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1513

  不存在你的蛋糕你可以不分给别人的情况。
  尤其是买蛋糕的钱,还有别人的份。
  当然,站在戴维德的立场上,他和资本的博弈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引颈就戮,他的FOR早晚变成别人的FOR。
  但你才刚刚开始,你还没有把一切竞争对手都碾在脚底下呢。
  更何况,这个行业危机重重,暂时还看不到具体的赢利点。
  戴维德刚才这话还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他把融资太当回事了。
  明明是一个不喜欢被人压住的主,却偏偏沉迷于通过融资的形式来发展。
  现在是七月份,距离明年三月也就半年的时间,十个亿都不够你烧,你是把烧钱当成发展了吗?
  你就没想到停下脚步沉腚一下?
  把发展过程中用户反馈过来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一下?
  自身功力不提升,光靠资本市场传功。
  这个FOR,真的早晚完蛋。
  别看共享单车现在发展的挺快,其实问题非常的多。
  比如,你晚上下班的时候,可能发现公司门口没车子,而小区门口停了一大堆,等你早上上班的时候,小区门口又没车子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运营的费用是个天文数字。
  还有你们管理团队内部,贪俯盛行,就连外头的人都听说了,基层的人一个月能搞好几万,稍微高一点几十万很正常,简直就是一场薅资本羊毛的盛宴。
  资金的羊毛可以薅,资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不是你们这么薅的。
  戴维德根本没有什么管理经验,而他显然也不是一个擅长放权的人。
  此外,虽然共享单车才发展几个月,但是经历着日晒雨淋,还有使用者的暴力对待,已经有非常多的车子成了废铁。
  FOR的单车情况最严重,因为他们质量最差。
  裴潜龙从FOR的身上已经看到了共享单车的未来,他深深赞同林总的观点,这个行业没有办法久持,赚一波就撤是最好的情况。
  他甚至已经开始不自信。
  FOR究竟能不能撑到明年三四月份。
  如果不等明年三四月份的话,克莱斯特可以现在就抽身。
  FOR的项目,克莱斯特用大龙科技的名义,一共投资了两亿六千五百万,按照C轮的估值,现在转手的话,能卖十二亿。
  这个项目现在就撤的话,赚十个亿。
  如果FOR撑不到明年三四月份就倒了,那这两个多亿就打水漂了。
  回头钱?
  不存在的!
  如果FOR破产了,他们那点资产连用户的押金都退不完,供应商的货款也不可能还清,更别提放到最后顺位的投资回款。
  如果说FOR的车子质量太差,那膜拜的车子就是质量太好。
  好的过头了。
  膜拜一台车寿命是按照5年设计的,FOR可能存续只有3个月,所以到目前为止,那些共享单车制造的废铁堆里,还很少能见到膜拜的单车。
  不过,质量好,成本自然也就高。
  别人八百块就能造一辆车子,她要三千块。
  市场没有FOR大,但她烧钱的速度一点也不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次,胡薇要求融资15亿。
  比FOR的胃口还要大。
  主要是她花钱的速度也快。
  此外,市场份额的落后,让胡薇也有点着急了,她一方面需要资金造车子,另一方面也要铺市场。
  膜拜目前市场占有的增长速度全行业第一。
  增速非常的快,增速快了,大家就会看好这个项目的未来。
  不必发愁没人买账。
  膜拜单车由于质量更好,骑行更舒适,它的口碑明显优于FOR,而且大家也觉得胡薇这边做的是长久买卖,在未来绝对有实力超越FOR。
  上一次,是熊猫资本、愉悦资本几家入局。
  这一次除了熊猫资本要继续跟进,还增加了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一大批资本圈的大佬。
  相当于一群狼围着一块肉了。
  裴潜龙这一次代表的是凛冬资本,也是膜拜这个项目第二大股东。
  他的要求很简单,凛冬资本保持25%的份额,其他的都可以让出去。
  而胡薇这个创始人,比裴潜龙还要慷慨,她原本持有32%的份额,现在直接愿意释出12%,也就意味着她已经从第一大股东变成了第二大股东,比凛冬资本还要低。
  而她做出的这些牺牲,换来了膜拜的高估值。
  融资前估值被推到了35亿——比FOR还要高,一旦完成融资15亿的目标,膜拜单车就要变成50亿了。
  那么,完成这个估值很难吗?
  前前后后都没用两天,负责发起这一次融资的熊猫资本负责人,手机都快被打爆了。
  红杉、华平、高瓴、愉悦资本、创新工场、贝塔斯曼、甚至包括了团美和企鹅,这些是被允许进场的资本,被挡在外头的还有很多很多。
  反观FOR的戴维德,他在C轮只引入了一个弟弟出行。
  因为怕,因为不想被资本吞噬,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能够对他的FOR有帮助的弟弟出行。
  估值也畏手畏脚,弄到最后,FOR的估值足足比膜拜低了十个亿。
  前前后后,不过差距一周半的时间。
  融资前估值35亿,凛冬资本原来的30%就价值10.85亿,要保证50亿估值前提下的25%,就必须补足两亿的差价。
  而胡薇,由于稀释出来的份额很多。
  她直接就提现了八千五百万。
  一个一年还没到的项目,就已经为她带来了八千五百万实打实的财富,这还不算50亿估值下的20%份额,那可是十个亿的价值。
第627章
先来后到的规矩懂不懂
  从工作十年月薪破不了万,到现在八千万身家。
  这位女士真的非常的厉害了。
  她比戴维德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后你都得还回去。
  相比较FOR和膜拜,嗨喽就比较中规中矩了。
  它的创始人王羸很清醒,对这个行业和资本都有比较理智的认识,裴潜龙和他聊过几次,觉得这大概是唯一一个能够成事的人了。
  戴维德很难成事,胡薇就算成事,到最后也未必是她的事,她野心太小。
  而这位王羸,他起步较晚,在共享单车于一线城市打的不可开交之时,他选择绕道而行,选择了一片空白的二三线城市,避开与FOR、膜拜等各路巨头的烧钱大战。
  就是说,烧钱必须得烧,但是你不能光想着烧钱。
  烧到最后,你连个灰可能都剩不下来。
  不烧钱还想发展,那怎么办?
  去二三线城市,那里即便有对手,却也不是共享单车品牌的主战场。
  他的车子质量比不上膜拜,成本的钱他也不烧,但质量却比FOR要好的多,三个月寿命的车子,那么多废铁要怎么处理。
  这一次,嗨喽单车融资前估值做到了22亿,一共融资8亿,是三家资金需求最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