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1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9/1513

  至于从德国博世收购回来的SGHolding,也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
  刘夏的职权,在整个公司都能排的上号。
  很多人羡慕他走了狗屎运,抱上了蛮总裁的车轱辘。
  “你想要新业务?”林冬皱起了眉头。
  他可不好糊弄,不是你三言两语一顿饭就能骗得团团转的人,你说和我一样,你得做出点成绩来给我看看。
  要不然我这边给了你新业务,你那边给我赚了七百亿美元。
  我特么找谁哭去?
  “不不,我的意思不是这个,我是觉得啊,我们AESC可以做的更好,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刘夏赶忙摇头。
  他确实想要更多的权力,以此来实现自己更大的事业野心。
  但是你在职场上,你啥都没做出来,想要靠忽悠获得重用,那真心不是长久之计。
  他打算在自己现有的这块版图中获得更大的扶持力度。
  “说来听听。”林冬还真有点感兴趣了。
  “我们现在已经晋升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消耗不仅不会降低,还会逐步的增加,可是我们的石油储备却只排在了世界第十三位,很多老油田已经没多少储量了。”刘夏确实是为自己的目的找理由,但他也不是胡乱编造理由。
  锅内石油,70%都要靠进口。
  我们之前说半导体芯片进口体量很夸张,已经超过了石油进口。
  既然是拿石油作比较,那石油的量自然不会少。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林冬好奇地问。
  “我打算加大AESC的投入,研发更适合推广到各行各业的新型电池,甚至是新型能源,林总您觉得这个方向有搞头吗?”
  刘夏构思这个布局已经很久了。
  现在看来,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但是这种终端产品,其实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
  最终还是要靠上游技术去打开市场。
  就比如手机市场,真正赚钱的其实不是那些卖手机的。
  他要颠覆整个行业,就要从上游技术着手。
  玻璃有人做,板材有人做,雷达有人做……
  电池才是最大的技术壁垒。
  而猫厂恰恰在这方面有惊人的技术储备,如果能够加大投入的话,将来整个市场都将使用AESC的电池。
  而他跟林冬描述的危机,也正是能源行业最大的机遇。
  AESC不应该成为国产神喵的从属产业,它可以走的更远,可以给刘夏带来更高的人生成就。
  这个成就只有林总能给他。
  出去找任何一个资本都不行。
  因为这玩意投入大,见效慢,你研究好几年,未来说不定就被个什么新技术给颠覆了。
  “我觉得大有可为!”林冬将筷子往桌子上一拍。
  这一趟真特凉的没有白来。
  刘夏这小伙,从一开始就觉得不错,现在日久见人心,终于发现他的长处了。
  “林总,我其实一直不敢和人说,我怕别人觉得我好高骛远……”刘夏感动的想要落泪。
  他在上学的时候学的是能源。
  后来进的是猫厂自动驾驶项目,忽悠陈小蛮做新能源汽车。
  可他最想要做的,还是能源这一块。
  未来的新型能源,一定是可再生的廉价新能源,搭载以安全可靠的储能设备。
  AESC现在研究的就是储能。
  这一块,才是未来真正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只是其中一块的应用而已。
  “需要多少钱!”林冬仿佛看见刘夏帮自己打开了一扇回家的门。
  “也不用什么钱,我们这边目前营收非常稳定,有不少的资金可以调动。”刘夏赶紧补充道。
  雾草,你这不是虎头蛇尾吗?
  你不能光顾着自己爽啊,你得考虑一下其他人的感受。
第1050章
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你新能源汽车才刚起步,能有多少钱?”林冬有些不以为然。
  “各种车型,一周的出货量大概在四千到四千五百辆,一期工厂到年底最起码能出货十万两,平均下来,一辆车净利润大概是六万的样子。”
  刘夏矜持的笑了笑,并不以此居功。
  “一台车,六万的净利润,你怎么做到的?”林冬想不明白。
  他不是商业天才,但是也不是啥都不懂。
  公司不管展开什么新业务,他都会让苏瞳找来资料研究一下。
  一辆二三十万的车,能赚多少钱,他也了解过。
  利润高一些的,比如奔驰这种,一辆车有四五万的净利润,大概10%的样子。
  倒不是说一辆四十万的车造价就得三十六万。
  这里头还要扣除各种成本和渠道营销费用。
  经销商,四儿子店都得生存。
  现在,很多和猫厂同级别甚至比猫厂各种搓的新能源汽车都要卖到三四十万,而猫厂仅仅只卖二十五万起……
  你居然还能一辆赚六万!
  “其实,这里头我的功劳很小,”刘夏不知死活的还在矜持的自谦,说道:“一方面是采购成本比较低,咱们的电池、电机、芯片,全都是自家公司的,就算正常采购,也少了很多中间环节,然后我们的销售环节很简单,长三角、珠三角、首都,只需要少量几家4S店负责销售和维持售后就行……”
  “咱们的四儿子店那么少,承受得住吗?”林冬想起了蛮总裁。
  感觉四儿子店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没有四儿子店,陈小蛮那车估计就约等于一次性的。
  “放心吧,林总,一方面,我们销售是线上加线下,现在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又都是新车,没什么售后压力。”刘夏说道。
  一期工厂今年最多生产十万辆各型号新能源车子。
  各种预定就要去掉几万辆,小喵出行那边需求高达三十万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四儿子店销售的功能约等于零。
  最多就是有些人想要去实地看看,试试车什么的。
  至于售后功能。
  如果今年刚出来的车,出现了很多售后问题,那国产神喵的汽车就真的有问题了。
  “好吧,还有什么原因。”
  想要亏钱,得对症下药。
  “就是郭嘉新能源汽车补贴了,新出来的补贴政策,对咱们非常的有利。”刘夏说道。
  “不是说补贴砍了吗?”林冬还真没详细的了解过。
  他只知道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砍了。
  高兴地连续几天多吃了好几个包子。
  新能源车企怨声载道——也不想想郭嘉补贴他们多久了,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想过发展,就为了补贴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9/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