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湖之热点大侠(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716

  十七年前,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时候,的确北朝当时已经在内部起义下,国都陷落、国君身死……
  南渡重整宋室大旗的,的确“也”是赵构,名义上是神侯的爷爷,不过赵构这孙子大概是逃命时吓破了胆,举不起来、也没有儿子,后来过继了同宗兄弟之子、也就是神侯的爹。
  短短五六年之内,发生了岳元帅北伐先大胜、后受阻、最后遭奸相昏君冤杀一系列事情,比较解气的是,这片大江湖中的秦桧,在岳元帅死后第二年便暴毙,总好过原本历史中,让他又活了十几年那么意难平,又一年,赵构也驾崩……
  也就是十年前,神侯他爹继位,好歹是一位有心北伐的,将秦桧的谥号从“忠献”这个褒美之词,改成了“谬丑”这个羞辱的词,并且为岳飞平反。
  可惜不仅志大才疏,无将可用,而且三年新帝便驾崩,不仅人走茶凉,同时因为蒙古人当时也已经逼近襄阳,宋廷再次回到守势,史弥远为首的朝臣,再次恢复了秦桧的谥号。
  神侯的哥哥,也只当了三四年的皇帝,三年前又驾崩了一代,到了如今的皇帝继位。
  连续两代皇帝短命,为了对抗借机膨胀的官僚集团,也就成了朝堂方面宦官受重用、如今隐隐尾大不掉的主因……
  而清廷入关时,皇帝是顺治,占据京师后,也着手南下灭宋,不过赵构别的不行,逃命还是有一手,搜山检海愣是没被逮出来,最后南渡衣冠、气数未尽,议定划长江而治。
  后岳元帅北伐,收复淮南之地,甚至趁着顺治驾崩,一度接近中原腹地,可惜吴三桂竟是在清廷最虚弱的时候,还甘当走狗……
  清廷顺治帝对外一直是勤于进攻,且手段残忍,不过对内却积极任用汉臣,因此甚至令一些满洲贵族不满。
  在一众汉臣的拥护和“撺弄”下,顺治特地在入关后,又登基了一次——罕见的登基两次的皇帝,而且明明自己的皇权没有旁落过……之前在关外登基过一次,却又在入关后又登基一次。
  目的就在“名分”二字,一众降清、投清的汉臣,一方面还是不希望背骂名,另一方面也是报团在清廷争取权力,所以希望清廷的历史定位是“为前朝皇帝报仇守孝,故享江山”。
  不过一众满洲贵胄显然不会这么想,他们更喜欢的历史定位是“金戈铁马入中原,一统汉家万万年”,作为征服者享受胜利果实。
  顺治帝当时不喜膨胀的贵族们,想要渐渐授权,故而倾向于前者,重用汉臣,甚至去前朝末代皇帝墓前恸哭叫哥——历史与大江湖的进程,在这点上惊人的相似。
  当然,楚鹿人对此是不屑的,无非是在朝汉臣的自我安慰、又赶上顺治又想收满清贵族之权……他顺治不是苻坚,以其所为,立不住这个“亲善汉人”的人设。
  在顺治驾崩之后,一众汉臣在谥号上下了功夫,想要给顺治以“高”为谥——按照中原王朝的规矩,通常是开国君主才谥“高”。
  无非也是为了名分,如果承认顺治是开国皇帝,那大清就和后金只是一脉相承、却又并不能等同而视,彻底将王朝定义为中原王朝的延续。
  不过这事儿在鳌拜的搅合下没成,而且鳌拜为了敲死这事儿,直接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谥号全都订下,一个“高”、一个“文”,只给了顺治一个“章”。
  如此一来,甭管后面康雍乾三代,如何倚重汉臣,也不改大清在本质上,是自认边疆政权入主的。
  历史上满清后世皇帝对鳌拜身后名的定位,又有几次变化,基本每一次,也都代表皇帝是想用朝臣约束贵族、还是用贵族压服朝臣的策略变化……
  鳌拜此时在满清贵胄中,人气极高,加之康熙年幼,这位顾命大臣已成权倾朝野之势。
  在大江湖中,大体也是这套流程,只是同样“快进”了一些。
  黄蓉特地提到谥号之争,显然也是认定,康熙是要旧事重提——与南朝亲善未必是主要原因,要借此明确其统治中原的正统性才是真!
