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1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6/1513

  现在要一起做晶圆厂的是华夏电子。
  旗下拥有36家二级企业和15家控股上市公司,员工总数逾11万人。
  这些企业,看似不起眼。
  其实都属于jun工企业。
  大部分都是快递公司,造快递、运快递、送快递……
  “这个应该也没问题,接下来的产量尽可能优先提供给这些晶圆厂。”林冬说的是光刻机。
  但是他并不知道郭嘉采购光刻机的价格。
  应该比市场的要便宜很多吧。
  这是好事啊。
  而且是大规模采购。
  不可能出现凤梨三块钱一个,十块钱三个的事情吧。
  “谢谢林总,那具体的事情,我就找孙总谈了。”华夏电子的代表非常满意。
  他这一次来,肩负的任务很重。
  这甚至可以说是上面交给他们公司的任务——赢得这个任务,也花了不少力气。
  之所以到现在才联合猫厂大规模的打造晶圆厂,其实还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陈近。
  有人说,因为这个人,咱们的芯片技术停滞长达13年之久。
  此人出生于1968年的福建,后来成功考入同济大学,毕业后更是赴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留学,还拿到了博士学位。
  那个年代的博士生含金量都很高,回锅后的陈近自然成了郭嘉重点关照的人才。
  由于早前他曾在摩托罗拉总部担任过芯片设计的工作,于是,回锅后的他收到了申城交大的聘书,邀请其担任“汉芯”研发项目的总工程师。
  这个是郭嘉重点扶持的科研项目,上来就提供了上亿科研经费。
  他早前确实在摩托罗拉工作过不假,但其担任的只是负责芯片测试的高级电子工程师,跟负责芯片设计的工作完全是两码事,后者显然要比前者牛得多。
  然而,陈近并没有向国人坦白这一点,而是霸王硬上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浑水摸鱼。
  后来“汉芯一号”面世,轰动一时。
  可惜,这玩意就是不折不扣的摩托罗拉芯片换皮。
  一场骗局罢了。
  随着二三四号的相继问世,从2001到2014这13年时间里,陈近用这个项目骗取了郭嘉11亿的科研经费。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位其实并没有被追责。
  除了职位被撤除,他没有坐牢,也没有被biubiubiu。
  依旧逍遥在商界,他东山再起,重新投身多媒体处理芯片行业,生活富足而美好。
  其实,十三年,真的不好骗。
  而他能骗十三年,说明什么不言而喻。
  在这个过程中,他只是一个小丑,甚至都算不上最大的推手。
  这十三年,太多的人因为这个上升发财。
  这边陈近刚刚倒台,那边冒出来一个猫厂说能造光刻机,怎么能不让人警惕。
  你们该不会是一伙的吧。
第1153章
助猫厂起飞
  所以,他们对喵芯进行了一个漫长的考察过程。
  之前十三年都浪费了。
  浪费一个三年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这三年也不能说是浪费,毕竟该给的郑策,该给的扶持一点也不少。
  如果不是林冬把东方一笑拒之门外,这个扶持力度会更大。
  猫厂真的造出了EUV光刻机。
  这让大家对猫厂信心大增。
  哪怕只是针对28nm制程芯片的一代,也足以让大家确信这不是骗子。
  别看猫厂混的风生水起,其实里头处处都是扶持。
  加码!
  加码!
  再加码!
  最近,猫厂的材料工程实验室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将一种新型材料应用到了芯片领域。
  这玩意几乎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
  虽然没能改变芯片多少性能,却一下子将成本给撸了下来。
  猫厂要起飞了。
  只不过,猫厂毕竟资金有限,又不愿意从银行贷款,所以上面就给了华夏电子这个任务。
  加把劲,助猫厂起飞。
  所谓的合作,并不像林冬理解的那样,就是单纯的想买猫厂的光刻机。
  还三块一个十块钱仨呢。
  巫师的脑回路简直异于常人。
  所谓的合作,是华夏电子出钱——别问他们为什么有一千亿,人家一年的营收都好几千亿,而且还能随时从银行里贷款。
  猫厂出技术。
  联合打造华夏的晶圆厂布局,到时候根本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引进什么弯积电、三星、英特尔,牺牲了各种利益还换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技术。
  单凭这一点,联合晶圆厂的收益全都给猫厂也无所谓。
  实际上,华夏电子得到了KPI,不是从这个合作中赚到多少钱,而是必须保证猫厂每年能得到多少资金补充。
  不补充不行啊。
  猫厂这研发太舍得投入,孩子脸蛋都饿瘦了。
  当然,话不能说的那么清楚。
  华夏流行的是任何话都只说三分,其他的大家都明白就行了。
  这叫默契和含蓄。
  接下来也基本上都是类似的套路。
  大家在来的时候,都被领导叮嘱过,这一次和一般的商谈不一样。
  你们不要去争去抢。
  吃点亏没啥问题,吃亏越多,咱们越好交代。
  “电池这个也没问题,完全可以,为了郭嘉建设,我们猫厂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另辟一条生产线,专门满足两位这方面的需求,哈哈,必须要高标准,放心吧。”林冬乐的找不着北。
  瞧见没,新型电机的销路也要上交郭嘉了。
  AESC收购回来之后,一直在研发新技术——伟大的傲萝殿下被系统忽悠着买了个两万金加隆的技术“小”礼包,奠定了猫厂让其他新能源车企望尘莫及的续航能力。
  此后,AESC在满足国产神喵自己需求的同时,也有额外的产能溢出。
  这部分就只能卖给其他新能源车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6/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