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6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1513

  林冬是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也看过一些相关的分析报道,毕竟旗下公司投资了三家共享单车企业。
  “听起来也不是什么好结果。”裴潜龙说。
  “但却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到时候资源得到统一调配,就不用像现在这样乱七八糟的浪费了。”
  现在各家都在推出单车产品,各种手段不良竞争。
  虽然用户在一定程度占了便宜,可市场混乱到一定程度之后的恶果,最后还是会嫁接到用户的头上。
  “我似乎有点明白林总您的意思了。”裴潜龙不得不承认,林总说的这个办法虽然笨,他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林总看的果然够长远啊。
  “咱们助推一把,让那些飞蛾扑火的小资本少浪费点资源,然后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抽身而退,你觉得怎么样?”林冬问。
  “高啊!”裴潜龙还能说啥呢。
  最高的是,林总能把蛮横竞争说的这么清新脱俗,都是为了那些被击退的资本好。
  至于差不多的时候抽身而退,这个倒没太大问题,之前就是这么商量好的,裴潜龙也不太看好共享单车的短期未来,捞一笔就走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他们俩的分歧在于,林冬想的是找个行业低潮期丢钱走人。
  两天后,裴潜龙分别约见了三家共享单车的老总。
  新一轮就不是A+轮了。
  一般来说,A轮的时候,企业就开始逐步走上轨道,战略开始越来越清晰,商业模式也开始有一些模样,产品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认可,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研发,把产品推向更大的消费群体,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融资。
  A+的前提是估值不变,有新的资本进来。
  现在共享单车的发展一日千里,产品都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估值不可能不变。
  于是,新一轮的融资就成了B轮。
  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发展的都比较靠前,这边一公布说要融资,立刻就引起了业内很多资本的疯抢。
  即便是克莱斯特在三家公司占得份额都比较大,也挡不住他们。
  好在,想进来的人多,门槛就无形中拔高,而正因为门槛的拔高,想进来的人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直接的结果就是估值进一步暴涨。
  小黄车上一轮估值3.5亿。
  这一次,估值9亿!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从3.5亿到9亿,增长了两倍多。
  克莱斯特原本占据45%的份额,这一次就很难在保持这么高的份额了,不然戴维德真的会发疯。
  克莱斯特的大龙科技,追投6750万,保持了25%的份额,剩下的由戴维德、真格基金、唯猎资本、弘合基金等多家跟投。
  戴维德维持了30%的份额,需要补足的金额部分,由新参投的几家联合补足。
  获得了如此巨大的资金支持,戴维德信心十足,唯一令他不开心的就是大龙科技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对他的威胁非常的大。
  但是他短时间也没有办法。
  不过,他从裴潜龙那里拿到了大龙科技会逐步退出的承诺。
  一开始的时候,大龙科技是承诺以三年为周期逐步退出,戴维德没有同意,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谈判,在几家后来参投资本的支持下,裴潜龙承诺会在明年上半年退出FOR,也就是小黄车。
  其实,裴潜龙如果强硬的拒绝退出,戴维德和他的拥趸们也没招。
  只不过,在林冬和裴潜龙都没有长久持有打算的情况下,与其针锋相对,不如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比如大龙科技在退出之前,手上可以维持不低于20%的份额。
  退出的时候,这些份额,将会按照估值价的120%被回收。
第573章
有你就得到了全世界
  这些条件对双方来说都很苛刻。
  不管几轮融资,克莱斯特都将持有不低于20%的份额,这也就意味着,戴维德也必须让自己持有20%以上,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戴维德必然要和参投资本做新的妥协。
  而120%的回购价格,那损失的就是实打实的资金了。
  参照现在的估值,十二亿的百分之二十,价值2.4亿,如果按照120%回购,戴维德就要额外付给4800万。
  这仅仅只是估值十二亿的价格,万一是一百二十亿呢?
  那就是额外付出4.8亿。
  这绝对不是什么小钱。
  而对于克莱斯特来说,他们原计划三年之后才退出的,现在按照协议必须在一年半就撤退终结这个项目的投资。
  一年半的时间,可能要经历好几次融资。
  严重的说甚至有可能错过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这里面潜在的损失,甚至远远不止4.8亿。
  裴潜龙有时候也没办法理解戴维德这样的人,克莱斯特第一个投资他,除了欺负他欺负的狠了一点,并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
  别的创业者,为了拉个投资求爷爷告奶奶,甚至有时候都要做出额外的牺牲。
  到咱这里怎么就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只能说这种二代的脑子真的很有问题,太过于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占他的便宜。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创业者努力的想要把自己的事业往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不甘心被资本操控,也是没有毛病的。
  然后就轮到了膜拜。
  由于膜拜的单车制作成本太高,大约是FOR的2.5倍,所以市场占有率要稍微低一些,融资前估值仅只七个亿。
  克莱斯特以凛冬资本的名义,在膜拜占有35%的份额,估值后原本累积投资的6650万就增值到了七亿的35%,也就是2.45亿。
  膜拜这一次募集3亿资金用于公司的快速扩张。
  那么融资后的估值就到了10亿。
  克莱斯特的2.45亿,在10亿估值的前提下,份额就被稀释到了24.5%。
  裴潜龙要求保持30%的份额,就要补足5.5%的追投资金。
  10亿的5.5%,就是5500万。
  这样克莱斯特通过凛冬资本,追投5500万,继续保持对膜拜单车30%的控股。
  裴潜龙对膜拜同样做出了一年半就撤出的承诺。
  当然,对应的,他也拿到了120%的回购价格——这个并不难拿,如果他现在全部撤资,大把的资本愿意以120%的价格当接盘侠。
  嗨喽单车在融资之前估值到了六个亿,计划融资两亿。
  克莱斯特通过幸福基金,追投五千万,继续保持了30%的份额,其他的由九洲创投等资本完成认购。
  一年半的退出期限换取120%的回购,没有任何一家上升期的公司会拒绝。
  嗨喽也不例外,因为120%回购过来的份额,转手就可能200%的增值卖给其他的资本,这其中所产生的利润,都可以由创始人支配。
  创业这种事,为的不就是钱嘛。
  资本市场对于这三家企业的估值认可,进一步刺激了共享单车融资活动的火热,随后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很多的共享单车品牌出现,也不断地有共享单车品牌得到了资本的垂青。
  然而,由于市场覆盖和商业模式等种种缘故,它们已经被FOR、膜拜,还有嗨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年中极有可能还要进行一轮融资,最初也不会超过七月八月,因为几个人真的支撑不了他们烧太久。
  然而,裴潜龙还是没能把六亿花掉。
  三家一共才吃掉一点二亿的资金,不是裴潜龙不想多给,是创始人吃不下去。
  就目前的估值,裴潜龙如果继续再多投,那公司是谁的就真说不清楚了。
  不过,剩下的4.6亿也难不倒裴潜龙。
  丢给张锦程八千万,让他去折腾新综艺,再给五个亿,当做《我要出唱片》和《终极挑战》的制作成本,这样算下来都不够了呢。
  不够也无所谓,公司账户上还有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