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8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1513

  所以销售排行榜前十,基本上都是某鹅和王姨的游戏。
  劣币驱逐良币。
  当一个模式可以用一种更低成本的方案来实现的时候,谁会去选择那种真的要花钱的方法?
  实打实做游戏的公司,被逼的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有实力研发大型单机的公司大多在持币观望,就如同手牌里捏着王炸一样,在把牌出光之前,他们绝不会考虑将王炸丢出来。
  一旦有作品在喵游平台大获成功,到时候就是这个产业改天换地的时候。
  “我们会成为下一个某鹅吗?”徐昌隆突然问了一句。
  “不会,我们和它们不一样,或者说,是林总和它们不一样,林总看不上这点小钱。”李常威笑了。
  能够跟随这样一位老板,是他的幸运。
  “放心吧李总,从我安排的内侧情况来看,咱们的《绝地吃鸡》一定可以大放异彩。”徐昌隆年纪已经挺大的了。
  或许某鹅游戏那边可能都没有他这么大年纪的人。
  但是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年轻的剑客,而某鹅才是那陈暮的老朽。
  乱拳打死老师傅。
  他不是老师傅,某鹅才是。
  既然某鹅阻碍了国产游戏的发展,那就不要怪他不讲武德了。
  “我会和法务部、公关部那边沟通好,如果咱们的游戏火了,不管是某鹅还是王姨,只要他们敢抄,我一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得理不饶人。”李常威野心勃勃。
  前影院经理,现在的游戏事业部掌舵人,彻底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五月份的时候,还有山海系列。”徐昌隆说道。
  “你们的下一部游戏什么时候能够上线?”李常威问。
  “我们这边最近在帮助山海做单机,所以延误了一些时间,等忙完这一阵子,就可以加快进度,不会耽误六月份把《狂战三国》给做出来。”徐昌隆去年被林老板耳提面命了一番,一方面要求他做喵游平台,另一方面要求他做出来国产3A大作。
  经历了重重困难,到了现在终于算是看到了收获。
第832章
加班的日子也很好
  工期很赶,老板又不让加班。
  能这么快的完成真不容易。
  还好最近几个月老板跑去拍戏了,大家可以自由的加班。
  才发现,加班的日子也很好。
  员工不是不想加班,只是不想白白加班,只要不是画饼,随便给点实惠的,大部分人其实都不排斥加班。
  猫厂的加班一律是三倍工资。
  大家都很积极的加班——当然,也不能加班不干活,加班的理由还有工作进度都是要第二天让小组长批的,谁批的谁就要负责。
  “山海那边的游戏,你都跟进了,你觉得质量怎么样?”李常威问道。
  不是他对山海工作室的老大石乐志不放心。
  而是石乐志这个人总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的感觉,说什么山海端游堪比魔兽世界,手游秒杀大话西游,页游改变整个行业,单机是河洛工作室帮忙做的,所以他没吹,留着给河洛这边吹。
  吹得太大,领导就不敢信了。
  “质量非常不错,石总确实有一手。”徐昌隆想了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他其实也不太相信石乐志的话。
  游戏他没玩过,但他和石乐志在单机方面有不少交流,对方究竟是有本事的,还是单纯嘴炮,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再说了,这玩意吹牛一时爽,等游戏上了不就原形毕露吗?
  山海工作室成立的时间最短,吸收了河洛工作室,还有卧龙工作室的少部分精英做班底,其他的全部是外招的。
  他们的项目全都是围绕着《山海》这个IP展开的。
  独立制作了端游、页游,又和卧龙工作室合作了山海手游,又和河洛工作室合作了山海单机版。
  四款游戏全面开花,山海上来就是要放大招的。
  “希望他们不会让老板失望吧,老板对山海这个IP挺期待的,就看五月份了。”李常威说道。
  林冬如果知道他这样说,要么打死他,要么打死自己。
  期待是不可能期待的。
  他白天忙着拍戏,没事的时候就琢磨着找个必赔的项目把手里的一点三亿给花掉。
  只要我跑的足够快,钱就追不上我。
  先是《箭箭扎心》导演王征,自从《妖人》又失败了之后,这位老师沉寂了好长时间。
  拍一部扑一部,他也怀疑人生。
  可是他架不住有个北电学生一天三次打电话啊。
  真的是三次。
  不是开玩笑的那种,每隔两个小时,足足打了三次,前面两次王征老师还接,后面干脆就不敢接了。
  太可怕了。
  林冬为了请这位老将出马,足足纠缠了三天时间。
  王征无可奈何,丢下书本,一路车马劳顿的出现在了林冬的面前。
  “你要是能把这种倔劲放在追女孩子上面,你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是个单身。”
  这位从来都是好脾气的老师,忍不住吐槽了个狠的。
  太扎心了。
  林冬气哼哼的想,我是不想找,我要想找的话,有的是妹子排着队要给我生猴子,三年我就能开个动物园。
  “王老师,你也太难请了,找你来看看蜀地大好河山,陶冶情操,你怎么就疑心我想害你呢。”
  “我说了,我不打算拍电影了,息影。”王征很认真。
  “别,电影圈不能没有你,我这里有个项目,我觉得只有您才能拍的出来。”林冬拿出了一张报纸。
  “挖苦人呢你这是。”王征嘴上说已经息影,手却不由自主的接过了报纸。
  现在是网络时代,报纸已经很少了,但也不是没有。
  报纸用了小半个版面,讲了一位叫崔颂望的记者,他曾连续四天在火车站假扮智障人,拣烟头、抢食地摊上吃剩的凉皮,最终“如愿”以500元的价格被卖进黑瑶厂干活,卧底期间多次被打,趁喝水之机上演逃亡,历经艰险终于逃出。
  后协助警方,控制了8名黑瑶厂老板和招募人,解救智障奴工30名。
  2011年获得华夏魅力50人评选候选人人物。
  真人真事。
  “我希望老师您能够把这部电影改编出来,还原事实真相,给人以警醒,让黑暗无所遁形。”林冬最近研究了不少项目,都没什么把握,干脆自己动手。
  咱真人真事的改编。
  由于里头涉及到不少利益关系,能不能上都很难说。
  而且,主角没什么金手指,甚至不能像他在《暴裂无声》那样用拳脚和人拼斗。
  所以整部电影可能都很压抑。
  就算是能上映,也很难有什么票房成绩。
  “这个事情,拍出来不一定有人看呐。”王征知道这个事情,那时候报道的铺天盖地,但是人和社会都是擅长遗忘的,现在知道这事的人已经很少了。
  影视作品并不一定全都是为了赚钱,为了娱乐大众。
  纪实和宣扬也是一种功能。
  “咱不是冲着赚钱去的,王老师。”林冬给了他一个你懂得的眼神,满满的都是期待。
  王征犹犹豫豫,最后还是咬咬牙点了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