  认了这兄弟之邦,则大家都是前朝的“好儿子”,你治你的南、我统我的北,谁也别扯什么驱除鞑虏、华夏正朔……
  吴三桂并不想看到这一幕——若是“兄弟之邦”定下来,他的定位可就很尴尬,此时对鳌拜的政策,最支持的是满清贵胄,其次就是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另外黄蓉从康熙居然遣“密使”来推测,怕是清廷朝中也要有大变故……
  不过吴三桂未必清楚这些,即使清楚,也未必告诉“吴康”。
  吴三桂用来说服南朝的理由,明面是清廷兵马暗动,有借机偷袭之心,暗地里……却是想用金银铺路,还有他和史弥远一直暗中往来的关系,来干扰宋廷的决策!
第三百二十五章
王语嫣的请求
  “神侯?此事和他有什么关系?”黄蓉皱眉半晌,也没有想出所以然。
  接着黄蓉不由得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是神侯想要吴康入京?”
  楚鹿人想了想,之后说道:“江别鹤……还有我的直觉!”
  虽说楚鹿人只是提到江别鹤的名字,但黄蓉能明白楚鹿人的意思。
  黄蓉闻言又想了想,之后摇头道:“不知道,现在看起来,护龙山庄只是协助宋廷辖制江湖,同时制衡宦官……而且哪怕将他的目的,预想成是篡位,与吴三桂联手,也不是什么好选择吧?”
  最终黄蓉还是想不出,如果江别鹤的背后,真是铁胆神侯,他这么做又有什么目的!
  “不过如果江别鹤正是和朝中某人合谋的话,杨康……不,吴康这次回去,只怕潜伏的难度不小!”黄蓉提醒了楚鹿人一句。
  没错,此时江别鹤哪怕不知其中就里,至少也看出吴康父子之间出现了裂痕。
  黄蓉称呼“吴康”,也是为了提醒楚鹿人——如果还想他去临安做内应的话,那么“杨康”这名字,现在还用不得!
  楚鹿人一阵头大,全然不能理解,赵无视究竟要做什么,甚至心中对他的怀疑,都有所动摇。
  不过马上楚鹿人就将这动摇驱除出脑海——不能被这老东西骗了!
  黄蓉见楚鹿人如此担心,于是眼睛一转道:“你如果这么担心的话,不如让云罗也回京中一趟……我陪她一起!”
  “恩?不行,我知道你聪明机智,不过京中满是神侯的眼线,他想让谁消失,再容易不过,而且有之前赐婚的事情,云罗也不敢回去。”楚鹿人闻言,连连摇头。
  虽说担心神侯的阴谋,但楚鹿人不想将黄蓉和云罗置于险地。
  “京中满是眼线又如何?武功高就可以动手的话,神侯怎么还没登基?为了逃个还没信儿的婚,就从临安逃出来,本来就是你和云罗都有欠考虑。”黄蓉白眼道。
  黄蓉说的很有自信,不过楚鹿人放心不下。
  “就这么说定了,之后你不是要去福州,找华山的人汇合?那边的水土我不舒服,我和云罗先去临安等你……放心,不会让你的朋友被赐婚的。”黄蓉自顾自的决定下来。
  原作中黄蓉虽然比郭靖要聪明得多,但内心却十分依赖郭靖,现在……倒是看不出依赖楚鹿人的样子。
  不过云罗是否回去,楚鹿人准备问过她本人再说——如果云罗不回去,那杨……吴康还是自己的人生、自己面对吧!
