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1513

  那还谈个屁啊。
  不过,裴潜龙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这种人你不能一句话不让人家说就让人家咽回去。
  “说来听听。”
  “林总,您知道共享经济吗?”
  “我只听说过共享女朋友。”
  “呃,那是什么鬼?”
  裴潜龙喜欢玩谋略,一言一行都会反复解读和推敲,他假设过林总听到共享经济之后的各种表现,但从来没有想到林总会来了这么一句。
  “我看了一篇公众号,说未来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衡,而且为了在失衡的局面中寻找到自己的配偶,雄性人类会更加的卑微,因此女性会更多的选择当拉拉,雄性人类匹配到另一半的机会就更少了,这就会催生一种产业叫共享女朋友……”
  “林总!”裴潜龙带了一点怒气:“你没事少看一点公众号,都是骗人的!”
  你特么一个老总,身家上百亿,你居然靠看公众号来树立自己的三观。
  你有点出息行不行。
  我的老板不可能这么蠢。
  “哦,好吧。”林冬汗颜。
  开个玩笑嘛。
  被林冬这么一开玩笑,裴潜龙也不拐弯抹角了,开始说正事:“我今天想说的项目是共享单车,情怀方面呢,解决了短途出行痛点,也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等政策导向,属于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一个项目。”
  林冬想了想,确实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自行车最早是法国人发明的,后来欧洲各国的铁匠们对其进行了改造,那个时候的自行车,就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样子了。
  穿越之前,巫师之王也曾经骑过,并对这种笨拙的交通形式嗤之以鼻,感觉没有自己的移形换影和飞天扫帚好用。
  “哦,共享单车啊,我知道,”胡海浪一拍手,附和道:“真的特别好用,我上次去北大,看见有人拿出手机扫了个码,骑上就走,实在是太方便了,我还在想啥时候整个首都都能用上呢。”
  其实,共享单车的出现,远远早于最近流行于北大校园里的那些。
  共享单车市场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征服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
  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
  2014年至今为第新的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
  一群大学生首先在北大开始推行共享单车,旨在解决大学生的出行问题。
  目前已经推行到了首都各大高校。
  资本市场还没反应,但裴潜龙已经敏锐的嗅到了里面的商机。
第378章
量身定做
  “还有商业前景方面,我觉得,十年二十年之后,咱们的城市应该是智能化的城市,共享单车将会成为智能化城市的一个载体,集合广告、娱乐、消费等等于一身……”
  裴潜龙说完了低碳环保的情怀因素,开始说商业。
  资本追逐利益,在他的认知里,哪怕林冬是一个多么有情怀的老板,也只有商业价值才能说服他。
  “十年二十年……”林冬抓住了重点。
  “林总,这注定不会是一场能够快速解决的战争,别看现在资本市场还一片平静,一旦他们发现了商机,铁定一拥而入,到时候绝对是硝烟弥漫。”裴潜龙以为林冬嫌时间太长呢。
  “你的意思是要一直往里面砸钱咯。”林冬心思开始活跃了。
  他现在系统账户有三十个亿——本来只有五点几个亿的,张三胖和施珊珊把《吐槽秀》卖断给了企鹅视频,换回来二十五个亿。
  “这个领域,不可能百花争鸣的,最后能活下来的只有一到两家,而且必须研究出一种变现的方式才能活下去,在真正的变现方式出现之前,一切都只能靠资本的力量硬撑。”裴潜龙神色严肃。
  他思索推算了很久,觉得共享单车有利可图,绝对会是未来几年争夺的焦点。
  但究竟该怎么完成市场的变现,其实他也只能勾勒出模模糊糊的影子。
  在初期阶段,只有押金和一块钱起步的使用费。
  和那些专注中长途出行需求的服务商不同,共享单车企业专注的是短途出行需求,即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实际上,超过一块钱的路程大部分人就不会选择共享单车了。
  商业前景什么的只能看更加遥远的未来。
  当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布满了你的共享单车。
  别人骑上去之后,立刻来了一句:“阿宝烧烤城,晚八点全场六折,小龙虾买十送三。”
  这人立刻就会开始肚子咕咕叫,口水忍不住的泛滥。
  本来想骑自行车回家的,干脆掉头去了附近的阿宝烧烤城。
  或者,单车会告诉你,目前电影院里热播的是什么电影,喵爪网购票享九五折优惠。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林冬放下筷子,也不继续吃了。
  他觉得共享单车这玩意就是给自己量身定做的,烧钱,一个劲的烧钱,烧个十年二十年。
  如果十年二十年还走不掉……
  那还走个屁啊。
  老老实实的生小猴子完事。
  “咱们目前有两种入场方式,一个是卷起袖子自己来,成立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自己做技术做市场后期寻求合作伙伴,把竞争对手一个个击倒。”
  “听起来有点麻烦,另外一种呢?”林冬现在手边上没有合适的人。
  连秦家宝贝儿都是一方大员了。
  而他又不敢从外面随随便便的找人,害怕被坑。
  “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以资本的形式入场,和那些创业者们谈,出钱让他们去做市场,咱们占据一定的比例,等摊子大到一定的程度,有的是办法将他们踢出局。”裴潜龙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人家辛辛苦苦的忙乎,眼看着就要吃到胜利果实了,却要赶人家出局。
  “怎么踢?”林冬这一次就是纯属好奇了。
  “经过几轮融资之后,创始团队和领导层手里不可能还剩太多的股份,咱们完全可以从其他想要变现的投资人那里收购更多的股份,然后推动公司上市,成立董事会,很容易就把创始团队踢走了,当然,这只是下策,很多时候创始团队拿到自己满意的价钱,不用赶自己就知道走了。”
  林冬想了想,觉得裴潜龙还不至于坏的掉渣。
  这些最起码还都可以解读成正常的商业行为。
  “那就选第二种吧,省事,你来负责就行了,第一笔你需要多少钱?”林冬问。
  “一个亿应该就差不多了,养蛊不宜太多,先把市场热度给炒起来,等资本们进来之后再见分晓。”裴潜龙非常的有自信。
  而林老板心里想的却是,钱先烧着,我要是烧着烧着就走了呢,那也就算了。
  如果情况不好,眼看着就要大赚特赚,我就在情况大好的时候抽身而退,也不至于赚太多的钱。
  至于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未来,就交给其他人去操心吧。
  得到了林冬的首肯和资金支持,裴潜龙直接找人帮忙注册了三家投资公司,一家叫大龙科技,一家叫幸福基金,一家叫凛冬资本。
  法人都不一样,这玩意听起来很麻烦,但操作起来却非常的简单,尤其是对有钱人来说。
  当然,虽然法人各有差别,但实际所有人都是林冬。
  法人,并不是所有人。
  裴潜龙打算在这个初生的市场进行狩猎,找三个看起来还算能打的,给他们一把刀,让他们披荆斩棘的去砍出一个世界来。
  第一个是已经干出点名堂的FOR,由于他们的共享单车设计成了黄的,所以又叫小黄车。
  创始人戴维德,北大研究生。
  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FOR共享单车,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开始在北大校园里做试点推行。
  可惜,还没等他们做出点什么名堂,就没钱了。
  一群学生,即便家里条件不错给点支持,又能撑多久啊。
  更何况还有技术开发和运营的钱,几个创业者最近再一次找学校申请创业资金失败,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要么放弃这个项目,要么天上掉馅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