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7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0/1513

  “资金缺口大小,取决于咱们接下来的产业布局,”孙默予问道:“芯片这一块,林总要持续加大投入吗?”
  “当然,国芯如此,时不待我,正是奋起直追的时候啊。”
  林老板恬不知耻的把自己的花钱行为包装成忧国忧民,瞬间就感动了在座的两位。
  “既然如此,那还是得要钱,如果把咱们的芯片基地完全利用起来,最起码还得再弄两个生产线,基建是现成的,后续投入没第一座那么多,但是也要三百亿左右的资金补充。”孙默予就是来要钱的。
  “三百亿啊,裴总,你联系一下银行,咱们先贷款吧。”
  现在没有,但是后头很快就要有了。
  不过,林冬不想等到结算完地产之后,时间就是金钱,而且银行贷款还要算利息不是嘛。
  “没问题。”这事对裴潜龙来说不要太简单。
  别的公司如果想银行贷款,可能还要各种资质审查,甚至还可能需要资产抵押。
  克莱斯特不用。
  相关的部门一直等着这边缺钱呢。
  随时要随时给,可能都不需要隔夜的。
  “此外,还有一件事,”孙默予一脸难色的说道:“我这个轮值总裁当的其实挺吃力的,芯片的还好,关键是技术研究所,我和老梁对互联网科技都是一头雾水。”
  不管是多么不谙世事,他都是企业高管。
  在领导面前坦诚自己不行,这是多大的忌讳他自然知道。
  然而,什么云计算,什么人工智能,什么VRAR,什么无人机,什么BMS系统,还有搞发动机的,搞物联网的、研究应用系统的,研究信息安全的,研究新能源的,研究高分子材料……
  我特么就是一个半导体专家啊。
  我不懂那么多东西。
  我不懂它们的技术,更不懂他们的前景。
  而且这些项目要的预算一个比一个多,有的甚至都写了上百亿的资金需求。
  一个个都激进着想要创造新时代。
  面对这些人,无论是孙默予还是技术研究所首席技术官梁任重,两人都是苦不堪言。
  林冬倒是轻巧,把技术类的研发全都划拉到技术研究所,给了一些研发资金之后就不管了,苦的是他们这些直接的决策者。
  “咳咳,这一点,我也考虑过,但是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我的建议呢,是组建一个技术评估小组,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只要觉得能做,咱就给钱让他们做呗。”林冬对这一块非常的期待。
  其实,技术研究所那边的很多在研究的项目,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因为它们都不是凭空想象的东西,已经有前人在研究了。
  只是都还不算成熟,大部分都属于赔钱摸索的状态。
  所以,没有什么项目是“不能做”的。
  既然如此,那花钱的机会不就一下子多起来了吗?
  比他整天抱着脑袋苦思冥想的要靠谱的多吧。
  至于,这些研究会不会让他一夜暴富,林冬并不如何担心,尖端技术之所以尖端,就是因为它们比较前沿,是未来才会昌盛的东西。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
  只要咱弄出来的项目足够多,早晚都能把克莱斯特这辆马车给拖累死。
  而且,林老板要的就是短时间清空他的资金库。
  等到这些未来尖端科技有足够的能力变现的时候,他早就兑换够金加隆走人了。
  为咱的祖国留下一大笔科技财富之后,飘然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多么的感人至深。
第727章
没见过世面
  “呃,那资金缺口就更大了。”孙默予都有些胆战心惊。
  咱公司又没上市,这么玩老板你确定不会出问题吗?
  “那就多贷一点吧。”林冬看向裴潜龙。
  裴潜龙毫不犹豫的点头。
  孙默予张大了嘴:“还贷?”
  他算是搞事业的,不是搞亿达的,也不是搞乐视的,对于银行贷款总保持一种戒慎的态度。
  “先贷……一百忆花着吧。”林冬开口就加了一百亿。
  如果不是系统不允许,他都想贷两万亿放在公司账户里,每个月光是利息就能亏的他直接回家。
  “一百亿够不够啊?”裴潜龙却一点都没有孙默予的担忧。
  真是杞人忧天,没见过世面。
  有芯片技术在手,别说贷几百亿,就算是贷几百亿不还了,咱们都不用跑路。
  之前的德科马半导体项目,号称千亿规模,现在也凉的差不多了。
  此类的项目比比皆是。
  这些黑心商人,或者说是聪明人,瞅准了郭嘉发展的薄弱环节,薅郭嘉的羊毛,一个比一个玩的大。
  克莱斯特28nm光刻机已经造出来了。
  14nm的正在研发,研发力量里头有不少都是郭嘉支援过来的专家,这边什么情况上头一清二楚。
  “先用着,不够后头再说。”林冬说道。
  没办法,系统不让借了。
  至少在借来的钱没有消化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继续扩大借贷规模了。
  当然,系统并不反对林冬融资和上市。
  只要林老板有这个胆。
  林冬很明显是没有这个魄力的,他看过不少网上对猫厂的分析,有不少人认为猫厂上市后的市值千亿起步。
  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吗?
  “孙总,你觉得先上什么项目比较好?”林冬转头问孙默予。
  “我……”我不懂啊。
  “我觉得可以先上无人机,这个市场虽然有限,但是却能照顾到技术研究所的多个项目组,芯片、材料、电池模组、还有智能系统,都能应有到这项产品上头。”裴潜龙无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孙默予真的不适合当这个轮值总裁。
  看来必须要请一位比较关注这些前沿技术的技术评估小组组长。
  “为什么市场有限啊?”林冬比较关注的是项目前景,最好没什么前景他才比较放心。
  “一来是用户需求不大,二来是国内已经有一家比较强的公司大江了。”裴潜龙说道。
  “这个需要多少初期投资呢?”林冬问。
  “五十亿足够了,从研发到投产,再到推向市场,销售渠道什么的咱们自己就有。”裴潜龙显然是做了功课的。
  这大概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林总的左膀右臂。
  而孙默予,只能是一个技术大牛。
  “剩下的五十亿,用来投入到技术研究所,全部用来孵化新项目,只要能够看得到成绩,就一定会给他们的项目加码,想要做大做强,又做不出来东西的……咳咳,咱们也要给他们机会,不能因为一时半会没起色,就直接放弃,要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也要给他们成长的时间。”
  说的太顺嘴,差点忘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是亏钱了。
  不能做出来东西的才好啊。
  今天这两步,前面这一步的三百亿追投进去,是早就已经规划好的事情。
  而后面的这一百亿,则属于又一笔巨额投资。
  一般人看了猫厂的这操作,估计一定会吐槽林冬不专业,也不怕步子太大扯到蛋。
  几家互联网巨头都极少会采取这样的投资策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0/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