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6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1513

  昨天才说出来14nm的事情,上头今天就给出了反应,这其中明显也是经历了一番讨论才做出的决定。
  裴潜龙估计,至少芯片研究所,还有晶圆厂那边也会有反应。
  芯片联盟的研究所也在晶圆厂那边,盖好了就会搬过去,还有一些厂房什么的。
  上头的老前辈发表完简短的讲话,大会就继续下去了。
  接下来是第一台28nm光刻机的交接仪式。
  夏润集团的集团副总裁肖总从孙默予手中接过了证书,附带的还有检验报告什么的,证明这是一台完全合格的机器。
  他们走了狗屎运,拿到了第一台光刻机。
  到时候生产效率提高,良品率增加,还可以涉及到以往无力承接的一些中端订单,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利益。
  凭什么呢?
  就凭他们家有个采购主管有门路,和克莱斯特的人有私交。
  所以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归根究底就是人情和利益的往来。
  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
  这一台光刻机,研发成本不算,设备和人力是芯片联盟的几家元老凑得,原材料、专利、成本大概在三千万左右,而售价在三千万美金,差不多就是1.8亿的样子。
  去掉成本的话,一台就有1.5亿的利润。
  非常的牛皮了。
  这其实都不算什么,华芯国际之前从ASML订购的一台14nm制程光刻机,花了1.2亿美金,折算下来大概是7.5亿华夏币。
  虽然二者相差了一代,但是四倍的差距啊,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28nm的光刻机,经过两次曝光就可以加工14nm和12nm甚至10nm的芯片,只是良品率会下降很多,也就是会增加生产成本。
  问题是人家不发货啊,再好有个屁用。
  华芯国际订购的那一台,现在已经取消订单了。
  改从芯片联盟这边进行订货。
  芯片联盟目前产能不足,差不多半个月才能生产出来一台28nm光刻机,华芯国际也需要排队。
  不过,他们是芯片联盟元老,而且实力强劲,后续不会等待太久。
  林冬知道芯片大会的事情。
  他隐隐有一种不妙的感觉,自己拿出去的技术是不是太牛批了一点。
  他还顺手刷了一下微博,看看媒体对芯片这边到底是怎么报道的,意外的发现没有任何来自现场的报道,甚至连讨论这一次芯片大会的都没有。
  这下子总算是放下心来了。
  然后他打开了某乎,看看自己昨天问的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回答。
  他的问题是,“如果国内有公司研发制造出28nm光刻机,卖三千万一台,利润大概有多少?”
  这种问题其实更应该咨询喵芯那边的人,一句话的事情,但是林老板并没有问——整天被背刺,他现在已经疑神疑鬼了。
  所以,他选择听听一般人的想法。
  昨天发的,今天居然就有七百多条回答了,而且还被某乎给顶上了热榜。
  很多回答都没什么营养,比如这一条说:“通俗的来说,题主就是一个妄想症患者,这种钓鱼贴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顶。”
  “国人就是一贯的喜欢做梦,主题醒醒,别做梦了。”
  “如果咱们三年内能够造出28nm的光刻机,我就直播吃翔。”
  大部分都是不相信,觉得这个话题讨论起来没有意义的,不过很快也出现了一些稍微有点营养的回答。
  “作为一个芯片行业的从业者,我可以清楚的告诉题主,28nm光刻机真心不是咱们能造出来的,假如,我是说假如造出来,光是材料成本很可能就要三五千万,更别提设备、人力、技术各个环节的投入,卖三亿一台都没什么利润可言,真想不明白题主的这个三千万定价是怎么来的。”
  “三千万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咱们郭嘉一台给补贴五个亿。”
  “这是一个投资动辄就要几百亿的行业,前几年我们银行最大的一笔烂账,就是一家芯片企业,折腾了一段时间,丢了一地鸡毛退场;题主你不能把光刻机的成本单独拿出来说,你要考虑这个前期投入的问题,你还不如问需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制造出28nm光刻机呢,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最起码两千亿。”
  “某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在读,我其实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是既然我一条条的看到了现在,那就简单的说一下,如果国外技术授权,咱们并不是没有能力造出28nm的光刻机,毕竟咱们现在能量产90nm的,但是技术授权究竟要花多少钱,这是一个无从比较的东西,因为它牵扯到了太多的郑智因素;回到正题,如果给国产28nm光刻机一个定价的话,我觉得应该在1.5亿到3亿之间,比这个低只会把企业做死,比这个高的话,咱们又要陷入造不如买的怪圈……”
  “给钱也不要,你们知道围绕着一台光刻机,需要多少额外的投入吗?”
