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1513

  “形神都很重要,都很重要,”林冬在中间打圆场:“特效也不能全都是特效,剧情也不能太复杂,平衡最重要。”
  徐怪和姜小军听了,并没有反驳,反倒若有所思。
  徐怪想的是,自己确实把特效看的太重,他一直都知道蜀山传失败的原因所在。
  林冬用了一个词,叫“形神”。
  他指的应该是特效为形,故事为神。
  这两个确实都非常的重要。
  而姜小军本人其实并不排斥特效,他自己的电影里面也会有一些,只是比重非常的小。
  他现在心里想的是,自己是不是太跟不上时代了。
  而更让他在意的是“太复杂”这个词,很明显是针对自己说的,是不是说自己拍电影,喜欢往电影里塞太多的东西,所以才造成自己《一步距离》的惨败。
  当他们把林冬当菜鸟的时候,而林冬却已经准确的看到了他们各自的缺陷。
  心中当然颇多感慨。
  他们不觉得自己刻意解读,一个拥有这么大一片产业的人,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不会浪费。
  都应该有深意。
  所以,两人虽然嘴上没说,却在短时间内用眼神达成了默契。
  徐怪决定帮姜小军多把握一下剧情上的东西,争取在特效完美的同时,给观众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而姜小军则打算多向徐怪请教一些特效上的问题,然后商量着把剧本做的简单一些。
  这不是自己的电影,没必要搞得太个性。
  人家林冬是克莱斯特的大老板,不是他们能够随意欺负的人。
  这样的人,必须要尊重。
  你让他高兴了,自己的下一部电影就不用发愁了。
  他们其实都不算太缺投资人,可薅羊毛不能可着一只羊薅啊,多一只羊放在那里随时准备薅多好。
  林冬并不知道他信口开河用来拉架的一句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聊了一点剧本和特效的事,林冬就提到了摄影师。
  一部电影需要的摄影师很多,还要一大堆的器材,但总要有个当头头的人存在,这人得懂摄影,也得懂电影,他在剧组被称作摄影指导。
  还是拿姜小军的《一步距离》举例子,他的摄影指导是谢正语。
  这位是什么人呢?
  他被业内人士公认为华夏最好的广告摄影师之一,其拍摄及监制的诸多广告片数次获得国际及国内大奖,其中甚至包括了世界最著名的三大专业广告奖项之一的纽约《ONESHOW》广告奖的金奖——至今整个亚洲还没有别的广告影片染指过这一奖项。
  在影视界他也非常出名,陆传导演的《找枪》即由他掌镜。
  此外,他还做过北电的摄影系的助教。
  不过林冬很明显不会请他的,不仅仅是担心他拍的太好会赚到钱的问题。
  2009年的时候,景方在朝阳群众的帮助下,在家中细度的歌手半步颠抓获。而半步颠透露自己的毒品是从摄影师谢正语处取得,谢正语再次在家中被景方查获。
  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细度了。
  “我可以介绍几个摄影师给你,你放心,绝对都是这一行的老手,有过不少的代表作。”徐怪已经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人脉关系可想而知。
  他其实很想让林冬用他们香江的摄影师。
  “呃……”我最怕厉害的老手,你要是拍的太好看,你让我怎么亏钱。
  “杜柯峰你知道吗,拍《东邪西毒》《无间道》的那个,最近的作品是陈可辛的《华夏合伙人》,你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帮你去请。”
  杜柯峰本人虽然是澳大利亚人,但他一直混港圈,他的团队基本上都是香江人。
  林冬连连点头,东邪西毒他当然知道。
  实际上,那是他最喜欢的电影,对于这部电影的美术和摄影,他是爱不释手。
  觉得影视上再也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的电影了。
第413章
找个不靠谱的摄影师
  姜小军也有可以推荐的摄影师。
  但是比起杜柯峰要明显差一个档次,所以就没办法开口了。
  而且他也能理解徐怪。
  徐怪、周龙星、刘福荣、古少龙……甚至包括王晶,他们都是港圈的代表人物,他们非常忧心香江娱乐圈的发展,用自己的方式来延续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方好莱坞。
  他们尽可能的让港圈那批人能有口饭吃,不至于穷死街头。
  人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曾经红极一时的某某某,只能住多少平的小房子,只能靠领社会救济金过活,却忽略了大批的娱乐产业链上幕后人员。
  红过的人最起码红过,一般都有积蓄,而幕后人员从来都没阔绰过,还要养家糊口。
  如果一年不开工,两年不开工,真的就揭不开锅了。
  “咳咳,摄影我打算找年轻一辈来做,美术也是,希望能够给电影增加一些年轻人的流行文化。”林冬最终还是忍痛拒绝了徐怪。
  对不起,我的目的是为了亏钱。
  你如果非要我帮忙扶持一下港片,我大不了回头投资几部就是了,反正现在港片式微,说不定还真的可以赔到钱。
但是《新蜀山》是林冬自己执导的第一部影片。
  被他寄托了“厚望”。
  也可以称作是一种尝试,是为了将来自产自销自赔的一种开拓实验。
  他要尽可能的赔钱成功。
  徐怪皱着眉头想了想,最后还是同意了林冬的说法。
  没办法,林冬是导演,是制片人,是老板,他们一个监制一个编剧,真的没办法和林冬抗衡。
  再说林冬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他俩都老头子,主创团队里多一些年轻人也是好事。
  电影的未来还是要落到年轻人的身上。
  港片良莠不齐,青黄不接,一方面是因为时势的问题,大环境造就了港片没落,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对下一代电影人的扶持不够。
  老一辈的电影严重同质化,而年轻人没有成长起来。
  吃完饭,姜小军拿出了自己改了好几版的剧本,在林冬和徐怪的帮忙下,进行第一次的修改。
  这类修改以后还会有多次。
  甚至还要拉上摄影、美术、特效,等各方面的人来进行讨论。
  林冬在里面偶尔会使一下坏。
  但也没办法太明目张胆,毕竟徐怪和姜小军都是电影方面的行家。
  如果你没办法拿出正当的理由,可以说服徐怪和姜小军,系统也不会放任林冬胡搞,毕竟它也有一套审核机制,太烂的片子根本不符合投资标准。
  万一搞的太烂,到最后人家系统不投了,难不成林冬拿自己的钱硬着头皮上。
  关于新锐的摄影师,林冬也只是说说而已。
  摄影师行业对经验要求比较高。
  入行多年,三四十岁了也可以说新锐。
  而林冬想要的其实是也不是真正有本事的新锐,他打算找个学生仔充数,只要不是一窍不通的那种,总不至于因为一个摄影师项目就GG了吧。
  而学生哪里去找呢。
  也非常的简单,北电就有。
  摄影系自1950年北电成立之日即已设立,是绝对的王牌,但也是绝对的难考,是北电三个最难考的三个专业之一。
  82年毕业的张略、顾常威、侯庸、穆德源,号称国内的四大摄影大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