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纪人到大娱乐家(校对)第789部分在线阅读
哪怕是几个人联手也不行。
所以种花在短时间内很难出现统一的院线方。
百家争鸣,是种花电影院线未来长时间的格局。
这就意味着,渠道,不再为王了!
那时候,是内容为王的年代。
如果考虑到营销的话,口碑的影响力甚至远比院线大。
所以陆阳一直都在走内容和口碑这条路。
到时候大家就知道谁才是真的娱乐之王了。
这种变化会很快的,只要让资本看见种花电影票房市场的前景,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搞院线,企图暗中掌控这整张大饼。
等他们烧了好几年钱了,然后他们才发现……尼玛,种花的院线怎么这么多,掌控个球!最牛逼的都超不过百分之十五的份额,第二名连百分之八都没有,谈何掌控?
还是老老实实当个卖票的吧,又或者等有雄心壮志的老板都离开这个圈子,院线受一段时间的欺压之后才能重新被人整合成几个大联盟。
但那需要不知道多少年的时间,2050年不知道有没有希望。
而现在……或许是院线渠道彻底爆发前,老牌院线掌控者最后的狂欢吧。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封锁不了《天堂街五号》。
因为他们绝对不知道大年初一上映,对整个电影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701章
没有一个能打的?
很快,贺岁档就展开了。
电影院里,人潮汹涌。
早就有记者守在外面,等待第一批影迷们的反馈。
但随着公关手法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方都会采用类似的手段。发软文,买硬广,买通资深的影评人,又或者是让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网红现身说法。
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所以从口碑上来看,无论是《合金侠3》还是《四十二》、《血滴子》、《国学》,评价都不差。
都不差是都不差,但也还是有差距。
《合金侠3》的卖票机构上显示,它的评价高达八点五分。
而《四十二》八点三。
《国学》八点一。
《血滴子》七点八。
初期的数据,很难用判断标准。
因为你不知道一部电影每天会给自己刷多少高级评分。
不要怀疑,现在的任何片子,做前几天的评分那都是标配。
你不做别人也会做,你不得不做。
可一旦所有人都做了,那么你做了其实和没做效果是一样的。
刷评分也就因此变成了毫无意义的事情。
或许唯一的获利方就是评价机构平台和那些刷子们。
这就是内卷。
对生产的促进毫无作用,却让人不得不加大开支和消耗。
不过这是平台利用“合法”空间进行的操作,本质上和V博卖热搜是一个道理。
互联网企业中,固然有顶级高精尖和改变人们生活模式的存在,但后来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中间贩子,也就是所谓的平台。
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在信息不通畅年代起到的巨大作用,但也无法饶恕他们在信息通畅年代做出的信息资源垄断。
这种类型的企业,只是一个过渡产品,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他们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二天,首日电影票房出炉。
这时候,才是真正体现出各个片子水平的时候。
除了极少数后劲十足的片子之外,大部分片子的最终水平看前几天的票房数额和走势就能够判断了。
以前是有人尝试过刷首日票房,但后来发现得不偿失就没有这么做了,从而选择了付出相对较小的刷评分、评价等。
而刷票房的手段,往往是违反规定的。
风险很大。
首先是冯导的《四十二》。
冯导不愧为冯导,出手还算是不凡的,首日票房两千六百万。
这个数据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一看到这个数字就知道这部片子亏不了。
但……也很难赚多少。
这可不是四年前,首日票房两千万就是行业天花板了。
现如今比较一流的首日票房是四五千万,而爆款的诸如陆阳的《是他,不是他》之前可是创造了首日八千万的恐怖票房的。
冯导距离这个,差了不少。
而且……同样的首日票房,两部电影最终的成绩也有可能大不同。
区别就在于,人家是在排片不充分、宣传不给力等情况下拿到的这个数据,而你那边是排片多、宣传足、甚至很多亲朋好友还组织给你冲票房了,才拿到这样的成绩。
这能一样嘛。
而冯导的《四十二》,显然属于后者。
因此,之前一个个叫嚣着十亿票房的人不说话了。
大家都明白,《四十二》且不说是不是好片子,反正票房是很难超过五亿了。
这成绩换成其他导演,铁定满足,甚至可以拿出去炫耀。
但放在冯导这里,就有点不够看来了。
毕竟他在此之前可是号称内地第一商业片导演。
现在还不如陆阳一个愣头青,你说他的名头还文档吗?
和京圈的冯导一样,沪圈的高大上作品《国学》也开门不利,而且是更加不利。
首日票房仅有一千五百万,都快只有《四十二》的一半了,所以它的最终票房不容乐观。
这部片子大概率会赔钱。
但估计赔的不多。
毕竟但从美学上来说,《国学》其实也不差。就算票房不行,但在奖项尤其是技术奖项上,它还是有可能有所斩获的。
这也再一次体现出了邱载国和邓凯的功力。
人的名树的影,行走江湖口碑还是能够反映实力的。
而香江的《血滴子》,就真的有点凄凄惨惨了。
首日票房九百万,这比起《国学》来,又几乎是打了五折的水平。
如果说《国学》还真是小亏的话。
那么这部阵容强大的《血滴子》,怕是要赔惨了。
近年来的香江电影什么都好,也学会了利用群星阵容的加成,但就是不好好找一个剧本。还是想着用九十年代的风格剧本来应付观众。
何况他们这些剧本,放到九十年代都不算好,又凭什么觉得可以打动现如今的观众?
可以说,这个贺岁档,真的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了。
怎么会这么差?