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1513

  他现在和林冬的关系并不好。
  心里想着,我拍电影帮你赚钱了,可你却一点旧情都不讲,打死也不愿意投资我的新电影,你到底是为什么。
  没理由啊。
  所以,有一次出席电影节活动,林冬打算和他打招呼的,可是他装作没看见林冬,气鼓鼓的就走开了。
  这一次找林冬的是《失恋很多天》的编剧包静。
  她带来了自己的老公,还有她老公的电影项目《闪亮少女》。
  “项目看起来挺有意思的,需要多少钱啊?”杜启喜了解了一下电影的大概想法之后,觉得可以投一下。
  毕竟他还没遇到过“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相关的电影呢。
  “这是我们的预算清单,最近两年电影制作成本增加的太快了,当初和林总合作《失恋很多天》才花了九百万。”包静递过来一份资料。
  杜启喜打开看了一下,一边看一边说道:“演员片酬有点虚高,可以压一压,我最近也拍了一部学生题材的电影,你知道才花了多少钱吗?”
  今天只有杜启喜出来接待,如果是林冬在这里的话,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讨价还价。
  如果非要讨价还价的话。
  他估计会倾向于逆向谈价格,要给演员涨片酬才对。
  就算他不打算助长明星天价片酬,也完全可以给群演、小配角,或者工作人员涨工资。
  “这个还真没了解过。”包静的老公王再有些窘迫的开口。
  不能啥事都让女人出头啊,他才是要拍电影的那个人,他老婆包静只是编剧。
  “我的主演是周冬瑶,电影一共制作一共花了两千万,宣发一千万,一共才用了三千万,而你们的这个,加加减减,差不多要一个亿了吧?”杜启喜入行也好几年了,亲自操刀拍了好几部电影,是真正的懂行。
  “要不,我们重新做一下预算。”王再只能认,除非他放弃继续拉克莱斯特的投资。
  克莱斯特的投资非常有价值,不仅体验在他们很少会指手画脚或者塞演员什么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只要国内票房还有网络播放权,其他的诸如海外版权、电影节奖金什么的,全都一分不取。
  这些多出来的钱,最后都是落进主创的口袋。
  不管电影赚不赚钱,他们这些导演编剧什么的,碰到克莱斯特投资的电影,总有不小的赚头。
  “演员片酬可以砍一半,他们如果拒演,我可以帮你们介绍其他的演员,这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制作电影,增加宣发力量,对了,发行的话,我们克莱斯特也要接手,然后就是我们公司会派遣财务进驻,一切的开销和支出必须我们这边签字,没问题吧?”
  杜启喜在林冬面前是七喜哥。
  但是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外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威严和权威。
  王再和包静连连点头,对于杜启喜的安排完全没有异议。
  尤其是在杜启喜其实并没有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他们要了一个亿,人家就批了一个亿,只是觉得他们在预算的圈定方面不够精细。
  一部没有什么大场面的青春片,花费一个亿,确实过分了一些。
  其中演员的片酬占了相当的部分,他们请的都是有一定流量的青春艺人,价格只是初步接触后的意向价格,并没有最终确定。
  为了多要点投资,所以就直接填上去了。
  对半砍的话,演员不知道能不能接受,但这并不重要。
  现在有项目有投资,最不缺的就是演员,就算举行海选都没问题。
  青春艺人最好找不过,三大表演系,随随便便一抓一大把,片酬廉价到让你怀疑自己进了菜市场。
  “此外,我总觉得这个片名挺不好的,容易误导观众,不如就叫……”杜启喜沉吟了一会,灵机一动:“叫《听见青春》吧,青春电影,和你们的英文名《OurShiningDays》挺配的,我挺喜欢一部叫做《听见天堂》的意大利电影。”
  包静和王再面面相觑,只能点头同意,不然他们能怎么办。
  这年头有钱的就是大爷啊。
  杜启喜人家不仅是拿过大奖,而且还是十亿票房的大导,王再除了年纪,再没有什么能比人家强的了。