  “四年前有幸跟随公司代表团去参观过湾积电,了解到他们一些光刻机的价格,当时他们一台28nm光刻机的采购价是43亿新台币,虽然现在随着14nm的量产,7nm的研发,28nm的价格应该降下来了,我觉得卖三五亿华夏币都不算贵。”
  哈哈,这些回答问题的都是小阔爱。
  林老板津津有味的翻看着一条条的回答,这一刻,他觉得全世界都是站在他这边的。
第637章
你又不是闰土
  这几天,林冬刷微博,刷到最多的是猫厂法务部的在线文学打盗板战争。
  大家一开始都是很懵的,因为猫厂和在线文学并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业务。
  这就好像你们家都没种西瓜,你打偷瓜的獾做什么?
  你又不是闰土。
  不仅是打,而且打得特别凶,短短一周的时间,有一百多家企业和个人接到了律师函,其中最显眼的就是BAT三家。
  没错,一直到2016年的现在,这三家都还在做盗板。
  律师函不是吓唬人的,紧接着法院就受理了这些诉讼,而且还收到了克莱斯特提供的各种证据。
  为此,克莱斯特雇了几个全国最厉害的律师事务所帮忙打这个官司。
  真尼玛疯了一样。
  除了聘请大律师,猫厂还发动了媒体。
  这一点是最艰难的,因为不管是阿狸的CU浏览器,企鹅的圈圈浏览器,还是千度的搜素引擎,这三家都是盗板的主体,它们是被告,不可能给你这方面的热度。
  和BAT对着干,真的给人一种螳臂当车的感觉。
  然而正是这种螳臂当车,才给人一种悲壮和决然的感觉。
  BAT虽然谈不上一手遮天,但敢报道的媒体真心不多,所以猫厂为了媒体造势,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有专业人士估计,以猫厂这样的搞法,又是打官司又是造势,一周可能就要烧掉好几千万,前前后后花费上亿都不是没可能。
  图啥呢?
  关键是人家也没侵犯你的利益,人家自己坑自己家的作家,关你屁事。
  BAT派出了公关团队,希望能够通过利益交换的方式平息这场公关危机。
  你想要多少钱,我们都给。
  你想要我们家的什么产业,我们分给你一点,让你们入股。
  当然,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们投资的,我们也绝无二话。
  他们也很无奈,不是因为他们屁股不干净——他们的屁股从来没干净过,他们无奈的地方在于现在的猫厂实在不好惹。
  从诉讼到开庭的时间就能看出来。
  起诉书上交到法院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实际上呢,猫厂这边起诉,那边立刻立案。
  才一周不到的时间就已经陆续开庭多次,每天都有好几家盗板公司和个人被审判,有的关停,有的没收财产,有的判刑,这效率简直堪称奇迹。
  证据不足的,也是择日再审,几乎没有任何一起是不予受理。
  这其中起到作用的,有些是体系里的关系,而有些却是第一台光刻机出厂产生的效应。
  这个时间点掐的太过精准。
  当然,这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他们只觉得恶龙遭到了屠戮,坏人得到了惩罚,而发起这场战争的猫厂是拿着小宝剑和小盾牌的英雄。
  这个节骨眼上,没有人愿意和猫厂对着干。
  即便是BAT也不得不暂避锋芒,他们暂时的关闭了盗板接口,封闭了相关的功能,甚至连搜索也做了限制。
  那些服务器在海外的盗板网站没有栖息的土壤,干涸而死是早晚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