔特诺里亚一世的遗嘱,继承了他的姓氏,并且形成一个世俗的商业家族……”
  “与传说流有天方圣人血脉的著名辛巴达家族,齐名的海商世族……”
  说到这里,她的眼神再次流露出某种奇异的神往。
  “喂喂你够了。”
  我再次忍不住打断她。
  “这算是欺负我没看过,云和山的彼端和天方夜谭么……”
  “莫名其妙的巴格达战神,也就算了,天方圣人血脉的著名辛巴达家族,这是哪门子的乱入啊……”
  “世上流传的就是这么回事,你爱信不信……”
  她摊了摊手,挺起一马平川的胸口。
  “说起来这位总督赛特,还和我们宇文家祖上,有那么一点关系呢。”
  “因为他来中土的时候,承蒙那位梁公赏识,为他追远溯根。”
  “因为他的汉姓为宇文赛特,据说是北朝太师宇文拓在太细留下的后裔……”
  “你明白了不……”
  好吧,这就像是五连击,我彻底被那位穿越者前辈的恶意趣味,和肆意妄为玩弄历史来满足某种残念的手段,给深深打败了。
第91章
交易
  这只名为孔特里诺亚的胖子,虽然是个番人后代,但是说的一口流利的汉话,号称精通天竺话、大食话、波斯话在内的多种语言。
  因此日常交流起来并不困难,甚至亲切的让我直接称呼他的绰号——“肥孔”。
  当然了,作为一个舶来人,他在广府也是在册的商人,名下拥有一家专营各色舶来物的藩货店,只是为了掩护真正的生意,专做各种走私货物。
  广府添为岭外七道,东西两大海道的海陆枢要,货殖云集物产极丰,但是大多数厚利的行当,都被官方专营或是豪门权阀垄断或是插手,或是干脆把持在地域性的行会组织手中,因此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之外,也自然而然催生了数目庞大的走私业。
  不过就算是走私这个行当,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起来的,常年的海贸流量那么大,偶尔捞几次漏尚可,但是想稳定下来,或是做长久的生意,就必须有当地的地头蛇或是豪强势力的配合和呼应。
  更何况这只肥孔,并不甘愿去和别人争那些大势力,嘴缝手边漏下的残羹冷蜒,一心想别出蹊径,好好做一番军械的生意,但是这种东西,岂是寻常人可以轻易插手的。
  南朝自有规模庞大的军器监,和分布各地的监造所、武备厂,还有数目众多的承包商家和协作工坊、供货下家,无不是背景深厚的关系户,自然形成相应的利益群体和保护网,对新出现的竞争者有着天然的排斥性。
  而作为当地存在需求的各种客户,也要顾忌长期供货对象的稳定性和社会关系、背景,以及可能招惹到的干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