  “其他的我没有什么想说的了,你们好好制作就行,至于票房什么的不是你们该担心的事情,如果电影质量好的话,下一部咱们继续合作,顺便说一句,我们老板认为的质量好,和票房没啥关系,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杜启喜伸出手,和这两个人握手。
  算是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剩下来的就是谈谈细节然后签字就行了。
  他作为林冬制定的影视制作事业部负责人,完全可以不请示林冬就能决定这笔买卖。
第484章
求求你当个人吧
  然后就是共享单车项目,还没等裴潜龙主动找上门,三家共享单车的其中一家膜拜就找上了门。
  没钱了。
  共享单车看起来不怎么花钱。
  其实花钱的地方多了去。
  智能锁得研发,而且不是单纯的可以开关就完事,你必须集成芯片、GPS模块和通讯模块,还要实现电子计费和支付。
  膜拜请了几位机器人专业的博士生,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前前后后研发了好几代,最终才确定推出。
  自行车本身也必须质量过硬,不然没办法满足多频次、高强度的使用。
  共享单车在硬件配置技术上必须比一般的自行车过硬。
  一般自行车特别容易坏的几个点是轮胎需要充气、掉链子、容易生锈、需要很多精力去维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胡薇自己投资造自行车。
  这钱花的跟流水一般,她成了三家里面最先没钱的,所以时隔九个月之后,她再一次联系上了裴潜龙。
  和胡薇一起赴约的还有李玢。
  也就是种子轮投了145万,天使轮又追加了1000万,目前占据15.2%的那位。
  现在要进行A轮融资,他自然也要到场。
  “这是共享单车的相关参数……”胡薇把东西一一摆出来。
  “我骑过。”裴潜龙没看参数。
  膜拜单车开始在首都推行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去试骑了一下。
  实际上,他投资的三家共享单车,他都去考察过,总体来说,FOR也就是小黄车市场做的最好,膜拜,也就是小红车自行车本身的质量最好,至于另外一个嗨喽单车,介于二者之间吧,中规中矩。
  目前,市场上大概有十二三家共享单车品牌,做的最好的就是这三家。
  不是裴潜龙眼光多么好,一下子就选中了三家潜力最大的。
  而是因为他选择了这三家,几千万砸下去,这三家才能发展的最好。
  如果他选择的是其他三家,那么排名前三的很可能就要全部换人,这年头有钱才能做事,没钱你做不起来。
  “这是我们的市场开拓规划书,这是……”林林总总的拿出了一堆材料,融资就是这么一件严肃的事情,尤其是胡薇想把估值继续提升的情况下。
  裴潜龙很仔细的检查了一番。
  问道:“这一次打算融资多少,释出多少股份?”
  这里的释出,就是同比例释出了,大家按照比例拿出自己手里的股权。
  如果不想被释出的话,那也简单。
  只要按照融资的规矩继续拿钱就行了。
  估值是一件很难计算的东西。
  如果简单的来描述一下呢,可以拿一家麻辣烫店铺来举例。
  麻辣烫店的估值就取决于:1、每天经过我店门的人流;2、我家麻辣烫比别人家好吃的程度;3、路人甲乙丙需要多少时间知道我的麻辣烫好吃;4、能接受吃麻辣烫的人的百分比(有些人天生不喜欢吃辣);5、上述知道我麻辣烫好吃并且刚好路过还要能吃麻辣烫的潜在消费者中,实际会购买我家麻辣烫的人数比例。
  好吧,这些都是用数据来说明的方法。
  而简单的来说呢,就是项目的所有者想要多少钱,愿意拿出多少份额。
  有兴趣的来,没兴趣的走。
  “这次计划融资一个亿,释出30%的份额,您看怎么样?”估值这事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估值越高,在座的三家赚的才最多。
  “差不多三个亿的估值啊,我觉得行。”裴潜龙点点头。
  扣掉30%,那么大家手里的加一起就只剩下70%。
  裴潜龙这边原本拥有35%,乘以70%,也就是被稀释到了24.5%。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