  黄蓉再怎么聪颖,也总是要有米为炊才行。
  在临安、在朝廷,东邪名声可未必有用,她自己的功夫就更是排不上号,还是得借一借“郡主”的尊荣才有得施展。
  之后楚鹿人没有再专门见吴康,也没有提前告诉他,黄蓉和云罗可能会去“支援”的事情。
  而是好整以暇的,在归云庄又住了两日,直到江别鹤辞行,楚鹿人才也带着黄蓉离开!
  至于江南七怪和梅超风,都是过夜之后,就已经离去,梅超风更是不告而别,吴康也和郭靖一同离开。
  陆乘风本来想要挽留小师妹多招待些时日,不过楚鹿人也是去意已决,临走前黄蓉将清理桃花岛毒蛇的“重任”,托付了陆乘风……
  之后陆冠英亲自带人驾船,将师姑和楚大侠,送到了曼陀山庄。
  李青萝最近可能是不舒服,对楚鹿人横眉竖眼,不过楚鹿人见到曼陀山庄没有打起来了的迹象,就已经松了口气。
  木婉清和李青萝虽然相互无视,但总算还没有当面锣鼓……
  而且就在李青萝阴阳怪气的时候,楚鹿人突然建议道:“李夫人,我近来学了一门克制那丁春秋的功夫,等来年……我便带语嫣去擂鼓山,找她外公吧!”
  原本李青萝见到楚鹿人来了,而且之前那个秦妹妹的女儿还不够,居然另外又带了一个,一时间心里正不爽。
  结果见楚鹿人提到擂鼓山的事情,顿时顾不上其他——此事李青萝可是知道,自己爹爹还在擂鼓山中不见天日!
  之前楚鹿人没有前去迎回无崖子,一是担心丁春秋知道后,会对无崖子不利,二是担心无崖子想不开,到时急于报仇,直接传功给王语嫣……
  现在楚鹿人已经有了对付丁春秋的法子,自然不担心这些。
  楚鹿人用“混沌功”模仿朱蛤真气时,就很克制丁春秋,只是此前不进入金仙状态,自忖实力不足,而进入了金仙状态,又没了朱蛤真气的毒抗,这才一直犹豫。
  现在楚鹿人已经决定,去过福州之后,便去擂鼓山迎回无崖子,苏星河也不用再装聋作哑!
  一听楚鹿人提起此事,李青萝的第一反应,反而是劝阻一二——毕竟她现在也知道女儿的心思,不想楚鹿人把握不大的情况下去送死。
  不过听说楚鹿人有完全把握之后,李青萝也马上抖擞起来,要楚鹿人早日将丁春秋擒来,她要做成花肥……
  黄蓉到了曼陀山庄之后,也私下里找云罗商量了回临安的事情,楚鹿人也不知道她是给云罗灌了什么迷魂汤,后者不仅答应,而且很积极!
  只是在晚膳之后,王语嫣特地找上楚鹿人,和他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楚大哥,之后我想去一个地方,你能陪我吗?”王语嫣郑重其事的问道。
  “恩?什么地方?如果在南面,咱们就去福州的路上去,在北边就等去接你外公的时候去,在西边……那等咱们去大理的时候顺路去!”楚鹿人安排的妥妥当当。
  王语嫣则是摇了摇头道:“不用那么远,就在这太湖……我想去见一次我表哥。”
  “慕容复?他回姑苏了?”楚鹿人闻言一愣。
  王语嫣闻言,咬了咬嘴唇道:“没错!之前有件事情,我想……和他说清楚!”
  “行!慕容山庄也在太湖,咱们可以的明天就出发。”楚鹿人自然答应下来。
  楚鹿人估计,王语嫣是想去和慕容复理论上次杏子林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之前不去?
  大概是担心慕容复狗急跳墙,对她不利,所以才叫上自己吧?
  对于这种谨慎的行为,楚鹿人要为她点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